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依舊沒有入圍最佳導演,某種角度來說算是不出所料了。
當然,就單單看作品來說,《布魯克林》還是稍微差了那麽一點,但如果放在一些常入圍奧斯卡的名導身上,入圍這最佳導演也不是什麽不可能的事。
不至於有人為它鳴不平,畢竟今年優秀電影、優秀導演真不少,但心裏犯兩句嘀咕,腹誹一下修月在奧斯卡上“連續三部英語片入圍最佳影片卻無緣最佳導演”這件事的人也不止一個兩個。
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的入圍、獲獎名單往往有很大的重合性,尤其針對奧斯卡來說。但也並非每一個入圍最佳影片的就一定入圍最佳導演,反之亦然。就好像一部劇情簡單的電影卻拍得很棒正說明了導演的才能(比如《少年派》)能夠讓導演更容易拿下最佳導演一樣,有一部分影片是劇本本身相當出色,其中兩三個演員表現精彩的,這種情況下導演就不太可能拿自己的獎——因為電影最終效果好隻能說明劇本棒,演員厲害。
但修月今年的狀況明明相反,整體來說《布魯克林》劇情較為薄弱,按理說以她這個情況應該是入圍最佳導演更有希望的——然而奧斯卡的評委們還是無法忽略她的年齡和性別。
雖然他們給了一個水分有點大的最佳影片入圍聊以安慰,畢竟今年有十部電影在該獎項提名名單中,這也間接讓修月創下連續三部作品入圍最佳影片的記錄,這非常罕見,考慮到她才剛滿30歲,這簡直驚世駭俗。
連續三部!這意味著這個導演必然有著相當穩定的導演水平。
單就這點看給修月一個最佳導演入圍不算過分。
但是《布魯克林》沒有,這大概也意味著未來兩年內也不會有——修月的下一部作品是奧斯卡不愛的超級英雄大片題材的《x戰警:逆轉未來》,拍得再好也就是《蝙蝠俠》係列的待遇,入圍幾個技術類獎項而已。而逆轉未來的拍攝加上後期製作起碼要一年多時間,再加上尼爾.布羅姆坎普新片的監製,如果想要另外拍攝新片起碼是一年半後的事了。
心裏說不上不失望,隻是修月已經有些習慣。
迪克蘭什麽也沒有說,隻是給了她一個擁抱。
不管怎麽說,四項提名尚且能看,以三部修月自己的作品對比,《第九區》八項提名、《社交網絡》五項,四項的《布魯克林》似乎是退步了,但不能忽視的是《第九區》入圍了多項技術類獎項,這顯然是身為文藝片的《布魯克林》無法做到的,更何況這三部電影主要入圍獎項都不水:三個最佳影片入圍,三個最佳改編劇本入圍,兩個最佳男主角入圍(馬特.達蒙和傑西.艾森伯格),一個最佳女主角入圍(詹妮弗.勞倫斯)以及一個最佳男配角入圍(邁克爾.法斯賓德),至少從這裏看,修月在編劇和挖掘演員才能方麵的能力受到了肯定。
好萊塢主流媒體關於最終提名名單的報道重點多放在了《雨果》和《戰馬》身上,但也提到了修月的作品。
“詹妮弗.勞倫斯連續兩年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成新生代演員第一人!”
“雨果領跑本屆奧斯卡提名戰馬點球成金布魯克林緊隨其後”
“修月連續四年入圍奧斯卡這次依舊沒有最佳導演”
“好萊塢新生代導演第一人:修月新生代演員第一人:詹妮弗.勞倫斯”
除了外媒之外,國內媒體的報道簡直是鋪天蓋地聚焦在修月身上。
“中國導演修月第三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
“修月新作獲四項奧斯卡提名”
“奧斯卡提名揭曉布魯克林四項入圍”
“好萊塢媒體爆:連續四部作品獲好評修月片酬激增”
對於她的新作能夠入圍奧斯卡,絕大部分網友都是叫好的,甚至出現了“果然是修月啊”“華人導演中最牛的是李安,第二就是修月了”“她哪部電影不入圍才會讓人奇怪吧”之類的評論,但也並非每個人都為她高興——最起碼“愛看電影”就不。
愛看電影:連續三部影片入圍最佳電影卻沒有入圍過最佳導演,隻能說明修月身為導演的這一麵還沒被好萊塢主流認可,偏偏這種水平的導演能力,拍的一部許三觀,就拿了華表的最佳導演,嘖嘖,華語電影仍需努力啊
真正懂電影、或者了解奧斯卡的人看這段話就知道有多智障了,原本修月還正麵撕過他,這會兒看到這段微博卻隻覺得跟他撕是拉低了自己的水準,索性以後都不再關注這人了,但他的微博下居然還真有不少附和的——當然,更多的是罵他不懂裝懂的。
這一切都與修月無關了,要是她知道未來的網絡流行用語的話,大概會留下一句mdzz了。
即使“愛看電影”的那條微博光明正大地艾特了修月本尊,又被很多人轉發,所以這會兒修月微博收到很多艾特,但她點開口看了兩眼就不再感興趣。
一部電影成功是橫空出世,連續四部電影的成功可以封神。
華人導演中第二的位置,修月算是暫時坐上了。第一自然是李安,第二卻一直有爭議,張藝謀、馮小剛等名導都有資格,但是突然冒出個怪胎修月,這第二的位置倒是不用爭了,直接被讓給了她。
不僅商業片拍的成功,文藝片也有非常好的成績;票房、獎項一個不缺;英語片拍得好,目前唯一一部華語片也備受肯定。
這些理由足夠她坐穩第二導演的寶座。
更何況她還年輕,未來很有可能成為第一個拿到奧斯卡的中國女導演。
前不久修月簽約福克斯的x戰警係列,相關新聞就已經報道了拍攝這部電影她的個人片酬是多少,分成又會有多少,如今又靠《布魯克林》再刷四個提名,身價必然還漲了,單就收入這方麵來說,不算投資掙的錢(比如馮小剛有華誼兄弟不少股份),她是華人電影第一導演。
當然,就單單看作品來說,《布魯克林》還是稍微差了那麽一點,但如果放在一些常入圍奧斯卡的名導身上,入圍這最佳導演也不是什麽不可能的事。
不至於有人為它鳴不平,畢竟今年優秀電影、優秀導演真不少,但心裏犯兩句嘀咕,腹誹一下修月在奧斯卡上“連續三部英語片入圍最佳影片卻無緣最佳導演”這件事的人也不止一個兩個。
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的入圍、獲獎名單往往有很大的重合性,尤其針對奧斯卡來說。但也並非每一個入圍最佳影片的就一定入圍最佳導演,反之亦然。就好像一部劇情簡單的電影卻拍得很棒正說明了導演的才能(比如《少年派》)能夠讓導演更容易拿下最佳導演一樣,有一部分影片是劇本本身相當出色,其中兩三個演員表現精彩的,這種情況下導演就不太可能拿自己的獎——因為電影最終效果好隻能說明劇本棒,演員厲害。
但修月今年的狀況明明相反,整體來說《布魯克林》劇情較為薄弱,按理說以她這個情況應該是入圍最佳導演更有希望的——然而奧斯卡的評委們還是無法忽略她的年齡和性別。
雖然他們給了一個水分有點大的最佳影片入圍聊以安慰,畢竟今年有十部電影在該獎項提名名單中,這也間接讓修月創下連續三部作品入圍最佳影片的記錄,這非常罕見,考慮到她才剛滿30歲,這簡直驚世駭俗。
連續三部!這意味著這個導演必然有著相當穩定的導演水平。
單就這點看給修月一個最佳導演入圍不算過分。
但是《布魯克林》沒有,這大概也意味著未來兩年內也不會有——修月的下一部作品是奧斯卡不愛的超級英雄大片題材的《x戰警:逆轉未來》,拍得再好也就是《蝙蝠俠》係列的待遇,入圍幾個技術類獎項而已。而逆轉未來的拍攝加上後期製作起碼要一年多時間,再加上尼爾.布羅姆坎普新片的監製,如果想要另外拍攝新片起碼是一年半後的事了。
心裏說不上不失望,隻是修月已經有些習慣。
迪克蘭什麽也沒有說,隻是給了她一個擁抱。
不管怎麽說,四項提名尚且能看,以三部修月自己的作品對比,《第九區》八項提名、《社交網絡》五項,四項的《布魯克林》似乎是退步了,但不能忽視的是《第九區》入圍了多項技術類獎項,這顯然是身為文藝片的《布魯克林》無法做到的,更何況這三部電影主要入圍獎項都不水:三個最佳影片入圍,三個最佳改編劇本入圍,兩個最佳男主角入圍(馬特.達蒙和傑西.艾森伯格),一個最佳女主角入圍(詹妮弗.勞倫斯)以及一個最佳男配角入圍(邁克爾.法斯賓德),至少從這裏看,修月在編劇和挖掘演員才能方麵的能力受到了肯定。
好萊塢主流媒體關於最終提名名單的報道重點多放在了《雨果》和《戰馬》身上,但也提到了修月的作品。
“詹妮弗.勞倫斯連續兩年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成新生代演員第一人!”
“雨果領跑本屆奧斯卡提名戰馬點球成金布魯克林緊隨其後”
“修月連續四年入圍奧斯卡這次依舊沒有最佳導演”
“好萊塢新生代導演第一人:修月新生代演員第一人:詹妮弗.勞倫斯”
除了外媒之外,國內媒體的報道簡直是鋪天蓋地聚焦在修月身上。
“中國導演修月第三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
“修月新作獲四項奧斯卡提名”
“奧斯卡提名揭曉布魯克林四項入圍”
“好萊塢媒體爆:連續四部作品獲好評修月片酬激增”
對於她的新作能夠入圍奧斯卡,絕大部分網友都是叫好的,甚至出現了“果然是修月啊”“華人導演中最牛的是李安,第二就是修月了”“她哪部電影不入圍才會讓人奇怪吧”之類的評論,但也並非每個人都為她高興——最起碼“愛看電影”就不。
愛看電影:連續三部影片入圍最佳電影卻沒有入圍過最佳導演,隻能說明修月身為導演的這一麵還沒被好萊塢主流認可,偏偏這種水平的導演能力,拍的一部許三觀,就拿了華表的最佳導演,嘖嘖,華語電影仍需努力啊
真正懂電影、或者了解奧斯卡的人看這段話就知道有多智障了,原本修月還正麵撕過他,這會兒看到這段微博卻隻覺得跟他撕是拉低了自己的水準,索性以後都不再關注這人了,但他的微博下居然還真有不少附和的——當然,更多的是罵他不懂裝懂的。
這一切都與修月無關了,要是她知道未來的網絡流行用語的話,大概會留下一句mdzz了。
即使“愛看電影”的那條微博光明正大地艾特了修月本尊,又被很多人轉發,所以這會兒修月微博收到很多艾特,但她點開口看了兩眼就不再感興趣。
一部電影成功是橫空出世,連續四部電影的成功可以封神。
華人導演中第二的位置,修月算是暫時坐上了。第一自然是李安,第二卻一直有爭議,張藝謀、馮小剛等名導都有資格,但是突然冒出個怪胎修月,這第二的位置倒是不用爭了,直接被讓給了她。
不僅商業片拍的成功,文藝片也有非常好的成績;票房、獎項一個不缺;英語片拍得好,目前唯一一部華語片也備受肯定。
這些理由足夠她坐穩第二導演的寶座。
更何況她還年輕,未來很有可能成為第一個拿到奧斯卡的中國女導演。
前不久修月簽約福克斯的x戰警係列,相關新聞就已經報道了拍攝這部電影她的個人片酬是多少,分成又會有多少,如今又靠《布魯克林》再刷四個提名,身價必然還漲了,單就收入這方麵來說,不算投資掙的錢(比如馮小剛有華誼兄弟不少股份),她是華人電影第一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