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hy在修月這裏住了不過一個多月就又重新迴到了爸爸的懷抱——四月份香港金像獎拉開帷幕,修月早早受到邀請,提前兩天返迴中國。
今年的金像獎是第30屆,恰逢整數屆,總會給人“這一屆大概會辦得很隆重”的感覺。實際上獎項辦得隆重與否與數字可沒什麽關係,隻跟本年度內是否有好片有關,然而縱觀今年的港片,唯有《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一騎絕塵,《打擂台》《葉問2》《李小龍》等總歸差了那麽一口氣,所以真要說起來,今年的金像獎不會太熱鬧。
由於沒有滿足報名條件(三項條件必須滿足其二:1.導演必須是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香港居民2.出品公司須有一間尾香港合法注冊公司3.影片最少有留個工作項目的工作人員尾香港居民),《許三觀賣血記》僅進入到最佳亞洲電影的最終提名中去。雖然僅僅入圍了一個小獎項,但金像獎依舊以相當高的規格隆重邀請了許三觀的導演修月。
修月自然也很重視這次的出席,因為滿打滿算,這是她第一次參加國內的頒獎禮。
抵達香港時正是當地時間的晚上,卻仍有大批熱情影迷和狗仔守在機場,倒是讓習慣了走普通通道的修月嚇了一跳。她隻是個導演,又甚少出現在公眾麵前,即使迴國,一般來說行程也不公開,所以很少在機場遇到這樣的情形。
香港機場不如首都機場大,所以對比起來看上去更有震撼的感覺,人群熙熙攘攘,有的還舉著牌子,看到她出現在通道口,更是開始大喊她的名字。
主辦方已經提前安排好車輛和住宿,修月艱難地鑽出人群坐進車裏的時候忍不住鬆了口氣。
香港電影界其實有些向好萊塢看齊的意思,就好比金像獎和金馬、金雞百花都不一樣的評審方式:金馬、金雞百花是請來數十位評委,集中在一起看片、投票,而金像獎是類似奧斯卡的多人、多輪投票製。不同於內地和台灣電影界各自為政,香港人跟好萊塢學來了工會製度,演員、導演和幕後工作人員都有工會,而且經常還會有什麽香港明星足球隊、成龍明星賽車隊之類的活動。
修月提前兩天抵港,並不意味著她多出來兩天休息遊玩的時間,實際上在抵港當天晚上睡了一覺倒時差後,第二天一早她就開始與這些演員工會、導演工會的人見麵。早年香港影壇的發達也影響到了如今的格局,兩岸三地似乎唯獨香港的演藝圈“大佬”格外多,與豪門聯係也格外多,甚至不少明星有涉黑的背景。這天的飯局表麵上是跟幾個明星導演見麵,實際上飯桌上還坐著不少所謂“大佬”。
這些人倒也沒有什麽目的,隻是見一麵一起吃個飯而已,畢竟修月的主戰場不是在香港。修月來吃飯也並不是混他們這個圈子,隻是入鄉隨俗,給人家一個麵子也給自己一個麵子,她並不是什麽清高到不理會圈內俗事的高嶺花。
金像獎是香港電影的金像獎。
老實說走上金像獎的紅毯時修月是懵逼的,她聽不懂粵語,但無論是紅毯主持人還是兩邊守著的媒體、影迷們嘴裏講的都是粵語,大多數出席明星也是說粵語的香港藝人——有些想跟她搭話的會發現,與其用蹩腳的普通話,用英語溝通還快點。當然,當她走到紅毯主持人身邊時,對方也在努力講普通話采訪詢問她的心情,隻是需要仔細聽、認真思考才能明白她在講什麽。
置身金像獎頒獎典禮現場,她的身上仿佛有一種“格格不入”的感覺。
今天薑文郝蕾都沒來,代表《許三觀賣血記》劇組的隻有修月和剪輯師鄺誌良,但鄺誌良今晚憑借《槍王之王》入圍最佳剪輯獎,所以隻是紅毯時陪在修月身邊,落座卻是和《槍王之王》劇組一起的,於是修月單獨一人坐著,兩邊都是不認識的人。
當然,她這個咖位,即使沒有入圍主要獎項,但金像獎給她安排的位置也很靠前,就在今晚熱門的《打擂台》劇組旁邊,不過對於並不熱衷港片、功夫片的修月來說,連主演的兩位演員都不熟,所以坐在這裏格外尷尬,偏偏鏡頭還經常對準她,於是她看著自己的臉一次又一次出現在大屏幕特寫,開始的時候她還禮貌性地微笑點頭,到後麵已經變得麻木,嘴巴保持的弧度都沒了變化,雙眼放空看著台上。
其他獎項的結果跟修月沒有關係,唯獨一個最佳亞洲電影。
這獎說是評選亞洲電影,其實實際獲獎範圍非常之小:曆年來獲獎影片都是中日韓三國的,今年該獎項入圍的五部分別是大陸的《唐山大地震》《許三觀賣血記》,台灣的《艋鉀》、《父後七日》以及日本的《告白》。其實這個獎幾乎沒有任何意外,必然是歸屬許三觀的,《告白》倒是也有競爭力,然而在奧斯卡上連最終提名都沒進入的它如何能贏得獲得最後榮耀的許三觀?金像獎又一向以奧斯卡為“偶像”,以奧斯卡的口味為尊。
果不其然,由華語文藝片大師侯孝賢和女星趙薇頒發出的最佳亞洲電影歸屬許三觀!
經曆了好萊塢頒獎季瘋狂的最佳外語片六連發,麵對金像獎的最佳亞洲電影,修月已然淡定了許多,她麵帶微笑走上領獎台,說了幾句感謝。
然後她就迴到台下繼續維持著僵硬的笑容放空。
參加完金像獎之後修月最大的感想就是以後還是別再來了,除非她學會粵語,手動再見。
其實真正讓她尷尬的不是她不懂語言,而是金像獎本身對她的“區別對待”。
在好萊塢她算得上一個知名導演沒錯,但也僅僅如此,星光熠熠的金球獎和奧斯卡時,她的光芒可以忽略不計,鏡頭從來不會過度“照顧”她,一直take她的畫麵。
可這次金像獎之行,她能夠感覺到主辦方對她的“用力過猛”。
明明她入圍的隻是一個最佳亞洲電影,主辦方早早就發出誠摯邀請,幫她把住宿安排在港島最豪華的酒店;頒獎禮上,她的紅毯位置在靠後的部分,算是小壓軸;座位也安排在前麵,頒獎禮進行中大屏幕經常突然take到她的畫麵;年紀比她大不少的主持麵對她的時候簡直可以稱得上畢恭畢敬,平日裏幽默毒舌的人設,在她麵前卻是沒敢開玩笑...
這一切都讓修月尷尬。
她忍不住想,如果自己並非是從好萊塢而是從內地發跡的導演的話?其實看內地導演在金像獎上的待遇就知道,雖然大導也會受到禮遇,但不至於到這種甚至可以稱得上小心謹慎的地步。
如果她不是從好萊塢發跡的話,也許金像獎的態度不會如此。
她突然想起微博上那個“愛看電影”,那個崇洋媚外貶低自己國家電影的微博影評人。
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些人的態度...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國內電影圈這些人自身的做法。
也許在他們心中,華語片的確是低人一等吧。
重迴洛杉磯,修月心中多了一分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她並沒有立即重新投入到逆轉未來的劇本中去,而是難得休息了幾天,每天帶著cathy跑兩圈,陪她去消耗體力。
《初來乍到》第三季已經在拍攝中,她跑到劇組呆了兩天,沒有搶導演的工作,而是跟在副導演身邊不知道幹些什麽,搞得現場工作人員都相當擔心是否是劇組做了什麽不恰當的事情以至於從來不過問他們的修月都過來了;然後她又去老朋友斯皮爾伯格那邊磨了兩天,他正在進行新片《戰馬》的後期製作工作,這是他首次拋棄線性剪輯,嚐試數碼技術剪輯,於是這個事實又讓修月想起年初在柯達劇院的那些感慨,時代就是過去了,連固執的傳統剪輯愛好者斯皮爾伯格都不得不跟隨時代步伐,嚐試新的東西。好在邁克爾.卡恩之前就在嚐試非線性剪輯,上手並不難;最後她去了趟南加大,逛了一圈校園之後總算收了心。
金像獎上所麵對的那些優待讓修月擔心自己有一天會完全沉浸在成功的喜悅和他人的恭維中,失去初心,失去自我,所以她選擇了這三個地方尋找自己的初心。
它從未走遠。
六月的妄想工作室是一年中最忙的時候。
如今旗下總共兩部美劇,收視都不錯,《初來乍到》第三季依舊六月開播,而《真實的人類》第二季也將在前者完成拍攝工作後開始;《布魯克林》的預告片已經公開了三版,海外發行相關工作需要和各國不同的片商持續溝通;另外工作室成立後首部非修月執導的電影也將開拍。
說起來這部片子的導演跟修月相當熟悉,那就是《約翰內斯堡的外星人》的導演尼爾.布羅姆坎普。
三年前,他所執導的《光暈》上映,全球1.9億美元票房,相對其投資來說不功不過。在沉寂三年後,他帶著《極樂空間》的劇本,找上了修月。
實際上他並不是來找投資的,《光暈》盡管票房成績算不上亮眼,但尼爾表現出來的潛力已經足夠讓他吸引到大公司的投資。他找上修月是因為,在他看來,修月能拍出《第九區》自然懂他心中構建的那個世界。於是哥倫比亞公司和妄想工作室聯手,尼爾.布羅姆坎普編劇導演、修月製片的科幻大片《極樂空間》就此誕生,男主角找上《第九區》的男主角馬特.達蒙,對方剛結束忙碌的拍片行程(《瑪格麗特》《命運規劃局》《我急啊買了動物園》都已進入後期製作時間),並且很樂意和尼爾、修月合作,女主角則是兩座奧斯卡小金人獲得者朱迪.福斯特。
今年的金像獎是第30屆,恰逢整數屆,總會給人“這一屆大概會辦得很隆重”的感覺。實際上獎項辦得隆重與否與數字可沒什麽關係,隻跟本年度內是否有好片有關,然而縱觀今年的港片,唯有《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一騎絕塵,《打擂台》《葉問2》《李小龍》等總歸差了那麽一口氣,所以真要說起來,今年的金像獎不會太熱鬧。
由於沒有滿足報名條件(三項條件必須滿足其二:1.導演必須是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香港居民2.出品公司須有一間尾香港合法注冊公司3.影片最少有留個工作項目的工作人員尾香港居民),《許三觀賣血記》僅進入到最佳亞洲電影的最終提名中去。雖然僅僅入圍了一個小獎項,但金像獎依舊以相當高的規格隆重邀請了許三觀的導演修月。
修月自然也很重視這次的出席,因為滿打滿算,這是她第一次參加國內的頒獎禮。
抵達香港時正是當地時間的晚上,卻仍有大批熱情影迷和狗仔守在機場,倒是讓習慣了走普通通道的修月嚇了一跳。她隻是個導演,又甚少出現在公眾麵前,即使迴國,一般來說行程也不公開,所以很少在機場遇到這樣的情形。
香港機場不如首都機場大,所以對比起來看上去更有震撼的感覺,人群熙熙攘攘,有的還舉著牌子,看到她出現在通道口,更是開始大喊她的名字。
主辦方已經提前安排好車輛和住宿,修月艱難地鑽出人群坐進車裏的時候忍不住鬆了口氣。
香港電影界其實有些向好萊塢看齊的意思,就好比金像獎和金馬、金雞百花都不一樣的評審方式:金馬、金雞百花是請來數十位評委,集中在一起看片、投票,而金像獎是類似奧斯卡的多人、多輪投票製。不同於內地和台灣電影界各自為政,香港人跟好萊塢學來了工會製度,演員、導演和幕後工作人員都有工會,而且經常還會有什麽香港明星足球隊、成龍明星賽車隊之類的活動。
修月提前兩天抵港,並不意味著她多出來兩天休息遊玩的時間,實際上在抵港當天晚上睡了一覺倒時差後,第二天一早她就開始與這些演員工會、導演工會的人見麵。早年香港影壇的發達也影響到了如今的格局,兩岸三地似乎唯獨香港的演藝圈“大佬”格外多,與豪門聯係也格外多,甚至不少明星有涉黑的背景。這天的飯局表麵上是跟幾個明星導演見麵,實際上飯桌上還坐著不少所謂“大佬”。
這些人倒也沒有什麽目的,隻是見一麵一起吃個飯而已,畢竟修月的主戰場不是在香港。修月來吃飯也並不是混他們這個圈子,隻是入鄉隨俗,給人家一個麵子也給自己一個麵子,她並不是什麽清高到不理會圈內俗事的高嶺花。
金像獎是香港電影的金像獎。
老實說走上金像獎的紅毯時修月是懵逼的,她聽不懂粵語,但無論是紅毯主持人還是兩邊守著的媒體、影迷們嘴裏講的都是粵語,大多數出席明星也是說粵語的香港藝人——有些想跟她搭話的會發現,與其用蹩腳的普通話,用英語溝通還快點。當然,當她走到紅毯主持人身邊時,對方也在努力講普通話采訪詢問她的心情,隻是需要仔細聽、認真思考才能明白她在講什麽。
置身金像獎頒獎典禮現場,她的身上仿佛有一種“格格不入”的感覺。
今天薑文郝蕾都沒來,代表《許三觀賣血記》劇組的隻有修月和剪輯師鄺誌良,但鄺誌良今晚憑借《槍王之王》入圍最佳剪輯獎,所以隻是紅毯時陪在修月身邊,落座卻是和《槍王之王》劇組一起的,於是修月單獨一人坐著,兩邊都是不認識的人。
當然,她這個咖位,即使沒有入圍主要獎項,但金像獎給她安排的位置也很靠前,就在今晚熱門的《打擂台》劇組旁邊,不過對於並不熱衷港片、功夫片的修月來說,連主演的兩位演員都不熟,所以坐在這裏格外尷尬,偏偏鏡頭還經常對準她,於是她看著自己的臉一次又一次出現在大屏幕特寫,開始的時候她還禮貌性地微笑點頭,到後麵已經變得麻木,嘴巴保持的弧度都沒了變化,雙眼放空看著台上。
其他獎項的結果跟修月沒有關係,唯獨一個最佳亞洲電影。
這獎說是評選亞洲電影,其實實際獲獎範圍非常之小:曆年來獲獎影片都是中日韓三國的,今年該獎項入圍的五部分別是大陸的《唐山大地震》《許三觀賣血記》,台灣的《艋鉀》、《父後七日》以及日本的《告白》。其實這個獎幾乎沒有任何意外,必然是歸屬許三觀的,《告白》倒是也有競爭力,然而在奧斯卡上連最終提名都沒進入的它如何能贏得獲得最後榮耀的許三觀?金像獎又一向以奧斯卡為“偶像”,以奧斯卡的口味為尊。
果不其然,由華語文藝片大師侯孝賢和女星趙薇頒發出的最佳亞洲電影歸屬許三觀!
經曆了好萊塢頒獎季瘋狂的最佳外語片六連發,麵對金像獎的最佳亞洲電影,修月已然淡定了許多,她麵帶微笑走上領獎台,說了幾句感謝。
然後她就迴到台下繼續維持著僵硬的笑容放空。
參加完金像獎之後修月最大的感想就是以後還是別再來了,除非她學會粵語,手動再見。
其實真正讓她尷尬的不是她不懂語言,而是金像獎本身對她的“區別對待”。
在好萊塢她算得上一個知名導演沒錯,但也僅僅如此,星光熠熠的金球獎和奧斯卡時,她的光芒可以忽略不計,鏡頭從來不會過度“照顧”她,一直take她的畫麵。
可這次金像獎之行,她能夠感覺到主辦方對她的“用力過猛”。
明明她入圍的隻是一個最佳亞洲電影,主辦方早早就發出誠摯邀請,幫她把住宿安排在港島最豪華的酒店;頒獎禮上,她的紅毯位置在靠後的部分,算是小壓軸;座位也安排在前麵,頒獎禮進行中大屏幕經常突然take到她的畫麵;年紀比她大不少的主持麵對她的時候簡直可以稱得上畢恭畢敬,平日裏幽默毒舌的人設,在她麵前卻是沒敢開玩笑...
這一切都讓修月尷尬。
她忍不住想,如果自己並非是從好萊塢而是從內地發跡的導演的話?其實看內地導演在金像獎上的待遇就知道,雖然大導也會受到禮遇,但不至於到這種甚至可以稱得上小心謹慎的地步。
如果她不是從好萊塢發跡的話,也許金像獎的態度不會如此。
她突然想起微博上那個“愛看電影”,那個崇洋媚外貶低自己國家電影的微博影評人。
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些人的態度...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國內電影圈這些人自身的做法。
也許在他們心中,華語片的確是低人一等吧。
重迴洛杉磯,修月心中多了一分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她並沒有立即重新投入到逆轉未來的劇本中去,而是難得休息了幾天,每天帶著cathy跑兩圈,陪她去消耗體力。
《初來乍到》第三季已經在拍攝中,她跑到劇組呆了兩天,沒有搶導演的工作,而是跟在副導演身邊不知道幹些什麽,搞得現場工作人員都相當擔心是否是劇組做了什麽不恰當的事情以至於從來不過問他們的修月都過來了;然後她又去老朋友斯皮爾伯格那邊磨了兩天,他正在進行新片《戰馬》的後期製作工作,這是他首次拋棄線性剪輯,嚐試數碼技術剪輯,於是這個事實又讓修月想起年初在柯達劇院的那些感慨,時代就是過去了,連固執的傳統剪輯愛好者斯皮爾伯格都不得不跟隨時代步伐,嚐試新的東西。好在邁克爾.卡恩之前就在嚐試非線性剪輯,上手並不難;最後她去了趟南加大,逛了一圈校園之後總算收了心。
金像獎上所麵對的那些優待讓修月擔心自己有一天會完全沉浸在成功的喜悅和他人的恭維中,失去初心,失去自我,所以她選擇了這三個地方尋找自己的初心。
它從未走遠。
六月的妄想工作室是一年中最忙的時候。
如今旗下總共兩部美劇,收視都不錯,《初來乍到》第三季依舊六月開播,而《真實的人類》第二季也將在前者完成拍攝工作後開始;《布魯克林》的預告片已經公開了三版,海外發行相關工作需要和各國不同的片商持續溝通;另外工作室成立後首部非修月執導的電影也將開拍。
說起來這部片子的導演跟修月相當熟悉,那就是《約翰內斯堡的外星人》的導演尼爾.布羅姆坎普。
三年前,他所執導的《光暈》上映,全球1.9億美元票房,相對其投資來說不功不過。在沉寂三年後,他帶著《極樂空間》的劇本,找上了修月。
實際上他並不是來找投資的,《光暈》盡管票房成績算不上亮眼,但尼爾表現出來的潛力已經足夠讓他吸引到大公司的投資。他找上修月是因為,在他看來,修月能拍出《第九區》自然懂他心中構建的那個世界。於是哥倫比亞公司和妄想工作室聯手,尼爾.布羅姆坎普編劇導演、修月製片的科幻大片《極樂空間》就此誕生,男主角找上《第九區》的男主角馬特.達蒙,對方剛結束忙碌的拍片行程(《瑪格麗特》《命運規劃局》《我急啊買了動物園》都已進入後期製作時間),並且很樂意和尼爾、修月合作,女主角則是兩座奧斯卡小金人獲得者朱迪.福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