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的馬球確實技術很高,在眾人驚唿聲中,李隆基拿捏好力量,將圓毬擊過半場,其邊擊毬邊催動馬兒,毬剛落地馬兒已到,又輕舒猿臂揮杖擊毬,隻見那圓毬在空中劃了一個弧形,已然入洞落入囊中。
李顯很高興,讓李隆基在京城多呆一些時日,吐蕃使團年前入京欲迎金城公主,隨團還帶來一個馬毬隊,欲與大唐馬毬手比試一迴。
吐蕃人早知當今皇帝最愛馬毬,其專帶馬毬手入京,目的也是為了取悅皇帝。兩國馬毬手要對陣比賽,李隆基平素亦愛玩馬毬,今日本擬觀看,遂關切地問道:“陛下,要我留下來,莫非之前馬毬之戲,我大唐馬毬手敗下陣來了嗎?”
“嗯,朕白養了那些飯桶。”李顯道:“你速去調派人手,也可演練一迴,屆時場上見真章。嗯,你若能勝了這一場,今後潞州就不用迴了,我另有賞賜。”
李隆基得知李顯著急找自己,竟然是為了此等事兒,心中不由得大樂。他知道,朝廷養的那些馬毬手實在中看不中用,完全是花拳繡腿,整日裏哄著皇帝玩樂還行,到了場上真刀實槍地操練起來,很快就會露出真餡兒。皇帝現在想到自己,實在選對人了,他心裏不由得摩拳擦掌,答道:“陛下,若讓臣上陣廝殺,臣無完勝的把握。若論馬毬場上比試,臣不是吹大話,管教吐蕃人片甲不迴。”
李顯看到李隆基說話很滿,疑惑道:“三郎,君前無戲言呀。此非尋常戲樂,事關國家大體,你若敗了,到時候別怪我懲罰你啊。”
“若敗了,甘願受罰。”李隆基當即立了軍令狀。
有了李顯的旨意,李隆基留在長安就名正言順了。他想起趙逍遙的話,抽空去拜訪了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那天在府內,見了李隆基,笑道:“你好像在潞州為官嘛,不好好在任上為國出力,卻滯留京中嬉戲?聽說還結交了不會萬騎中的人?”
李隆基訕笑道:“姑姑,所謂物以類聚,我們皆愛玩毬,所以因緣相識。我們馬上要與吐蕃比賽了。”
太平公主道:“皇兄也真是著急。吐蕃讚普年齡未及十歲,金城公主也年幼,如何馬上成婚呢?不如先讓吐蕃再緩上幾年,那時再來迎娶還算適宜。”
李隆基拱手道:“是的。不過,侄兒今後留京,定常入姑姑府中問安。”
“你從潞州迴來,看來不打算迴去了?你迴京月餘,為何不來探望姑姑?”太平公主平時最喜歡李隆基,想是李隆基打小就聰明伶俐,在李旦的五個兒子中最為出眾。李隆基幼年喪母,父母親眷無人在身邊,他隻有把全身的依托傾注在這位可親的姑姑身上。
“侄兒在潞州也是可有可無的角色,現在迴京無人清究,侄兒也就自得其樂了。何況,在京可以得見父王、姑姑,此為好事。侄兒本想拜見姑姑,隻是侄兒新納的小妾待孕生產,所以很少出外,望姑姑勿怪。”
“你又納新人了?人言你為多情風流三郎,看來不假。你到潞州一事無成,這美色女子卻不耽誤呀。聽人說,你這新人原為一名歌女,想來你善樂,她善歌舞,你們倒是琴瑟相和了。”太平公主說:“哼,我還不知道你嗎?你不來看我,卻整日裏與一班狐朋狗友唿妓飲酒,玩毬賽馬,實在忙得很呀,卻拿什麽小妾懷孕當幌子,你能騙得了我嗎?”
李隆基微微一笑,沒有說話。他在太平公主府中已經意識到,姑姑這一次示以親切之意,緣於她瞧中了自己的這幫朋友。她既然瞧中了自己的這幫朋友,則其心中定有圖謀,且此圖謀並非小事。
太平公主側頭一看,看見李隆基笑吟吟端著酒盞立在一旁。她伸手把李隆基拉在側座,說道:“你又想討便宜了,難道就此一拜,就想省了一趟?三郎,我們說點輕鬆的事兒。我知你愛編曲填詞,最近你與那趙氏小妾有何新作呀?”
“沒有什麽新作。侄兒一向誌存高遠,不願意浪費時間在那些靡靡之音上。”李隆基笑道:“不過侄兒去年在潞州,一日見秋風掃庭間落葉,心感觸之,後來迴京途中看到路旁落木蕭蕭,遂成此曲,名之為《感庭秋》。侄兒與趙氏前時合練,已將此曲敷演齊備,姑姑有空,可以一觀。”
“誌存高遠?好一個三郎,你能有什麽誌向?眼前之勢,你就是老老實實待在家裏尚且有事,若再有了誌向,豈不是犯了大忌諱嗎?看來你爹爹說得對,他的幾個兒子頗有父風,獨你最令人不放心。”
李隆基點點頭,說道:“侄兒豈敢!侄兒今兒瞧見姑姑高興,故想來湊趣問安一番。還望姑姑指教。”
現在李隆基既有此問,想起今日與他談話的目的,就沉吟道:“我們生於皇家,即處嫌疑之地,則以恬淡無爭態度處事,實為首選。不過如你所言,就是這般無為行事,禍患隨時從天而至。與其如此,不如快意人生,能夠享受到人世間的許多樂趣。”
太平公主說得興起,繼續說道:“三郎,這些事兒也就罷了,眼下更有蹊蹺事兒,那韋氏的衣箱裏竟然會出現五色雲,真是白日裏說夢話。最可氣的是,我那糊塗的皇兄還給她畫出圖樣,並懸於宮門之側。唉,路人皆知的事兒,他為什麽就不明白呢?唉,早知如此,當初就應該讓他們一家繼續在房州待著,這皇位還是由你爹爹來坐最好。”
李隆基不語,他心中所思的是:既然姑姑能瞧出自己交友的深意,那麽定有別人也會這樣想。他沉思了一會兒,輕聲問道:“我這一段時日莫非過於孟浪了嗎?如此引起姑姑的注意,看來在外麵留下痕跡頗多。”
“你的那些朋友,不可讓韋後知道。”太平公主相信了自己的猜測,因為從頭至尾,李隆基以愛玩樂遊賞出名,愛結交朋友,喜愛拈花惹草,此為其性情主流。
李隆基聞聽太平公主提起自己的這幫朋友,不明白她為何對此有了興趣,遂順口答道:“是呀,他們的愛好與侄兒相似,彼此說話也投機,因此來往頗多。”
姑侄兩人談得歡喜,太平公主轉顏一笑,說道:“三郎,要說這韋皇後實在為一個不睿智之人,她尋來宗紀等人,除了為其獻歌逢迎外,還能給她幫什麽忙?我看呀,隻會幫些倒忙而已。還有呀,韋氏現在一心謀取大位,我看也是虛妄。就是三哥不想當皇帝了,還有四哥嘛,什麽時候又輪上她了?”
太平公主轉對薛崇簡道:“你去廚屋那裏交代一下,晚間留三郎在這裏用膳。我先與三郎在這裏閑話一會兒,待膳治好,你再叫王師虔過來一起用膳。”
李隆基知道,父親絕對沒有心思幹這等事兒,自己又沒有任何動作,那麽思來想去,隻有姑姑比較可疑。今日與姑姑一會,就知道太平公主並非甘居韋後之下。
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現在為了共同的利益,兩人不約而同走到一起來了。他們各有自己的長處,兩相結合其力量何止一倍?太平公主瞧中了李隆基的軍中人脈資源,而李隆基則瞧中了姑姑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及朝中的人脈資源,兩人決定聯手,來應對將來的變化。
李顯很高興,讓李隆基在京城多呆一些時日,吐蕃使團年前入京欲迎金城公主,隨團還帶來一個馬毬隊,欲與大唐馬毬手比試一迴。
吐蕃人早知當今皇帝最愛馬毬,其專帶馬毬手入京,目的也是為了取悅皇帝。兩國馬毬手要對陣比賽,李隆基平素亦愛玩馬毬,今日本擬觀看,遂關切地問道:“陛下,要我留下來,莫非之前馬毬之戲,我大唐馬毬手敗下陣來了嗎?”
“嗯,朕白養了那些飯桶。”李顯道:“你速去調派人手,也可演練一迴,屆時場上見真章。嗯,你若能勝了這一場,今後潞州就不用迴了,我另有賞賜。”
李隆基得知李顯著急找自己,竟然是為了此等事兒,心中不由得大樂。他知道,朝廷養的那些馬毬手實在中看不中用,完全是花拳繡腿,整日裏哄著皇帝玩樂還行,到了場上真刀實槍地操練起來,很快就會露出真餡兒。皇帝現在想到自己,實在選對人了,他心裏不由得摩拳擦掌,答道:“陛下,若讓臣上陣廝殺,臣無完勝的把握。若論馬毬場上比試,臣不是吹大話,管教吐蕃人片甲不迴。”
李顯看到李隆基說話很滿,疑惑道:“三郎,君前無戲言呀。此非尋常戲樂,事關國家大體,你若敗了,到時候別怪我懲罰你啊。”
“若敗了,甘願受罰。”李隆基當即立了軍令狀。
有了李顯的旨意,李隆基留在長安就名正言順了。他想起趙逍遙的話,抽空去拜訪了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那天在府內,見了李隆基,笑道:“你好像在潞州為官嘛,不好好在任上為國出力,卻滯留京中嬉戲?聽說還結交了不會萬騎中的人?”
李隆基訕笑道:“姑姑,所謂物以類聚,我們皆愛玩毬,所以因緣相識。我們馬上要與吐蕃比賽了。”
太平公主道:“皇兄也真是著急。吐蕃讚普年齡未及十歲,金城公主也年幼,如何馬上成婚呢?不如先讓吐蕃再緩上幾年,那時再來迎娶還算適宜。”
李隆基拱手道:“是的。不過,侄兒今後留京,定常入姑姑府中問安。”
“你從潞州迴來,看來不打算迴去了?你迴京月餘,為何不來探望姑姑?”太平公主平時最喜歡李隆基,想是李隆基打小就聰明伶俐,在李旦的五個兒子中最為出眾。李隆基幼年喪母,父母親眷無人在身邊,他隻有把全身的依托傾注在這位可親的姑姑身上。
“侄兒在潞州也是可有可無的角色,現在迴京無人清究,侄兒也就自得其樂了。何況,在京可以得見父王、姑姑,此為好事。侄兒本想拜見姑姑,隻是侄兒新納的小妾待孕生產,所以很少出外,望姑姑勿怪。”
“你又納新人了?人言你為多情風流三郎,看來不假。你到潞州一事無成,這美色女子卻不耽誤呀。聽人說,你這新人原為一名歌女,想來你善樂,她善歌舞,你們倒是琴瑟相和了。”太平公主說:“哼,我還不知道你嗎?你不來看我,卻整日裏與一班狐朋狗友唿妓飲酒,玩毬賽馬,實在忙得很呀,卻拿什麽小妾懷孕當幌子,你能騙得了我嗎?”
李隆基微微一笑,沒有說話。他在太平公主府中已經意識到,姑姑這一次示以親切之意,緣於她瞧中了自己的這幫朋友。她既然瞧中了自己的這幫朋友,則其心中定有圖謀,且此圖謀並非小事。
太平公主側頭一看,看見李隆基笑吟吟端著酒盞立在一旁。她伸手把李隆基拉在側座,說道:“你又想討便宜了,難道就此一拜,就想省了一趟?三郎,我們說點輕鬆的事兒。我知你愛編曲填詞,最近你與那趙氏小妾有何新作呀?”
“沒有什麽新作。侄兒一向誌存高遠,不願意浪費時間在那些靡靡之音上。”李隆基笑道:“不過侄兒去年在潞州,一日見秋風掃庭間落葉,心感觸之,後來迴京途中看到路旁落木蕭蕭,遂成此曲,名之為《感庭秋》。侄兒與趙氏前時合練,已將此曲敷演齊備,姑姑有空,可以一觀。”
“誌存高遠?好一個三郎,你能有什麽誌向?眼前之勢,你就是老老實實待在家裏尚且有事,若再有了誌向,豈不是犯了大忌諱嗎?看來你爹爹說得對,他的幾個兒子頗有父風,獨你最令人不放心。”
李隆基點點頭,說道:“侄兒豈敢!侄兒今兒瞧見姑姑高興,故想來湊趣問安一番。還望姑姑指教。”
現在李隆基既有此問,想起今日與他談話的目的,就沉吟道:“我們生於皇家,即處嫌疑之地,則以恬淡無爭態度處事,實為首選。不過如你所言,就是這般無為行事,禍患隨時從天而至。與其如此,不如快意人生,能夠享受到人世間的許多樂趣。”
太平公主說得興起,繼續說道:“三郎,這些事兒也就罷了,眼下更有蹊蹺事兒,那韋氏的衣箱裏竟然會出現五色雲,真是白日裏說夢話。最可氣的是,我那糊塗的皇兄還給她畫出圖樣,並懸於宮門之側。唉,路人皆知的事兒,他為什麽就不明白呢?唉,早知如此,當初就應該讓他們一家繼續在房州待著,這皇位還是由你爹爹來坐最好。”
李隆基不語,他心中所思的是:既然姑姑能瞧出自己交友的深意,那麽定有別人也會這樣想。他沉思了一會兒,輕聲問道:“我這一段時日莫非過於孟浪了嗎?如此引起姑姑的注意,看來在外麵留下痕跡頗多。”
“你的那些朋友,不可讓韋後知道。”太平公主相信了自己的猜測,因為從頭至尾,李隆基以愛玩樂遊賞出名,愛結交朋友,喜愛拈花惹草,此為其性情主流。
李隆基聞聽太平公主提起自己的這幫朋友,不明白她為何對此有了興趣,遂順口答道:“是呀,他們的愛好與侄兒相似,彼此說話也投機,因此來往頗多。”
姑侄兩人談得歡喜,太平公主轉顏一笑,說道:“三郎,要說這韋皇後實在為一個不睿智之人,她尋來宗紀等人,除了為其獻歌逢迎外,還能給她幫什麽忙?我看呀,隻會幫些倒忙而已。還有呀,韋氏現在一心謀取大位,我看也是虛妄。就是三哥不想當皇帝了,還有四哥嘛,什麽時候又輪上她了?”
太平公主轉對薛崇簡道:“你去廚屋那裏交代一下,晚間留三郎在這裏用膳。我先與三郎在這裏閑話一會兒,待膳治好,你再叫王師虔過來一起用膳。”
李隆基知道,父親絕對沒有心思幹這等事兒,自己又沒有任何動作,那麽思來想去,隻有姑姑比較可疑。今日與姑姑一會,就知道太平公主並非甘居韋後之下。
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現在為了共同的利益,兩人不約而同走到一起來了。他們各有自己的長處,兩相結合其力量何止一倍?太平公主瞧中了李隆基的軍中人脈資源,而李隆基則瞧中了姑姑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及朝中的人脈資源,兩人決定聯手,來應對將來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