這一天,東方剛有一縷陽光時,“魏”城的各處城門打開。


    城內先是湧出一大批的戰車,隨後就是常規類列裝的步兵。他們在城池外約一裏進行列陣,像是又在等待著什麽。


    這是魏氏要出城邀戰嗎?看樣子,似乎不是那麽一迴事。


    呂武得到匯報,想了想,說道:“命弩兵射箭。”


    陰氏這邊的主營盤搭設在距離“魏”城約七裏之外的開闊區域,留出足夠的空間當然是用來擺陣。


    事實上,攻城部隊肯定會留出足夠的空間,抵得太近是在給自己製造麻煩。


    到來的陰氏大軍除了主營之外,還有許多屯兵數量適中的營區,基本上控製住了“魏”城對外的各處要道,甚至連城外通向城內的水道都進行了掌握。


    城池內肯定會有水井,隻是一座城光靠地下水來維持,用水方麵會非常勉強。


    諸夏這邊不像羅馬的一些大城市會建立水渠鏈接城池,一般情況下建城時就利用上了天然的水係,要麽是讓水係延伸到城內,不然就是水係處在城池邊上。


    不管水係是在城內或城外,每天清晨和傍晚絕對會是最熱鬧的所在。


    清晨會有無數的人肩挑、手提,用各種工具將水運迴家中。


    傍晚則是會有婦女拿著需要洗的衣物或其它什麽東西前往下遊,各自占一塊地方進行洗漂。


    呂武有來過“魏”城,隻是好些年頭沒有再來,不太清楚“魏”城有沒有學陰氏的城池在城內搞蓄水池。


    什麽蓄水池?其實就是呂武模仿羅馬人,會建立一些人工水道引水入城,再建設數量足夠的蓄水池儲水,甚至還能讓水順著渠道不斷循環,搞一些城內水渠什麽的。


    噴泉啥的?陰氏暫時沒那功夫去弄,要看某次作業會不會發現相關的原理,專門研究則沒到那麽閑的時代。


    能這樣當然是陰氏這方麵的技術累積足夠,要不然並不是挖一條通道就能讓水流通,還要看渠道水平合不合格,否則水還真的無法從低處往高處流,並且一旦某處水位太低要通向水平高的地方會出現漫水的情況。


    所以,哪怕隻是修建水渠,裏麵要用到的知識也是一點不少,沒搞懂相關技術的話,還真不是誰都能來主持修建水渠的工程。


    陰氏會斷掉“魏”城的外連水道嗎?要看戰事的烈度究竟怎麽樣,沒打紅眼之前大概率不會那麽幹,真的到了必要的時刻投毒都能幹得出來。


    當然,投毒什麽的隻是說說而已,什麽毒才能將整座城池的人一下子毒死,哪怕是砒霜想立即毒死一個人的量都不低。


    其餘的毒?比如將死掉腐爛的動物屍體弄進水裏,需要有一個漫長的發作期,再來危害的範圍不是一般的大,並且還會遺禍後代,得是多麽陰損才會這麽幹啊。


    出城列隊的魏氏部隊遭到了陰氏遠程兵種的漫射,突兀間的傷亡不少,亂則是沒有亂起來,使得準備衝鋒的陰氏騎兵終止了動作。


    這一股魏氏部隊出城是想幹什麽?他們隻是在大河西岸的援軍沒抵達之前,需要出城來鉗製陰氏的攻城,會找個地方駐紮再死守,一旦陰氏展開攻城則會配合守城部隊幹擾陰氏的攻城部隊。


    該做法是軍事中再普通不過的常識,也就是說除非是蠢到一種極致,又或是情況不允許,要不然守城的將領沒可能將所有己方軍隊龜縮入城,造成一種孤城困守的局麵。


    城外的軍隊哪怕不多,對敵人多少也會造成一種牽製作用,造成多多少少的心理壓力。


    如果城外的軍隊數量充足,配合城內守軍就能對敵人形成一種夾擊的效果。


    城內和城外都有軍隊,還會從事實上形成一種掎角之勢,對於防守不是一般的有利。


    那麽,魏絳為什麽不一開始就在城外駐紮大軍,並且早早地構建硬寨呢?


    同樣的一件事情,什麽時候去做很有講究,過早幹了可能是白給,時機合適再做則是恰當。


    呂武來到前沿,看著不斷有人中箭倒下的魏氏部隊,低聲說道:“我家儲箭多也。”


    剛才魏氏的弓箭手試圖反擊,三石以上的強弓迴擊的射程不夠,一輪之後就再也沒有反擊了。


    陰氏在“沫之戰”對陣楚軍,射出了兩百萬“次”以上的箭。


    需要用到“次”,主要是陰氏沒攜帶那麽多數量的箭,有些是收迴再利用,跟現代出動多少“架次”一樣,同一架戰機多次出動,也就有了“架次”這麽種計數方式。


    當然不光是陰氏弩兵列陣在射,陰氏的戰車以及步兵肯定需要一塊出場,一旦魏氏軍隊反擊就是一場大戰。


    呂武轉頭看向稍微靠後的位置,那邊用布蓋著一些大家夥,看輪廓好像是床弩,並且還有投石機?


    是的,就是床弩和投石機,卻不是來到“魏”地再臨時打造,乃是從“陰”城那邊出發就給帶著。


    這些器械陰氏之前還沒有在戰場上用過,就是準備用來打內戰的。


    那句話怎麽說?對內重拳出擊,對外唯唯諾諾???


    沒有的事,純粹是對外作戰陰氏能贏,對內則是要贏,並且贏得舉世之內的所有人無話可說。


    呂武現在會拿那些器械來攻擊出了城的魏氏士兵嗎?不會的。


    攻破“魏”城對陰氏比較重要,肯定是要留下足夠的驚喜給魏絳的咯。


    “魏”城的城牆上已經人影綽綽,遠遠看出弓箭手的數量不少。他們能夠借城牆高度將箭矢射得更遠,可惜的是射程依然夠不著陰氏的弩兵。


    出城的魏氏部隊達到三千左右,肯定不止這個城門的三千,其它三個方向一樣有魏氏士兵在出城,共計約有個一萬兩三千的數量。


    有些出了城的魏氏部隊硬著陰氏弩兵漫射下,整隊之後發起了反擊,戰爭也就正式爆發了。


    “陰氏有弩,韓氏亦不及也。”魏絳看上去麵無表情。


    晉國韓氏以遠程攻擊享譽“東方世界”,還包括韓氏製作的強弓很精良,更重要的則是韓氏掌握了很溜的箭陣技藝。


    同樣是射箭,該怎麽射,什麽時機又該主要針對哪,其實還是非常講究的。


    玩遊戲都懂“集火”這個詞吧?什麽時候該各自針對各自的目標,必要時對某個目標“集火”打擊,講究的就是一個效率問題。


    魏絳太知道遠程武器的射程越遠越占便宜了,尤其是達到了一定的數量之後,誰挨射誰難受。


    所以,他剛才說的是陰氏大量裝備了弩,使得韓氏的善射優勢已經不再。


    “主,北麵、東麵已在酣戰,是否……”魏剛話沒說完被製止了。


    這一次他們出城固然有要建立掎角之勢的目標,無法在城外立足,又或是難以突圍成功,也能是一次“火力偵察”的呀。


    對於魏氏來說,真正重要的是大河西岸的那支援軍,一旦這股援軍抵達的話,才會是跟“魏”城形成一種掎角之勢,到時或守或攻完全沒有問題。


    在大河西岸那邊,魏氏有個兩萬左右的兵力,有部分是從辟耳山突圍過去。


    除了魏氏的兩萬部隊之外,還有來自三戎的九萬聯軍,合計十一萬大軍。


    魏絳現在非常在意的是中行吳在幹什麽,打完了“辟耳山之戰”後是就地休整,休整完了去攻打魏氏的其餘封邑和盟友,還是會向“魏”城這邊逼近。


    以現在的習俗和法則,之前陰氏沒有摻和辟耳山那邊的戰事,中行吳沒有得到邀請也不該來參與對“魏”城的進攻。


    沒什麽太特別的原因,有能力吃獨食,誰願意大方分享,是吧?


    魏絳捫心自問,換作自己絕對不會來陰氏的主戰場,跑去搶占其餘城邑,它不香嗎?


    大概一個時辰之後,出城的魏氏部隊,北麵和東麵先後被迫撤向城池,西麵和南麵則是還在不尷不尬的堅持著。


    敗撤的魏氏部隊並沒有入城,主要是城門並沒有打開。


    而魏氏不開城門的原因是有陰氏騎兵在虎視眈眈,害怕開城門讓己方敗兵入城期間,陰氏騎兵緊隨其後奪取城門。


    要是發生那樣的事情導致“魏”城陷落,絕對會是春秋戰爭中最為搞笑的一次交戰。


    所以了,敗退迴來的魏氏士兵隻能緊緊依著城牆,再瑟瑟發抖地挨著陰氏弩兵的遠程打擊,時不時有人中箭死去或受傷。


    他們到底該怎麽辦?要麽是等著城上落下吊籃被救,要不就是等著時機城門打開,反正還有得熬。


    魏絳耳邊傳來了戰鼓的作響聲。


    戰鼓的節奏再令人熟悉不過了,催促著大軍出營列陣,也就能看到各處的陰氏營寨有大批的將士有序出營,不慌不慌地整隊列陣。


    “今日確實乃是大戰的好天氣啊!”魏絳抬頭看著藍天白雲,臉龐感受著微風的吹拂。


    時間應該是一天的卯時三刻(7:45)。


    其它城牆麵魏絳看不到,他所處的這邊有大約兩萬左右的陰氏部隊完成列陣。


    “攻城車、攀城車、雲梯、盾車……”魏絳當然認得那些攻城器械,眼睛看向了城牆上準備好的帶鉤繩套。


    那些帶鉤繩套是用來對付攻城車和攻城塔的,鉤中再讓士兵拉,可以將大型攀城器械拉倒的呀。


    所以說吧,出現了矛,人們就會研究出盾來針對。


    有了大型攻城器械,肯定就會想方設法來對付攻城器械,軍事裝備曆來就是這麽更代研製的。


    魏絳看到了一些事先沒見過的玩意,眼睛瞳孔縮收了起來,心想:“那些是什麽東西,有什麽用?”


    操!


    陰氏能不能別老是這麽花樣百出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大領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榮譽與忠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榮譽與忠誠並收藏春秋大領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