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釵次日再去香菱那裏看孫穆時候,卻見孫穆和姚靜已經和好了。孫穆向寶釵提及此事的時候,一臉的尷尬:“到底是多年的姐妹,她再三哀求,我實在硬不下心腸來。再者,她也說知道錯了,前些時候又吃了不少苦,世道艱難,以她的脾氣秉性,若無我在旁看著,隻怕她走不下去。故而……實在是對不住了。等到我病好之時,便帶她迴金陵老家去,隱居了過日子。”


    以孫穆的玲瓏剔透、精於世故,說這段話的時候竟然毫無章法,其窘迫可想而知。


    想想看也知道,孫穆和寶釵名為師徒,實際上孫穆在外行走時,頗受寶釵照拂。現如今她的義妹對寶釵做出了這種事情,她理應割袍斷義猶恐不及,如今卻藕斷絲連,又和好了,這叫她如何向寶釵分說。便是千靈百巧的性格,滴水不漏的一張巧嘴,如今也全然無用武之地。


    寶釵早知道孫穆狠不下心來,這等結局卻是她早料到了。當下連忙趕著安撫孫穆,讓她千萬別往心裏去,想了想又驚道:“師父何必急著迴金陵去?徒兒原先想著,徒兒綢緞莊裏攬下的繡活,尚要請師父為那些繡娘們指點一二,把一把關。那女兒穀之事,其實大有可為,若是嚴進寬出,便是功德一件。期間還有不少事,須得姚先生大展身手才是。怎地就這般匆匆要迴金陵了?”


    孫穆見她說得懇切,卻也吃驚,道:“我在繡活上苦練了這麽二十幾年,雖不好入大家法眼,但若是搪塞搪塞外麵的繡娘,隻怕也是夠的。倘若你果有此意,我便厚著臉皮攬了下來,又有何難?隻是那女兒穀之事,那女兒穀之事恐怕……”


    寶釵笑道:“若依了姚先生的意思,凡進了女兒穀的女兒家終生不得出穀,不得嫁人,不得同從前父兄家有瓜葛,有悖人性,是強人所難。便是有女兒家為奸人所害,一時心灰意冷,躲入穀中,但一旦峰迴路轉,難免沒有梅開二度的時候,難道非要逼著她舍了大好姻緣,老死在這穀中不成?便是看破紅塵、遁入佛道二門的姑子,還有還俗一說呢。隻能進不能出的,那是邪教。隻許跟女兒好,女孩子之間親親熱熱,以為上等之人,卻視世間須眉如濁物,動輒大肆褒貶,那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世間無論男女,還是人品忠厚、腳踏實地的多。否則咱們這身上衣裳,盤中之餐從何而來,亭台樓閣之美景、驛道漕運之通途,何人修得,市井巷陌之律令、朝廷國家之法度,又是何人修訂,何人踐行?難道都靠我們巾幗女兒不成?縱有外麵男子花天酒地、不學無術,但深閨之中,又何嚐沒有貴婦不事生產,搬弄是非的呢?”


    孫穆想了想笑道:“你說得很好。隻是那嚴進寬出,又如何解釋?”


    寶釵道:“世間女子,不幸者甚多。但有些女兒家,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百無一能不說,還心地奸猾,喜歡搬弄是非,說長道短,這等女子,若進穀中,隻怕非福是禍。咱們既然勞心勞力,建了這女兒穀,自然不能讓這等人輕易進得穀中來,若是實在可憐時,施粥舍衣暗中接濟接濟她也就是了。此乃嚴進。穀中女兒,或與父母重逢,或得遇良人,或另有奇遇,欲出穀一展抱負,咱們萬萬不可阻撓,隻能祝福,若她從此得意便罷,若不得意時,這女兒穀便如同她的娘家一般,隨時都可迴來。”


    寶釵說這些的時候,孫穆的老姐妹趙芳就在旁邊。寶釵也沒有要避她的意思,又不是聚眾造反,何事不可與人言?趙芳聽得心曠神怡,連連點頭,孫穆尚未開口,趙芳已經說道:“如此甚好。倘若女兒老死穀中之時,自有穀中人代為受葬,不必買什麽門口,受那死人的齷蹉窩囊氣。倘若果真能成事時,算我一個!”


    孫穆卻不若趙芳般欣喜若狂,低頭想了一迴,問寶釵道:“穀中作何行業,何以謀生?我知你腰纏萬貫,薛家怕有萬金之富,開創之初,少不得請你多多扶持,但若細水長流之時,總要有開源之法才好。”


    寶釵微笑道:“開源之法自是有的。說起來,這法子卻是隔壁劉姥姥的女兒出的主意。她說那姥姥前幾年憑著倒騰棉衣、紡紗織布的行當賺了許多銀錢,說女兒家大多都是心靈手巧的,果真要開什麽女兒穀的,便教投奔而來的女兒家紡紗織布,或者跟師父你學幾手繡活,豈不兩得其美?”


    香菱也在一邊插嘴道:“百樣米養百樣人。若有那天生不善紡紗織布繡工的,也可做別的事情。看看我香菱便知道了。如今我烹飪的手藝,連我們家姑娘都說好呢。隻要存了自食其力的心思,挑水、劈柴、做飯、種地,這些尋常人都能幹的活計,咱們又有什麽不能幹的?又不是非要上陣殺敵、科舉取士才叫本事。”


    趙芳忙道:“如此說得甚是。我原本就在京城攬些繡活,此後自然也是做這個。孫姐姐要教學生時,我也能幫襯些。便是我人到老了眼睛花了,挑水、劈柴、種地也是能做的,棺材錢我也自會攢了,不叫大家為我費事。”


    孫穆聽她說得如此迫切,心中卻也心酸。她們是多年的老姐妹,彼此知根知底的。她是眼睜睜看著趙芳如何從年輕不知事的少女一步步被生活磨礪成眼前這般模樣的。若非深諳飄零之苦,趙芳又怎會如此迫切,如此卑微?


    幾個人正閑聊些未來之事間,姚靜端著一碗藥款款走了進來。大抵是孫穆私下裏教訓過她一通的緣故,姚靜身上那種張狂、驕傲、不可一世的氣勢盡斂,她看著寶釵的時候,甚至有些小心翼翼的討好的神情。


    但是這樣的姚靜,卻仍然是有著自己的堅持的。說到專業領域,她立即眉飛色舞、神采飛揚起來:“原來宮中的太醫也不過如此!下手太軟,給的方子盡是些溫補調養的,雖說平和中正,不過不失,可若照了那方子,幾時才能痊愈?故而我給改了幾樣藥。孫姐姐平日的身子骨頗好,用這藥最適宜不過。”


    寶釵見姚靜說得確鑿,冷眼旁觀她對孫穆的模樣,料得她必是有十足的把握,方敢如此配藥,不由得對她高看了一眼。


    孫穆卻笑道:“你小孩子家家的哪裏知道深淺,這裏頭卻有個緣故。如今大家都是自己人,關起門來,我才好細說呢。”


    趙芳也難得笑得一臉神秘:“正是呢。這裏頭有個緣故。若非孫姐姐那樣玲瓏剔透的,又有誰猜得透呢。”


    原來,京城之中的所謂太醫往往都是世家傳承,給貴人請脈、開方煎藥,自有獨到之秘。這獨到之秘,並非是說他們開方論藥,多麽立竿見影,藥到病除,而是走的安全的路數,怎麽安全怎麽來。有的時候寧可醫不好病,也不能太過激進,讓皇家抓住了把柄,自己丟了性命不說,還禍及家族。在這種情況下,用些溫補調養的方子,就是他們不假思索習慣性的動作。


    寶釵聽了這番論斷,禁不住對姚靜的醫術又多了一層期待,便說道:“雖是如此說,但若非有高過一籌的醫術,也不敢輕易改這方子。姚先生不知師承何人,年紀輕輕,竟能到如此地步,著實令人欽佩!”


    姚靜聞言也是一愣,心中有些淡淡的歡喜。從前她和寶釵兩人見麵,總是唇槍舌劍、暗含著火藥味,那時候寶釵從來沒有讚美過她,或者明褒實貶。卻想不到在這個時候,突然被她如此讚美。


    姚靜卻不想她從前對待寶釵,何等不是各種諷刺,寶釵縱然謙和些,卻不是個任人欺負的性子。姚靜這般待她,她拿言語壓製,自是常理。


    人皆是喜歡聽好話的。姚靜剛剛受過那麽一場折辱驚嚇,又被孫穆好生料理過一頓,正有些無所適從間,冷不丁聽見寶釵對她的醫術居然推崇至此,心中歡喜,麵上卻謙虛道:“過獎過獎,恰好我對這傷寒的症狀略有研究罷了。”


    她這般謙虛,別人尤可,鶯兒和香菱都睜大了眼睛。鶯兒到底是寶釵的丫鬟,這種場合她為了給主子爭臉,頗守規矩,一言不發,香菱卻是和姚先生混熟了的,當下便笑著說道:“姚先生竟然有這麽謙和的時候!真真是奇聞了!”


    姚靜被她笑得有些窘,紅了臉說道:“香菱姑娘又在取笑我了。我雖然素來張狂,但這藥理之事,關乎傷患性命,又豈敢掉以輕心?我自幼通讀醫術,最擅傷寒、痰症之類,這才敢改了藥方。若是別的,也要斟酌再三,才敢嚐試了。”


    寶釵見姚靜難得這般好說話,趁機問道:“不知姚先生可擅治不足之症?”


    姚靜聞言,轉頭過來看著寶釵,聽她緩緩說道:“我有一摯友,身有不足之症,從會吃飯時開始就會吃藥,一年裏倒有多半年是病中的。不知姚先生可有法子,替她調理調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釵黛]鹹豬手,蟹黃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司晨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司晨客並收藏[紅樓釵黛]鹹豬手,蟹黃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