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紅樓釵黛]鹹豬手,蟹黃酒 作者:司晨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原來世間男子,就沒有肯爽快承認自己不如人的。薛蟠亦是如此,雖然做下了無數樁令人扼腕的錯事,卻也總認為自己隻是貪玩,或者時運不濟等等。他讀書上天分平平且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唯獨記得楚莊王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的典故。自和馮紫英結交之後,更是躊躇滿誌,日日以楚莊王自居,認定了自己必可如薛家老太爺紫薇舍人一般慧眼識人,憑了從龍之功打下好一片家業。
此時秦可卿雖死,但正主猶在,朝中尚有一班戀舊的臣子認作正統,事事追隨。薛阿呆兄就打定了主意,要借了秦可卿的喪事向著正主兒賣好,表現忠心,怎肯輕易聽寶釵的勸?
寶釵還要再勸時,薛蟠就笑著說:“好妹子,你於生意賬目上固然是清楚利落的,但吃虧就吃虧在是深閨小姐,這些朝政時局的事情,到底還是我們看得準呢。你等著吧,到時候果然成了事,你也有好處的。”
急得寶釵直說:“哥哥莫非忘了咱們薛家的祖訓?咱們正經是做生意的,在商言商即可,何必摻和在這裏頭?成了固然是一本萬利,若是一時竟不成,豈不是……”
薛姨媽見寶釵竟敢拿祖訓駁薛蟠的話,早怒上心來,她是一心盼著薛蟠出人頭地,她好在人前揚眉吐氣的,忙打斷寶釵的話,說:“寶釵,休要沒輕沒重。你哥哥說的原有幾分道理,再者縱使他有甚麽不懂,難道外頭什麽馮大爺還有寧府裏你珍大哥也不懂?”
寶釵隻得低頭不語,薛姨媽見寶釵這個模樣,想起她前些時處處為母分憂之情,不覺又把語氣放和緩了些,道:“你因年紀小,有些事情不曉得。這也不是你哥哥新近興起的,你父親在世時,原也是這般的。”
寶釵聽了這話大吃一驚,無法再勸,隻得止住了,薛蟠又笑道:“如今這喪事出來,妹妹新近開的那家布店,可是因禍得福,來了時運了。想來寧府裏素緞棉麻諸物甚缺,這可不是時運?”
寶釵知道薛蟠行事闊綽奢侈,沒個分寸,若把布匹綢緞交由薛蟠處置,恐怕就是白送人做人情,銀錢尚在其次,隻是薛家同那馮家背後的大人物,聯係就又緊了一層。想到這裏,忙笑著說道:“如今眼看就要入冬了,朝廷又要征兵打仗,這市麵上的棉布竟是緊俏的很,我那店子原本就是小打小鬧,能有多少存貨,早就青黃不接了,哪裏還有什麽素色的棉麻?至於素緞,哥哥也不是不曉得,咱們家綢緞莊從來少這等東西。上次瑞大爺的事出來,哥哥要些緞子用,還是急急吩咐了掌櫃的往外麵勻了一批貨,哥哥難道忘了?”
薛蟠知道寶釵所言非虛,隻得罷了,叫常陪自己出門走動的老仆備了禮物,自往寧國府吊唁,但見府門洞開,兩邊燈籠高懸亮如白晝,四下裏客來客往進進出出,裏麵哭聲不斷搖山振嶽。一時薛蟠奔赴停靈之處,先像模像樣哭了一番,繼而出來尋賈珍說話。
賈珍哭得如淚人一般,向眾人說道:“合家大小,遠近親友,誰不知我這媳婦比兒子還強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見這長房內絕滅無人了。”眾人心中詫異,此情此景也隻得極力勸解了一迴。
連薛蟠聽了都覺得不妥,他素知賈珍和秦氏之事,心中歎道:想不到珍大哥竟是這般癡情之人!
因見賈珍正在尋棺材板,薛蟠正中下懷,忙將自家店中有一副絕品板材之事托出。阿呆兄固然熱心,然記心有限,寶釵原是跟他說過這木頭的全稱的,他卻隻記得個大概,隻含糊著說是出在潢海鐵網山的什麽檣木。幸好賈珍也不理會,隻管命人抬來,見幫底皆厚八寸,紋若檳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聲如金玉,遂喜之不盡。
正要命人將檣木解鋸糊漆間,賈政早聽說了,急急趕來勸阻。賈珍哪裏肯聽,賈政雖然輩分高,但畢竟是寧國府的家事,何況賈珍又領著宗裏族長一職,沒奈何隻得就此罷休,雖情知不妥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正在此時後宅中卻又有人來報說,那秦氏貼身的丫鬟瑞珠竟然撞柱而亡了,賈珍初聞大驚,繼而大喜,心中盤算著惟有這般才尊貴體麵,遂吩咐家人傳揚出去,又以孫女之禮斂殯。
卻說秦氏還有個貼身丫鬟名喚寶珠的,和瑞珠情同姐妹。秦氏假托身秦業自養生堂抱養之女,小時曾因一些瓜葛來寧府裏做客,當時賈敬之母猶在世,向外頭隻說因投了老太太的緣法,養在家裏。從那時起寶珠瑞珠兩個就伺候秦氏,因秦氏得勢,她們兩個也如千金小姐一般,等閑的下人們哪裏敢惹,就連賈蓉娘當日,都要給她們幾分薄麵。
誰知人生際遇,正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秦氏去年病時,她們兩個私下隻說怕秦氏去後,兩人的好日子沒了。偏生一時秦氏的病逐漸好了,寧府裏掌家的大奶奶尤氏卻不似先前般好說話,開始拿起婆婆的款來。秦氏也不似先前之嬌縱氣高,也開始學著屈盡兒媳之道,背地裏常在無人處垂淚,說一些“果然女人家命苦,娘家硬才能腰板硬”“偏我命苦,落架的鳳凰不如雞”之類讓人似懂非懂的話。寶珠和瑞珠兩個也不敢深勸,隻是為自家發愁。
豈料想忽有一日,兩個丫鬟也不知道宮中秘密來了什麽人,關起門來跟秦氏說了什麽話,那日秦氏飲食如常,到了夜裏,突然就說要出去走走。寶珠二婢隻當她和賈珍有約,不敢過問,等到發現時,秦氏一根白綾吊死在天香樓上,早就冷硬了,穿戴卻是整整齊齊,發鬢上插著一根誰也沒見過的簪子。
其後賈珍忙著料理喪事,尤氏在內宅裝病,兩個丫鬟卻整日裏失魂落魄。她們是知道賈珍尤氏二人手段的人,這個說:“老爺必定嗔著我們沒有看好奶奶,想來想去,隻有一個死字了。隻怕我死了,家裏人還好過些。”那個說:“這事透著蹊蹺。隻怕老爺也知道奶奶必死的,倒未必會罰我們。可大奶奶那一關就難過了。外頭人都說大奶奶好性兒,咱們府裏的才知道她的手段呢!咱們從前不留意,得罪的人又多,這又該如何?”惶惶不可終日。
如今寶珠見瑞珠撞柱而亡死了,就知道她的心思,是怕日後受賈珍尤氏兩個的折磨。寶珠原本聰慧些,她見賈珍以孫女之禮斂殯瑞珠,倒有了法子,瞅準個機會一徑跑到賈珍麵前,隻說秦氏身無所出,乃甘心願為義女,誓任摔喪駕靈之任,已是打定了日後久居寺廟的主意,料想如此這般,賈珍尤氏斷然不好十分為難她的家人。賈珍果然歡喜,遂了她的意,命人皆唿小姐,她便按未嫁女之喪,在靈前哀哀欲絕,心知此生至此已了,隻求家人體麵。
此時尤氏托言犯了舊疾,歪在床上不能理事,尤老娘並尤二姐、尤三姐兩個妹子正在床邊勸她。尤老娘先勸道:“你一個管事的大奶奶,上頭又沒有婆婆管著,又有什麽氣不順的?如今她死了也死了,你何苦跟一個死人計較?”
尤氏冷笑道:“我嫁過來這幾年,把個兒媳婦像婆婆一樣供著,事事都是先盡著她的,老爺還說做的不夠。如今她一時去了,合該鬆快鬆快些。況且你聽聽老爺都說的是什麽話,說那個女人死了,長房裏就滅絕無人了,明明是不把我當人看!既如此,誰想料理誰去料理,我何苦往前頭去討人嫌?”
尤老娘原本不是尤氏的親娘,隻是續弦,那尤二姐、尤三姐更是尤老娘前頭帶過來的女兒,又更遠了一層,自然不好深勸,聽了尤氏這話,一時都不曉得說什麽,欲要這樣罷手,又覺得心中不安。
正在這當頭兒,恰巧賈珍鐵青著臉,大踏步走了進來。慌得尤氏姐妹避之不及。賈珍也知尤氏在這節骨眼上托故不出,必是裝病,隻是礙於麵子不好戳破,如今氣衝衝一徑走來,原本是要給尤氏點顏色瞧瞧,待到看到尤二姐、尤三姐容貌,隻覺比尤氏尚要嬌豔幾分,和那秦氏比倒也不差什麽,不覺半邊身子又酥又麻。
尤氏見賈珍進來,原本心中不安,待到見賈珍這副嘴臉,心中又羞又惱,口中“噯喲”一聲,掙紮狀起身,皺著眉頭道:“老爺怎的到後頭來了?”
賈珍被她這一聲提醒,轉過頭來,複又想起秦氏平日向他告狀說尤氏之惡,加上這要緊關頭尤氏裝病之事,心中怒火又起,冷冷說道:“正是要知會你一聲,如今你病著,我身邊無人伺候,決意把佩鳳、鳴鸞兩個提了上來當妾,等你病好了,就把這事給辦了罷。”
尤氏舊恨才除,新愁又生,暗地裏咬碎了銀牙,麵上卻擠出幾絲笑意來:“正是呢。喪事固然是要大辦的,可做公公的斷然沒有給兒媳婦守孝的道理。老爺放心,這事我記下了,過幾日等身子好些了就操辦,定然叫老爺滿意。”
此時秦可卿雖死,但正主猶在,朝中尚有一班戀舊的臣子認作正統,事事追隨。薛阿呆兄就打定了主意,要借了秦可卿的喪事向著正主兒賣好,表現忠心,怎肯輕易聽寶釵的勸?
寶釵還要再勸時,薛蟠就笑著說:“好妹子,你於生意賬目上固然是清楚利落的,但吃虧就吃虧在是深閨小姐,這些朝政時局的事情,到底還是我們看得準呢。你等著吧,到時候果然成了事,你也有好處的。”
急得寶釵直說:“哥哥莫非忘了咱們薛家的祖訓?咱們正經是做生意的,在商言商即可,何必摻和在這裏頭?成了固然是一本萬利,若是一時竟不成,豈不是……”
薛姨媽見寶釵竟敢拿祖訓駁薛蟠的話,早怒上心來,她是一心盼著薛蟠出人頭地,她好在人前揚眉吐氣的,忙打斷寶釵的話,說:“寶釵,休要沒輕沒重。你哥哥說的原有幾分道理,再者縱使他有甚麽不懂,難道外頭什麽馮大爺還有寧府裏你珍大哥也不懂?”
寶釵隻得低頭不語,薛姨媽見寶釵這個模樣,想起她前些時處處為母分憂之情,不覺又把語氣放和緩了些,道:“你因年紀小,有些事情不曉得。這也不是你哥哥新近興起的,你父親在世時,原也是這般的。”
寶釵聽了這話大吃一驚,無法再勸,隻得止住了,薛蟠又笑道:“如今這喪事出來,妹妹新近開的那家布店,可是因禍得福,來了時運了。想來寧府裏素緞棉麻諸物甚缺,這可不是時運?”
寶釵知道薛蟠行事闊綽奢侈,沒個分寸,若把布匹綢緞交由薛蟠處置,恐怕就是白送人做人情,銀錢尚在其次,隻是薛家同那馮家背後的大人物,聯係就又緊了一層。想到這裏,忙笑著說道:“如今眼看就要入冬了,朝廷又要征兵打仗,這市麵上的棉布竟是緊俏的很,我那店子原本就是小打小鬧,能有多少存貨,早就青黃不接了,哪裏還有什麽素色的棉麻?至於素緞,哥哥也不是不曉得,咱們家綢緞莊從來少這等東西。上次瑞大爺的事出來,哥哥要些緞子用,還是急急吩咐了掌櫃的往外麵勻了一批貨,哥哥難道忘了?”
薛蟠知道寶釵所言非虛,隻得罷了,叫常陪自己出門走動的老仆備了禮物,自往寧國府吊唁,但見府門洞開,兩邊燈籠高懸亮如白晝,四下裏客來客往進進出出,裏麵哭聲不斷搖山振嶽。一時薛蟠奔赴停靈之處,先像模像樣哭了一番,繼而出來尋賈珍說話。
賈珍哭得如淚人一般,向眾人說道:“合家大小,遠近親友,誰不知我這媳婦比兒子還強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見這長房內絕滅無人了。”眾人心中詫異,此情此景也隻得極力勸解了一迴。
連薛蟠聽了都覺得不妥,他素知賈珍和秦氏之事,心中歎道:想不到珍大哥竟是這般癡情之人!
因見賈珍正在尋棺材板,薛蟠正中下懷,忙將自家店中有一副絕品板材之事托出。阿呆兄固然熱心,然記心有限,寶釵原是跟他說過這木頭的全稱的,他卻隻記得個大概,隻含糊著說是出在潢海鐵網山的什麽檣木。幸好賈珍也不理會,隻管命人抬來,見幫底皆厚八寸,紋若檳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聲如金玉,遂喜之不盡。
正要命人將檣木解鋸糊漆間,賈政早聽說了,急急趕來勸阻。賈珍哪裏肯聽,賈政雖然輩分高,但畢竟是寧國府的家事,何況賈珍又領著宗裏族長一職,沒奈何隻得就此罷休,雖情知不妥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正在此時後宅中卻又有人來報說,那秦氏貼身的丫鬟瑞珠竟然撞柱而亡了,賈珍初聞大驚,繼而大喜,心中盤算著惟有這般才尊貴體麵,遂吩咐家人傳揚出去,又以孫女之禮斂殯。
卻說秦氏還有個貼身丫鬟名喚寶珠的,和瑞珠情同姐妹。秦氏假托身秦業自養生堂抱養之女,小時曾因一些瓜葛來寧府裏做客,當時賈敬之母猶在世,向外頭隻說因投了老太太的緣法,養在家裏。從那時起寶珠瑞珠兩個就伺候秦氏,因秦氏得勢,她們兩個也如千金小姐一般,等閑的下人們哪裏敢惹,就連賈蓉娘當日,都要給她們幾分薄麵。
誰知人生際遇,正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秦氏去年病時,她們兩個私下隻說怕秦氏去後,兩人的好日子沒了。偏生一時秦氏的病逐漸好了,寧府裏掌家的大奶奶尤氏卻不似先前般好說話,開始拿起婆婆的款來。秦氏也不似先前之嬌縱氣高,也開始學著屈盡兒媳之道,背地裏常在無人處垂淚,說一些“果然女人家命苦,娘家硬才能腰板硬”“偏我命苦,落架的鳳凰不如雞”之類讓人似懂非懂的話。寶珠和瑞珠兩個也不敢深勸,隻是為自家發愁。
豈料想忽有一日,兩個丫鬟也不知道宮中秘密來了什麽人,關起門來跟秦氏說了什麽話,那日秦氏飲食如常,到了夜裏,突然就說要出去走走。寶珠二婢隻當她和賈珍有約,不敢過問,等到發現時,秦氏一根白綾吊死在天香樓上,早就冷硬了,穿戴卻是整整齊齊,發鬢上插著一根誰也沒見過的簪子。
其後賈珍忙著料理喪事,尤氏在內宅裝病,兩個丫鬟卻整日裏失魂落魄。她們是知道賈珍尤氏二人手段的人,這個說:“老爺必定嗔著我們沒有看好奶奶,想來想去,隻有一個死字了。隻怕我死了,家裏人還好過些。”那個說:“這事透著蹊蹺。隻怕老爺也知道奶奶必死的,倒未必會罰我們。可大奶奶那一關就難過了。外頭人都說大奶奶好性兒,咱們府裏的才知道她的手段呢!咱們從前不留意,得罪的人又多,這又該如何?”惶惶不可終日。
如今寶珠見瑞珠撞柱而亡死了,就知道她的心思,是怕日後受賈珍尤氏兩個的折磨。寶珠原本聰慧些,她見賈珍以孫女之禮斂殯瑞珠,倒有了法子,瞅準個機會一徑跑到賈珍麵前,隻說秦氏身無所出,乃甘心願為義女,誓任摔喪駕靈之任,已是打定了日後久居寺廟的主意,料想如此這般,賈珍尤氏斷然不好十分為難她的家人。賈珍果然歡喜,遂了她的意,命人皆唿小姐,她便按未嫁女之喪,在靈前哀哀欲絕,心知此生至此已了,隻求家人體麵。
此時尤氏托言犯了舊疾,歪在床上不能理事,尤老娘並尤二姐、尤三姐兩個妹子正在床邊勸她。尤老娘先勸道:“你一個管事的大奶奶,上頭又沒有婆婆管著,又有什麽氣不順的?如今她死了也死了,你何苦跟一個死人計較?”
尤氏冷笑道:“我嫁過來這幾年,把個兒媳婦像婆婆一樣供著,事事都是先盡著她的,老爺還說做的不夠。如今她一時去了,合該鬆快鬆快些。況且你聽聽老爺都說的是什麽話,說那個女人死了,長房裏就滅絕無人了,明明是不把我當人看!既如此,誰想料理誰去料理,我何苦往前頭去討人嫌?”
尤老娘原本不是尤氏的親娘,隻是續弦,那尤二姐、尤三姐更是尤老娘前頭帶過來的女兒,又更遠了一層,自然不好深勸,聽了尤氏這話,一時都不曉得說什麽,欲要這樣罷手,又覺得心中不安。
正在這當頭兒,恰巧賈珍鐵青著臉,大踏步走了進來。慌得尤氏姐妹避之不及。賈珍也知尤氏在這節骨眼上托故不出,必是裝病,隻是礙於麵子不好戳破,如今氣衝衝一徑走來,原本是要給尤氏點顏色瞧瞧,待到看到尤二姐、尤三姐容貌,隻覺比尤氏尚要嬌豔幾分,和那秦氏比倒也不差什麽,不覺半邊身子又酥又麻。
尤氏見賈珍進來,原本心中不安,待到見賈珍這副嘴臉,心中又羞又惱,口中“噯喲”一聲,掙紮狀起身,皺著眉頭道:“老爺怎的到後頭來了?”
賈珍被她這一聲提醒,轉過頭來,複又想起秦氏平日向他告狀說尤氏之惡,加上這要緊關頭尤氏裝病之事,心中怒火又起,冷冷說道:“正是要知會你一聲,如今你病著,我身邊無人伺候,決意把佩鳳、鳴鸞兩個提了上來當妾,等你病好了,就把這事給辦了罷。”
尤氏舊恨才除,新愁又生,暗地裏咬碎了銀牙,麵上卻擠出幾絲笑意來:“正是呢。喪事固然是要大辦的,可做公公的斷然沒有給兒媳婦守孝的道理。老爺放心,這事我記下了,過幾日等身子好些了就操辦,定然叫老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