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國書與代表國君“節”的呂武,倒是不著急趕往“蒙”了。


    在當今的東方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無視晉國的存在,相反絕大部分國家要看晉國的臉色過日子。


    別說呂武帶來了兩個“師”又三個“旅”,僅僅因為他是晉國的上大夫這個身份,哪怕沒有得到足夠的禮遇,也不會有人敢於做出什麽淩辱的行為。


    帶來兩個“師”又三個“旅”就使腰杆能挺得更直了。


    這一支部隊想滅掉齊國有點難度,卻是能進入齊境進行肆虐與橫掃。


    如果呂武不顧後果的話,攻占魯國的都城曲阜是能辦到的。


    正因為這一點,呂武很納悶魯國哪來的底氣這麽對待自己。


    不過,考慮到魯國對待晉國“卿”的過往,真不是第一次表現得頭鐵了。


    那是郤錡奉命出使魯國,他在一些言行舉止上輕慢了魯君,導致魯國上下非常不滿。


    魯國高層倒是沒敢拿郤錡怎麽樣,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


    他們少不了在私下腹誹,說郤錡這個人太過於囂張和跋扈,沒多久郤氏肯定要全族去地下團聚了。


    可以將那個視為被欺負了,沒那個實力在實際行動上進行報複,使用語言詛咒的行為。


    話又說迴來,不是在黑魯國,類似的事情他們幹得有點多。


    這也就出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導致春秋時期的魯國出現了很多的預言家。


    “南征之事,諸事不順。”呂武從趙武那裏得知的消息就是這樣。


    鄭國被晉國單獨暴揍了一頓,怎麽都該元氣大傷了吧?


    偏偏他們跟沒事一樣,甚至表現出遠比被暴揍之前更頑強的精神,以至於戰鬥力得到提升。


    南下的晉軍將鄭軍驅趕出了“滑”和“虛”,戰場再一次南移到鄭國本土。


    來自周王室的公卿,也就是單公,他帶著齊、衛、魯、曹、邾的聯軍前往與鄭軍交戰。


    然後,悲劇發生了!


    先是魯國軍隊一頭撞上鄭軍,雙方擺開陣勢交戰,魯軍打不過鄭軍敗退。


    後麵衛軍和曹軍再迎頭而上,再一次敗給了鄭軍。


    嚇得齊軍和邾軍幹脆直接調頭。


    本來要出兵的宋國,口頭上答應加入聯軍伐鄭,得知聯軍連續兩次戰敗,軍隊壓根就沒踏出國境。


    親自南下的晉君姬壽曼都不知道該鬱悶還是笑話。


    鄭軍對上晉軍曆來隻有被暴打的份。


    結果?


    魯軍、衛軍、曹軍輪番上陣,打不過鄭軍?


    是這些國家的軍隊不行,還是單公的軍事能力太差?


    最為搞笑的是,齊軍竟然不戰而退,一點沒有作為一流強國該有的樣子。


    晉君姬壽曼看到單公這樣,真心覺得公子周有這麽個師傅,壓根就蹦躂不起來。


    他發現自己的幾個小弟著實不行,決定親自給予示範。


    可是,鄭軍發現晉軍的蹤跡,片刻猶豫都沒有轉身就跑,要去跟來援的楚軍、陳軍、蔡軍會合。


    這樣的結果在晉人看來是一件挺理所當然的事情。


    一塊南下的各個列國就有點不好受了。


    除了雞賊不想為晉國賣命的齊國,其餘幾個國家估計會自我懷疑:俺就真的這麽low逼?


    “楚軍威脅聯軍後路,元帥必不使聯軍陷入困境。”魏相說道。


    主要是這一次南下的隻有兩個軍團,在看幾個小弟表現那麽拉胯,未免覺得對上楚國、鄭國、陳國和蔡國的風險會有點大。


    呂武納悶地說:“去歲陳國、蔡國保證……”


    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接下來的話,他沒有說出口。


    做人不能太幼稚!


    陳國和蔡國都籠罩在楚國的陰影之下,他們對晉國做出任何保證,能不能做到不取決於己身。


    說到底,還是要看楚國能不能讓晉國如願。


    畢竟,陳國與蔡國離楚國太近,離晉國卻著實遙遠。


    魏相說道:“此前謀劃,或無用功。”


    他們之前想的是怎麽維持魯國和齊國爭而不打的局麵,好讓出征的魯君黑肱和齊君呂環不至於撤兵歸國。


    而現在,南下的晉軍已經有北撤的意圖,其餘列國不可能留在當地應對楚、鄭、陳、蔡四國。


    他們實際上也沒有那個膽子。


    “原以為‘鄢陵之戰’將使楚國陷入頹勢,沒想楚國之強超乎預料。”智朔補了一句,道:“與楚爭鋒,非一朝一夕之爭。”


    這個也是智罃的看法。


    先由申公巫臣提出跟楚國爭雄,需要耗費長久的時間來削弱楚國,極難一次就將楚國掀翻在地。


    這一個觀念很現實。


    晉國跟楚國是同等級別的國家,一樣不可能隻是曆經一次失敗就徹底衰弱下去。


    智罃撿起了申公巫臣的“弱楚之策”,開始在進行謀劃,隻是暫時還沒有什麽具體的章程。


    魏相說道:“楚國一戰喪師近十萬,一歲不到便再出兵十餘萬。”


    他還沒將攻打宋國的那支楚軍算進去,要不就是曆經“鄢陵”之敗後,楚國還保持著對外用兵二十萬以上的規模。


    這樣算起來,晉國好像有點不如楚國?


    晉國曆經“邲之戰”的戰敗,緩了好幾年才緩過氣來。


    楚國卻是剛經曆一場大敗,還能保持二十萬大軍對外征戰?


    哪怕那二十萬大軍良莠不齊,能維持二十萬人的長期征戰,本身就很能說明問題。


    看樣子,楚國的國力很強啊!


    而事實上,楚國的國力是挺強,隻是君臣上下很難力氣往一處使。


    這一趟出使跟智朔沒什麽利害關係,心裏沒負擔,隨口說道:“如此,事則易矣。”


    不用擔心因為國內的事情導致魯軍和齊君從南方撤兵了嗎?


    剩下的就是莒國的歸屬問題。


    呂武知道智朔很聰明,甚至聰明過了頭。


    南方的局勢發展是一迴事。


    他們出使有什麽使命是另外一迴事。


    沒有得到國內新的指示之前,怎麽能夠因為得知南方的局勢,光想著躺贏,不去爭取獲得好成績呢?


    呂武覺得智朔是真的聰明,某天不要上演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事情才好。


    他們繼續停在“蔑”這個地方,配合季孫行父以及晏弱進行表演。


    從級別上來看,晏弱肯定不如季孫行父。


    畢竟,一個是執政,也就是卿大夫;另一個隻是大夫而已。


    就是這麽個年代,級別在很多時候比不上硬實力。


    如果級別真的管用,周天子也不用在王畿自娛自樂,眾多公卿肯定也要頻繁活躍於國際舞台。


    講真話,周天子現在的作用也就是一個活體印章。


    各個諸侯國隻有發生君主之位更替,才需要派人去王畿那邊謁見,送禮物蓋個章,獲得周天子的認可。


    再來就是需要進行大禮議時,周天子派公卿來賜祚肉啥的。


    要不,平時誰還樂意去搭理周天子了?


    “莒國對齊國有恩,齊人不敢忘。寡君時時交代,不可使莒國受魯國欺辱。”晏弱就是當著季孫行父這麽說的。


    季孫行父有些沒搞清楚今天是個什麽陣仗。


    他來這邊有些日子了。


    此前,晉人明顯極力避免他們兩撥人碰麵。


    今天卻是刻意安排在一起飲宴。


    晏弱講的那個叫落地有聲,深怕別人不知道“勿忘在莒”的舊事一般。


    讓季孫行父比較鬱悶的是,齊國對莒國有野心,隻是這個野心是以保護者自居,不像魯國的野心那麽昭然若揭。


    鑒於作為正使的呂武對魯國的態度很冷淡。


    副使魏相倒是顯得彬彬有禮,隻是每次談到莒國的事情總會轉移話題。


    打醬油的智朔對魯國總有一種隱隱的不爽。


    季孫行父覺得自己真的是太難了,不止一次心裏罵留守的貴族不幹人事。


    “我有不同風聞。有莒國貴族拜訪我(魯國),言及齊國對莒國多有欺淩之處,國弱而不敢拒之,尋我(魯國)以求庇護。”季孫行父反擊了一句。


    晏弱露出了啼笑皆非的表情,問道:“請執政明言,此何人也?”


    季孫行父卻是冷哼了一聲。


    知不知道什麽叫風聞和聽說。


    無中生友,懂不懂?


    看穿就算了。


    當場拆穿,以後還要不要低頭不見抬頭見啦!


    季孫行父現在最憂慮的是晉國那邊的態度。


    他之前還堅定的認為晉國不想失去魯國。


    現在當然也是這樣的想法。


    隻是,代表晉國而來的是呂武和魏相,兩人的年紀都不大。


    國中留守貴族對呂武和魏相太過於輕慢。


    很難說兩個年輕人不會因為自己的心裏不愉快,不顧國內老成持重的人,一些事先的交代。


    季孫行父越琢磨越覺得很有可能,一方麵更加痛恨叔孫豹,另一方麵開始思考怎麽進行彌補。


    “執政若不指名,恐難以令人信服啊。”晏弱表現出了足夠的攻擊性。


    季孫行父撇了一眼晏弱,擺出一副“你級別不夠,懶得搭理”的態度。


    他留意呂武的臉色,納悶地發現呂武竟然是一副看得津津有味的模樣。


    “齊人屢次贈予陰武厚禮。莫因如此,陰武不顧魯晉之情?”他越想越覺得有可能。


    他還打聽到不少消息。


    比如,呂武這支使團入衛國與曹國,一路走一路收禮。


    這當然不能用來證明呂武貪婪。


    不提呂武是晉國的上大夫,僅是以擔任使團正使的身份,外出進行邦交收禮收到手軟,哪個晉國的正使不是這樣的待遇?


    簡單的說就是,來的哪怕不是呂武,換作其餘人,一樣會是一路走一路收禮。


    有區別的是,呂武剛剛在爵位上得到晉升,並且還是活生生的天下第一,沿途貴族送的禮物,份量上比較厚而已。


    而那,是常規操作。


    送禮是表示祝賀。


    能產生些交情,又有誰不想呢?


    季孫行父能夠得出的結論隻有一個,


    肯定是呂武覺得自己在魯國受到蔑視,並且也真的是受到了蔑視,必然產生意見。


    事實擺在那裏。


    換位思考之下,季孫行父覺得呂武沒發作已經是涵養極好了。


    要讓呂武受到侮辱之後,再站在魯國這一邊?


    真的想太多了啊!


    季孫行父也是一名貴族,很清楚貴族都是要臉的。


    受到侮辱再給好處?


    再軟弱的貴族都不會去幹!


    何況呂武是晉國的貴族。


    而晉國貴族曆來霸道。


    事實上,晉國的貴族也有霸道的資本。


    誰讓晉國強大,是不是?


    季孫行父暗自想道:“此次難了!”


    補救什麽的?


    季孫行父還是要臉的。


    真的想做出一些什麽補救行為?


    誰拉的翔,就誰去自己收拾。


    等於說,季孫行父明知道應該進行補救,就是拉不下那個臉,該由叔孫豹來幹這事。


    宴會後,他派人迴去曲阜,將這邊的事情講清楚,並且將話說得很透。


    而私下,他請人安排,想要與魏相來個親密的麵對麵,還想再爭取一把。


    “此事非我可定,寡君已明言,陰武可獨斷。”魏相還是彬彬有禮的模樣,話卻是沒有半點轉圜的地方。


    季孫行父當然不能承認魯國這一次錯了,隻說是處於非常多的原因,才導致出現了疏忽。


    他說:“豈可因私廢公?”


    魏相給了季孫行父一張沒任何表情的臉龐。


    季孫行父徹底明白,必須要讓呂武感到滿意,要不然非但得不到莒國,魯國可能也會遭難。


    年輕人嘛,火氣一旦上來,不管不顧地發泄怒火,很正常的吧?


    在另一邊,呂武則是在接見晏弱與田湣。


    齊國的這邊很會來事,風花雪月什麽的都能聊一聊,沒有提到莒國歸屬的事情。


    相對於晏弱的矜持。


    田湣要油滑得多,或真或假地表現出對呂武的崇拜。


    是那種羨慕呂武能用那麽短的時間崛起,又是作為天下第一,兩方麵結合起來的欽慕和佩服。


    在臨走前,晏弱才表示魯國並沒有享受莒國“貢獻”的資格與實力,卻也沒有懇請呂武將莒國的歸屬權交給齊國。


    呂武說道:“我不喜魯國。”


    晏弱和田湣不可能不打聽,肯定知道呂武進入魯國之後的待遇。


    呂武又說:“出使前,下軍將已有交代,莒國需歸於魯國。”


    這一下,搞得晏弱和田湣對視了一眼,眼眸裏麵出現了擔憂。


    田湣小心翼翼地問道:“可有轉圜餘地?”


    呂武微微皺眉,給了晏弱和田湣很大的希望,隻是沒有迴答,一副也就言盡於此的態度。


    齊國要進行什麽樣的努力,或者說付出多大的代價,破壞莒國歸屬魯國成為既定事實,需要他們自己去協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大領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榮譽與忠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榮譽與忠誠並收藏春秋大領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