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兮


    魂兮魂兮,皎皎出兮


    魂兮魂兮,有韻神兮


    魂兮魂兮,佩有魄兮


    魂兮魂兮,素知靈兮


    魂兮魂兮,莫混沌兮


    魂兮魂兮,莫支離兮


    樹出皎潔,月時冷韻,蔓枝別月,高懸夜夜。這是在哪兒?這是在幹什麽?我不清楚,你也不必追問。我隻知這在一夜的夢裏顯現。我怕被一陣談笑驚醒,但醒的很慢,醒所耗費的時間很長。也不知道是怎麽?意識分明清晰,卻總是醒不了。像是被什麽控製著,眼皮不由意識的禁閉,眼珠卻時不時的滾動,那是我在掙紮。我雖在竭力掙紮,卻不知道在掙紮什麽,也不知同什麽掙紮。我不停歇的掙紮換來的卻是睡得更深,眼皮更沉。我有些恐懼又有些迷茫,我不知自己到底是怎麽了。被眼皮包裹著的眼珠不斷地轉動,額頭、臉頰不停歇的滾著汗,時冷時熱,又時在萬年不化的冰川裏,有時又在千年不滅的岩漿裏。談笑聲忽得接近,變得十分刺耳,耳朵裏千百隻蒼蠅不住地飛著,嗡嗡聲讓人十分煩躁。突地,鑽進一聲尖叫,鑽進耳朵、鑽進骨頭。我也在這尖叫聲裏猛地驚醒,醒來後沒了尖叫卻多了幾絲茫然。這似乎並非我去睡覺的地方。


    有樹高枝,細枝少葉。不是很直有些曲折,細枝由低到高漸漸變細,枝尖上生出一輪冷月,散著寒光,周圍隱約間漫出寒意。月的光色並非單單白玉,也摻著鞋子淺淺的媚紅,總是這本不惜相容的色澤卻在這樣的夜裏竟是如此的融洽。月似乎離我很近似在眼前的樹梢間,又似甚遠隱約在遙遙夜空裏。我想應是霧在作怪總是讓它時隱時現的,難以捉摸透徹。


    又是那笑聲,我驚了一跳,想要追溯它的源頭,它卻時常流進我的耳蝸又匆匆離去。我轉過身去,恍惚間,漫迷的霧,似乎一位長者立在樹梢下背對著我。從他那兒傳來爽朗又十分幹淨的笑聲,仿佛初生嬰兒般。他轉向我,顫顫巍巍的向我走來,搖搖晃晃的,看著讓人有些心酸。但他的嘴上卻噙著笑,並非淺淡。他走到我麵前,正張開嘴要對我說些什麽時,我的身體卻似乎不受控製一般向後飛去,老人大聲地嘶吼著,胡須隨著風飄動。而我卻像是耳朵被塞住一般什麽聲音也鑽不進來,我揮舞著雙臂、拍打著雙手,想讓他再大聲一些並以此來抗拒拉扯我的那股力量,但似乎作用並不明顯。我還是不斷地向後退著,我原以為那老者定會追上來,但事實並非如此,那老者隻是站在原地竭力地吼著什麽,但我卻隻能看到他嘴一張一合的在動,耳邊傳來的隻是極速的風聲,僅此而已。


    之後便是徹底地清醒,清醒後的自己驚奇地發現原來那隻是一場夢,卻又那般真實。半起身,微微合了合衣服,隨手擦了擦了擦額上、鬢角的細汗,長籲一口,將枕頭豎放倚在牆上,雙手輕輕撐了撐床順勢靠在枕上。稍微平靜了一會兒之後,抬了抬頭望了望窗外。銀光鋪在地上,雪白雪白。樹影還有些斑駁,莫名的寧靜籠罩鄉村,偶爾也會流入幾聲未名鳥的叫聲但並不突兀反而十分舒服自然。漸漸地時光悄悄流逝,遠山的頂上升起微弱的金黃,灑在地板上的銀輝也不再完整,有些殘缺。方察覺時間已經不早了,黑夜即將被驅散,又整了整淩亂的思緒,安靜下來擁起被來,隻因晚間寒氣還十分侵骨。不知緣何?那談笑聲還是時不時的在耳邊迴蕩,似乎於我有著莫名的吸引,讓我禁不住去探尋、去親近。那到底是什麽?那老者是誰?我不知道我也不曾見過他。老人們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話雖不假,但若將它按在這事兒上,實在有些勉強。莫不是先人托夢?想了想,又搖了搖頭,笑了笑安慰自己想著這世間雖有許多事情尚未被認知,但鬼神之事怎會有呢?


    真無鬼神嗎?或許說我們所認知的鬼神並非真實的鬼神,他們的麵貌也並非是那般可怕?實然,我們常說的鬼神的確是我們幻想出來的。人類總是十分奇怪,無法解釋的是總要去解釋,然而發現解釋不了之後卻總要找一些奇奇怪怪的理由來強撐麵子,單這些研究者或是解釋者的心裏卻十分清楚,事實並非如同他們描述的那般怪誕。但我們總是對未知的、不清晰的、混沌的事物充滿恐懼,企圖探尋清楚,往往知道事情真相後心中常有莫名的安心,而我們願意去附和他、承認他,並非是事實的結果而隻為尋找內心的安定罷了。


    我們時常以為對於靈魂之事早已認得清清楚楚,但到底是否真的清楚,我想那些“解釋家”們理應跟家清楚。在認識事物時,我們常常不習慣去驅散眼前的霧,不習慣於去創新而是去接受一定的東西,但往往隻需輕輕一吹迷霧便會散盡。有的人在迷霧中沉浸著,不能自已;有的人沉浸在迷霧中能夠出來卻不願看到事實;有的一世清晰,有的卻到死方能逃出幻境。


    或許我們不應將它叫做靈魂,魂有些過於神秘,過於虛無縹緲。我以為靈魂是在人仙逝後由對世間的留戀思念幻成,他們與我們處在同一個世界裏卻在不同的空間中,他們能看到我們,我們卻始終無法察覺到他們絲毫的蹤跡。或許我們應將它喚作靈識,靈屬虛,識則實。而靈識理應是最重要的存在,你若說肉體重要,那麽百年之後,肉體又在何方呢?早已與天地融為一體,而又怎能說肉體最為緊要呢?靈魂不隨肉體的隕滅而消失,我們總有殞命之時,卻永遠不會有殞魂之時。


    靈魂是否真有三魂七魄我不清楚,但我清楚地記得家鄉有“叫魂”、“迴魂”之說。而是有幾次高燒不止或心中萬分絞痛,藥物不愈。親人常拿衣物立在門口,嘴上輕喚迴字。豎日而愈,雖然父母常道奇怪但有時還是會用此法。古人曾有“中六識,外六根”的說法,而這兒的“識”並非靈魂而是腦中雜念、心中雜念。子不語怪、力、亂、神,我們是常用這句話來反駁靈魂的存在,但孔子不語是否就真的沒有呢?若有人問到這兒,便時常顯露尷尬的神色。對於聖人的東西我們似乎總是缺乏懷疑,但若是古時先賢都是至高無上的,那又怎會有後人對亞裏士多德的觀點進行駁論呢?孔子隻說不語,並非是不存在。孔子的言論是在自己無法判定其是否存在基礎上所說的。


    常言道:一了百了。但人死後是否真的是一了百了呢?或許這世間真有靈識,有一條此界通向彼界的長道,我們在路的這邊努力地想要看清他們,他們在那頭的盡處觀望著我們一臉無奈。在彌留之際努力傾吐於世間人的留戀,逝者的離開或許並非是什麽鬼神之說也並無什麽無常索命之類的,也許隻是到了另一個我們尚未察覺的次元與現在過著一樣的生活罷了,為何每每親眷逝世後我們總會覺得他們還在我們身邊,也許他們同我們一樣存在於這個世間之事在不同的次元或是空間罷了,亦或許每每感到親人氣息時他也正和你擦肩而過,隻是你病看不到他,彼此互不打擾。


    靈魂是否存在?若存在如何證實?我想或許我們的先人早已替我們證實,隻是當他們跳出生死去往彼界之時,才知此界與彼界隻是條單線。他們明白清楚了真理卻又無法告知我們,唯有一聲輕歎或許方能減少內心的愧怍。


    鄉村間有“頭七”之說,所謂頭七即是人在逝世後的第七天會迴到家裏做最後的道別,但人鬼殊途故而頭七之時活人不能出現在死宅,以避鬼神。而這種習俗流傳至今似乎也並非僅僅出於對家人的懷念,往往對於無法解釋的事欲望更大,而欲望越大便越容易急功近利忽略細節。對於靈魂的我們始終無法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我想與它應是密不可分。


    偶爾間,迷霧也會將自己浸潤。隻覺一片黑暗夢在眼前,暈暈迷迷時總會在恍惚間見一些不會出現的人,也許你還會結識到是由於思念,那麽從未見過的親人又怎麽來說呢?這或許是因靈的存在,彌留在世間的靈對於未曾某謀麵親人的思念。


    靈的存在讓人恐懼,靈的消逝讓人迷茫。或許隻有當我們在不得不化為靈時,在九天翱翔,於深海潛遊,在時間穿行時我們才能真正的知道這世間到底有沒有?相信靈魂不一定就是迷信,不相信也並非就是科學,這世間有大大小小的說不清的事情,何況是它呢?無論是出於對家人的思念或是真正的信徒都似乎無妨。但我以為世間百態,或許你不承認的東西明天就會出現呢?無並不清楚它是否存在,我在尋找,我想這個尋找足以讓我窮盡一生。


    信也罷,不信也罷,總之隨心而走便好。


    靈兮誕兮,遂生身兮


    靈兮還兮,身亦滅兮


    月皎皎出華,日炎炎秉燭


    天地尚無正靈兮,況乎餘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浮生散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亦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亦歌並收藏浮生散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