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帆說:“我從來都不來這個地方,倒不是因為這裏高檔,是實在沒有餐位,要提前一天預定,所以特別麻煩。”
丁一說:“是啊,這裏大部分空間都用來做環境了,所以餐位、住宿才緊張。”
江帆說:“你說的對極了。”
他們來到前台,這個前台是一個開放時的服務前台,早就有一位漂亮的服務員手裏拎著一盞紅燈籠迎了上來,說道:“請問,您是江先生嗎?”
江帆點點頭,說道:“是的。”
“您請跟我來。”說著,向江帆伸手示意,江帆和丁一便跟在她的身後,繞過一個六角亭子,踏上一個原木板做得的吊橋,這個吊橋下麵的縫隙中看下去,是深不見底的水麵,水下是五顏六色的水底照明燈,人上去後,吊橋發出吱吱的聲響,而且左右輕輕晃動。
丁一止住步,她不敢邁上去。
江帆便伸出手,拉住她說:“來,給我手。”
丁一背過手,說道:“我有點頭暈,還是走平地去吧。”
想到她下午經曆的那一幕,江帆說:“你頭暈是因為水下燈光鬧的,這樣,你抬著頭走,別看腳底下。”
江帆說著,就扶著她,邁上了吊橋。丁一戰戰兢兢地踏上了晃動的吊橋,兩隻手都交給了江帆,江帆雙手架著她的雙臂,擁著她,往前邁步。
由於木板有縫隙,丁一又不能不低頭看腳底,但是一看腳底,那蕩漾著燈光的水麵和那晃動的吊橋,就讓她腦袋眩暈,她有些不敢睜眼,說道:“不行,不行,江帆,我還是去平地走吧,真的很頭暈。”
江帆知道她這次是真的頭暈,中午鬧了那麽一出,她有可能還沒有恢複,如果讓她繼續走在吊橋上,恐怕她受不了。想到這裏,他在心裏默默地歎了口氣,疼愛般地伸出手,將她擁在自己的懷裏,下了橋,再次繞過他們經過的剛才那個亭子,向前走去。
偎在的他的懷裏,丁一有了很踏實的感覺,由衷地說道:“還是走平地的感覺踏實,剛才晃得我都要嘔吐了。”
江帆握緊了她的手,想說什麽卻沒有說出來,隻是在心裏再次歎了口氣。
前麵那個服務員已經快到對岸了,忽然聽不到後麵的動靜了,才知道她把客人帶丟了。她剛要返迴來,就見一個服務員提著燈籠,緊走了幾步,追上江帆他們,帶著他們往對岸走來。這個服務員才沒有折迴去。
服務員領著他們來到事先定好的房間,裏麵服務員趕緊開門迎接。這個提燈籠的服務員才離開。
其實,眼下天還蒙蒙亮,遠不到用燈籠照路的份上,服務員手裏提的燈籠,其實就是為了製造一種氛圍,也是一種風格特色。
這排房子一共三間,一間陳列室,陳列著農耕文明所使用的工具,一間是餐廳,餐廳的格調跟陳列室的格調一樣,另一間就是客房了。
服務員給他們介紹了農耕文明演變的曆史以及農人使用的工具的變革,她既是服務員又是解說員,等她介紹完後,丁一問道:“其它房間也有陳列室嗎?”
服務員說:“是的,每個單元房子都有一個陳列室,但主題卻不一樣,有咖啡主題的,有葡萄酒釀造主題的,有紅木文化主題、還有地方小吃主題的,等等,非常豐富。”
丁一小聲說道:“難怪這裏一間難求,都用來展示文化主題和傳承了,房間當然不夠用了。”
服務員沒等江帆說道,她立刻說:“對,我們這裏實際就是一個集文化、餐飲、住宿、休閑、度假於一體的俱樂部。”
俱樂部,其實這個也比招待所時髦,但為什麽不用“俱樂部”卻用“招待所”呢,想必跟領導們經常來這裏有關。
他們參觀著,很快,樊文良就來了,他的身後還跟著一位年輕人,這個年輕人帶著眼睛,長得瘦高,相貌英俊,而且彬彬有禮。
進門後,樊文良先跟江帆握手,其次才跟丁一握手,丁一伸出雙手跟樊文良握,樊文良慢條斯理地說:“小丁你好,又有好長時間不見了。”
“是啊,是啊,您太忙了。”丁一說道。
樊文良不慌不忙地說:“反正沒閑著,具體忙什麽也說不上。來,我給你們介紹一些,小斌,這是你江叔叔,這是丁阿姨。”
年輕人就跟江帆和丁一握手,江帆就感覺這個年輕人長得這麽麵熟,他問道:“樊部長,這位是……”
樊文良笑了,說道:“他叫樊斌,文武斌,是我兒子,大兒子。”
樊文良特意強調了一下“大兒子”,江帆就明白了,這是他的親生兒子。
江帆望著這個比樊文良高出半頭的年輕人說:“啊!我說怎麽這麽麵熟,敢情是您家公子啊!這個,我得糾正一下,你不能跟我叫江叔叔,更不能跟她叫阿姨,咱們弟兄相論。”
樊斌笑了,露出潔白的牙齒,他說:“我聽爸爸的。”
樊文良說:“這個該怎麽論就怎麽論。來,請坐吧。”
坐下後,服務員就把給他們沏好的茶倒在他們各自的茶杯裏。
江帆看著樊斌說道:“不是一直都在國外嗎?”
樊文良說:“沒錯,這次迴國有點事,他代理了國內一家企業在國外的一個訴訟案子,迴國取證,他辦完事後不能立馬就得迴去,那頭還有想兒子想得不行的人呐!”
“哈哈。”江帆和樊斌都笑了。
江帆打量著樊斌,他終於見到傳說中的樊文良的兒子了。
這麽多年來,樊文良幾乎不談他的家庭情況,更是從來都沒有將自己的兒子帶到過公共場合,外界對他的家庭情況知之甚少。關於他收養的老戰友子女情況、包括他親生兒子的情況,江帆還是從彭長宜和王家棟的口中,斷斷續續地知道一些。
當年,樊文良的親生兒子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國內一所著名的法律大學,本科畢業的當年,就遠赴美國繼續深造,先後取得碩士、博士學位。
丁一說:“是啊,這裏大部分空間都用來做環境了,所以餐位、住宿才緊張。”
江帆說:“你說的對極了。”
他們來到前台,這個前台是一個開放時的服務前台,早就有一位漂亮的服務員手裏拎著一盞紅燈籠迎了上來,說道:“請問,您是江先生嗎?”
江帆點點頭,說道:“是的。”
“您請跟我來。”說著,向江帆伸手示意,江帆和丁一便跟在她的身後,繞過一個六角亭子,踏上一個原木板做得的吊橋,這個吊橋下麵的縫隙中看下去,是深不見底的水麵,水下是五顏六色的水底照明燈,人上去後,吊橋發出吱吱的聲響,而且左右輕輕晃動。
丁一止住步,她不敢邁上去。
江帆便伸出手,拉住她說:“來,給我手。”
丁一背過手,說道:“我有點頭暈,還是走平地去吧。”
想到她下午經曆的那一幕,江帆說:“你頭暈是因為水下燈光鬧的,這樣,你抬著頭走,別看腳底下。”
江帆說著,就扶著她,邁上了吊橋。丁一戰戰兢兢地踏上了晃動的吊橋,兩隻手都交給了江帆,江帆雙手架著她的雙臂,擁著她,往前邁步。
由於木板有縫隙,丁一又不能不低頭看腳底,但是一看腳底,那蕩漾著燈光的水麵和那晃動的吊橋,就讓她腦袋眩暈,她有些不敢睜眼,說道:“不行,不行,江帆,我還是去平地走吧,真的很頭暈。”
江帆知道她這次是真的頭暈,中午鬧了那麽一出,她有可能還沒有恢複,如果讓她繼續走在吊橋上,恐怕她受不了。想到這裏,他在心裏默默地歎了口氣,疼愛般地伸出手,將她擁在自己的懷裏,下了橋,再次繞過他們經過的剛才那個亭子,向前走去。
偎在的他的懷裏,丁一有了很踏實的感覺,由衷地說道:“還是走平地的感覺踏實,剛才晃得我都要嘔吐了。”
江帆握緊了她的手,想說什麽卻沒有說出來,隻是在心裏再次歎了口氣。
前麵那個服務員已經快到對岸了,忽然聽不到後麵的動靜了,才知道她把客人帶丟了。她剛要返迴來,就見一個服務員提著燈籠,緊走了幾步,追上江帆他們,帶著他們往對岸走來。這個服務員才沒有折迴去。
服務員領著他們來到事先定好的房間,裏麵服務員趕緊開門迎接。這個提燈籠的服務員才離開。
其實,眼下天還蒙蒙亮,遠不到用燈籠照路的份上,服務員手裏提的燈籠,其實就是為了製造一種氛圍,也是一種風格特色。
這排房子一共三間,一間陳列室,陳列著農耕文明所使用的工具,一間是餐廳,餐廳的格調跟陳列室的格調一樣,另一間就是客房了。
服務員給他們介紹了農耕文明演變的曆史以及農人使用的工具的變革,她既是服務員又是解說員,等她介紹完後,丁一問道:“其它房間也有陳列室嗎?”
服務員說:“是的,每個單元房子都有一個陳列室,但主題卻不一樣,有咖啡主題的,有葡萄酒釀造主題的,有紅木文化主題、還有地方小吃主題的,等等,非常豐富。”
丁一小聲說道:“難怪這裏一間難求,都用來展示文化主題和傳承了,房間當然不夠用了。”
服務員沒等江帆說道,她立刻說:“對,我們這裏實際就是一個集文化、餐飲、住宿、休閑、度假於一體的俱樂部。”
俱樂部,其實這個也比招待所時髦,但為什麽不用“俱樂部”卻用“招待所”呢,想必跟領導們經常來這裏有關。
他們參觀著,很快,樊文良就來了,他的身後還跟著一位年輕人,這個年輕人帶著眼睛,長得瘦高,相貌英俊,而且彬彬有禮。
進門後,樊文良先跟江帆握手,其次才跟丁一握手,丁一伸出雙手跟樊文良握,樊文良慢條斯理地說:“小丁你好,又有好長時間不見了。”
“是啊,是啊,您太忙了。”丁一說道。
樊文良不慌不忙地說:“反正沒閑著,具體忙什麽也說不上。來,我給你們介紹一些,小斌,這是你江叔叔,這是丁阿姨。”
年輕人就跟江帆和丁一握手,江帆就感覺這個年輕人長得這麽麵熟,他問道:“樊部長,這位是……”
樊文良笑了,說道:“他叫樊斌,文武斌,是我兒子,大兒子。”
樊文良特意強調了一下“大兒子”,江帆就明白了,這是他的親生兒子。
江帆望著這個比樊文良高出半頭的年輕人說:“啊!我說怎麽這麽麵熟,敢情是您家公子啊!這個,我得糾正一下,你不能跟我叫江叔叔,更不能跟她叫阿姨,咱們弟兄相論。”
樊斌笑了,露出潔白的牙齒,他說:“我聽爸爸的。”
樊文良說:“這個該怎麽論就怎麽論。來,請坐吧。”
坐下後,服務員就把給他們沏好的茶倒在他們各自的茶杯裏。
江帆看著樊斌說道:“不是一直都在國外嗎?”
樊文良說:“沒錯,這次迴國有點事,他代理了國內一家企業在國外的一個訴訟案子,迴國取證,他辦完事後不能立馬就得迴去,那頭還有想兒子想得不行的人呐!”
“哈哈。”江帆和樊斌都笑了。
江帆打量著樊斌,他終於見到傳說中的樊文良的兒子了。
這麽多年來,樊文良幾乎不談他的家庭情況,更是從來都沒有將自己的兒子帶到過公共場合,外界對他的家庭情況知之甚少。關於他收養的老戰友子女情況、包括他親生兒子的情況,江帆還是從彭長宜和王家棟的口中,斷斷續續地知道一些。
當年,樊文良的親生兒子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國內一所著名的法律大學,本科畢業的當年,就遠赴美國繼續深造,先後取得碩士、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