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10月1日最終報名截止日期到來,報名本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影片也揭開了麵紗。


    其中除了修月的《許三觀賣血記》之外,比較受到媒體看好的有阿爾及利亞的《法外之徒》,墨西哥的《美錯》,希臘的《狗牙》和丹麥的《更好的世界》,原本亞洲電影中最有希望的是日本的《告白》,有望進入最終提名名單中,但中國大陸,修月的電影橫插一腳進來後,該獎項的格局就有了變化。


    原本許三觀原作在國際上就備受好評,拍成電影後去參加國際電影節也得到了非常積極的評價,作為一部華語文藝片,北美上映至今不足一個月票房已經達到1000萬美元——當然,這票房一部分是因為它原著和電影的口碑都好,但也有一部分是因為修月本人也算話題導演了,還收獲了一小批相信她的普通電影觀眾作為“粉絲”。無論是票房還是口碑,在這屆報名最佳外語片的電影中,許三觀都是佼佼者,更何況修月的電影雖然實打實拿到手的奧斯卡隻有幾個技術類和一個改編劇本,但她能夠入圍多次就說明在對好萊塢口味、奧斯卡口味的把握上,她領先於其他外國電影的導演。


    幾個預測比較準確的媒體都在8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預測排名中,把《許三觀賣血記》排到了前三,並認為它是最具備競爭力的種子選手。


    《布魯克林》劇組於十月下旬在洛杉磯開拍,這是安德魯.加菲爾德和修月的第二次合作,是詹妮弗.勞倫斯和她的第一次合作。


    照例,在劇組開拍前,修月請全劇組吃飯。


    飯桌是最容易拉近人與人距離的地方,初次碰頭的劇組會有尷尬,不過一頓飯過後便熟悉不少,有利於以後的合作,畢竟接下來至少三個月他們都得在一起工作。


    加菲跟修月很熟悉了,詹妮弗卻是第一次見,不過好在她跟艾倫.佩吉一樣的自來熟,大大咧咧愛開玩笑,法斯賓德又跟詹妮弗認識,所以幾位主演很快熟悉起來。


    相比起西爾莎.羅南嫻靜的氣質,詹妮弗略有些活潑過頭,修月和造型師討論的時候決定讓她將頭發染色,染得更深一點,涉及幾個有氣質的發型,服裝設計方麵要契合當時的年代並且愛爾蘭的部分要有愛爾蘭風情。


    其實論外形,詹妮弗就是美國人民最愛的傻大姐類型,身材也很豐滿,而且長著一張“我就是肉彈”的臉,而不像羅南一樣盡管體型算不上瘦弱,可臉型看上去能夠讓人產生她很瘦弱的錯覺。詹妮弗已經提前一個月控製飲食,所以到達劇組時稍微消瘦了一些。劇組的首次聚餐她也不敢多吃,特地要了一碗水,有些過油過鹹的東西會過一遍水才放進嘴裏。


    身為女演員保持體型是默認的要求,好萊塢其實還算好了,他們認為豐滿一些很性感,腿粗一點沒關係,腰肉一點沒關係,那叫肉感!他們還特別看中臀部的線條,金.卡戴珊就憑借自己的大屁股贏得了關注,不管對她本人有什麽評價,反正人人都讚她屁股性感;亞洲女星就慘了,審美似乎一味地向瘦靠近,範冰冰那樣的體型都會被說胖,拍《許三觀賣血記》時郝蕾也自嘲過自己胖。而且相比歐美女星健身房運動出來的健康身材,很多亞洲女星都是餓出來的比較病態的瘦。不過本來歐美人骨架就比較大,相對身材比例更好。


    每當看到女演員為了保持身材不得不控製飲食的樣子,修月就無比慶幸自己的夢想是當導演而非演員,這樣她平常可以想吃什麽吃什麽,不用計算著卡路裏,吃過了得運動減迴來。


    大概是她同情的眼神太明顯?詹妮弗奇怪地看了她一眼:“嘿導演,這是為了你才吃的,不要露出[天啊你好可憐]的眼神好嗎?”


    ...也對,是修月自己要求詹妮弗減瘦一點兒的。畢竟鏡頭有放大作用,盡管現實生活裏詹妮弗完全稱不上胖,但放在鏡頭前看就有些不適合女主角的體型了。


    《布魯克林》是改編自一部小說的作品,單看電影本身或者做成“x分鍾看電影”的係列視頻,會覺得女主角前後性格不一致,有點兒綠茶,劇情讓人難以接受。


    小說跟電影很大的不同就是,小說裏可以花大段篇幅描述內心世界,電影的畫麵卻不能總停留在一個鏡頭而插入大段旁白,內心戲是最難拍的。而且電影的劇情不能套偶像劇的劇情,舉個例子,《泰坦尼克號》的劇情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已經有高富帥未婚夫的女人,在一艘大船上遇見了一位窮困的畫家,兩人相愛,大船沉了,畫家死了,女主活下來的故事,這麽說起來很無趣。


    《布魯克林》歸根結底也是一個愛爾蘭女人去了美國邊上夜校邊上班前期勵誌的故事,然後她遇見一個男人,結婚了,女人又因為種種原因迴到愛爾蘭,在當地認識了一個壕,接著就在美國男人和愛爾蘭壕中間搖擺,最終選擇了美國男人。


    很多優秀電影的劇情解析起來完全不如電視劇來的曲折有意思,甚至在看劇情梗概或者是“x分鍾看電影係列”時,會讓人覺得“臥槽這不就是個紅杏出牆的女人/綠了帽子的男人/綠茶妹的故事嗎”“臥槽這就結束了?”然而這才是電影的魅力。


    一些簡單的,甚至在別人看來莫名其妙的故事,拍成電影,就像把這個故事緩緩道來,讓你進入到這個世界中去。但能夠做到這點的導演少之又少。


    《布魯克林》的原著小說寫了大段內心戲,但在未來那個版本的電影中修月並未看到這些細致的內心戲,所以女主前後性格不一樣這點有些奇怪,前半段她很有主見,迴到故鄉卻變成迷失的綠茶,所以這是對導演功力的考驗。


    把小說改編成影視劇,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何把過強的任務內在衝突凸現出來,把較弱的社會衝突和人際衝突強化——並且還得考慮不能得罪原著,改編不能過多。


    如何改善夢中那版電影的缺點?


    最方便的方法是在電影前半段中加重姑娘眷戀家鄉的戲份。


    她內心一直都更想念家鄉。


    所以拍攝行程中,有兩個月時間他們會待在洛杉磯,而剩下一個多月全都在愛爾蘭。劇組挑選了一個風景秀麗又有些保守的愛爾蘭小鎮作為女主角的家鄉拍攝地,並且借到了不少當地人家裏保存的上個世紀的照片以研究普通人的著裝,力圖在細節處還原六七十年前的愛爾蘭。


    然而在洛杉磯的拍攝工作隻持續了一個月不到,便不得不暫停——修月得迴到國內參加《許三觀賣血記》的首映活動。


    原本被認定不會在內地上映的《許三觀賣血記》因為一紙文件而得以“沉冤昭雪”,不僅沒有落得《頤和園》和《活著》一樣的悲慘下場,還得到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報名機會。這樣得之不易的首映禮,哪怕是給廣電麵子都得出席。


    這是文藝片,首映禮規模不會太大,不過好歹修月加上薑文的名頭能吸引不少媒體。電影隻有2d製式,比起如今越來越多的3d電影,電影票錢更便宜,並且各大院線對於“奧斯卡最佳外語報名影片”也有所謂“任務”,紛紛辦起了活動,和其他商家合作送電影票,包場免費看,送爆米花送可樂...一時之間這部文藝片的排片居然踩了不少商業片!


    佳佳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她沒有什麽特別喜歡的導演,但是追幾個明星,習慣了每個月和男朋友約會去看兩場電影。


    一般來說,她也好,男朋友也好都覺得去電影院嘛,就該看看大片,目前為止最值的應該還是去年的《阿凡達》,爽!特效好得不行!


    不過就像很多同齡的年輕人一樣,他們兩人對於“修月”這個名字挺在意,甚至比起一般的影迷更在意。


    幾年前《第九區》上映時佳佳還是個大學狗,當時營銷鋪天蓋地,她心中起了逆反心思,覺得你們越吹我越不要看,同寢室另外幾個女孩兒都看過了,就她沒去影院。不過她男朋友倒是跟風去看了——那還是她男朋友第一次進電影院花錢看電影。從那之後,對方才慢慢習慣進影院而非在網上等在線資源。


    不過當年年底,《第九區》入圍奧斯卡後佳佳就後悔了,覺得好歹是首個中國籍導演入圍,自己當初怎麽著都該去支持一下的。後來在網上在線觀看了《第九區》後,她更加覺得後悔,說實話這片子本身真的很不錯,就是因為當時逆反的心態。


    後來第二年《社交網絡》上映的時候她就主動去看了,也正是在那個時候,佳佳認識了自己的男朋友阿凱——當時兩人正好坐在隔壁位置,佳佳不小心把可樂灑在了人身上,兩人以此為契機認識了。


    兩人因為修月的電影而認識,自然對她這個導演有著不一樣的感情。


    他倆都對文藝片不感興趣,可因為是修月的作品,兩人早就約好去趕首映場。


    別的導演其實也有影迷,但因為年紀差異,真情實感粉他們本人的不多。


    修月不同,她年紀輕,又是近兩年才起步的,本來國內電影市場主流觀眾就都是年輕人群體,這群年輕人看到跟自己年紀差不多的修月橫空出世,成長了幾年,遊刃有餘,自然心中就多了不一樣的情緒。更何況同齡的修月已經隱隱成為年輕群體的代言人之一,你看,即使是一群老家夥把持的導演界,咱們年輕人也可以做得很好!


    像佳佳阿凱這樣,明明對文藝片不感興趣,覺得文藝片完全沒必要花錢去電影院看的人有很多,但他們中有一部分,因為修月這個名字就願意掏錢出來——他們甚至稱不上是修月的粉絲,畢竟誰也不會想到去追她的行程,扛個大炮去前線。


    但他們願意在修月出作品的時候,掏錢去影院支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金牌導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桃阿釀A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桃阿釀A並收藏金牌導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