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天帝的反擊
人在西遊,開局救了涇河龍王 作者:折紙成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帝辛後來是如何走到那般的淒慘下場的?難道,就因為一場封神?”李世民開口向袁守城問道。
“不錯,就是因為封神!”袁守城答到。
“帝辛勢大,又有了不臣之心,想要登人間主宰的位置,與天帝分治。天帝自然是不願意的。那摘星樓一事便是導火索。
摘星樓宴請眾神之後,眾神以臣子之禮對帝辛的消息便在人族中漸漸傳開。
帝辛見消息流傳的差不多,便開始派人流傳人王與天帝齊平,劃分天人兩界分治之說。而後更是在人族中推廣人神平等之言。
將神不在作為信仰供奉。
他將仙神的定義化作了與人同等,但是掌握法力神通的先行之人。
人對仙神應該是尊敬的,因為神走在了人前,但是卻不必崇拜,信仰。
人族應該信仰和崇拜的是自己的祖先,是女媧娘娘,是三皇五帝!
當時,仙於人的界限本就不是十分明顯,這樣的一番說辭在人族中傳播的很快,也得到了極多的人族認可。
不過,這番言論也產生了一些隱患。
截教中人因為有教無類,其中之人脾氣各異,但是共同在截教之下,磨合後產生了一種不過於在意尊卑,講究情誼的環境。
所以這言論在截教中並沒有太大的影響,隻是讓個別仙神有了一些不適,但是大多數都沒有什麽意見。反而對此頗為認同。
有教無類,講究的便是不在乎出身,地位。
但是闡教之中,這番言論便引起了軒然大波。
其中不少仙神都覺得人族這是在破壞當今天地的秩序。
闡教中人對於秩序的安定是十分看重的。許多闡教之人不把天庭當做一迴事,便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才是當前天地秩序的主要維護者。
在他們眼裏,天庭就是一個空架子。他們才是真正做事,維護天地秩序的人。
於是,在這番言論下,商朝內部便出現了矛盾,大量闡教之人出走。
而闡教和截教向來是不對付的。就如臣上麵所說的。
截教,有教無類。闡教,維護秩序。
在闡教的眼中,截教就是無法無天,破壞秩序的人。
而在截教眼中,闡教裏多是偽君子,沒事多管別人閑事的人。
這闡教一走,截教便高興了,商朝中的截教教徒頓時拉邦結友,叫來了更多的截教門人,將那些闡教門人出走所產生的空缺盡數彌補。
闡教本就是對截教之人看不上。在他們眼裏,我走我的,那位置也還是我的。
你叫來了其他人占了我的職位,那便是不對!
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兩教的矛盾越發的膨脹,開始小規模的摩擦。”
李世民聽著袁守城的講述,眉頭逐漸皺起。
“怎麽會這般輕易的便造成如此大的矛盾,不應當如此才對。”李世民發問道。
“這矛盾激發道如此的地步,一方麵是兩方教義本就不合,恩怨累積已久,另一方麵則是因為天帝的手段。就連帝辛也是後來才發現,那天帝在兩教中也有一些簇擁。
尤其是闡教,本就是樂意維持秩序,而如今天地秩序不就是由天庭製定?
所以闡教中有部分人其實早就已經受了天帝的招攬。
這帝辛的仙神與人齊平的言論剛好給了這些人發揮的機會。接著這言論的波瀾,在闡教中吹起了東風,最終形成了這樣一場大風波。”
“那帝辛呢?以帝辛的智慧怎麽會察覺不出?又怎麽會放任這般風波到如此的地步?”
李世民皺起的眉頭並未鬆開,之前袁守城所說的這風波背後有天帝的煽風點火,他其實也猜到了。
但是他最疑惑的便是帝辛怎麽會察覺不到。
如此雄才偉略的君主,不可能對於這般伎倆毫無察覺,甚至,就算是一時昏聵,沒有察覺到,憑帝辛的手段和對商朝的掌握力度,難道就沒有采取什麽措施?
“帝辛若是在朝中,自然是不會讓這矛盾發展到如此的地步,但是帝辛若是不在呢?”袁守城又是歎息道。
“不在?帝辛此時去做什麽了?怎麽會不在朝中?”李世民有些疑惑。
“這便是天帝的心機之處。”袁守城迴答道。
“天帝也是深知,若是帝辛在朝,則挑撥離間之計必然發揮不出應有的效果。
於是,帝辛之前征服的東夷和徐夷便再次爆發了不臣。“
“帝辛再朝,風波便不會起,於是,東夷,徐夷便爆發了不臣?”
袁守城話說的奇怪,但是李世民一下便聽懂了。
“這兩地之事,是天帝做的?”李世民問道。
“不錯!”袁守城點頭。
“天帝派去仙神,在兩地挑撥離間,以榮華富貴,權利甚至是長生相誘惑,使兩地臣服的諸侯反叛!
而之前天帝的一再示弱也在此時起到了作用。
幾次的交鋒,帝辛都占得了上風,讓他心中也不免大意。
親身帶領商朝的主要軍隊去兩地平亂。
而這一平亂,便中了天帝的計謀。
瘟疫!雨雪!雷火!
帝辛大軍剛到,便遭受了極大的損失!
瘟疫讓商朝的大軍虛弱,雨雪讓他們的進一步消耗他們的體力,雷火總是擊打向他們的糧草。
天帝甚至暗中派出了仙神在那兩個諸侯帳下,對帝辛的軍隊進行騷擾襲殺!
不過,當時商朝的軍隊極為強大,而且又是帝辛帶隊,他與將士同吃同住,軍中士氣十分高漲。所以即便被各種幹擾,反叛之軍還是在帝辛帶領的商朝大軍的圍剿中節節敗退。
天帝也是深知帝辛的勇武。
他沒有指望讓那些首鼠兩端的諸侯擊敗帝辛,他隻是用那些下三濫的手段,延長著那些諸侯敗退的時間。
將帝辛拖在了東夷,與徐夷的遠征上。
而後趁著帝辛不在朝中的這段時間,用出了他準備已久的挑撥離間之計。
於是,在帝辛將那些叛軍打得節節敗退時,他得知了朝中的消息。
此時,對叛軍的圍剿正在關鍵時候,大軍若是撤迴,便前功盡棄。
可是朝中之事,若無他處理,其後果也是難言。
於是他便做出了一個決定,臨時將指揮之權,交給手下的大將。
自己孤身一人,踏上了迴朝歌的路。
可是已經晚了,就在他迴到朝哥的前夕,一件事情,徹底引爆了闡教截教隻見的矛盾,讓事情再無轉圜的餘地!”
袁守城麵露惋惜,仿佛他也希望當時的帝辛能早一日迴到朝哥。
李世民看到他的痛惜表情,心中更是好奇,到底是什麽事,讓商從強盛走向了滅亡!
“是何事?!”
“不錯,就是因為封神!”袁守城答到。
“帝辛勢大,又有了不臣之心,想要登人間主宰的位置,與天帝分治。天帝自然是不願意的。那摘星樓一事便是導火索。
摘星樓宴請眾神之後,眾神以臣子之禮對帝辛的消息便在人族中漸漸傳開。
帝辛見消息流傳的差不多,便開始派人流傳人王與天帝齊平,劃分天人兩界分治之說。而後更是在人族中推廣人神平等之言。
將神不在作為信仰供奉。
他將仙神的定義化作了與人同等,但是掌握法力神通的先行之人。
人對仙神應該是尊敬的,因為神走在了人前,但是卻不必崇拜,信仰。
人族應該信仰和崇拜的是自己的祖先,是女媧娘娘,是三皇五帝!
當時,仙於人的界限本就不是十分明顯,這樣的一番說辭在人族中傳播的很快,也得到了極多的人族認可。
不過,這番言論也產生了一些隱患。
截教中人因為有教無類,其中之人脾氣各異,但是共同在截教之下,磨合後產生了一種不過於在意尊卑,講究情誼的環境。
所以這言論在截教中並沒有太大的影響,隻是讓個別仙神有了一些不適,但是大多數都沒有什麽意見。反而對此頗為認同。
有教無類,講究的便是不在乎出身,地位。
但是闡教之中,這番言論便引起了軒然大波。
其中不少仙神都覺得人族這是在破壞當今天地的秩序。
闡教中人對於秩序的安定是十分看重的。許多闡教之人不把天庭當做一迴事,便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才是當前天地秩序的主要維護者。
在他們眼裏,天庭就是一個空架子。他們才是真正做事,維護天地秩序的人。
於是,在這番言論下,商朝內部便出現了矛盾,大量闡教之人出走。
而闡教和截教向來是不對付的。就如臣上麵所說的。
截教,有教無類。闡教,維護秩序。
在闡教的眼中,截教就是無法無天,破壞秩序的人。
而在截教眼中,闡教裏多是偽君子,沒事多管別人閑事的人。
這闡教一走,截教便高興了,商朝中的截教教徒頓時拉邦結友,叫來了更多的截教門人,將那些闡教門人出走所產生的空缺盡數彌補。
闡教本就是對截教之人看不上。在他們眼裏,我走我的,那位置也還是我的。
你叫來了其他人占了我的職位,那便是不對!
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兩教的矛盾越發的膨脹,開始小規模的摩擦。”
李世民聽著袁守城的講述,眉頭逐漸皺起。
“怎麽會這般輕易的便造成如此大的矛盾,不應當如此才對。”李世民發問道。
“這矛盾激發道如此的地步,一方麵是兩方教義本就不合,恩怨累積已久,另一方麵則是因為天帝的手段。就連帝辛也是後來才發現,那天帝在兩教中也有一些簇擁。
尤其是闡教,本就是樂意維持秩序,而如今天地秩序不就是由天庭製定?
所以闡教中有部分人其實早就已經受了天帝的招攬。
這帝辛的仙神與人齊平的言論剛好給了這些人發揮的機會。接著這言論的波瀾,在闡教中吹起了東風,最終形成了這樣一場大風波。”
“那帝辛呢?以帝辛的智慧怎麽會察覺不出?又怎麽會放任這般風波到如此的地步?”
李世民皺起的眉頭並未鬆開,之前袁守城所說的這風波背後有天帝的煽風點火,他其實也猜到了。
但是他最疑惑的便是帝辛怎麽會察覺不到。
如此雄才偉略的君主,不可能對於這般伎倆毫無察覺,甚至,就算是一時昏聵,沒有察覺到,憑帝辛的手段和對商朝的掌握力度,難道就沒有采取什麽措施?
“帝辛若是在朝中,自然是不會讓這矛盾發展到如此的地步,但是帝辛若是不在呢?”袁守城又是歎息道。
“不在?帝辛此時去做什麽了?怎麽會不在朝中?”李世民有些疑惑。
“這便是天帝的心機之處。”袁守城迴答道。
“天帝也是深知,若是帝辛在朝,則挑撥離間之計必然發揮不出應有的效果。
於是,帝辛之前征服的東夷和徐夷便再次爆發了不臣。“
“帝辛再朝,風波便不會起,於是,東夷,徐夷便爆發了不臣?”
袁守城話說的奇怪,但是李世民一下便聽懂了。
“這兩地之事,是天帝做的?”李世民問道。
“不錯!”袁守城點頭。
“天帝派去仙神,在兩地挑撥離間,以榮華富貴,權利甚至是長生相誘惑,使兩地臣服的諸侯反叛!
而之前天帝的一再示弱也在此時起到了作用。
幾次的交鋒,帝辛都占得了上風,讓他心中也不免大意。
親身帶領商朝的主要軍隊去兩地平亂。
而這一平亂,便中了天帝的計謀。
瘟疫!雨雪!雷火!
帝辛大軍剛到,便遭受了極大的損失!
瘟疫讓商朝的大軍虛弱,雨雪讓他們的進一步消耗他們的體力,雷火總是擊打向他們的糧草。
天帝甚至暗中派出了仙神在那兩個諸侯帳下,對帝辛的軍隊進行騷擾襲殺!
不過,當時商朝的軍隊極為強大,而且又是帝辛帶隊,他與將士同吃同住,軍中士氣十分高漲。所以即便被各種幹擾,反叛之軍還是在帝辛帶領的商朝大軍的圍剿中節節敗退。
天帝也是深知帝辛的勇武。
他沒有指望讓那些首鼠兩端的諸侯擊敗帝辛,他隻是用那些下三濫的手段,延長著那些諸侯敗退的時間。
將帝辛拖在了東夷,與徐夷的遠征上。
而後趁著帝辛不在朝中的這段時間,用出了他準備已久的挑撥離間之計。
於是,在帝辛將那些叛軍打得節節敗退時,他得知了朝中的消息。
此時,對叛軍的圍剿正在關鍵時候,大軍若是撤迴,便前功盡棄。
可是朝中之事,若無他處理,其後果也是難言。
於是他便做出了一個決定,臨時將指揮之權,交給手下的大將。
自己孤身一人,踏上了迴朝歌的路。
可是已經晚了,就在他迴到朝哥的前夕,一件事情,徹底引爆了闡教截教隻見的矛盾,讓事情再無轉圜的餘地!”
袁守城麵露惋惜,仿佛他也希望當時的帝辛能早一日迴到朝哥。
李世民看到他的痛惜表情,心中更是好奇,到底是什麽事,讓商從強盛走向了滅亡!
“是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