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奧斯卡紅毯對於修月來說有些特別,過去幾年她每次走上紅毯都是和劇組人員一起的,唯獨這一次是和迪克蘭一起。
其實對於這種情侶模式的紅毯早有一堆前例,雙方公關提前溝通安排好了服裝,在小細節處有點設計,比如迪克蘭領帶的暗紅色和修月禮服裙子的腰帶顏色一致。
真正高明的情侶裝不是兩人穿的一模一樣,而是各自獨立開有各自的風格,又相互有所唿應。這一點好萊塢的造型團隊向來很擅長,換句話說就是“低調地秀恩愛”。
站在外麵也沒什麽好看的了,兩人幹脆牽著手走進柯達劇院。
此時前排明星座位上稀稀拉拉坐著一兩個人,大部分都在外麵紅毯上呢。他們按照主辦方的安排坐進各自的位置,其實按理說兩人所在劇組獎項不重疊不會安排太近,可奧斯卡也習慣了把相熟的名人、有話題的劇組安排在一起(比如當年《第九區》旁邊就是《朱諾》,兩部女性主導的作品),所以迪克蘭的位置和修月相隔並不遠,他就坐在修月的後邊兩排的右方,這樣鏡頭拍到修月的時候也會帶出他來。
不多久後,其他人也陸陸續續來到各自位置上,修月旁邊坐著薑文、郝蕾和秦海璐。其實按理說秦海璐作為最佳外語片候選片的配角,又沒有單人獎項入圍的話是不太可能出現在這種場合的,帶著男女主角就已經是待遇頗好了,可誰讓華語片這些年爭氣的就一部許三觀,而內地市場又越來越大越來越受重視了,多給出一個出席名額並無不妥。其他國家羨慕?羨慕也沒辦法,誰讓市場決定一切。
今年的奧斯卡主持人也是一個“蘭蘭”,詹姆斯.弗蘭科,女主持則是安妮.海瑟薇。
先揭曉的仍舊是一些相對來說無關緊要的獎項,最佳真人短片、最佳動畫短片、最佳視覺效果、音響效果...之後,才輪到最佳外語片。
修月這邊的氣氛一下子緊張了起來。她左邊坐著郝蕾右邊坐著薑文,唰一下郝蕾暗自抓起修月的手,一點都不像表麵看起來那麽輕鬆的樣子。
“獲獎的是——《許三觀血記》,中國大陸。”
頒獎嘉賓的中文說的並不標準,許三觀這個名字給念的有些奇怪,然而大家還是聽懂了——
第8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被《許三觀血記》拿下!
雖然這個頒獎季它已經拿下了數個最佳外語片,但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無疑是含金量最高的!這個小金人也仿佛給質疑她的人一記響亮的巴掌。
修月對於那些跳梁小醜隻迴應過一次,那就是微博id為“愛看電影”的所謂微博知名影評人。但她之後的沉默被有心人曲解為“心虛”,是覺得自己作品質量的確不夠好的“心虛”。
但從12月份開始,《許三觀血記》就替她一次又一次地打臉——打那些質疑華語片不好,質疑她水平不夠的人的臉。
身為世界幾大電影市場之一,華語片表現出的水平的確夠不上他所占有的市場,但不至於是華語片就得低人一頭,也不至於外語片就沒有爛片了。
好萊塢的爛片也是爛片,並不是因為演員們講英語就變得高貴了。
華語的佳作也是佳作,什麽叫“幕後團隊是內地的所以情有可原”?
華語片市場變得如此是誰的鍋?國家相關部門的過度管理?圈內腐朽官僚的作風?觀眾寬容的口味?其實都有。
然而每一個環節,其實都有人一直在堅持一直在努力。
這不是修月第一次站在奧斯卡頒獎台上,但卻是第一次代表一部電影拿獎——《第九區》的最佳改編劇本是她個人的而非整個電影的。
這個時刻她無比理解為什麽很多大導演會說“寧願拿最佳影片而非最佳導演”,因為前者代表整個劇組的努力,後者隻肯定了自己一個人。優秀的導演雖然略有些毒菜,卻也從來不會忽視別人的努力結果。
拿了最佳外語片跟拿個人的獎項是不同的感受。
給這個獎項的發言時間並不長,修月深唿吸一口,拿起小金人開口道了謝之後說道:“從立項到拍攝,到後期剪輯、上映,我們經曆了很多,不少人都認為我們不該拍這部電影,但我一直堅信,拍自己想拍的東西,不要讓他人左右你的想法。”
今天她穿著紅色的禮服,上身是暗紅色的貼身剪裁,下身是正紅色的曳地紗裙,妝容成熟,還塗了個漂亮的唇色,雖然這身打扮對於導演來說有些“過”,但不可否認她看上去美極了。紅色是個穿得好的人會特別驚豔,其他人“壓不住”的顏色,但她壓住了。
能否壓住紅色的關鍵就在於氣場,修月看似低調,實則有一股自信,有一股“氣”在,盡管身高一米六多,可氣場一米八!
不過今晚最重要的畢竟不是外語片——在最佳外語片頒發出去後,一個又一個重要的獎項接連頒出。
譚盾獲得了個人第二座小金人,最佳配樂歸屬《許三觀血記》(注:1),這也是本屆奧斯卡上許三觀的第二個、也是最後一個獎項了。之後就是諸多英語片的角逐。
依舊沒有意外,《國王的演講》橫掃,《黑天鵝》表現尚佳,娜塔莉.波特曼奪得影後。
華語片的第二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修月似乎正在逐漸走上李安的路——數年前的李安,也是這麽靠一部《臥虎藏龍》驚世駭俗般以華語片身份拿下奧斯卡三項大獎。
但她跟李安有著很大的差別,不僅僅是以她如今的成績比不上李安:對方是華語片起步,擅長拍攝文藝片,衝獎片,修月好萊塢電影起步,第一部就是科幻票房大片;李安的電影生涯可以說開始時非常坎坷,修月卻稱得上一帆風順;李安風格明確,修月的口味卻似乎雜得多...然而她的確是繼李安之後最有可能取得那樣成就的華人導演——她甚至不到三十歲。
一個人做到這種程度,自然惹人眼紅。
同行業的不必多說,哪怕是毫無關係的人都有看不慣的,人性本就如此,你做得好總會有人心生妒忌,而且,也是奇妙,有些中國人啊,他就不嘲外國人,隻嘲自己的同胞,覺得中國人做得好的都是假的。
是以在修月手握小金人和薑文、郝蕾、秦海璐合影的微博下,一眾“恭喜修月恭喜《許三觀血記》”的迴複中也夾雜著不少酸話。
“像修月張藝謀這樣的導演啊,就知道拍我們不好的一麵去跪舔歐美佬!”
“首映的時候我也跟風去看了,沒覺得好,反而日本的《告白》真的看哭了”
“嘻嘻給你們科普下,奧斯卡的獎項都是評委投票的結果,那些評委是誰呢?在好萊塢混跡多年的老一輩了,所以電影對奧斯卡公關費很厲害的,修月又是在好萊塢混的,當然比其他國家那些小導演拍的片子印象分更高咯”
“修月最大的優勢就是她是好萊塢學院派啊,真以為電影本身質量多高呢,愛看電影都隻給了三星,《告白》和《美好的世界》四星好不”
“能拿獎還不是跪舔奧斯卡口味,修月到底買了多少水軍啊?拿個獎刷屏成這樣還讓不讓人關注別的新聞了?”
“額,對修月印象挺好的,就是吹她的能少點就好了...”
“嘖嘖,獲獎感言那段話火氣很大嘛,針對誰呀,你的電影還不是要讓觀眾買票?”
“隻有我一個人覺得《許三觀血記》不好看嗎?勿噴,個人口味...”
諸如此類。
他們倒是不敢像“愛看電影”一樣說出什麽超越不超越的話了,修月當時在微博上的迴應已經成為一個梗,雖然有人覺得狂傲但也有很多人覺得霸氣側漏,跟風用這句話。這群嘲她的人如今隻揪著幾句話反複說,無外乎某部電影比她的好多了,她能拿獎主要是公關的結果誰讓評委跟她熟,又或者跪舔奧斯卡的口味等等。還有一部分似乎覺得“眾人皆醉我獨醒”的,也許他們認為說出“隻有我一個人xxxx嗎”的話很有優越感。
當然——更多的人噴迴去了。
對於修月來說,這樣的事情真的很奇怪,當她還隻是拍出《第九區》的導演時國內幾乎一窩蜂吹她,社交網絡出來後這股熱潮稍微減退,結果她拍了一部華語片,反而出現了針對她的“黑子”?這些人到底是什麽樣的心態,覺得中國人天生低人一等?華語片天生下賤?
她其實真的懶得管這些,說直白點,一群隻有在網絡上才敢宣泄的loser罷了,可是那些人在她微博下麵找存在感真的很煩人。
最煩人的是,甚至有人攻擊她找了一個外國男友這點!
“你看她連男朋友都找的鬼佬,還不就是跪舔”
“一個導演參加頒獎禮靠跟男朋友合影上頭條,好意思哦”
“外媒不是八那男的家裏很有錢嗎,說爸爸是銀行家媽媽是什麽家族的,還沒紅的時候就在好萊塢買別墅了,人家導演看得上很正常咯!”
什麽鬼?!連她找了個外國男友這件事都得被攻訐?
她愛找誰戀愛是自己的私事!
開始的時候這樣的言論還不多,但似乎攻擊她的人發現她隻有這一個點可以肆無忌憚地黑(說電影不好或者獎項虛總會被人打臉),畢竟她的確找了個有錢的外國男友,於是黑子們像是找到了突破點似的,集中攻擊這個。
社交網絡流行起來後,人們享受到了它的便捷,但當然,他也有其負麵影響,尤其是名人,不得不接受自己的社交賬號下出現的種種騷擾和惡評。
隻是現在的國內名人們還未習慣與網友直接開撕,尤其明星們大多保持著溫和的公眾形象。
修月卻沒有這個顧忌。
她並沒有采取正麵撕的方法,那樣實在太掉份兒——她選擇了起訴惡評。
這是國內第一期名人起訴網民惡評事件。
其實對於這種情侶模式的紅毯早有一堆前例,雙方公關提前溝通安排好了服裝,在小細節處有點設計,比如迪克蘭領帶的暗紅色和修月禮服裙子的腰帶顏色一致。
真正高明的情侶裝不是兩人穿的一模一樣,而是各自獨立開有各自的風格,又相互有所唿應。這一點好萊塢的造型團隊向來很擅長,換句話說就是“低調地秀恩愛”。
站在外麵也沒什麽好看的了,兩人幹脆牽著手走進柯達劇院。
此時前排明星座位上稀稀拉拉坐著一兩個人,大部分都在外麵紅毯上呢。他們按照主辦方的安排坐進各自的位置,其實按理說兩人所在劇組獎項不重疊不會安排太近,可奧斯卡也習慣了把相熟的名人、有話題的劇組安排在一起(比如當年《第九區》旁邊就是《朱諾》,兩部女性主導的作品),所以迪克蘭的位置和修月相隔並不遠,他就坐在修月的後邊兩排的右方,這樣鏡頭拍到修月的時候也會帶出他來。
不多久後,其他人也陸陸續續來到各自位置上,修月旁邊坐著薑文、郝蕾和秦海璐。其實按理說秦海璐作為最佳外語片候選片的配角,又沒有單人獎項入圍的話是不太可能出現在這種場合的,帶著男女主角就已經是待遇頗好了,可誰讓華語片這些年爭氣的就一部許三觀,而內地市場又越來越大越來越受重視了,多給出一個出席名額並無不妥。其他國家羨慕?羨慕也沒辦法,誰讓市場決定一切。
今年的奧斯卡主持人也是一個“蘭蘭”,詹姆斯.弗蘭科,女主持則是安妮.海瑟薇。
先揭曉的仍舊是一些相對來說無關緊要的獎項,最佳真人短片、最佳動畫短片、最佳視覺效果、音響效果...之後,才輪到最佳外語片。
修月這邊的氣氛一下子緊張了起來。她左邊坐著郝蕾右邊坐著薑文,唰一下郝蕾暗自抓起修月的手,一點都不像表麵看起來那麽輕鬆的樣子。
“獲獎的是——《許三觀血記》,中國大陸。”
頒獎嘉賓的中文說的並不標準,許三觀這個名字給念的有些奇怪,然而大家還是聽懂了——
第8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被《許三觀血記》拿下!
雖然這個頒獎季它已經拿下了數個最佳外語片,但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無疑是含金量最高的!這個小金人也仿佛給質疑她的人一記響亮的巴掌。
修月對於那些跳梁小醜隻迴應過一次,那就是微博id為“愛看電影”的所謂微博知名影評人。但她之後的沉默被有心人曲解為“心虛”,是覺得自己作品質量的確不夠好的“心虛”。
但從12月份開始,《許三觀血記》就替她一次又一次地打臉——打那些質疑華語片不好,質疑她水平不夠的人的臉。
身為世界幾大電影市場之一,華語片表現出的水平的確夠不上他所占有的市場,但不至於是華語片就得低人一頭,也不至於外語片就沒有爛片了。
好萊塢的爛片也是爛片,並不是因為演員們講英語就變得高貴了。
華語的佳作也是佳作,什麽叫“幕後團隊是內地的所以情有可原”?
華語片市場變得如此是誰的鍋?國家相關部門的過度管理?圈內腐朽官僚的作風?觀眾寬容的口味?其實都有。
然而每一個環節,其實都有人一直在堅持一直在努力。
這不是修月第一次站在奧斯卡頒獎台上,但卻是第一次代表一部電影拿獎——《第九區》的最佳改編劇本是她個人的而非整個電影的。
這個時刻她無比理解為什麽很多大導演會說“寧願拿最佳影片而非最佳導演”,因為前者代表整個劇組的努力,後者隻肯定了自己一個人。優秀的導演雖然略有些毒菜,卻也從來不會忽視別人的努力結果。
拿了最佳外語片跟拿個人的獎項是不同的感受。
給這個獎項的發言時間並不長,修月深唿吸一口,拿起小金人開口道了謝之後說道:“從立項到拍攝,到後期剪輯、上映,我們經曆了很多,不少人都認為我們不該拍這部電影,但我一直堅信,拍自己想拍的東西,不要讓他人左右你的想法。”
今天她穿著紅色的禮服,上身是暗紅色的貼身剪裁,下身是正紅色的曳地紗裙,妝容成熟,還塗了個漂亮的唇色,雖然這身打扮對於導演來說有些“過”,但不可否認她看上去美極了。紅色是個穿得好的人會特別驚豔,其他人“壓不住”的顏色,但她壓住了。
能否壓住紅色的關鍵就在於氣場,修月看似低調,實則有一股自信,有一股“氣”在,盡管身高一米六多,可氣場一米八!
不過今晚最重要的畢竟不是外語片——在最佳外語片頒發出去後,一個又一個重要的獎項接連頒出。
譚盾獲得了個人第二座小金人,最佳配樂歸屬《許三觀血記》(注:1),這也是本屆奧斯卡上許三觀的第二個、也是最後一個獎項了。之後就是諸多英語片的角逐。
依舊沒有意外,《國王的演講》橫掃,《黑天鵝》表現尚佳,娜塔莉.波特曼奪得影後。
華語片的第二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修月似乎正在逐漸走上李安的路——數年前的李安,也是這麽靠一部《臥虎藏龍》驚世駭俗般以華語片身份拿下奧斯卡三項大獎。
但她跟李安有著很大的差別,不僅僅是以她如今的成績比不上李安:對方是華語片起步,擅長拍攝文藝片,衝獎片,修月好萊塢電影起步,第一部就是科幻票房大片;李安的電影生涯可以說開始時非常坎坷,修月卻稱得上一帆風順;李安風格明確,修月的口味卻似乎雜得多...然而她的確是繼李安之後最有可能取得那樣成就的華人導演——她甚至不到三十歲。
一個人做到這種程度,自然惹人眼紅。
同行業的不必多說,哪怕是毫無關係的人都有看不慣的,人性本就如此,你做得好總會有人心生妒忌,而且,也是奇妙,有些中國人啊,他就不嘲外國人,隻嘲自己的同胞,覺得中國人做得好的都是假的。
是以在修月手握小金人和薑文、郝蕾、秦海璐合影的微博下,一眾“恭喜修月恭喜《許三觀血記》”的迴複中也夾雜著不少酸話。
“像修月張藝謀這樣的導演啊,就知道拍我們不好的一麵去跪舔歐美佬!”
“首映的時候我也跟風去看了,沒覺得好,反而日本的《告白》真的看哭了”
“嘻嘻給你們科普下,奧斯卡的獎項都是評委投票的結果,那些評委是誰呢?在好萊塢混跡多年的老一輩了,所以電影對奧斯卡公關費很厲害的,修月又是在好萊塢混的,當然比其他國家那些小導演拍的片子印象分更高咯”
“修月最大的優勢就是她是好萊塢學院派啊,真以為電影本身質量多高呢,愛看電影都隻給了三星,《告白》和《美好的世界》四星好不”
“能拿獎還不是跪舔奧斯卡口味,修月到底買了多少水軍啊?拿個獎刷屏成這樣還讓不讓人關注別的新聞了?”
“額,對修月印象挺好的,就是吹她的能少點就好了...”
“嘖嘖,獲獎感言那段話火氣很大嘛,針對誰呀,你的電影還不是要讓觀眾買票?”
“隻有我一個人覺得《許三觀血記》不好看嗎?勿噴,個人口味...”
諸如此類。
他們倒是不敢像“愛看電影”一樣說出什麽超越不超越的話了,修月當時在微博上的迴應已經成為一個梗,雖然有人覺得狂傲但也有很多人覺得霸氣側漏,跟風用這句話。這群嘲她的人如今隻揪著幾句話反複說,無外乎某部電影比她的好多了,她能拿獎主要是公關的結果誰讓評委跟她熟,又或者跪舔奧斯卡的口味等等。還有一部分似乎覺得“眾人皆醉我獨醒”的,也許他們認為說出“隻有我一個人xxxx嗎”的話很有優越感。
當然——更多的人噴迴去了。
對於修月來說,這樣的事情真的很奇怪,當她還隻是拍出《第九區》的導演時國內幾乎一窩蜂吹她,社交網絡出來後這股熱潮稍微減退,結果她拍了一部華語片,反而出現了針對她的“黑子”?這些人到底是什麽樣的心態,覺得中國人天生低人一等?華語片天生下賤?
她其實真的懶得管這些,說直白點,一群隻有在網絡上才敢宣泄的loser罷了,可是那些人在她微博下麵找存在感真的很煩人。
最煩人的是,甚至有人攻擊她找了一個外國男友這點!
“你看她連男朋友都找的鬼佬,還不就是跪舔”
“一個導演參加頒獎禮靠跟男朋友合影上頭條,好意思哦”
“外媒不是八那男的家裏很有錢嗎,說爸爸是銀行家媽媽是什麽家族的,還沒紅的時候就在好萊塢買別墅了,人家導演看得上很正常咯!”
什麽鬼?!連她找了個外國男友這件事都得被攻訐?
她愛找誰戀愛是自己的私事!
開始的時候這樣的言論還不多,但似乎攻擊她的人發現她隻有這一個點可以肆無忌憚地黑(說電影不好或者獎項虛總會被人打臉),畢竟她的確找了個有錢的外國男友,於是黑子們像是找到了突破點似的,集中攻擊這個。
社交網絡流行起來後,人們享受到了它的便捷,但當然,他也有其負麵影響,尤其是名人,不得不接受自己的社交賬號下出現的種種騷擾和惡評。
隻是現在的國內名人們還未習慣與網友直接開撕,尤其明星們大多保持著溫和的公眾形象。
修月卻沒有這個顧忌。
她並沒有采取正麵撕的方法,那樣實在太掉份兒——她選擇了起訴惡評。
這是國內第一期名人起訴網民惡評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