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是大貴族了,即便是中等貴族,一般都會有自己的主城。


    趙氏比較特殊。


    他們剛剛複立,國君雖然口頭上答應歸還趙地的趙城,卻還沒有實際落實。


    也不知道是國君隻是口頭說說,還是祁氏得到了命令卻拖著沒執行。


    先前趙城已經被攻破,必定是一座充滿了戰爭痕跡的城市,一年的時間真無法清理完。


    並且還不知道祁氏有沒有進行清理。


    城池各項防禦設施被破壞,城內的人口因為戰爭死傷慘重,甚至人口會被祁氏轉移走。


    目前這種局勢,趙武拿迴了趙城?


    小孩子可能懵懂無知,家臣卻該能審時度勢,也不會允許他現在迴去接收趙城。


    國都新田正在暗潮洶湧,宮城則會成為漩渦中心,趙武去韓氏躲避不適合,來呂武這邊就相當合適了。


    韓氏的韓厥早就決定庇護趙武,選擇留下韓起,卻讓韓無忌帶上武士跟趙武一塊過來。


    魏氏現在還不是卿,聲望方麵已經夠了,實力卻還是缺了一些。


    他們這一次肯定會想嚐試一波,極可能與某些大貴族交惡,導致自家的主城不能保證絕對安全。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魏氏嫡係子弟來呂武這裏,跟著學習也是想獲得《開發誌》,還能跟韓氏、趙氏湊堆,無疑安全方麵會有更多的保障。


    兩個大家族湊在一起,還有重新複立但實力受損的趙氏,又有一個中等領主,誰要動手都得掂量一下。


    呂武與他們是姻親。


    是姻親,女婿剛得到封領,過來幫忙也是合情合理,隻是時機選得有些特殊罷了。


    現在的情況很實際,是呂武需要韓氏和魏氏的扶持,他不展現自己的價值,憑什麽得到扶持?


    所以,他隻有展露自己的價值,給予該有的迴報。


    光靠姻親那點關係?


    他呂武又不是韓厥或魏氏某人的親兒子,還必須是嫡子。


    現在,大舅子和小舅子,來都來了。


    呂武即便再忙也該放下手頭的事情,安排幾個大小舅子的落榻之處,設宴進行高規格的款待。


    年紀最小的趙武,他由程嬰和齊溫全程陪伴。


    可能是經曆了家族被滅的慘劇,或是其餘的什麽原因?


    趙武完全沒有一個七歲孩子該有的活潑,很少講話的同時也不好動,經常能待在一個地方,一個發呆就是小半天。


    隻有在吃飯時,趙武才有了點孩子該有的模樣,對愛吃的食物發起猛攻,吃完了還想再來一盤。


    韓無忌很照顧趙武,以至於都忽略了呂武以及魏相等魏氏子弟。


    魏氏的那些人好幾次想跟趙武交流。


    他們見趙武總是用沉默迴應,覺得沒意思也就放棄了。


    呂武對這個看上去很特別的小舅子有很多想法。


    他嚐試與趙武交流,發現趙武好像太長的時間沒有與人說話,有點社交恐懼症的症狀。


    其實,一開始呂武還以為這個趙武是那個“趙武靈王”。


    後來,他一想不對啊!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期的人物。


    呂武依稀記得是趙國的第六任國君……,還是第幾任來著?


    目前還是春秋啊!


    雖然不知道離戰國還有多少時間,關鍵是晉國還存在著。


    呂武知道這個趙武會取得很多的成就,隻是沒想到小時候會是這樣,卻也覺得好像挺合情合理。


    畢竟,年紀小又碰上那麽多事,性格多少會有點毛病。


    前幾天的時間,呂武用在了這幫舅子身上,等待幾位夫人被接過來,他才算是得到了解脫。


    老祖母自然也跟著過來,連帶老封領那邊也隻是留下必要的人手,大部分的屬民與奴隸都轉移了過來。


    魏相來後,一開始隻是用眼睛看。


    他沒有記錯的話,呂武抵達“陰”地也就是將近兩個月的樣子?


    這麽點的時間,用來清理城池都顯得不夠用。


    呂武卻隻是花了兩個月的時間,不但完成了對城池的清理,還將春耕給做成了!


    “武,此便是管理?”魏相以前的字典中沒有‘管理’這個詞,還是從呂武這裏聽來。他比較納悶地說:“聽聞,山亦剿之?”


    借的各種匠人到位,呂武自然也不會讓他們閑著。


    那些匠人被派往幾個地方,主要是根據農耕區的分布,從零開始建設村落。


    呂武事先已經指示屬民和奴隸對材料進行收集。


    匠人到位之後,隻需要將那些材料利用起來。


    他們還得到了老呂家的家臣指揮,對需要做些什麽,做到哪種程度,不必再用腦子去思考,建設速度成倍加快。


    呂武早習慣魏相的“十萬個為什麽”,十分自然地給予解惑。


    魏相一邊問,一邊默默記在腦子裏。


    他好幾次有些按耐不住想討要《開發誌》,卻一次次地忍了下來。


    現在這麽個年頭,每一個貴族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領。


    他們本著“封建”的社會規則,願不願意分享自己拿主意。


    要是誰用“為國為民”的大義去逼,信不信被逼問秘密的貴族還沒怎麽樣,其餘貴族就該團結起來將那個家夥先滅了?


    規則還牢固時,去破壞規則,不會有好下場。


    現在的規則很封建。


    我家的就是我家的。


    你自己藏著掖著,卻要我無私奉獻?


    沒這樣的道理!


    再則,你的無能是你家的事情。


    怎麽能夠因為自己的無能,想著謀奪聰明人的成果呢?


    要是都這樣,誰還想著創造和發明?


    都等著去搶,不就好了。


    然後,搶著,搶著,突然發現沒人願意花心思去創新和研究了。


    呂武走在一條剛開掘完成的水渠旁邊。


    魏相自然是並肩跟著。


    後麵還有趙武以及程嬰。


    他們周邊會有武士進行警戒。


    程嬰一直在低聲地教導趙武什麽,說著說著總是會指了指曠野,又看向走在前麵的呂武,繼續跟趙武述說什麽。


    這些天來,趙武總是會聽自己的家臣,主要是程嬰講起呂武。


    每一次,程嬰都會講述呂武怎麽樣又怎麽樣。


    其實,講的是呂武以前作為邊荒小貴族,花了多少心思和努力建設封地,懂得利用人脈關係,才有了現在的成就。


    在講述的時候,程嬰不免是會自己腦補,又多方麵的美化呂武,希望趙武能夠學習聰明,不去做愚蠢的事情。


    這樣一來,導致趙武對呂武產生了崇拜。


    而程嬰之所以拿出呂武的例子來教導趙武,無非就是呂武對封地的建設,太適合破滅後又複立的老趙家了。


    現在,呂武也才知道之前程嬰一直帶著的嬰兒是誰。


    那嬰兒是公孫杵臼的最後血脈。


    要是沒有出現意外的話,嬰兒會在趙氏主宗得到成長,成為趙武的家臣,直至某天被趙氏栽培起來,成為一名有自己家業的貴族。


    而這,是趙氏對有功之臣,必須要有的迴報。


    不但是公孫杵臼的後代,包括程嬰以及另外一些對趙氏不離不棄的家臣,他們的後代也會得到趙氏的迴報。


    前提是趙氏又得到複興。


    現在的趙氏缺乏人力物力,除了人脈方麵之外,實力連強一些的中等貴族都不如。


    就在他們跟隨呂武查檢誰去時,宋彬帶著來自新田的人找來了。


    那人是國君派來,沒有書以任何的文字,隻是轉達趙武能夠去接收趙地的話。


    來人沒耽擱就又離去了。


    後麵,程嬰獨自找到呂武,說了一大堆話。


    呂武總結了一下。


    程嬰表達的意思是,一旦趙地重歸趙氏主宗所有,他完成自己的使命,該去見老朋友了。


    然後,程嬰請求呂武務必看顧趙武,述說了兩家一塊發展的好處。


    趙氏能從呂武這裏獲得很多知識和經驗。


    而呂武也能用到趙氏的人脈。


    呂武知道程嬰會殺身成仁,隻是訝異怎麽不等趙武成人。


    他哪裏知道一點。


    有些人想死,是需要看時機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大領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榮譽與忠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榮譽與忠誠並收藏春秋大領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