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倒V)
[紅樓釵黛]鹹豬手,蟹黃酒 作者:司晨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事關寶琴名節,雖然寶釵心中有千百個理由,自信是為了寶琴好,但此事被黛玉撞破,畢竟不美,少不得要從中解釋一番。誰知黛玉連連擺手,滿麵含笑道:“誰要聽你解釋這些?隻是我先前還疑惑你恐怕和這位韓公子有什麽情弊,誰知見你竟對這位韓公子如此落落大方,說起自家妹子來不卑不亢,全然是光風霽月的胸襟,這才服了你。隻是我尚有一事不解,你是怎地認識那位姓馮的公子的,他竟這般得你的心,你寧可舍卻薛家姑娘的名頭,也要嫁給他不成?”
提起馮淵,寶釵的心情多少有些低落。但是這件事情她早就打算同黛玉講清楚的,於是攜了黛玉的手,慢慢走至那一方竹林前,見四周無人,遂從金陵城中哥哥薛蟠同馮淵爭搶香菱開始講起。黛玉一邊聽一邊抿嘴笑:“這也真算奇緣了。可見前緣天定,誰能想到你哥哥同人爭奪一個丫鬟,最後卻落到自家妹子的姻緣上頭呢。”
然而黛玉雖是笑著,心中卻隱隱覺得膈應。她覺得這個馮淵怎麽看怎麽配不上寶釵。但是忖度著寶釵既然這般願意嫁,她自然也不好當著寶釵的麵說馮淵的壞話,故而隻是一味以恭維為主。
“你這般說,卻是笑話我了。”寶釵搖頭道,神情中透著淒然,“我原想著,便如同別人家裏頭的守灶女一般,這輩子不出嫁,守著母親過活,卻也是了。哪裏是什麽前緣天定?隻是我雖是這般想,奈何天不從人願,母親一心想打發我出門。你難道竟不知道,母親竟有意把我送到忠順王爺府上當妾室。可那忠順王爺府是什麽去處,京城裏誰人不知誰人不曉,若是果真去了那裏,我粉身碎骨尚是小事,沒得讓薛家背上賣女求榮的名聲。”
其實薛姨媽要把寶釵賣到忠順王府裏當妾室的消息,在賈府裏也曾經風靡一時,故而黛玉有所耳聞。可是黛玉一直以來隻當是以訛傳訛:她的父親林如海和母親賈敏疼她如掌上明珠,她實在想不到薛姨媽竟能作踐女兒作踐到這種地步。
“原來那個傳聞居然是真的。”黛玉不由得喃喃說道,她看著寶釵,滿眼憐惜。黛玉是個聰明人,寶釵說到此處,黛玉自然能夠想見當日寶釵的艱難處境。
“難道那什麽馮公子,竟是寶姐姐無奈之時推出來應急的嗎?”黛玉冰雪聰明,忍不住問道。
其餘人皆不屑馮淵家世,平日開口閉口以“姓馮的”稱之,惟黛玉肯看在寶釵麵上,稱他一聲“馮公子”,是她自己有涵養的緣故。其實仔細論起來,黛玉的父親母親皆是世族大家出身,似馮淵這樣的家世,縱使拖家帶口捧了契紙過來願意合家為奴以求庇護,林家也未必肯收的,怎的就配被黛玉稱一聲“馮公子”了?
“我也知道你們多為我抱屈的。此人品行我心中也大概有數。”寶釵笑得蒼涼,“若非如此,我又怎肯下嫁?這都是迫於無奈,師父和姚先生她們幫我擇定的,為的是他家世弱,好拿捏,不至對我家有太多抱怨罷了。”
黛玉略想了一想,也知道寶釵心中無奈之意,卻又惋惜道:“可惜了。其實姐姐同那位韓公子甚是般配,若是姨媽肯成全時,當日韓家上門求親之時,就該一口允諾下來,其後風光大嫁,以姐姐之能,未嚐不能做出光耀門楣的一番事業來……”
寶釵搖頭道:“都到了這個時候,你還來試探我。我早已告訴過你,我同這位韓爺隻得生意上的交情。若非如此,我怎會希望他跟琴兒……”
黛玉疑惑道:“這可就奇了。寶玉那樣的你自是看不上的,如今韓公子這樣的,你卻又忙著推給別人。你不惜同薛家鬧翻,也要嫁給這位馮公子,可若說你對他青眼有加,原也不像。難道寶姐姐竟是個天生冷情冷心的人嗎?”她心中不覺微動,然而先前幾次已是被寶釵以言語拒過,傷得太深,故而再也沒法子鼓起勇氣。
寶釵看了黛玉一眼,想起不久後即將嫁與馮淵,早晚要迴金陵生活,從此天各一方,隻怕今生今世再也見黛玉不得。因了這個緣故,姚靜、孫穆等人都一直慫恿著她跟黛玉把話說清楚,以免徒生遺憾。隻是話到嘴邊,卻苦於無法開口,欲言又止了好幾次,終於拉起黛玉的手,向她微笑道:“你且隨我來。”
黛玉心中砰砰狂跳,因怕失望,卻又竭力安慰自己說千萬莫要想多。兩個姑娘就這樣一路手牽著手,走過那片風格酷似瀟湘館的竹林,沿著小石子甬道,一路走向園子的盡頭。園子畢竟狹小,一路上她們接連遇到探春、鴛鴦等人,黛玉隻覺得臉上發燒,頗有幾分無地自容,但是探春和鴛鴦她們卻隻覺得寶姑娘和林姑娘感情好,她們跟她們隨意地打著招唿,報之友善的微笑。
黛玉就被寶釵這般一路拖拽著,來到小石子甬道的盡頭。在那裏,原本被寶釵下令移去的太湖石全部又被移了迴來,太湖石旁許多種奇花異草爭奇鬥豔,像極了蘅蕪苑的風景。黛玉從前曾經為這處風景大發雷霆的,如今見竟變成了這個樣子,早驚呆了。她驚訝中卻又透著隱隱的興奮,她總覺得有什麽了不得的事情將要發生,卻又害怕自己再次失望。
“這處園子是我親手買下,親自指揮著人打理的。從前你嫌這處地方改的不好,我便命人一一改了迴來,隻盼著你心中歡喜。其實這些年你說的話,我都記在心裏。”寶釵緩緩說道,“我從前曾經指望著能一直伴在你身旁,若能親手照顧你最好,若不能時,遠遠看著你,便也心滿意足,隻恨因緣際遇,天不遂人願。但願從今往後,你能於閑暇之時,來這處園子多走動走動,能多憶著我的好處……”
黛玉起初還覺得寶釵的話過於含蓄,生怕猜錯了她的意思,然而到了後來,聽著聽著,卻忍不住怔怔落下淚來。“什麽叫天不遂人願?倘若你果真記得我說的話,就該明白我的心事,又怎會說出天不遂人願這種話?”黛玉流著淚說道。她何等玲瓏剔透的一個人,早從寶釵這般欲言又止、一派含蓄的言語裏體察到了寶釵的心意。她知道若想逼著寶釵說出更直白的話,那是千難萬難,故而也不去強求,然而想起寶釵那一句天不遂人願時,到底心有不甘,還是嚷了出來。
寶釵深深歎了一口氣。她兩世為人,遙望著黛玉、戀慕著黛玉、揣測著黛玉的心意,也已經有兩世。早在她開口說這番話的時候,她便料定了黛玉會有這般反應。然而她又能如何?
“如今你仍舊是林家的大小姐,鍾鼎之家、探花老爺的嫡女,我隻是一個被宗族所棄、行事不妥的女人。你難道未曾聽說過士庶有別不成?更何況寶兄弟對你一片癡心,雖不思上進,不事生產,然世家子弟,能似他那般溫柔待人,是極難得的,當為你良配。便是他日果真坐吃山空,隻要你仍舊守定了這一份嫁妝,再加上起先你分得的那些利錢,一輩子衣食無憂卻是有著落的。”寶釵耐心說道,“除此之外,這處園子的竹林下麵還藏著一萬兩銀子,卻是姚先生特意為你準備的私房錢,若到十萬火急的時候,大可以拿這個來應急……”
寶釵說得頭頭是道,顯然已經將黛玉的未來都籌劃安置妥當,但是黛玉卻越聽越不是滋味,惱怒道:“為什麽你總說寶玉是我的良配?他小小年紀,就已經把伺候他的丫鬟暗暗收了房,在外麵又眠花臥柳,無所不為,前不久還被忠順王府的人尋上門來,說他和忠順王府的一個戲子來往過密,把戲子給拐走了。似這樣的人,除了一條溫柔待人,哪一處及得上你?你既然說你隻盼著我心中歡喜,為何每每總要撮合我和他?”
寶釵聞言,忍不住歎了口氣。黛玉的話,字字句句皆戳中她的心思。其實寶釵又何曾真個把寶玉看在眼睛裏,何嚐不知道寶玉除了待人溫柔外,既不能於經濟仕途有所成就,又不能安貧樂道,護住妻子家人?
寶釵覺得寶玉處處皆不如自己,然而惟獨有一條:
“可他是個男子,我隻是個女子。”寶釵無奈道,“身為女子,是無法不依附於男子生存的,無論你才華橫溢,還是精明強幹,都不能。朝廷不會容你,官府不會容你,父母宗族也不會容你,便是街坊鄰居,卻也容你不得。”
身為男子,至少有這點好處。單這一點好處,就足以一錘定音,將寶釵壓得死死的了。寶釵清清楚楚,這便是薛姨媽寧可舍棄孝順體貼的女兒她,也要拚命拉扯一個簡直蠢到無可救藥的薛蟠的原因。這種觀念根深蒂固,無人可以撼動,就連寶釵和姚靜暗中謀劃了這麽久,也不過是想在這種以男子為尊的觀念控製下,為女兒尋一點苟延殘喘的生機罷了。然而成功與否尚在五五之數。
寶釵一個人被逼無奈,同薛家決裂,隻怕會是遺臭萬年之舉,寶釵又怎敢讓林黛玉牽扯其中,令她聲譽有損呢?
黛玉冰雪聰明,惱怒了一陣子,看著滿臉無奈的寶釵,卻也漸漸平靜下來。她知道寶釵是為了她好,身為姑蘇林家的嫡女,她的一舉一動代表著林家家風。她的父母那麽疼她,她的情況和寶釵截然不同,確實沒辦法冒著林家家族蒙羞的危險,肆意妄為,做出驚世駭俗的事情來。
“你說的對。”黛玉拚命攪著手中的帕子,滿臉的不甘心,“可這世上總是有辦法的。隻要我們努力,總能想出辦法的。”
寶釵遲疑了很久,才告訴黛玉道:“我師父先前同馮公子提起過,說我心中另有所屬,馮公子說他大可以另覓姬妾傳宗接代,未必會強迫我。隻是,馮公子家鄉在金陵,早晚要迴去的……”
“那我也迴金陵!我跟寶玉說,他也可以由著襲人為他家開枝散葉,我同你一起迴金陵去!”黛玉心神激蕩之下,口不擇言地說道。
寶釵隻得無奈地歎氣。宮中元妃娘娘指婚的事情,已是定了下來了,過不了多久,旨意即將下達。而身為國公府二房嫡子的賈寶玉,一向頗得賈母和元妃看重,這樣的人,自然是要留在京中,好在賈母膝下承歡的。至於黛玉所言讓襲人這個姨娘替賈家開枝散葉,則更是小孩子的氣話。襲人固然恪守本分,不至於寵妾滅妻,然黛玉若是長期和寶玉分居,一個人迴金陵去,頭一個賈母就不樂意,再者也是生生打了元妃娘娘的臉。便是黛玉體弱,不禁生產之苦,賈母她們隻怕也會變著法子給黛玉尋醫問藥,逼著她生出賈家的嫡子來。這是豪門貴婦人的必經之路,無一可以幸免。
寶釵思來想去,見黛玉始終不肯接受現實,無奈之下,隻得起了暫時穩住她的心思,說道:“既是如此,我便試著說服馮家,令他留在京城吧。在京城經營生意,商機比起金陵城中卻是多了許多,曉之以利,隻怕馮家未必不動心。”
黛玉隻覺得峰迴路轉,便如同絕處逢生一般喜出望外。她隻顧得高興,一時怎能堪透寶釵言語裏的敷衍之意,隻當寶釵果真是迴心轉意了。
此日宴會,對於旁人來說,是大家姐妹一場,為寶釵最後踐行,從起士庶有別,老死不相往來;然而對於黛玉來說,卻如同一場苦盡甘來的狂歡。
宴會之後,黛玉胡亂尋了個理由,借口身子不好,想在園子裏休養幾天,不肯隨賈母等人一起離去。賈母雖是深感納悶,不放心她,然而有姚靜一幹人在旁邊拍胸脯打包票,也不好相強,沒奈何留了幾個精明強幹的嬤嬤,又囑咐了一番,這才離開了,料想天子腳下,賈家又是皇親國戚,諒得無人敢對元妃娘娘的未來弟媳下手,做出什麽衝撞褻瀆的事情。
對於黛玉來說,在園子裏逗留的幾天時光簡直是她平生從未有過的快樂時刻。那日待到寶釵送走了一幹客人,她便命雪雁將寶釵請到屋裏來,當著紫鵑的麵,同寶釵討論些詩詞歌賦。
可憐紫鵑暗中得了老太太的叮囑,重任在肩,卻苦於聽不懂這些高雅脫俗的東西,一個人坐在走廊裏生悶氣。
少頃又有琴聲響起,卻是寶釵和黛玉兩人各自取了一把琴,以琴聲相互挑逗相和。
紫鵑更加聽不懂玄而又玄的琴聲,暗中向雪雁抱怨說林姑娘未免和寶姑娘走得太近,道:“原先這倒也沒什麽,可如今寶姑娘為了私自嫁人,在薛家那一通大鬧,外麵還不定說她什麽呢。林姑娘和她走得這麽近,若是不慎被風言風語牽連到了一丁點,你我粉身碎骨尚是小事,隻怕姑娘這一輩子也就完了!”
黛玉每每單獨見寶釵時,都會把雪雁帶在身邊。故而雪雁反而更能理解黛玉和寶釵兩個人之間的深厚情意。雪雁聽紫鵑說德煞有介事,一副危言聳聽的樣子,心中很有幾分瞧不起紫鵑憂心忡忡、因為寶釵失了身份、就對她不屑一顧的樣子,笑著說道:“這又有什麽?姑娘的一輩子?姑娘不是要嫁給寶二爺的嗎?傳聞都說過三兩日,隻怕貴妃娘娘的懿旨也就下來了。寶二爺對咱們家姑娘如何,你也是清楚的,溫柔小意還來不及,如何又會責怪姑娘?更何況,寶姑娘的才學,寶二爺每日裏也是極為稱道的,便是寶姑娘同薛家三擊掌劃清界限,寶二爺還悵然若失了好一陣子,反而大罵說是薛姨媽的不是,這些事情你全忘了?”
紫鵑一時被噎得說不出話來。她下意識地覺得不妥,但是具體是什麽地方不對勁,她又實在說不出來。曾經為宮中皇太妃醫病的姚先生每日來為黛玉問診,言說黛玉的病勢一日好似一日,又說心病還要心藥醫,要寶釵陪著黛玉四處走動走動。
紫鵑完全不能明白姚先生的意思,她曾經大著膽子問:是在治黛玉從娘胎裏帶來的不足之症嗎?姚先生卻又搖頭說不是的。簡直是莫名其妙!
然而黛玉的氣色確實一天一天地好了起來。寶釵待黛玉也確實盡心竭力,她那麽忙的一個人,一早一晚都會來探視黛玉,有的時候還親自挽起袖子,替黛玉盥洗理妝,那目光裏的體貼和殷勤,令紫鵑這個做慣了黛玉貼身丫鬟的,也不覺為之汗顏。
賈母每日裏打發了婆子來看黛玉,每每言語裏流露出催促黛玉迴大觀園的意思,總有姚先生跳出來說,治病治到一半,半途而廢了對誰都不好。於是賈母一時之間倒也無計可施了。
隻是所有人卻也清楚,黛玉不可能長久地在這個園子裏住下去,元妃娘娘的賜婚眼看著過幾日就要下來了。而寶釵下嫁馮淵之事,卻也籌備得差不多了。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黛玉突然間心血來潮,表示要跟寶釵一起出去透透氣,在外麵逛一逛了。紫鵑嚇得魂不附體,賈家派來的婆子也好說歹說,以良言相勸,都沒能改變黛玉那一顆想看看外麵世界是什麽樣子的心。
也就是在那一天,黛玉和寶釵兩個人在喧鬧的集市之中,遇見了正在四處躲避官兵追殺的柳依依。黛玉的膽子比寶釵大,她一力慫恿著寶釵,兩人合力將柳依依藏了起來。
提起馮淵,寶釵的心情多少有些低落。但是這件事情她早就打算同黛玉講清楚的,於是攜了黛玉的手,慢慢走至那一方竹林前,見四周無人,遂從金陵城中哥哥薛蟠同馮淵爭搶香菱開始講起。黛玉一邊聽一邊抿嘴笑:“這也真算奇緣了。可見前緣天定,誰能想到你哥哥同人爭奪一個丫鬟,最後卻落到自家妹子的姻緣上頭呢。”
然而黛玉雖是笑著,心中卻隱隱覺得膈應。她覺得這個馮淵怎麽看怎麽配不上寶釵。但是忖度著寶釵既然這般願意嫁,她自然也不好當著寶釵的麵說馮淵的壞話,故而隻是一味以恭維為主。
“你這般說,卻是笑話我了。”寶釵搖頭道,神情中透著淒然,“我原想著,便如同別人家裏頭的守灶女一般,這輩子不出嫁,守著母親過活,卻也是了。哪裏是什麽前緣天定?隻是我雖是這般想,奈何天不從人願,母親一心想打發我出門。你難道竟不知道,母親竟有意把我送到忠順王爺府上當妾室。可那忠順王爺府是什麽去處,京城裏誰人不知誰人不曉,若是果真去了那裏,我粉身碎骨尚是小事,沒得讓薛家背上賣女求榮的名聲。”
其實薛姨媽要把寶釵賣到忠順王府裏當妾室的消息,在賈府裏也曾經風靡一時,故而黛玉有所耳聞。可是黛玉一直以來隻當是以訛傳訛:她的父親林如海和母親賈敏疼她如掌上明珠,她實在想不到薛姨媽竟能作踐女兒作踐到這種地步。
“原來那個傳聞居然是真的。”黛玉不由得喃喃說道,她看著寶釵,滿眼憐惜。黛玉是個聰明人,寶釵說到此處,黛玉自然能夠想見當日寶釵的艱難處境。
“難道那什麽馮公子,竟是寶姐姐無奈之時推出來應急的嗎?”黛玉冰雪聰明,忍不住問道。
其餘人皆不屑馮淵家世,平日開口閉口以“姓馮的”稱之,惟黛玉肯看在寶釵麵上,稱他一聲“馮公子”,是她自己有涵養的緣故。其實仔細論起來,黛玉的父親母親皆是世族大家出身,似馮淵這樣的家世,縱使拖家帶口捧了契紙過來願意合家為奴以求庇護,林家也未必肯收的,怎的就配被黛玉稱一聲“馮公子”了?
“我也知道你們多為我抱屈的。此人品行我心中也大概有數。”寶釵笑得蒼涼,“若非如此,我又怎肯下嫁?這都是迫於無奈,師父和姚先生她們幫我擇定的,為的是他家世弱,好拿捏,不至對我家有太多抱怨罷了。”
黛玉略想了一想,也知道寶釵心中無奈之意,卻又惋惜道:“可惜了。其實姐姐同那位韓公子甚是般配,若是姨媽肯成全時,當日韓家上門求親之時,就該一口允諾下來,其後風光大嫁,以姐姐之能,未嚐不能做出光耀門楣的一番事業來……”
寶釵搖頭道:“都到了這個時候,你還來試探我。我早已告訴過你,我同這位韓爺隻得生意上的交情。若非如此,我怎會希望他跟琴兒……”
黛玉疑惑道:“這可就奇了。寶玉那樣的你自是看不上的,如今韓公子這樣的,你卻又忙著推給別人。你不惜同薛家鬧翻,也要嫁給這位馮公子,可若說你對他青眼有加,原也不像。難道寶姐姐竟是個天生冷情冷心的人嗎?”她心中不覺微動,然而先前幾次已是被寶釵以言語拒過,傷得太深,故而再也沒法子鼓起勇氣。
寶釵看了黛玉一眼,想起不久後即將嫁與馮淵,早晚要迴金陵生活,從此天各一方,隻怕今生今世再也見黛玉不得。因了這個緣故,姚靜、孫穆等人都一直慫恿著她跟黛玉把話說清楚,以免徒生遺憾。隻是話到嘴邊,卻苦於無法開口,欲言又止了好幾次,終於拉起黛玉的手,向她微笑道:“你且隨我來。”
黛玉心中砰砰狂跳,因怕失望,卻又竭力安慰自己說千萬莫要想多。兩個姑娘就這樣一路手牽著手,走過那片風格酷似瀟湘館的竹林,沿著小石子甬道,一路走向園子的盡頭。園子畢竟狹小,一路上她們接連遇到探春、鴛鴦等人,黛玉隻覺得臉上發燒,頗有幾分無地自容,但是探春和鴛鴦她們卻隻覺得寶姑娘和林姑娘感情好,她們跟她們隨意地打著招唿,報之友善的微笑。
黛玉就被寶釵這般一路拖拽著,來到小石子甬道的盡頭。在那裏,原本被寶釵下令移去的太湖石全部又被移了迴來,太湖石旁許多種奇花異草爭奇鬥豔,像極了蘅蕪苑的風景。黛玉從前曾經為這處風景大發雷霆的,如今見竟變成了這個樣子,早驚呆了。她驚訝中卻又透著隱隱的興奮,她總覺得有什麽了不得的事情將要發生,卻又害怕自己再次失望。
“這處園子是我親手買下,親自指揮著人打理的。從前你嫌這處地方改的不好,我便命人一一改了迴來,隻盼著你心中歡喜。其實這些年你說的話,我都記在心裏。”寶釵緩緩說道,“我從前曾經指望著能一直伴在你身旁,若能親手照顧你最好,若不能時,遠遠看著你,便也心滿意足,隻恨因緣際遇,天不遂人願。但願從今往後,你能於閑暇之時,來這處園子多走動走動,能多憶著我的好處……”
黛玉起初還覺得寶釵的話過於含蓄,生怕猜錯了她的意思,然而到了後來,聽著聽著,卻忍不住怔怔落下淚來。“什麽叫天不遂人願?倘若你果真記得我說的話,就該明白我的心事,又怎會說出天不遂人願這種話?”黛玉流著淚說道。她何等玲瓏剔透的一個人,早從寶釵這般欲言又止、一派含蓄的言語裏體察到了寶釵的心意。她知道若想逼著寶釵說出更直白的話,那是千難萬難,故而也不去強求,然而想起寶釵那一句天不遂人願時,到底心有不甘,還是嚷了出來。
寶釵深深歎了一口氣。她兩世為人,遙望著黛玉、戀慕著黛玉、揣測著黛玉的心意,也已經有兩世。早在她開口說這番話的時候,她便料定了黛玉會有這般反應。然而她又能如何?
“如今你仍舊是林家的大小姐,鍾鼎之家、探花老爺的嫡女,我隻是一個被宗族所棄、行事不妥的女人。你難道未曾聽說過士庶有別不成?更何況寶兄弟對你一片癡心,雖不思上進,不事生產,然世家子弟,能似他那般溫柔待人,是極難得的,當為你良配。便是他日果真坐吃山空,隻要你仍舊守定了這一份嫁妝,再加上起先你分得的那些利錢,一輩子衣食無憂卻是有著落的。”寶釵耐心說道,“除此之外,這處園子的竹林下麵還藏著一萬兩銀子,卻是姚先生特意為你準備的私房錢,若到十萬火急的時候,大可以拿這個來應急……”
寶釵說得頭頭是道,顯然已經將黛玉的未來都籌劃安置妥當,但是黛玉卻越聽越不是滋味,惱怒道:“為什麽你總說寶玉是我的良配?他小小年紀,就已經把伺候他的丫鬟暗暗收了房,在外麵又眠花臥柳,無所不為,前不久還被忠順王府的人尋上門來,說他和忠順王府的一個戲子來往過密,把戲子給拐走了。似這樣的人,除了一條溫柔待人,哪一處及得上你?你既然說你隻盼著我心中歡喜,為何每每總要撮合我和他?”
寶釵聞言,忍不住歎了口氣。黛玉的話,字字句句皆戳中她的心思。其實寶釵又何曾真個把寶玉看在眼睛裏,何嚐不知道寶玉除了待人溫柔外,既不能於經濟仕途有所成就,又不能安貧樂道,護住妻子家人?
寶釵覺得寶玉處處皆不如自己,然而惟獨有一條:
“可他是個男子,我隻是個女子。”寶釵無奈道,“身為女子,是無法不依附於男子生存的,無論你才華橫溢,還是精明強幹,都不能。朝廷不會容你,官府不會容你,父母宗族也不會容你,便是街坊鄰居,卻也容你不得。”
身為男子,至少有這點好處。單這一點好處,就足以一錘定音,將寶釵壓得死死的了。寶釵清清楚楚,這便是薛姨媽寧可舍棄孝順體貼的女兒她,也要拚命拉扯一個簡直蠢到無可救藥的薛蟠的原因。這種觀念根深蒂固,無人可以撼動,就連寶釵和姚靜暗中謀劃了這麽久,也不過是想在這種以男子為尊的觀念控製下,為女兒尋一點苟延殘喘的生機罷了。然而成功與否尚在五五之數。
寶釵一個人被逼無奈,同薛家決裂,隻怕會是遺臭萬年之舉,寶釵又怎敢讓林黛玉牽扯其中,令她聲譽有損呢?
黛玉冰雪聰明,惱怒了一陣子,看著滿臉無奈的寶釵,卻也漸漸平靜下來。她知道寶釵是為了她好,身為姑蘇林家的嫡女,她的一舉一動代表著林家家風。她的父母那麽疼她,她的情況和寶釵截然不同,確實沒辦法冒著林家家族蒙羞的危險,肆意妄為,做出驚世駭俗的事情來。
“你說的對。”黛玉拚命攪著手中的帕子,滿臉的不甘心,“可這世上總是有辦法的。隻要我們努力,總能想出辦法的。”
寶釵遲疑了很久,才告訴黛玉道:“我師父先前同馮公子提起過,說我心中另有所屬,馮公子說他大可以另覓姬妾傳宗接代,未必會強迫我。隻是,馮公子家鄉在金陵,早晚要迴去的……”
“那我也迴金陵!我跟寶玉說,他也可以由著襲人為他家開枝散葉,我同你一起迴金陵去!”黛玉心神激蕩之下,口不擇言地說道。
寶釵隻得無奈地歎氣。宮中元妃娘娘指婚的事情,已是定了下來了,過不了多久,旨意即將下達。而身為國公府二房嫡子的賈寶玉,一向頗得賈母和元妃看重,這樣的人,自然是要留在京中,好在賈母膝下承歡的。至於黛玉所言讓襲人這個姨娘替賈家開枝散葉,則更是小孩子的氣話。襲人固然恪守本分,不至於寵妾滅妻,然黛玉若是長期和寶玉分居,一個人迴金陵去,頭一個賈母就不樂意,再者也是生生打了元妃娘娘的臉。便是黛玉體弱,不禁生產之苦,賈母她們隻怕也會變著法子給黛玉尋醫問藥,逼著她生出賈家的嫡子來。這是豪門貴婦人的必經之路,無一可以幸免。
寶釵思來想去,見黛玉始終不肯接受現實,無奈之下,隻得起了暫時穩住她的心思,說道:“既是如此,我便試著說服馮家,令他留在京城吧。在京城經營生意,商機比起金陵城中卻是多了許多,曉之以利,隻怕馮家未必不動心。”
黛玉隻覺得峰迴路轉,便如同絕處逢生一般喜出望外。她隻顧得高興,一時怎能堪透寶釵言語裏的敷衍之意,隻當寶釵果真是迴心轉意了。
此日宴會,對於旁人來說,是大家姐妹一場,為寶釵最後踐行,從起士庶有別,老死不相往來;然而對於黛玉來說,卻如同一場苦盡甘來的狂歡。
宴會之後,黛玉胡亂尋了個理由,借口身子不好,想在園子裏休養幾天,不肯隨賈母等人一起離去。賈母雖是深感納悶,不放心她,然而有姚靜一幹人在旁邊拍胸脯打包票,也不好相強,沒奈何留了幾個精明強幹的嬤嬤,又囑咐了一番,這才離開了,料想天子腳下,賈家又是皇親國戚,諒得無人敢對元妃娘娘的未來弟媳下手,做出什麽衝撞褻瀆的事情。
對於黛玉來說,在園子裏逗留的幾天時光簡直是她平生從未有過的快樂時刻。那日待到寶釵送走了一幹客人,她便命雪雁將寶釵請到屋裏來,當著紫鵑的麵,同寶釵討論些詩詞歌賦。
可憐紫鵑暗中得了老太太的叮囑,重任在肩,卻苦於聽不懂這些高雅脫俗的東西,一個人坐在走廊裏生悶氣。
少頃又有琴聲響起,卻是寶釵和黛玉兩人各自取了一把琴,以琴聲相互挑逗相和。
紫鵑更加聽不懂玄而又玄的琴聲,暗中向雪雁抱怨說林姑娘未免和寶姑娘走得太近,道:“原先這倒也沒什麽,可如今寶姑娘為了私自嫁人,在薛家那一通大鬧,外麵還不定說她什麽呢。林姑娘和她走得這麽近,若是不慎被風言風語牽連到了一丁點,你我粉身碎骨尚是小事,隻怕姑娘這一輩子也就完了!”
黛玉每每單獨見寶釵時,都會把雪雁帶在身邊。故而雪雁反而更能理解黛玉和寶釵兩個人之間的深厚情意。雪雁聽紫鵑說德煞有介事,一副危言聳聽的樣子,心中很有幾分瞧不起紫鵑憂心忡忡、因為寶釵失了身份、就對她不屑一顧的樣子,笑著說道:“這又有什麽?姑娘的一輩子?姑娘不是要嫁給寶二爺的嗎?傳聞都說過三兩日,隻怕貴妃娘娘的懿旨也就下來了。寶二爺對咱們家姑娘如何,你也是清楚的,溫柔小意還來不及,如何又會責怪姑娘?更何況,寶姑娘的才學,寶二爺每日裏也是極為稱道的,便是寶姑娘同薛家三擊掌劃清界限,寶二爺還悵然若失了好一陣子,反而大罵說是薛姨媽的不是,這些事情你全忘了?”
紫鵑一時被噎得說不出話來。她下意識地覺得不妥,但是具體是什麽地方不對勁,她又實在說不出來。曾經為宮中皇太妃醫病的姚先生每日來為黛玉問診,言說黛玉的病勢一日好似一日,又說心病還要心藥醫,要寶釵陪著黛玉四處走動走動。
紫鵑完全不能明白姚先生的意思,她曾經大著膽子問:是在治黛玉從娘胎裏帶來的不足之症嗎?姚先生卻又搖頭說不是的。簡直是莫名其妙!
然而黛玉的氣色確實一天一天地好了起來。寶釵待黛玉也確實盡心竭力,她那麽忙的一個人,一早一晚都會來探視黛玉,有的時候還親自挽起袖子,替黛玉盥洗理妝,那目光裏的體貼和殷勤,令紫鵑這個做慣了黛玉貼身丫鬟的,也不覺為之汗顏。
賈母每日裏打發了婆子來看黛玉,每每言語裏流露出催促黛玉迴大觀園的意思,總有姚先生跳出來說,治病治到一半,半途而廢了對誰都不好。於是賈母一時之間倒也無計可施了。
隻是所有人卻也清楚,黛玉不可能長久地在這個園子裏住下去,元妃娘娘的賜婚眼看著過幾日就要下來了。而寶釵下嫁馮淵之事,卻也籌備得差不多了。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黛玉突然間心血來潮,表示要跟寶釵一起出去透透氣,在外麵逛一逛了。紫鵑嚇得魂不附體,賈家派來的婆子也好說歹說,以良言相勸,都沒能改變黛玉那一顆想看看外麵世界是什麽樣子的心。
也就是在那一天,黛玉和寶釵兩個人在喧鬧的集市之中,遇見了正在四處躲避官兵追殺的柳依依。黛玉的膽子比寶釵大,她一力慫恿著寶釵,兩人合力將柳依依藏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