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逍遙、關羽、李香君穿越曆史時空的第一站,就是公元704年,武周的神都洛陽。
萌萌噠的係統給趙逍遙設定的附身是狄光嗣,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神探狄仁傑的的長子,關羽則是他的家仆,李香君也女扮男裝,跟隨左右。
在聖曆中期,女皇武則天讓宰相們各舉薦一位尚書郎,唯獨狄仁傑舉薦他的兒子狄光嗣,被武則天任命為地官員外郎,非常稱職,此時已經官至驃騎大將軍。
驃騎大將軍這個官職,在大唐是從一品,武官官階僅次於天策上將,但是唐朝唯一的天策上將隻有李世民一人曾就此職,所以說趙逍遙這時的驃騎大將軍,就是大唐的最高武將。
三人騎馬到了都城洛陽,趙逍遙抬頭看見了洛陽高大的城牆。此時已經是秋天,洛陽真冷啊!空氣幹燥,寒氣逼人,刺骨一般。
剛到新都洛陽,趙逍謠還很奇怪,在他的印象裏,唐朝的首都一直在長安,怎麽到了洛陽城?
李香君果然是博學之人,尤其是她仰慕武則天,對大唐的曆史很熟悉,對趙逍謠說:“洛陽本是隋朝東京,當初還是李世民的秦王府所在地,唐太宗李世民曾三次搬遷到洛陽辦公,曆時兩年有餘。在公元657年,洛陽被正式定為唐朝的第二個首都,而不是朝廷的行宮。每個部和每個衙門都在洛陽設分支機構,甚至這裏還辦起東都國子監。大唐朝廷各機構經常遷往新都洛陽去處理公務,成為定製。”
趙逍謠問李香君道:“這麽說,長安現在隻是大唐名義上的國都?”
李香君說:“是的,唐高宗李治時期,朝廷遷往洛陽不少於七次;高宗統治在建立新都後的二十六年中,主要在洛陽居住。洛陽需要建造許多新的宮室和官署,以提供一個京都的必要設施。耗資巨大的工程在高宗時期不斷進行。公元682年,大唐朝廷最後一次遷往洛陽,公元683年後期高宗死後,武後永久性地把朝廷遷往洛陽,一直到公元701年。不但整個皇室及其隨從,而且大唐的朝廷遷移中也轉移一空。”
趙逍謠道:“到公元701年?那之後呢?”
李香君迴答說:“公元701年10月,武後政府遷長安,可能是要減輕在洛陽積聚的反對她所寵幸的人的壓力。但是公元703年朝廷又遷迴了洛陽。史書上記載說在駭人聽聞地除掉王皇後和蕭淑妃以後,迷信的武後常看到她們的鬼魂作祟,因此她感到繼續住在長安是不能忍受的,又迴到了神都洛陽。”
趙逍謠道:“我們穿越的時間是公元704年,離神龍革命還有一段時間,這時武周的都城還在洛陽,所以係統讓我們來洛陽。”
“確實,現在的洛陽城是新都,有30萬人口,東西長8公裏,南北長8.5公裏,四周是五六米高的城牆。城南、城東各有城門三個,城北有兩個,朝開夕閉。洛陽城內分成一百多個坊,每個坊的四周都用堅固的土牆圍起。清晨,城內敲響報曉的鼓聲,各坊門隨之打開,人們開始一天的生活。暮鼓敲響時,人們打點好手中的活計,各自迴家。一天的鼓聲共八百下。鼓聲結束後,城裏那些還不迴到坊裏,仍在街上遊蕩的人會被官兵抓走。”這時,萌萌噠的係統也給趙逍遙介紹說。
“三十萬人口?那洛陽也算是大都市了。”趙逍遙知道,此時整個唐朝的人口也就幾千萬人。他問係統道:“我們來洛陽幹什麽?”
萌萌噠的曆史係統對趙逍謠說:“按照曆史進程,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公元705年2月20日,鳳閣侍郎張柬之、鸞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範、司刑少卿袁恕己聯絡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左羽林將軍李興宗等,力圖擁立李顯為君,稱武則天男寵——麟台監張易之、司仆卿張昌宗謀反,率領禁軍誅殺張易之、張昌宗,隨即包圍長生殿,逼迫武則天退位。但是,很奇怪的是,公元704年,女皇武則天突然罷免了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左羽林將軍李興宗,這裏麵一定出現了什麽問題。”
趙逍遙道:“武則天罷免了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左羽林將軍李興宗?那神龍革命還怎麽搞?刀槍裏麵出政權呀。”
萌萌噠的係統道:“確實,這裏麵一定有時間旅行者在搗亂,使得女皇武則天有所察覺,罷免了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左羽林將軍李興宗,急詔驃騎大將軍狄光嗣從對陣突厥的前線迴洛陽,馬上要召見你。所以我才讓你附身狄光嗣,查清真相,推動神龍革命。你們見機行事吧。”
趙逍謠道:“哦,這樣看來,武則天還是比較信任狄家人的。”
李香君對趙逍謠道:“那當然,武後對狄仁傑還是非常信任的,愛屋及烏吧,對狄光嗣也是委以重任。”
趙逍遙點點頭,他們三人從東門進了洛陽城,路上到處是人,有拉板車的生意人、挑擔子的小販等,看著眼前寬闊的街道和車水馬龍的繁榮景象,分不清哪條路通往自己急著要去的皇宮。他對李香君說:“這次興風作浪的時間旅行者到底是誰呢?武則天本人?應該不是,如果武則天是時空旅行者,那就不隻是罷免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左羽林將軍李興宗那麽簡單了。以她霸道的性格,鳳閣侍郎張柬之、鸞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範、司刑少卿袁恕己,甚至是太子李顯都會人頭落地。難道是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或者說武家人?我對這段曆史不熟悉,麻煩香君姑娘跟我講一下此時朝中局勢,還有我們狄家跟武則天的關係,讓我在入宮前有個準備。”
“史書記載,晚年的武則天沉湎享樂,寵幸張昌宗、張易之兄弟,跟外界的聯係減少,對朝政的控製力也有所下降。而二張兄弟卻逐漸突破男寵的限製,抽朝政插手,男寵的介入引起了武則天母子、君臣關係的緊張,武周政權也因此陷入動蕩,人心不穩。”李香君又跟趙逍謠惡補了一下當時的曆史:“神龍政變時期正是武則天衰老麵臨選擇皇位繼承人的問題。當時朝中出現了兩派,一個是支持武則天侄子武三思當太子的一派。另一派是支持李唐家族的李旦或者李顯當太子的派別。朝中的狄仁傑和狄仁傑推薦的張柬之都是堅定的支持李唐複位者。武則天在狄仁傑的勸說下召迴了廬陵王李顯,並立李顯為太子。”
“原來是這樣,這麽說來,狄家是支持李唐的,那就好辦了。現在朝中支持李唐的朝臣應該不少。”趙逍遙說。
“現在朝中還有一股勢力,那就是武家。”李香君道:“雖然武承嗣被廢除宰相後,武氏家族在朝廷中的頹勢開始顯現。但是武皇又提拔了武三思作為宰相,武氏家族在朝廷的格局沒有多大變化,仍然是重權在握。武皇不願意看到武氏子弟被人任意宰割,他們畢竟是自己血脈相承的胞親,在改朝稱製的過程中有過特殊的貢獻,何況為培養和造就他們,她已經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就在提拔武三思出任宰相之後,武皇隨即又做出一係列重大人事布局:武氏後代,武重規任天兵中道大總管;武攸寧入閣宰相,與河內王武懿宗統領神都洛陽城外駐軍;聖曆二年七月,建安王武攸宜留守西京長安,接替會稽王武攸望。在此之前,武皇已將愛女太平公主下嫁右衛中郎將武攸暨為妻,企圖通過聯姻關係,把武氏家族與李氏家族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李武一家。”
趙逍遙點點頭,道:“我明白了,這樣一來,盡管皇室繼承人為李氏後代,還有太子身後的諸多大臣做後盾,但武氏家族所掌控和形成的實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與之相匹配。看來為了平衡朝中各大勢力,武則天是煞費苦心呀,她確實是權謀高手。”
“一個女人當皇帝,真是千古奇聞,李唐的男人都死光了麽?”關羽沉默了很久,對武則天並沒有什麽好感,道。
“死得真是差不多了,武則天為了皇位,殺了自己兩個兒子呢。”李香君道。
趙逍遙說:“這個我倒是知道的,單是至親,就殺了不下十個,前後共殺死了一個女兒,兩個兒子,四個哥哥,兩個姐姐,一個親甥女。”
“哼,武後真是個險毒至極的婦人!”關羽憤憤不平道:“難怪天理難容!”
“武則天絕對是一個危險人物啊,但我還是馬上要進皇宮見她。這就是曆史的現實和無奈,權力的明爭暗鬥自古都沾滿了鮮血,在中國的宮鬥遊戲裏,輸家一定是要死的。”趙逍遙道。
萌萌噠的係統給趙逍遙設定的附身是狄光嗣,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神探狄仁傑的的長子,關羽則是他的家仆,李香君也女扮男裝,跟隨左右。
在聖曆中期,女皇武則天讓宰相們各舉薦一位尚書郎,唯獨狄仁傑舉薦他的兒子狄光嗣,被武則天任命為地官員外郎,非常稱職,此時已經官至驃騎大將軍。
驃騎大將軍這個官職,在大唐是從一品,武官官階僅次於天策上將,但是唐朝唯一的天策上將隻有李世民一人曾就此職,所以說趙逍遙這時的驃騎大將軍,就是大唐的最高武將。
三人騎馬到了都城洛陽,趙逍遙抬頭看見了洛陽高大的城牆。此時已經是秋天,洛陽真冷啊!空氣幹燥,寒氣逼人,刺骨一般。
剛到新都洛陽,趙逍謠還很奇怪,在他的印象裏,唐朝的首都一直在長安,怎麽到了洛陽城?
李香君果然是博學之人,尤其是她仰慕武則天,對大唐的曆史很熟悉,對趙逍謠說:“洛陽本是隋朝東京,當初還是李世民的秦王府所在地,唐太宗李世民曾三次搬遷到洛陽辦公,曆時兩年有餘。在公元657年,洛陽被正式定為唐朝的第二個首都,而不是朝廷的行宮。每個部和每個衙門都在洛陽設分支機構,甚至這裏還辦起東都國子監。大唐朝廷各機構經常遷往新都洛陽去處理公務,成為定製。”
趙逍謠問李香君道:“這麽說,長安現在隻是大唐名義上的國都?”
李香君說:“是的,唐高宗李治時期,朝廷遷往洛陽不少於七次;高宗統治在建立新都後的二十六年中,主要在洛陽居住。洛陽需要建造許多新的宮室和官署,以提供一個京都的必要設施。耗資巨大的工程在高宗時期不斷進行。公元682年,大唐朝廷最後一次遷往洛陽,公元683年後期高宗死後,武後永久性地把朝廷遷往洛陽,一直到公元701年。不但整個皇室及其隨從,而且大唐的朝廷遷移中也轉移一空。”
趙逍謠道:“到公元701年?那之後呢?”
李香君迴答說:“公元701年10月,武後政府遷長安,可能是要減輕在洛陽積聚的反對她所寵幸的人的壓力。但是公元703年朝廷又遷迴了洛陽。史書上記載說在駭人聽聞地除掉王皇後和蕭淑妃以後,迷信的武後常看到她們的鬼魂作祟,因此她感到繼續住在長安是不能忍受的,又迴到了神都洛陽。”
趙逍謠道:“我們穿越的時間是公元704年,離神龍革命還有一段時間,這時武周的都城還在洛陽,所以係統讓我們來洛陽。”
“確實,現在的洛陽城是新都,有30萬人口,東西長8公裏,南北長8.5公裏,四周是五六米高的城牆。城南、城東各有城門三個,城北有兩個,朝開夕閉。洛陽城內分成一百多個坊,每個坊的四周都用堅固的土牆圍起。清晨,城內敲響報曉的鼓聲,各坊門隨之打開,人們開始一天的生活。暮鼓敲響時,人們打點好手中的活計,各自迴家。一天的鼓聲共八百下。鼓聲結束後,城裏那些還不迴到坊裏,仍在街上遊蕩的人會被官兵抓走。”這時,萌萌噠的係統也給趙逍遙介紹說。
“三十萬人口?那洛陽也算是大都市了。”趙逍遙知道,此時整個唐朝的人口也就幾千萬人。他問係統道:“我們來洛陽幹什麽?”
萌萌噠的曆史係統對趙逍謠說:“按照曆史進程,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公元705年2月20日,鳳閣侍郎張柬之、鸞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範、司刑少卿袁恕己聯絡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左羽林將軍李興宗等,力圖擁立李顯為君,稱武則天男寵——麟台監張易之、司仆卿張昌宗謀反,率領禁軍誅殺張易之、張昌宗,隨即包圍長生殿,逼迫武則天退位。但是,很奇怪的是,公元704年,女皇武則天突然罷免了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左羽林將軍李興宗,這裏麵一定出現了什麽問題。”
趙逍遙道:“武則天罷免了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左羽林將軍李興宗?那神龍革命還怎麽搞?刀槍裏麵出政權呀。”
萌萌噠的係統道:“確實,這裏麵一定有時間旅行者在搗亂,使得女皇武則天有所察覺,罷免了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左羽林將軍李興宗,急詔驃騎大將軍狄光嗣從對陣突厥的前線迴洛陽,馬上要召見你。所以我才讓你附身狄光嗣,查清真相,推動神龍革命。你們見機行事吧。”
趙逍謠道:“哦,這樣看來,武則天還是比較信任狄家人的。”
李香君對趙逍謠道:“那當然,武後對狄仁傑還是非常信任的,愛屋及烏吧,對狄光嗣也是委以重任。”
趙逍遙點點頭,他們三人從東門進了洛陽城,路上到處是人,有拉板車的生意人、挑擔子的小販等,看著眼前寬闊的街道和車水馬龍的繁榮景象,分不清哪條路通往自己急著要去的皇宮。他對李香君說:“這次興風作浪的時間旅行者到底是誰呢?武則天本人?應該不是,如果武則天是時空旅行者,那就不隻是罷免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左羽林將軍李興宗那麽簡單了。以她霸道的性格,鳳閣侍郎張柬之、鸞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範、司刑少卿袁恕己,甚至是太子李顯都會人頭落地。難道是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或者說武家人?我對這段曆史不熟悉,麻煩香君姑娘跟我講一下此時朝中局勢,還有我們狄家跟武則天的關係,讓我在入宮前有個準備。”
“史書記載,晚年的武則天沉湎享樂,寵幸張昌宗、張易之兄弟,跟外界的聯係減少,對朝政的控製力也有所下降。而二張兄弟卻逐漸突破男寵的限製,抽朝政插手,男寵的介入引起了武則天母子、君臣關係的緊張,武周政權也因此陷入動蕩,人心不穩。”李香君又跟趙逍謠惡補了一下當時的曆史:“神龍政變時期正是武則天衰老麵臨選擇皇位繼承人的問題。當時朝中出現了兩派,一個是支持武則天侄子武三思當太子的一派。另一派是支持李唐家族的李旦或者李顯當太子的派別。朝中的狄仁傑和狄仁傑推薦的張柬之都是堅定的支持李唐複位者。武則天在狄仁傑的勸說下召迴了廬陵王李顯,並立李顯為太子。”
“原來是這樣,這麽說來,狄家是支持李唐的,那就好辦了。現在朝中支持李唐的朝臣應該不少。”趙逍遙說。
“現在朝中還有一股勢力,那就是武家。”李香君道:“雖然武承嗣被廢除宰相後,武氏家族在朝廷中的頹勢開始顯現。但是武皇又提拔了武三思作為宰相,武氏家族在朝廷的格局沒有多大變化,仍然是重權在握。武皇不願意看到武氏子弟被人任意宰割,他們畢竟是自己血脈相承的胞親,在改朝稱製的過程中有過特殊的貢獻,何況為培養和造就他們,她已經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就在提拔武三思出任宰相之後,武皇隨即又做出一係列重大人事布局:武氏後代,武重規任天兵中道大總管;武攸寧入閣宰相,與河內王武懿宗統領神都洛陽城外駐軍;聖曆二年七月,建安王武攸宜留守西京長安,接替會稽王武攸望。在此之前,武皇已將愛女太平公主下嫁右衛中郎將武攸暨為妻,企圖通過聯姻關係,把武氏家族與李氏家族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李武一家。”
趙逍遙點點頭,道:“我明白了,這樣一來,盡管皇室繼承人為李氏後代,還有太子身後的諸多大臣做後盾,但武氏家族所掌控和形成的實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與之相匹配。看來為了平衡朝中各大勢力,武則天是煞費苦心呀,她確實是權謀高手。”
“一個女人當皇帝,真是千古奇聞,李唐的男人都死光了麽?”關羽沉默了很久,對武則天並沒有什麽好感,道。
“死得真是差不多了,武則天為了皇位,殺了自己兩個兒子呢。”李香君道。
趙逍遙說:“這個我倒是知道的,單是至親,就殺了不下十個,前後共殺死了一個女兒,兩個兒子,四個哥哥,兩個姐姐,一個親甥女。”
“哼,武後真是個險毒至極的婦人!”關羽憤憤不平道:“難怪天理難容!”
“武則天絕對是一個危險人物啊,但我還是馬上要進皇宮見她。這就是曆史的現實和無奈,權力的明爭暗鬥自古都沾滿了鮮血,在中國的宮鬥遊戲裏,輸家一定是要死的。”趙逍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