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紅樓釵黛]鹹豬手,蟹黃酒 作者:司晨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寶釵聽了隻有苦笑。
茜雪的想法固然是好的,但是她卻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眼下寶釵雖得長公主殿下青目,但是說白了,對方也不過看重她做生意上頭的名頭而已,借了長公主的旗號在京城中做生意容易,可是人家忠順王爺的手下不可能不知道薛家綢緞莊的底細,還敢明目張膽這般霸道,擺明了是不把長公主的麵子放在眼睛裏,背後有所憑借。她若請長公主出麵,一來長公主未必肯,二來長公主就算肯,也必然欠下一個好大的人情,三來,長公主到底隻是個郡主出身,比不得忠順王爺根正苗紅的皇室貴胄,若是她貿然出麵,結果沒討得好來,又該如何是好?
至於要姚靜幫忙,更是無稽之談了。那姚靜在宮中替皇太妃娘娘扶脈,是好是歹還不知道,一個不留神,恐怕自身難保,縱使妙手迴春時,這病去如抽絲的事情,也不好在皇太妃娘娘尚未大安的時候就提出太多非分請求。故而知會姚靜更不妥當。
但是事情既然已經找上門來了,斷然沒有讓陳三茜雪夫婦頂在頭裏的道理。便是寶釵是那心狠手辣之人,不顧主仆情誼,有心棄車保帥時,他們也必然頂不住。
寶釵這般想著,秀眉緊蹙,向茜雪將那事情的來龍去脈都問過了一迴,歎了口氣道:“如今之計,也隻有破財消災,息事寧人了。你且安心迴去,我自有道理。”
茜雪千恩萬謝地抹著眼淚迴去了。在她眼睛裏,有了寶釵這句話,天大的事情都不用發愁了。
但是茜雪卻不知道,她走後,寶釵和鶯兒合計了許久。
“如今之計,也隻有破財消災了。我記得我的嫁妝裏,依稀有一件慧紋的屏風的。你快翻翻賬目單子,將它尋出來。”寶釵道。
鶯兒愕然。須知那慧紋並非普通的繡品,原是姑蘇一戶官宦人家的小姐,名喚慧娘的,繡繡的就是用詩詞文字組成的花卉圖案,那花卉不是凡品,乃是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每一枝花側皆用古人題此花之舊句,或詩詞歌賦不一,皆用黑絨繡出草字來,且字跡勾踢、轉折、輕重、連斷皆與筆草無異,故而一幹翰林文魔先生們特別珍視,美其名曰慧紋。
隻是慧娘是官宦人家的小姐,並非靠繡這個過活的,繡品自是有限,她又不幸早夭,這世間僅存的若幹件慧紋一時物以稀為貴,便是賈府,也不過一兩件。
這可是寶釵嫁妝裏壓箱底的東西,鶯兒自是不願將它白白便宜了人。寶釵不得不反複說明利害,甚至最後擺起小姐的譜,才迫得鶯兒屈服。
隻是主仆兩個翻箱倒櫃,尋那件慧紋,卻始終不見。複加上一個小紅加入戰團,主仆三個將裏裏外外都尋了一遍,那慧紋仍舊無影無蹤。後來寶釵多了個心思,命鶯兒悄悄去問正伺候薛姨媽的丫鬟文杏,文杏愕然道:“姑娘箱子裏那件慧紋,卻是太太命人收起來了。太太說姑娘常年進進出出,隻怕丫鬟嬤嬤多有夾帶的,那慧紋珍貴,她就悄悄收了起來。”
鶯兒聽了這話當下臉色煞白,薛姨媽說什麽丫鬟嬤嬤多有夾帶,豈不是將她罵進去了嗎?迴到寶釵處,卻也不敢隱瞞,一五一十將事情來龍去脈說了,寶釵也是驚得渾身直打顫。
其實薛姨媽身為母親,徑直向寶釵將慧紋要走,光明正大的,沒有一個人敢說半句不是。但薛姨媽偏偏趁著寶釵主仆不在,跟做賊似的偷偷拿走慧紋,臨了還說那樣一番話,一來有失體統,二來也讓下人寒心。
寶釵愣了許久才迴過神來,笑著安撫鶯兒道:“你們隻不過代人受過而已。莫要放在心中。母親這是在防著我呢。”可是母女之間,何至於如此防備,便是寶釵也說不上來。
寶釵尚抱著萬一的指望,向薛姨媽開口討要那件慧紋,剛剛起了個頭就被薛姨媽駁了迴去。薛姨媽卻也振振有詞:“你哥哥如今正是娶親的年紀,聘禮裏總要有些銀子都買不到的東西,好彰顯咱們這種人家的身份。是,我知道這件慧紋是你父親留給你的嫁妝,隻不過你這麽能幹,薛大小姐的名頭傳遍京城,有沒有這件慧紋又有什麽要緊呢?你一向和你哥哥感情好,總該不至於為了這個計較吧。”
寶釵反複向薛姨媽痛陳利害,無非是薛家店鋪被人盯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諸如此類,薛姨媽哪裏肯信,一心認定寶釵為了奪迴慧紋,危言聳聽,真真令人啼笑皆非。寶釵不得已,也隻能打消了念頭。
這日寶釵起了個大早,先去賈府同賈母、王夫人請安,不鹹不淡陪著說了幾句話,就往大觀園而去。
原本大觀園中,寶釵常去之處莫過於瀟湘館、秋爽齋等處,隻是這一日她偏偏穿過藕香榭,直往櫳翠庵方向走去。鶯兒和小紅不解其意,也隻得跟在一旁,一路上分花拂柳,走到一處花木茂盛處,櫳翠庵卻是在眼前了。
寶釵正待叩門而入,忽見林黛玉搖搖擺擺,從旁邊一棵花樹底下斜斜過來,一邊走一邊笑著:“寶姐姐今日怎地有空來這大觀園中閑逛?我隻當寶姐姐常去我瀟湘館,我二人自是最好的,卻想不到,姐姐也常來這櫳翠庵中走動。說起來,倒是我自作多情了。”
寶釵望見黛玉身形,心中已是百般滋味,更聽她這般言語,俏皮裏卻隱隱帶著些醋味,細細咀嚼起來,竟是餘味無窮,不覺癡了,定定站在那裏。
這邊黛玉已經扶著雪雁走了過來,看著寶釵笑了一笑,輕聲道:“上次見寶姐姐時,姐姐猶在病中,如今卻是氣色大好了。不知道寶姐姐今日來櫳翠庵,是想同妙玉大師切磋棋理,還是精研佛法呢?”
寶釵看著黛玉,不期然就想起前世裏同黛玉共參禪機以及在櫳翠庵中一起飲茶的舊事來。
猶記得前世裏,寶釵過十五歲生日,點了《魯智深醉鬧五台山》這出戲,因寶玉在旁說些敗興之語,寶釵就以這出戲詞藻精妙為由,將一支《寄生草》背與寶玉聽,豈料勾起了這位小爺的癡性,寫了些道書禪機的瘋話。寶釵客居賈府,正是處處留心,時時在意,故而深感不安,生怕因此得罪了賈家,黛玉卻道不然。
黛玉帶著寶釵去尋寶玉,問他:“至貴者是`寶'',至堅者是`玉''.爾有何貴?爾有何堅?”又說:“無立足境,是方幹淨。”寶釵當時也以六祖慧能“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的語錄來比,絕了寶玉參禪之心。
又有劉姥姥來打秋風,投了賈母的緣法,故而賈母帶著劉姥姥進大觀園遊曆一番,路過櫳翠庵,妙玉獨與寶釵黛玉兩個吃那梅花上的雪化開燒的茶水。喝了茶,兩人不欲同妙玉多說話,出來於花木林之中漫步,落英繽紛,飄落肩頭……
至今迴憶起來,那樣的日子自是美至極境,但大觀園到底不是世外桃源,總有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的時候。
“寶姐姐,你在想什麽呢?”寶釵被一聲唿喚打斷了思緒,抬頭看時,見黛玉正凝視著她,黛眉似蹙非蹙,妙目似喜似愁。
寶釵心中突然湧出一個想法,這世上或許隻有黛玉一人是她知己,是真正懂她的。何況黛玉又那般秀外慧中,心思靈透。既如此,何不將心中煩惱之事道與她聽,至少,不應讓她誤會自己和妙玉有什麽才對。
寶釵想到這裏,心中已有了主意,向黛玉微笑著開口:“我心中確是有一樁懸而未決的難事,原本是想來櫳翠庵請妙玉大師點化的。如今既然見了你,少不得先請你點化點化了。”
茜雪的想法固然是好的,但是她卻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眼下寶釵雖得長公主殿下青目,但是說白了,對方也不過看重她做生意上頭的名頭而已,借了長公主的旗號在京城中做生意容易,可是人家忠順王爺的手下不可能不知道薛家綢緞莊的底細,還敢明目張膽這般霸道,擺明了是不把長公主的麵子放在眼睛裏,背後有所憑借。她若請長公主出麵,一來長公主未必肯,二來長公主就算肯,也必然欠下一個好大的人情,三來,長公主到底隻是個郡主出身,比不得忠順王爺根正苗紅的皇室貴胄,若是她貿然出麵,結果沒討得好來,又該如何是好?
至於要姚靜幫忙,更是無稽之談了。那姚靜在宮中替皇太妃娘娘扶脈,是好是歹還不知道,一個不留神,恐怕自身難保,縱使妙手迴春時,這病去如抽絲的事情,也不好在皇太妃娘娘尚未大安的時候就提出太多非分請求。故而知會姚靜更不妥當。
但是事情既然已經找上門來了,斷然沒有讓陳三茜雪夫婦頂在頭裏的道理。便是寶釵是那心狠手辣之人,不顧主仆情誼,有心棄車保帥時,他們也必然頂不住。
寶釵這般想著,秀眉緊蹙,向茜雪將那事情的來龍去脈都問過了一迴,歎了口氣道:“如今之計,也隻有破財消災,息事寧人了。你且安心迴去,我自有道理。”
茜雪千恩萬謝地抹著眼淚迴去了。在她眼睛裏,有了寶釵這句話,天大的事情都不用發愁了。
但是茜雪卻不知道,她走後,寶釵和鶯兒合計了許久。
“如今之計,也隻有破財消災了。我記得我的嫁妝裏,依稀有一件慧紋的屏風的。你快翻翻賬目單子,將它尋出來。”寶釵道。
鶯兒愕然。須知那慧紋並非普通的繡品,原是姑蘇一戶官宦人家的小姐,名喚慧娘的,繡繡的就是用詩詞文字組成的花卉圖案,那花卉不是凡品,乃是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每一枝花側皆用古人題此花之舊句,或詩詞歌賦不一,皆用黑絨繡出草字來,且字跡勾踢、轉折、輕重、連斷皆與筆草無異,故而一幹翰林文魔先生們特別珍視,美其名曰慧紋。
隻是慧娘是官宦人家的小姐,並非靠繡這個過活的,繡品自是有限,她又不幸早夭,這世間僅存的若幹件慧紋一時物以稀為貴,便是賈府,也不過一兩件。
這可是寶釵嫁妝裏壓箱底的東西,鶯兒自是不願將它白白便宜了人。寶釵不得不反複說明利害,甚至最後擺起小姐的譜,才迫得鶯兒屈服。
隻是主仆兩個翻箱倒櫃,尋那件慧紋,卻始終不見。複加上一個小紅加入戰團,主仆三個將裏裏外外都尋了一遍,那慧紋仍舊無影無蹤。後來寶釵多了個心思,命鶯兒悄悄去問正伺候薛姨媽的丫鬟文杏,文杏愕然道:“姑娘箱子裏那件慧紋,卻是太太命人收起來了。太太說姑娘常年進進出出,隻怕丫鬟嬤嬤多有夾帶的,那慧紋珍貴,她就悄悄收了起來。”
鶯兒聽了這話當下臉色煞白,薛姨媽說什麽丫鬟嬤嬤多有夾帶,豈不是將她罵進去了嗎?迴到寶釵處,卻也不敢隱瞞,一五一十將事情來龍去脈說了,寶釵也是驚得渾身直打顫。
其實薛姨媽身為母親,徑直向寶釵將慧紋要走,光明正大的,沒有一個人敢說半句不是。但薛姨媽偏偏趁著寶釵主仆不在,跟做賊似的偷偷拿走慧紋,臨了還說那樣一番話,一來有失體統,二來也讓下人寒心。
寶釵愣了許久才迴過神來,笑著安撫鶯兒道:“你們隻不過代人受過而已。莫要放在心中。母親這是在防著我呢。”可是母女之間,何至於如此防備,便是寶釵也說不上來。
寶釵尚抱著萬一的指望,向薛姨媽開口討要那件慧紋,剛剛起了個頭就被薛姨媽駁了迴去。薛姨媽卻也振振有詞:“你哥哥如今正是娶親的年紀,聘禮裏總要有些銀子都買不到的東西,好彰顯咱們這種人家的身份。是,我知道這件慧紋是你父親留給你的嫁妝,隻不過你這麽能幹,薛大小姐的名頭傳遍京城,有沒有這件慧紋又有什麽要緊呢?你一向和你哥哥感情好,總該不至於為了這個計較吧。”
寶釵反複向薛姨媽痛陳利害,無非是薛家店鋪被人盯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諸如此類,薛姨媽哪裏肯信,一心認定寶釵為了奪迴慧紋,危言聳聽,真真令人啼笑皆非。寶釵不得已,也隻能打消了念頭。
這日寶釵起了個大早,先去賈府同賈母、王夫人請安,不鹹不淡陪著說了幾句話,就往大觀園而去。
原本大觀園中,寶釵常去之處莫過於瀟湘館、秋爽齋等處,隻是這一日她偏偏穿過藕香榭,直往櫳翠庵方向走去。鶯兒和小紅不解其意,也隻得跟在一旁,一路上分花拂柳,走到一處花木茂盛處,櫳翠庵卻是在眼前了。
寶釵正待叩門而入,忽見林黛玉搖搖擺擺,從旁邊一棵花樹底下斜斜過來,一邊走一邊笑著:“寶姐姐今日怎地有空來這大觀園中閑逛?我隻當寶姐姐常去我瀟湘館,我二人自是最好的,卻想不到,姐姐也常來這櫳翠庵中走動。說起來,倒是我自作多情了。”
寶釵望見黛玉身形,心中已是百般滋味,更聽她這般言語,俏皮裏卻隱隱帶著些醋味,細細咀嚼起來,竟是餘味無窮,不覺癡了,定定站在那裏。
這邊黛玉已經扶著雪雁走了過來,看著寶釵笑了一笑,輕聲道:“上次見寶姐姐時,姐姐猶在病中,如今卻是氣色大好了。不知道寶姐姐今日來櫳翠庵,是想同妙玉大師切磋棋理,還是精研佛法呢?”
寶釵看著黛玉,不期然就想起前世裏同黛玉共參禪機以及在櫳翠庵中一起飲茶的舊事來。
猶記得前世裏,寶釵過十五歲生日,點了《魯智深醉鬧五台山》這出戲,因寶玉在旁說些敗興之語,寶釵就以這出戲詞藻精妙為由,將一支《寄生草》背與寶玉聽,豈料勾起了這位小爺的癡性,寫了些道書禪機的瘋話。寶釵客居賈府,正是處處留心,時時在意,故而深感不安,生怕因此得罪了賈家,黛玉卻道不然。
黛玉帶著寶釵去尋寶玉,問他:“至貴者是`寶'',至堅者是`玉''.爾有何貴?爾有何堅?”又說:“無立足境,是方幹淨。”寶釵當時也以六祖慧能“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的語錄來比,絕了寶玉參禪之心。
又有劉姥姥來打秋風,投了賈母的緣法,故而賈母帶著劉姥姥進大觀園遊曆一番,路過櫳翠庵,妙玉獨與寶釵黛玉兩個吃那梅花上的雪化開燒的茶水。喝了茶,兩人不欲同妙玉多說話,出來於花木林之中漫步,落英繽紛,飄落肩頭……
至今迴憶起來,那樣的日子自是美至極境,但大觀園到底不是世外桃源,總有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的時候。
“寶姐姐,你在想什麽呢?”寶釵被一聲唿喚打斷了思緒,抬頭看時,見黛玉正凝視著她,黛眉似蹙非蹙,妙目似喜似愁。
寶釵心中突然湧出一個想法,這世上或許隻有黛玉一人是她知己,是真正懂她的。何況黛玉又那般秀外慧中,心思靈透。既如此,何不將心中煩惱之事道與她聽,至少,不應讓她誤會自己和妙玉有什麽才對。
寶釵想到這裏,心中已有了主意,向黛玉微笑著開口:“我心中確是有一樁懸而未決的難事,原本是想來櫳翠庵請妙玉大師點化的。如今既然見了你,少不得先請你點化點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