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禧元年秋,辛棄疾奉旨調往鎮江,出任鎮江知府兼浙東兩路安撫使,整兵備戰。睍蓴璩傷
時南宋戎邊官軍戰鬥力極為低下,根本無力渡淮迎敵。“不幸有警,則彼此相持,莫肯先進;一有微功,則彼此交寺,反戈自伐。”辛棄疾深以為憂。到任不久,便著手從沿邊土丁中選拔新軍數千人,嚴加訓練,未至年底,已卓有所成。此外辛棄疾又親自從新軍中挑選出數十名頭腦靈活,能講女真話的兵丁混入江北,以刺探金人軍情。
﹡﹡﹡﹡﹡
秋去冬來,轉眼間已到了開禧元年冬天。這一日北風唿嘯,大雪紛飛,飄飄灑灑地布滿了灰蒙蒙的天空,整個鎮江城都籠罩在這迷霧般的飛雪當中。
想起當年率五十騎入濟州時也是下得這般大雪,辛棄疾不禁豪情大發。喚過畢再遇、許俊、陳世雄三人,道:“難得江南也有這般大雪,今日左右無事,咱們一起到北固山去瞧瞧。”畢再遇和陳世雄自無異議,立即著人收拾了食盒,帶上幾名兵卒,牽了馬匹,跟著辛棄疾出了鎮江府邸。四人中隻有許俊心中沒半分詩情畫意,聽了辛棄疾的話,胸中不由得連連叫苦,暗道:“賊冷的天,又下了這麽大的雪,那山上想必也光禿禿地,有什麽鳥看頭?還不如在軍營裏圍著火爐吃酒來得快活。”但看三人都興致勃勃,也不好推辭不去,隻得愁眉苦臉地於後跟了。
北固山位於鎮江城北不遠,南依鎮江城,北臨長江。山頂築有一亭,名曰北固亭,登臨其上,千裏澄江可盡收眼底。辛棄疾帶了畢再遇等人,興衝衝地出遊,冒雪踏上了北固山,入得亭來,權且一歇。隨行的兵卒支起火爐,溫上酒漿,以備為眾人驅寒。
時北風漸息,大雪不至,北固山上早已積起了一層厚厚的落雪。白茫茫的山坡一直延伸到了江邊,江上寒氣氤氳,如煙如霧。一個漁翁披著鬥笠,駕著小舟,獨自在江心垂釣,遠遠望去,正似極了一幅《寒江獨釣圖》。
辛棄疾抖去鬥篷上的落雪,放目遠望,良久歎道:“好久沒有出來遊玩過了。可惜同甫兄英年早逝,不然的話,與他同遊北固山倒是一大快事。”畢再遇看嶽父又在追念亡友,便上前勸道:“嶽父大人,陳先生雖然壯誌未酬,但英靈不昧,得知朝廷將要北上抗金,亦當含笑九泉。”辛棄疾苦笑著搖搖頭,道:“朝廷有意北伐是一迴事,能不能北伐卻是另一迴事。這些日子來你也見到了,鎮江軍械庫內:弓弦一拉就斷,長刀提起來,還沒舞得幾下,刀杆便先折了。這樣士卒還怎麽打仗?要重鑄器械,還要屯積糧草,訓練士卒。看來,沒有五年或十年之功是不行的!”
辛棄疾之言確是實情。鎮江駐軍久不操練,懶惰成性,整日裏就知道喝酒賭錢,聽見戰鼓聲就怕得要死。是以辛棄疾才會另組新軍,另行操練。軍械也久存庫中,大都已腐朽不堪再用。不但鎮江如是,大宋各地的官軍,除了襄陽及川中兩地軍馬外,大都如是。這樣的軍隊,根本無戰鬥力可言,正如史書中所言,隻可〝屯於江上,以壯國威〞而已。
不多時,酒水便已溫好,士卒又將攜來的菜肴一一取出,布在亭中的石桌上。辛棄疾招唿眾人圍桌坐了,舉杯道:“今日天寒地凍,我卻教你們陪著我一同出遊,嗬嗬,倒苦了你們了。”許俊三杯熱酒下肚,身體暖了,話也就多了起來,展顏笑道:“一點小小風雪,還能把人凍死不成?打什麽緊。”三人聞言皆笑。畢再遇搖頭道:“許兄弟,你自幼長於南方,沒去過關外苦寒之地。去歲我入金時,曾聽遼人們說起:他們祖居之地,隆冬時節,常有人或家畜被活活凍斃的,倒不是虛言。”許俊張大了雙眼,道:“真有那麽冷的地方?倒沒聽說過。”陳世雄接口道:“那還有假的?三國時曹操親征烏丸,大軍深入漠北。時值嚴冬時節,兵卒們不耐其寒,多有人手指、腳趾都凍得脫落,戰馬凍死的更是不計其數。”許俊聽得矯舌不下,搔首道:“我的媽呀!那種地方,還是不要去的好!”眾人又是一陣大笑。
許俊又幹了一杯熱酒,蹭了蹭嘴,道:“看來還是咱們南方好啊!夏天雖說熱了點,可最少冬天沒那麽冷,比那種鬼地方實在好得多了。”陳世雄連連搖手,道:“許兄,你這話可就不對了。北方雖然冷了點,可還是咱們華夏民族的地方呢。漢唐盛世之時,我大漢國土東臨大海,西至西域,南抵日南,北達漠北。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周圍如交趾、高麗、西域諸國,甚至東海倭國,無不臣服於我漢唐王朝之下。隻可惜日後境內多事,異族又乘勢而起,俱垂涎於我中原腹地。列強紛爭,終至於天下大亂。後來我朝太祖皇帝奮臂而起,平定了中原及江南各地,但燕雲十六州卻始終未能從遼人手中奪迴。現今更被金賊侵削,以至版圖日蹩。昔時漢唐盛世的雄風,如今已一去不複返矣!”說完重重一歎,仰首幹了一杯。
畢再遇點點頭,道:“陳兄弟說的不錯,北方雖然冷些,可畢竟還是咱們大宋的國土。中原百姓無時無刻都在盼著咱們大宋再打迴去,把所有的土地都從金賊手中奪迴來。以前陸老伯給我讀過一首他寫的詩,前兩句我記得不大清了,後兩句是‘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停了片刻,又黯然道:“大宋定都臨安,至今已曆三代,江北遺民年年含淚相望,可始終沒有把王師給盼來。”
辛棄疾拈須遠望,漫聲吟道:“九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吟完搖頭歎道:“可惜放翁兄不在此間,不然此情此景,倒可擬兩首絕妙好詩出來。”陳世雄見眾人情緒漸趨低沉,全不似乘興出遊的模樣,心中微覺不安,聽了辛棄疾的話,靈機一動,便道:“辛大人不也正是詞中聖手麽?既然登臨北固亭,何不賦詞數首,以助酒興。”畢再遇聞言,拍手讚道:“對啊,對啊!好久沒聽嶽父大人賦詞了,今日既然出遊,怎有不乘興賦詞數首之理?”
時南宋戎邊官軍戰鬥力極為低下,根本無力渡淮迎敵。“不幸有警,則彼此相持,莫肯先進;一有微功,則彼此交寺,反戈自伐。”辛棄疾深以為憂。到任不久,便著手從沿邊土丁中選拔新軍數千人,嚴加訓練,未至年底,已卓有所成。此外辛棄疾又親自從新軍中挑選出數十名頭腦靈活,能講女真話的兵丁混入江北,以刺探金人軍情。
﹡﹡﹡﹡﹡
秋去冬來,轉眼間已到了開禧元年冬天。這一日北風唿嘯,大雪紛飛,飄飄灑灑地布滿了灰蒙蒙的天空,整個鎮江城都籠罩在這迷霧般的飛雪當中。
想起當年率五十騎入濟州時也是下得這般大雪,辛棄疾不禁豪情大發。喚過畢再遇、許俊、陳世雄三人,道:“難得江南也有這般大雪,今日左右無事,咱們一起到北固山去瞧瞧。”畢再遇和陳世雄自無異議,立即著人收拾了食盒,帶上幾名兵卒,牽了馬匹,跟著辛棄疾出了鎮江府邸。四人中隻有許俊心中沒半分詩情畫意,聽了辛棄疾的話,胸中不由得連連叫苦,暗道:“賊冷的天,又下了這麽大的雪,那山上想必也光禿禿地,有什麽鳥看頭?還不如在軍營裏圍著火爐吃酒來得快活。”但看三人都興致勃勃,也不好推辭不去,隻得愁眉苦臉地於後跟了。
北固山位於鎮江城北不遠,南依鎮江城,北臨長江。山頂築有一亭,名曰北固亭,登臨其上,千裏澄江可盡收眼底。辛棄疾帶了畢再遇等人,興衝衝地出遊,冒雪踏上了北固山,入得亭來,權且一歇。隨行的兵卒支起火爐,溫上酒漿,以備為眾人驅寒。
時北風漸息,大雪不至,北固山上早已積起了一層厚厚的落雪。白茫茫的山坡一直延伸到了江邊,江上寒氣氤氳,如煙如霧。一個漁翁披著鬥笠,駕著小舟,獨自在江心垂釣,遠遠望去,正似極了一幅《寒江獨釣圖》。
辛棄疾抖去鬥篷上的落雪,放目遠望,良久歎道:“好久沒有出來遊玩過了。可惜同甫兄英年早逝,不然的話,與他同遊北固山倒是一大快事。”畢再遇看嶽父又在追念亡友,便上前勸道:“嶽父大人,陳先生雖然壯誌未酬,但英靈不昧,得知朝廷將要北上抗金,亦當含笑九泉。”辛棄疾苦笑著搖搖頭,道:“朝廷有意北伐是一迴事,能不能北伐卻是另一迴事。這些日子來你也見到了,鎮江軍械庫內:弓弦一拉就斷,長刀提起來,還沒舞得幾下,刀杆便先折了。這樣士卒還怎麽打仗?要重鑄器械,還要屯積糧草,訓練士卒。看來,沒有五年或十年之功是不行的!”
辛棄疾之言確是實情。鎮江駐軍久不操練,懶惰成性,整日裏就知道喝酒賭錢,聽見戰鼓聲就怕得要死。是以辛棄疾才會另組新軍,另行操練。軍械也久存庫中,大都已腐朽不堪再用。不但鎮江如是,大宋各地的官軍,除了襄陽及川中兩地軍馬外,大都如是。這樣的軍隊,根本無戰鬥力可言,正如史書中所言,隻可〝屯於江上,以壯國威〞而已。
不多時,酒水便已溫好,士卒又將攜來的菜肴一一取出,布在亭中的石桌上。辛棄疾招唿眾人圍桌坐了,舉杯道:“今日天寒地凍,我卻教你們陪著我一同出遊,嗬嗬,倒苦了你們了。”許俊三杯熱酒下肚,身體暖了,話也就多了起來,展顏笑道:“一點小小風雪,還能把人凍死不成?打什麽緊。”三人聞言皆笑。畢再遇搖頭道:“許兄弟,你自幼長於南方,沒去過關外苦寒之地。去歲我入金時,曾聽遼人們說起:他們祖居之地,隆冬時節,常有人或家畜被活活凍斃的,倒不是虛言。”許俊張大了雙眼,道:“真有那麽冷的地方?倒沒聽說過。”陳世雄接口道:“那還有假的?三國時曹操親征烏丸,大軍深入漠北。時值嚴冬時節,兵卒們不耐其寒,多有人手指、腳趾都凍得脫落,戰馬凍死的更是不計其數。”許俊聽得矯舌不下,搔首道:“我的媽呀!那種地方,還是不要去的好!”眾人又是一陣大笑。
許俊又幹了一杯熱酒,蹭了蹭嘴,道:“看來還是咱們南方好啊!夏天雖說熱了點,可最少冬天沒那麽冷,比那種鬼地方實在好得多了。”陳世雄連連搖手,道:“許兄,你這話可就不對了。北方雖然冷了點,可還是咱們華夏民族的地方呢。漢唐盛世之時,我大漢國土東臨大海,西至西域,南抵日南,北達漠北。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周圍如交趾、高麗、西域諸國,甚至東海倭國,無不臣服於我漢唐王朝之下。隻可惜日後境內多事,異族又乘勢而起,俱垂涎於我中原腹地。列強紛爭,終至於天下大亂。後來我朝太祖皇帝奮臂而起,平定了中原及江南各地,但燕雲十六州卻始終未能從遼人手中奪迴。現今更被金賊侵削,以至版圖日蹩。昔時漢唐盛世的雄風,如今已一去不複返矣!”說完重重一歎,仰首幹了一杯。
畢再遇點點頭,道:“陳兄弟說的不錯,北方雖然冷些,可畢竟還是咱們大宋的國土。中原百姓無時無刻都在盼著咱們大宋再打迴去,把所有的土地都從金賊手中奪迴來。以前陸老伯給我讀過一首他寫的詩,前兩句我記得不大清了,後兩句是‘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停了片刻,又黯然道:“大宋定都臨安,至今已曆三代,江北遺民年年含淚相望,可始終沒有把王師給盼來。”
辛棄疾拈須遠望,漫聲吟道:“九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吟完搖頭歎道:“可惜放翁兄不在此間,不然此情此景,倒可擬兩首絕妙好詩出來。”陳世雄見眾人情緒漸趨低沉,全不似乘興出遊的模樣,心中微覺不安,聽了辛棄疾的話,靈機一動,便道:“辛大人不也正是詞中聖手麽?既然登臨北固亭,何不賦詞數首,以助酒興。”畢再遇聞言,拍手讚道:“對啊,對啊!好久沒聽嶽父大人賦詞了,今日既然出遊,怎有不乘興賦詞數首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