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呐~~~


    那是近萬身穿鐵甲的士兵排成方陣,以智朔看呂武的角度,成為了呂武的背景牆,陽光照射之下的反射,與呂武身上甲片形成的輝映啊!


    戰場上,呐喊聲交織成為一片。


    呂武所在的這一麵城牆,已經有多輛攻城車成功抵在城牆上。


    這種攻城車並不是衝車。


    也就是說,它們並不是被拿來撞擊城門用的。


    它的主要材料當然是木頭,總體結構就像一個尖頂木屋形,主建築物裏麵“z”字梯,下麵裝有八輪,後側有一個傾斜狀的反斜麵,士兵能夠踩著斜麵的階梯直登車頂。


    外麵蒙著牛皮或羊皮,以防備守軍的箭矢或檑木、石塊破壞。


    為了防止火攻,呂武還命人在攻城車澆上了泥漿。


    現在的人,什麽時候見識過這玩意?


    不對,老呂家的一些士兵倒是見過那麽一兩次。


    不是在外麵,是他們值崗時,在自家的地盤見過。


    那是呂武總需要一再試驗。


    畢竟,藍圖是一迴事,造出來才是最實在的。


    有了實物之後,什麽地方不對勁,或是需要改良,也好有更直觀的操作。


    現在,一輛又一輛攻城車靠向城牆。


    離得足夠近之後,站在頂層的士兵將踏板放下。


    踏板前方有咬鉤,一旦放下就能勾住女牆,使之形成一種固定。


    欒氏的守軍哪裏見識過這種怪物?


    再來是,攻城戰發生得極少。


    欒氏守軍嚐試拿火箭射,拿石頭和檑木砸。


    火箭射中蒙皮,隻是熏黑了蒙皮上的那一層泥漿,無法再立寸功。


    石頭和檑木砸在攻城車上麵,隻是聽了個響。


    當踏板被放下的刹那,陰氏的甲士一手握著戰劍,另一隻手舉著盾牌衝了出來。


    看到攻城車這種“怪物”被嚇了個不輕的欒氏士兵,再看到“怪物”裏麵湧出來甲士,一顆心沉到了穀底。


    欒武在大聲鼓舞士氣。


    然而,沒有用。


    城池的城牆先是給予了欒氏守軍勇氣,卻是在大股大股敵軍攻上城牆之後,信心喪失了。


    他們倒不至於立刻就投降。


    現在還不是“帝國時代”,誰家的士兵就是屬於自家。


    除非是頂頭上司投降,要不然底下的士兵要麽逃跑,要麽就是堅持到底。


    會出現轉身逃跑的現象,說明不是每一個士兵都死硬到底。


    其實是,作為士兵是沒有單獨投降的資格。


    聽著有點搞笑,但是絕對的事實,也是春秋的一種規則。


    在統兵將領的領導下投降,好歹還能成為奴隸。


    一旦士兵私自投降,迎接他們的命運是被梟首。


    “‘長子’非堅城,其內守軍不足七千,需對戰四麵之敵,攻之易也。”呂武講得很風輕雲淡,得意的嘴臉太過明顯。


    那些話從耳朵進入到腦海,智朔聽著有一種濃濃的炫耀意味。


    智氏在攻打“溫”地,麵對的城池跟“長子”在規格上其實差不多,有區別也隻是四個“師”打不滿編的郤氏三個“師”。


    郤氏的三個“師”之所以沒滿編,主要是野外打了兩波,後麵倉促撤入城池,“溫”地被智氏和眾多中小貴族聯軍包圍之後,郤氏無法再獲得援軍。


    結果是,智朔率軍攻打“溫”這座城池將近一個月,隻是成功地登城兩次,很快又被趕了下來,損失兵力超過四千。


    他意識到繼續死磕下去,哪怕最終能將“溫”攻下,己方少說也要再填進去一萬士兵,將部隊交給程鄭,自己來找呂武尋求幫助了。


    如果士弱沒來的話,智朔早就將過來的緣由說出來。


    畢竟,智朔與呂武的交情就在那裏,用什麽樣的代價來換取想要的東西,超大概率不會被拒絕,隻是付出的代價多大而已。


    多一家來競爭就有點不一樣了。


    智朔才不願意在士弱麵前丟臉,也怕多了一家,導致需要付出的代價翻倍。


    看到陰氏的匠人製造了便於攻城的器械,他改變了主意。


    他本來想要大肆采購一批鐵甲,主要是弄到足夠多箭矢。


    攻城對箭矢的消耗極大。


    老智家是有儲備,還挺多的。


    隻不過,智朔一個月就用了七十萬隻箭矢,消耗比較大。


    庫存方麵隻剩下八十來萬。


    老智家需要攻打的地方卻是有點多。


    現在,智朔需要跟呂武好好談一談。


    付出什麽樣的代價才能獲得一定數量的陰氏匠人,再拿到攻城器械製作權。


    等於說,智朔並不是過來尋求援軍,老智家的貪婪還能控製得住,並且作為年輕人的智朔不像自己那個老子那樣不要臉。


    事實上,有足夠的時間讓智罃有些迴過神來了。


    這位老帥哥自我反省,發現自己的確是得意忘形,並且表現出了利令智昏的一麵。(成語講的是戰國的平原君,卻很合適智氏啊?)


    他已經在極力的進行補救,就是不知道還來不來得及。


    其中包括再次派人去韓氏的封地。


    另外就是加快迎歸公子周的動作。


    “朔,你不是前往迎接公子周嗎?”呂武憋得有點久了,一開始見到智朔就想問的。


    他沒記錯的話,自己是在“新田”送別智朔和魏絳。


    怎麽智朔成了南邊一路大軍的統帥,率領智氏和眾多中小貴族討伐郤氏和欒氏呢?


    “本應如此。”智朔有些支支吾吾。


    他總不能說,自己那個老子猛然間發現自己這個聰明兒子缺乏軍功吧?


    中行偃的教訓在前,智罃強烈認為智朔需要補救一波。


    郤氏和欒氏失去首腦,好像很好欺負的樣子?


    是不是先讓這個聰明兒子立些軍功,也為自家多占一些便宜呢?


    盡管是內戰,名義上卻是平叛,不還是正兒八經的軍功嘛!


    所以,智罃後麵去了新的命令,讓魏絳繼續朝周王室進發,後續智朔再趕過去。


    這一對父子沒有想到的是,失去首腦的郤氏,並不代表好欺負。


    或者說,很多人都沒有料到,群龍無首之下的郤氏和欒氏,還那麽的難打!


    其中就包括範氏。


    現在就搞得老智家很尷尬了。


    “溫”地一時半會打不下。


    再不去追魏絳,迎歸公子周的事情就要拖延下來。


    至於魏氏獨自迎歸公子周?


    智罃認為魏氏還沒有那個膽量挑戰智氏。


    老智家這對聰明的父子,用俗話來講就是幹了一件偷雞不著蝕把米的蠢事。


    呂武見智朔支支吾吾了半天,後麵還改了話題,不好再追問下去。


    “匠人?攻城器械?”他沉吟了一下,看上去很猶豫。


    智朔一下子就緊張了起來。


    現在,請允許呂武轉個身,再昂天,做出張嘴亂顫的舉動。


    這叫無聲地“哈哈哈……”大笑。


    小樣!


    還打壓老呂家不?


    “武。”智朔恭恭敬敬地行禮,一臉懇求地說道:“助我!”


    憑啥?


    就憑你姓姬嗎???


    什麽時候改名叫霸???


    呂武繼續渾身亂顫,就是不轉身麵對智朔的那份真誠。


    另一邊。


    隨著越來越多的攻城一方士兵上了城牆,欒氏守軍被趕了下去。


    其餘三麵的消息也一再傳過來。


    有多種攻城器械的幫助下,北邊以及南麵也攻上了城牆,祁奚和魏顆保證馬上就占領城牆段,詢問下一步怎麽做。


    獨獨是東麵城牆一樣有多種攻城器械,卻是一時半會戰況陷入僵持。


    原因就在於欒武將為數不多的精銳放在東麵。


    欒氏守軍的這些精銳,其實就是配置了來自老呂家甲胄的部隊。


    呂武心想:“欒武想從東麵進行突圍?”


    隻有這樣才能解釋欒武為什麽不放在受威脅程度最大的西麵。


    而西麵城牆,是呂武主持進攻,也是最先攻上去的位置。


    現在關鍵的問題是,“長子”外麵被圍了一圈又一圈,欒武單靠五百左右的精銳,怎麽突圍啊?


    呂武沒理會一直猶豫不決的智朔,稍微傾斜身軀麵朝下方,喊道:“傳令放開東麵,使欒武突圍。”


    想走可以。


    就是別想著帶太多的人走。


    呂武需要有人逃亡到欒氏的其餘地方,傳播屬於陰氏帶來的恐懼。


    這個也是為將者的一種基本操作。


    故意放跑部分敵方潰兵,去傳播己方的強大,打擊其餘區域守軍的士氣。


    智朔呆了呆,心想:“還有這種操作?”


    而這個,後世但凡是讀一些史書,又或是經常看一些曆史正劇,多多少少是會看到的。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就看能不能去實際運用而已。


    很多人都學會或懂了一些知識,卻沒有無法將知識進行實際運用。


    呂武並不屬於以上類型。


    他見智朔呆住,索性也就暫時不管,再下達了一連串的命令。


    包括攻下“長子”之後,安排哪些部隊進城,對敵軍和城內平民的處置。


    另外就是己方的哪些部隊該追著欒武,又有哪些部隊可以散出去攻城略地。


    智朔安靜地聽完呂武的布置,覺得學到了很多,再次提到剛才的話題。


    呂武就隻是靜靜地看著智朔。


    有要求。


    付出呢?


    少年啊,四海之內皆爹娘,是一種不健康的思想。


    “想必武自知食邑不可多也。唯有口眾令武動心?”智朔就看到呂武挑了挑眉頭,一下子增加了無比的信心,繼續往下說道:“武缺糧,除‘隨’地,可再添加‘苦成’,口眾不低於十萬。可否?”


    看樣子,“苦成”的農耕環境十分優良?


    隻是,“苦成”不是範氏的菜嗎?


    這一點,智朔不愧是智罃的兒子,深得真傳啊!


    呂武非常矯情地說道:“武別無所求,唯希冀兩家守望相助,世代友好。”


    智朔卻是虎軀一震,想道:“這個要求好過分啊!”


    為什麽?


    關鍵詞在於“世代”這兩個字。


    智朔的理解是,呂武要陰氏……又或者說他這一支林姓,成為晉國的釘子戶,老智家要幫忙做到這一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大領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榮譽與忠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榮譽與忠誠並收藏春秋大領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