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很詭異的戰爭。


    當下正常的戰爭,一般是約定個地點,雙方帶著部隊前往,碰麵嗶嗶幾句就直接開打,輸贏雙方都會認可,再各迴各家各找各媽。


    春季和夏季都能播種,夏季還是某些農作物收獲的季節。


    呂武不是率軍駐紮在魏氏的封地嗎?


    他找魏琦進行商量,軍中的輔兵幫助魏氏進行勞動,魏氏能不能抽調一些勞動力前往陰氏幫忙,幹這種互利互惠的事情呢?


    “竟能如此作為?”魏琦很多時候不懂呂武的腦迴路,遲疑地答道:“可。”


    要不能咋地?


    撤軍是不可能撤迴去的,勞動力浪費也是浪費,玩一手“因地製宜”挺不錯的。


    魏琦問道:“大軍駐紮於此。秦軍若不進逼,今歲維持這般模樣?”


    呂武說道:“征召並未逾期,士氣尚可保障,於戰事無礙。或有耽誤農時,秦國損失重於你我,利害之孰重孰輕,一目了然。”


    秦國集結的人比陰氏和魏氏要多得多,還是從四麵八方集結到前線。


    他們是奔著進行戰爭而來,多數人的家鄉遠在西邊。


    呂武連續四年入侵,已經成實際上將“雍”周邊打爛了。


    那些遠道而來的秦人,士兵不可能參與勞動,各個家族的民伕沒有幫“雍”附近各貴族勞動的義務。


    秦君嬴石倒是能夠命令秦國貴族出動勞動力,能辦的卻不是“大愛無私”地幫助所有人,僅是能夠命令他們耕作屬於君主的農田。


    上述那一點,哪怕是秦國再怎麽不重視規則,秦君嬴石還是依然要遵守的。


    魏琦過來“櫟陽”並不完全因為關注戰事發展,算是例常巡視封地的一部分。


    他一些該問的事情會問,多餘則不會幹涉呂武的指揮,很快就離開“櫟陽”前往它處。


    因為大軍停駐在“櫟陽”的關係,得益於交通遠比“甘泉”那邊便利,先後有不少貴族特意來拜會呂武。


    他們當然不敢幹涉陰氏和魏氏要將戰爭怎麽打,大多數隻是前來問候,少數則是詢問要不要調動部隊過來聽從號令。


    如果說晉國貴族之中以誰最為積極?當屬解朔無疑。


    “如上軍將有所需,解氏必傾盡所有!”解朔說得那個叫落地有聲。


    呂武笑著說道:“諸家皆以為我無戰勝秦國把握,故止步不前。哪知我視秦軍為塚中枯骨。”


    解朔一聽先愣住,後麵遲疑道:“我已集結三‘旅’,隨時可來上軍將麾下效命。”


    陰氏和魏氏能不能打贏秦軍是一迴事,解氏要不要表態又是另外一迴事。


    裏麵或許有要雪中送炭的意思在內,更多的是一旦陰氏和魏氏式微,沒有“保護傘”的解氏下場不會美妙到哪去。


    呂武對解朔的表態當然感到滿意,解氏的軍隊過來則沒有必要。


    並不是他覺得麾下大軍夠用。


    借兵這種事情,隻接受一家的好意很不妥,必然會惡了其餘家族;一再接受援助則是會側麵證明勝算不大,進而使得一些人泛起不該有的心思。


    所以,呂武索性就誰來都拒絕了。


    遭到拒絕的解朔不再強求,問道:“衛、曹不睦,我當如何?”


    在他擔任卿位的時候,有得到列國的邦交權利,衛國和曹國關係變得緊張,牽扯到了解氏。


    呂武聽懂了解朔的深層試探,說道:“君上有意增添卿位已是眾人皆知。能否成事,不在國內何人屬意如何,在楚、在列國。”


    說白了就是,晉國在隻有六個卿位的情況下,能不能頂住外部的壓力,一旦顯得力不從心,肯定需要增設卿位來保證可出動軍團的數量。


    解朔曾經擔任過卿位,為了自保接受失去卿位的事實。要說他不想重新獲得卿位,絕對是假的呀。


    在呂武看來,晉國恢複八卿製度是早晚的事情,隻有中軍、上軍和下軍根本不足以應對征戰需要。


    什麽人會獲得卿位,不看國君,一樣不看現任六“卿”的意願。他們有話語權沒錯,還要看想扶持的家族有沒有相應的實力基礎。


    畢竟,先前強行提拔的惡果已經顯示出來,誰擔任卿位卻沒有相應的實力,為“卿”變成光占便宜的美事。


    如果不是那樣,削減卿位的事情才不會這麽簡單就辦成。要被削掉卿位的家族有足夠實力,他們會用武力抵抗來保住地位,哪裏會乖乖就範呢。


    解朔走了,不是去“新田”,迴到河西的封地。


    他沒有解散集結起來的三個“旅”,抱定一旦陰氏和魏氏西征不利,要馬上率部前往支援。


    解氏還幹了另外的事情。


    解朔去見呂武時攜帶了一批糧草過去。他想派軍隊支援沒有成功,再次籌備起物資,命人送往“櫟陽”提供呂武調用。


    其餘家族得知解氏的做法,一個人就有一種看法,大多數人覺得解朔跪舔得過於明顯,內心既是鄙夷也是羨慕。


    會有那種矛盾心態,主要是那些人想學解朔都不能夠。


    巴結“卿”真不是誰都有資格幹,要看交情有沒有到那份上。


    在呂武的嚴密關注中,駐紮在“郿”的秦軍再一次後撤了。


    他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再一次派出騎兵部隊過去在秦軍的眼皮子底下遊弋。


    上一次陰氏騎兵出現讓秦軍停止後撤。


    這一次陰氏騎兵再來,秦軍沒有停下後撤的舉動。


    呂武召集了有話語權的眾人,問道:“秦人此舉何意?”


    蒲元說道:“秦軍求戰無果,糧秣消耗甚大,必是後勤難以負擔,今歲不欲再戰。”


    其餘人也是表達了相近的意見。


    呂武覺得事情沒那麽簡單,聽完他們的意見之後,說道:“我欲進軍相逼,迫使秦軍不得退。此次進逼,秦軍無有來戰,皆駐紮於……”


    事情說得比較詳細。


    反正無論到底打不打,呂武要將大軍開進到“鹹陽(目前沒有這名字)”附近,停駐下來築造營盤。


    陰氏和魏氏能說得上話的人,他們已經被呂武整得完全麻木,搞不懂呂武想做些什麽事情,放棄思考聽話做事也就是了。


    在呂武率軍開拔之前,來自“吳陽”的消息傳遞過來。


    包圍“吳陽”的秦軍,他們在三個多月的虎視眈眈之下,可算是進行攻城啦。


    得知這個消息的呂武想道:“好咯,事情總算變得有意思起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大領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榮譽與忠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榮譽與忠誠並收藏春秋大領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