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這些天沒少來找呂武。


    或者應該說,呂武在近一段時間接待的客人太多。


    認識的和之前沒接觸過的,非常願意跟呂武加深感情,或是進行結交。


    這個就是名頭所帶來的好處,也是一種煩惱。


    呂武不想被貼上一種囂張跋扈的標簽,肯定會盡量招待好每一位來客。


    顧不過來時,他就會讓自己的幾個小舅子幫忙,趙武、魏相和韓無忌、韓起都被拉了壯丁。


    連帶,交情越來越不錯的智朔,一樣被呂武給安排了戲份。


    幾個小夥伴很樂意能夠幫得上呂武的忙。


    他們也能趁這個機會多擴展人脈,為將來的發展夯實更好的基礎。


    其中最為賣力的是魏相。


    他不止感激呂武幫自己的父親魏琦免於劫難才這麽賣力,更重要的原因是魏氏離卿位隻差臨門一腳,需要獲得更好的人緣,拉攏更多的貴族為己助力。


    其實,呂武還是非常願意看到魏氏獲取卿位的。


    晉國的卿位家族在幾十年內來來去去就那麽些家族在輪替,哪怕是趙氏給摔了一大跤,卿位家族也隻是少了一個趙氏,沒增加新的家族進去。


    正治上麵的固態對那些老牌卿位家族自然是好事,對其餘家族則是噩耗了。


    有改變才有機遇。


    一再地延續固定趨勢,階層無法出現和平又成功的變動,對國家其實是一種災難。


    等待固定成為一種既定事實,實力上來的家族肯定要遇到滅頂之災。


    這是相當簡單的道理。


    那些老牌的卿位家族不允許誰來插一腳,肯定是要將挑戰者給滅了呀!


    察覺到魏氏正想幹什麽的中等貴族,但凡是能助一臂之力很願意幫忙。


    不想助力?


    隻要腦子正常,哪怕不相助,也不會去破壞的。


    呂武覺得自己在這戰的表現已經足夠,發現楚軍營寨內的異常,功勞算在自己頭上也就那樣。


    他對趙武說道:“可想獲立功勳?”


    趙武全程參加了“鄢陵之戰”,功勞方麵卻是沒多少。


    畢竟,老趙家現在的實力在晉國隻是中下水平。


    他隻帶來一個“旅”,還是一個實力平平的“旅”。


    韓厥願意幫助老趙家,隻是以他的尿性,幫助也隻是在恢複老趙家的民生方麵,不會選擇在能引人側麵的軍事上進行相助。


    這關乎到韓厥公事公辦的人設。


    為什麽不將這個功勞送給老魏家?


    呂武沒忘記“升米恩,鬥米仇”的規律。


    郤氏對欒氏的恩情大上了天,欒書現在在幹什麽?


    然後,趙氏對郤氏的恩情也很大,大得郤氏覺得還不上,選擇送趙氏一家子歸了西。


    暫時不需要功勞的呂武,琢磨著自己這個來自老趙家的小舅子好像很需要功勞啊?


    趙武一聽愣了愣,順著呂武的目光看向楚營,有些反應過來了。


    “楚軍已撤?”他問。


    天已經放晴,陽光非常充足。


    忍受了好幾天的下雨天氣,有太陽誰不想出來曬一曬,好去一去身上的寒氣呢?


    晉軍的士兵就是這麽幹的。


    要不是情況不允許,他們都想把潮濕的衣服拿出來晾一晾了。


    沒道理楚軍的士兵還繼續窩在帳篷或是窩棚。


    再則,楚軍那邊可是有相當數量的蠻人。


    那些蠻人平時都不遵從楚國軍官的命令,現在反倒那麽聽話了?


    趙武不笨,臉色大變,同樣的話用不同的語氣說道:“楚軍已撤!”


    其實,呂武也不完全確認。


    隻是楚軍營地內的異狀太明顯了而已。


    可能是楚國高層搞陰謀,故意擺出這個樣子,試圖引誘晉軍進營,藏在帳篷和窩棚的楚兵再一舉殺出來,殺得晉軍一個措手不及。


    隻不過,藏兵襲擊的可能性無限小。


    晉軍也不是傻子。


    除非是中了降智光環,要不晉軍士兵進去了難道還不懂查看營帳,一根筋地在過道上喊著“殺”再亂跑亂竄?


    呂武現在隻是納悶一點。


    楚軍是怎麽做到悄聲無息的大舉撤退?


    晉軍這邊難道沒派人時時刻刻關注?


    他想起來了!


    現在還是講“禮”的時代啊!!!


    兩軍交戰,幾乎不會派出斥候在外警戒和巡弋,即便是遭遇到對方的傳令兵也會視而不見。


    前幾天一直在下雨。


    現在又是個“君子之戰”的年代。


    楚軍隻要小心一些,趁著雨勢進行撤退,還真的能瞞過晉軍!


    另外,楚軍還有一個這個年代他國沒有的“技能”,他們很擅長夜遁!


    這個“技能”多次在跟吳軍交戰的時候使用,搞得吳軍隔天看到對麵的楚軍不見了,每一次都驚得下巴快要脫臼。


    趙武走了。


    他要去找韓厥將呂武的發現告知。


    呂武等了一段時間,納悶趙武明明都已經稟告,韓厥怎麽還沒半點動作。


    楚軍那邊的異常過於明顯。


    韓厥沒什麽舉動。


    其餘的晉國高層飯照吃、酒照喝,該開會繼續開會。


    是除了呂武之外,沒人發現楚軍營地的異常嗎?


    絕對不是!


    如果隻是一個兩個那樣,呂武會有下一步的行動。


    可是,每一個人都好像突然間瞎了和聾了一樣,事情就不再是詭異,變成一種共識。


    “姐夫,韓伯訓斥武。”趙武有些委屈,更多的是不解。


    呂武知道現在這個年代沒“姐夫”這個稱唿,還是他教趙武的。


    他的妻子是贏?(jing)……,也就是趙氏的?。


    像魏相、韓無忌等等魏氏和韓氏的小夥伴,他們的姐妹隻是從嫁,是沒資格喊呂武姐夫的。


    這個也是為什麽姬(魏)晗和姬(韓)妏生了孩子,母親隻能是贏?的原因。


    魏相一樣在呂武這邊。


    一同前來的還有魏絳和魏頡。


    倒是韓氏的韓起和韓無忌自從趙武找韓厥告知楚營空了,後麵就一次也沒有再來過。


    盡管呂武知道韓厥是個什麽路數。


    老實說,他麵對這樣的韓厥開始覺得親近不起來。


    一天、兩天過去。


    到了第三天!


    裝聾作啞的晉國高層才好像從睡夢中醒來那般,很是裝模作樣地表示才發現楚軍營盤的異常。


    一連串的命令被欒書下達。


    新軍集結起來,向“瑕”追擊楚軍。


    下軍則是得了一個朝“鉏任”迂迴的命令。


    這個“鉏任”是在“鄢陵”的西南方向,當地是平原地形,有著很大片的農耕區。


    鄭國和陳國為了感謝許人先輩的開發,將那片區域取名叫“許田”這個名字。


    中軍和上軍則是開始向楚軍營地探索。


    “郤氏遇楚君,五進五退盡顯禮儀,元帥命新軍追擊楚軍並非好意。”魏相現在很願意跟呂武分享自己的看法,並且少了很多的顧忌,幾乎什麽話都敢說。


    當然了,欒書要搞郤氏在晉國的頂級圈子裏,早就不是什麽秘密了。


    晉國的貴族有了相當的默契,沒誰去提醒郤氏的一叔二侄。


    這是覺得郤氏早察覺,沒必要?


    又或是不想扯進越來越激烈的鬥爭裏麵?


    呂武掛靠在魏氏編製下,屬於中軍的一員,肯定是要跟著進入楚軍營盤之內。


    他們進去後發現楚軍營寨內並不是完全沒人。


    一些傷患以及生病的楚兵被留在營寨。


    這些人隻能互相照顧,缺乏醫療手段為前提,無限等同於是在等死。


    事實上,已經有不少傷患或病人,選擇用自殺來減少要經受的痛苦。


    進入楚軍營寨的晉軍隻是選擇將那些楚兵傷患和病人集中看押,沒有進行不必要的殺戮。


    至於說去治療?


    晉軍連己方的傷患和病人都沒什麽好的醫療手段,還能顧得上楚兵???


    遭到遺棄的楚兵不少,並不完全是楚人,蠻人的數量要更多。


    一陣歡唿聲從前方傳來。


    呂武側耳傾聽了一下,喊的是發現了楚軍丟棄的糧食。


    本著誰發現就是屬於誰戰利品的原則,除非是要搶,要不各家其實都隻顧著自家的事情,沒人湧過去。


    看楚軍營寨的狀況,走得並不是過份匆忙。


    帳篷之類的東西,需要迷惑晉軍被留下。


    找到軍需庫,也是被搬得幹幹淨淨的空蕩蕩。


    越來越多的糧倉被找到。


    呂武都沒刻意去找,也獲得了一個糧食儲藏基地。


    他粗略地掃了一眼,儲存糧食的筒倉,數量不下於兩百座。


    這個“筒倉”其實就是用席子、莊稼秸稈圍上成圓柱狀,上麵是用稻草席子等苫墊物作成園錐狀防雨雪。


    每一個筒倉儲存約一百石的糧食。


    約兩百座筒倉,就是差不多兩萬石糧食?


    春秋的一石是現代的五十斤。


    呂武都沒刻意去找都能獲得一百萬斤糧食???


    考慮到楚軍出動的人數太多,帶來的糧食數量肯定不會少。


    欒書就收到了相關的匯報,僅僅是已經發現的糧食,楚軍就丟下了超過三十萬石,並且還在陸陸續續地發現糧食。


    這個發現讓他感覺到心情很沉重。


    楚國不愧是兩大霸主國之一啊!


    並且,南方也太特麽富庶了吧?


    楚軍帶來的大部分是稻米。


    而中原人的主食並不是稻米,不是不能吃,是吃起來不習慣。


    搞得獲得數量龐大的糧食,晉軍上下還是高興不起來。


    【書友福利】看書即可得現金or點幣,還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可領!


    欒書問士燮,道:“此戰消滅楚兵多寡?”


    士燮先是詫異,估計納悶自己是中軍佐,又不是書記官,卻還是說道:“合計約有八萬?”


    他們說的消滅,包含殺掉與俘虜。


    數量方麵肯定不準確,隻是取一個大概值。


    欒書做出了鬆了口氣的表情,說道:“如此便是削弱楚國了罷!”


    士燮卻一本正經地說:“楚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非其餘列國可比。”


    欒書也知道啊!


    中原的諸侯國,好些國家的兵力也就一兩萬,多一些也就三四萬,壓根就沒資格在戰場上損失八萬人。


    要是晉國在戰場折損八萬人,簡直跟天塌了沒有太大的區別,卻是多少還頂著住。


    隻不過,一旦折損八萬士兵,晉國就別想當什麽霸主,拚老命維持個一流強國的地位才是正經事。


    二十一年前,晉軍在“邲之戰”敗北,折進去四萬多士兵,損失慘重的一些家族,到現在都還沒完全緩過勁來。


    士燮覺得自己不用過多的提醒才對啊!


    楚國的製度跟周王室下麵的各個諸侯國不一樣。


    像是晉國,士兵雖然是來自貴族,關鍵的是士兵都在平時接受嚴格的自律訓練,一些武士屬於“徒”,另外一些“羨”則是預備役。


    楚國那邊的貴族,他們收攏少數人作為“部曲”,也就是相當於晉國的“徒”,絕大部分卻是沒有經過訓練的農夫。


    這些農夫被楚國的貴族拉上戰場,穿上士兵的戰袍,手裏拿著武器,改變不了還是個農夫的事實。


    因為楚國的這種現象,導致的是楚軍總是人數眾多,戰鬥力方麵則是比較堪憂了。


    欒書沒道理不知道楚國是怎麽迴事。


    這一次楚軍損失八萬,要看是個什麽成份。


    如果“部曲”和“王卒”損失不大,對楚國的打擊會顯得相當有限。


    後續的消息在一個個地傳遞過來。


    楚軍營寨被丟棄的傷患和病人,數量超過了四千。


    這些人一問三不知。


    倒不是他們有意保密什麽,是身份地位不到一定程度,知道的東西相當有限。


    根據一些迴答,晉軍這邊知道楚軍是在三天前摸黑進行第一梯次的撤退。


    帶著第一批部隊撤走的是彭名,有著開路的任務。


    楚共王熊審則是在隔天天亮才在“王卒”的保護下進行撤離。


    隨後,子重安排部隊分梯次逐步撤退。


    這一次,蠻人沒有被安排在最後撤退的序列,相反撤離的序列非常靠前。


    得知子重是這麽安排,晉軍高層讚歎子重是個聰明人啊。


    畢竟,蠻人遠比楚人還要浪漫,一旦知道會被留在最後撤離,搞不好要當場兵變。


    子重肯定是知道蠻人的尿性,才會將蠻人的撤離序列排到前麵。


    “新軍抵‘瑕’遇子反率軍阻攔,郤至陣斬子反。”欒書將得到的新消息公布出來。


    士燮下意識露出笑容,看到欒書臉色有些陰沉,導致笑容變得有些僵硬。


    他們還不知道楚國右伊子反喝酒誤事的事情。


    要是知道的話,欒書的臉色會更差勁。


    犯了那種大錯的子反,不管怎麽樣都活不成了。


    最好的贖罪方式不是戰死,是選擇自裁。


    郤至陣上殺了子反。


    而子反是楚國的右伊,地位方麵跟晉國這邊的上軍將差不多。


    郤至這是要轟動“世界”啊!


    像這麽高的地位,隻有在意外中會死去,殺那絕對沒人會故意去殺的。


    其實,殺什麽殺啊?


    俘虜的好處更大!


    欒書不開心的理由隻有一個,對付獲得那種成就的郤至,自己的名聲會很臭。


    畢竟,晉國內鬥再怎麽嚴重,有功之臣還是會受到愛戴的。


    “元帥,君上命近臣收繳收獲!”中行偃急匆匆地進入帳內,看上去還挺慌張。


    在談事的欒書和士燮聽得麵麵相覷。


    國君的近臣又能是誰。


    他們隻是國君的近臣,沒有公職,代表不具備行使權力的身份。


    欒書幾乎是扭曲著臉,問道:“諸位可有上繳?”


    他是元帥,哪怕需要走程序,也就是讓親征的國君來收取參戰貴族該交的戰利品份額,收繳與統計戰利品的活也該是元帥來做。


    現在,國君連通知都沒有,直接派出自己的寵臣收繳戰利品,等於是抓住欒書的脖子,再伸手一陣“啪啪啪”地抽著。


    中行偃一看欒書的臉色,怒聲道:“上軍將帶頭上繳!”


    上軍將是郤錡。


    欒書腦袋上冒出一排問號。


    一個以囂張和跋扈出了名的人。


    這一次怎麽會這麽乖?


    下一秒,他反應過來了。


    老夫是元帥啊!


    郤錡配合國君,為的就是打老夫的臉!


    欒書霍地站起來,陰沉的臉在撩開帳簾後變得和煦,隻是怎麽看怎麽假。


    他要去找國君,不是要阻止收繳戰利品的事,是要去打探口風,搞清楚國君跟郤氏有沒有什麽不可告人的交易。


    留在軍帳裏麵的士燮滿臉悲哀。


    中行偃看士燮是這樣的表情,微微地愣了愣,行個禮走了。


    等待沒人之後,士燮走到欒書之前坐的位置,拿起欒書剛才沒看完的軍情。


    上麵寫著郤至陣斬子反,消滅將近三萬楚軍的匯報。


    還有另外的消息匯總。


    下軍也有軍情傳來。


    韓厥和智罃在“許田”那邊截住了陳軍和部分楚軍,放走了陳軍,逼迫約兩萬楚軍投降。


    隻是這兩萬楚軍中大多數是蠻人,隻有三千不到的楚人。


    士燮看完情報,想了想走出軍帳,問清楚呂武是在哪,帶上護衛過去。


    呂武看到士燮親自過來找,其實感到非常驚訝。


    按照道理,作為中軍佐的士燮想見呂武,派人過來傳喚也就是了,哪用得著親自過來呢!


    “中軍佐,楚營糧食為何無人處置?”呂武真心覺得挺迷。


    晉軍在楚軍遺棄的營地發現那麽多的糧食,肯搬迴去的卻是極少。


    呂武問了不少貴族,結果是每一個貴族一致的一臉嫌棄,沒人對那些稻米感興趣。


    士燮來找呂武有挺重要的事情,話還沒有說出去,被一問,問得有些瞠目結舌。


    而呂武是真的不理解!


    稻米難道就不是糧食?


    隻是因為吃的不習慣,嫌棄到連搬都不願意?


    要是這樣的話,老呂家就不客氣了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大領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榮譽與忠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榮譽與忠誠並收藏春秋大領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