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是對方找上門來的。”蘇城簡單的解釋說道:“前兩年,國際造船市場委靡,訂單價格一路下滑,一些東南亞的船企怕支撐不下去,吃進了不少的訂單。今年以來,船市恢複,原材料價格卻有所上漲,一些船企做一艘船賠一艘船,他們發現我們不願意轉讓巨型總段造船法和平地造船法,幹脆把船廠和訂單一起轉讓給我們……”


    “他們做了虧損,大華就不會了?”年輕的課題組成員抱有極大的好奇心。


    蘇城看看旁邊的中船人,道:“我們的成本比他們最少低三成。所以,就算是以前的訂單,仍然有利可圖。當然,有新訂單更好。”


    他其實沒有說全。對一家船廠來說,有低價的訂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隻有低價訂單。


    無論是多低價格簽訂的訂單,它本身肯定是比原材料貴的。船企有可能虧損的部分,隻是人力成本的投入和設備折舊。低價訂單就算不賺錢,至少能彌補人力成本和設備折舊,相當於船廠的保底工資。中間隻要夾雜一些高價的訂單當獎金,船企不光不會虧損,而且能活的很滋潤。


    然而,大華實業介入市場,使得高價訂單幾乎不存在了。


    蜂擁而出的大華人,將市場上的訂單一掃而空,隻要想,蘇城就能把價格做到他們的成本價,同時盈利百分之二三十。對於不缺乏低價訂單的船企來說,大華實業的出現,比經濟危機還要可怕。


    許多船廠即使能繼續經營下去,工廠的股東也不一定樂意。被蘇城收購的三家企業,就是比較主動的三家,他們的老板寧願套現撤離,也不想無休止的陷入其中。


    “這麽說,大華實業名下,已經有3家外國船企了?大華準備怎麽運作這些海外公司?”這個問題,似乎比船舶本身更加令人有興趣。1993年的中國企業尚未向海外擴張,但苗頭已經出現了,作為政策研究者,自然要提前一步,進行了解和語言。


    孫道孚也好奇的轉過頭來。過去幾年裏,他其實有機會收購外國企業的,但都因為種種緣故而未能成行,管理的難度正是其中之一。


    蘇城微微點頭,道:“確實是有三家船企了,不過,因為都是中小型船企,我們並不準備進行實際經營,而是準備進一步的處理。”


    “進一步的處理?”有人疑惑的問。


    大家都看了過來,似乎想聽蘇城說點什麽經營意見。尤其是船企中人,雖然不願承認,但大華船業的發展,乃至於大華實業的發展都是有目共睹的。


    蘇城頷首,停了一下,才在眾人期待中,說道:“我們準備將2家印尼船廠和一家馬來西亞船廠,合並成一個船廠,看看是否能建立起兩個總段工廠。但不管是否能夠成功,主要的策略仍然是裁員。”


    “裁員?”不止一個人露出錯愕的表情。


    蘇城攤開手,道:“3家船廠的人工支出和大華相當,生產率隻有大華的三分之一。就算建成總段工廠,也很難達到大華員工生產率的三分之二,所以,裁員是必然選擇,我們保留一個船廠,也是為了利用當地的技工,所以,兩個總段工廠,600人左右就是最終規模了。”


    “那要……裁員多少人?”就業與收入分配司的張司長,半是好奇,半是奇怪的問道。他還是不太習慣裁員這個詞。


    事實上,就是下崗這個詞,在93年也不流行,政策層雖然在討論,但對下崗一類的事情,還是非常忌諱的。


    不到國家財政即將破產的時候,大家也不希望讓國家的信用破產。另一方麵,作為中國最先進的階級,解雇工人老大哥,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還要有技巧和運氣。


    沒到最後時刻,誰都說不清下崗問題。


    至於解雇和裁員,更是官員們諱莫如深的。90年代的私企興起,裁員也是時有發生的。不像是國外的私企有社會保障和工會組織,國內的保障體係完全沒有延伸出來,官員們也說不出出什麽時候能夠延伸出來,所以都做了鴕鳥,將頭塞進地下。


    高級別的場合裏,說出“裁員”的,確實是少之又少,對中船這樣的央企來說,那就更難得了。就是在下崗浪潮最激烈的年代裏,他們也沒有真正受到衝擊,隻是福利和獎金方麵受到了一些影響。93年遭遇的經營困難,距離下崗或裁員還早的很呢。


    麵對眾人的目光,蘇城沒什麽感覺的道:“裁員總數在5500人左右吧。技工會保留的多一點,大部分的管理層和普工都要被辭退。”


    “不能……不裁員嗎?”張司長開口就知道自己問了一個笨問題,還是說了出來。這大概屬於他的職業習慣了,就算是發改委的正廳級官員,有時候麵對副部級或者正部級的國企,還是會有弱勢感的。


    蘇城忍住翻白眼的欲望,鎮靜的道:“不裁員的話,大華就要把這5500人養起來了。”


    榮尚國咳嗽一聲,道:“總能找到別的出路吧,裁員的話,這些工人又怎麽辦?”


    “如果是國內的工人,我也許會想辦法維持工廠,采取一些措施,但目前是外國工人,我隻能說,再找工作好了。”


    這一句話,險些噎死榮尚國。他憤然道:“外國工人也是工人階級,草率的解雇……”


    蘇城不說話,就是看著他。


    張超留學迴來,很自然的接口道:“工作做不下去了,難道等工廠倒閉了,再把工人推向市場?”


    榮尚國很想說一個不要倒閉,奈何江南造船廠的情況也不好,他也說不出口了。


    突然間,榮尚國很是懷念以前的日子。


    曾幾何時,國企人從來沒有考慮過倒閉的事。經營困難了也有國家買單……最多的情況,是國企生產多少東西就賣多少……


    “解雇5500人,真是想也想不到。”榮尚國歎了一口氣,有些無可奈何。


    “所以,我們做企業的,一定要把企業做好。國內經濟向好,即使有工人被解雇,也能找到工作,否則,期望隻能是期望而已。”蘇城同樣想到了一些東西。


    榮尚國無話可說。中船下屬的小工廠,已經有停工待崗的現象了,企業不好,賺不到錢,又如何發工資和獎金福利。


    丁誌鵬不想在延續這個話題,他本人更加關心本國的崗位問題。於是,丁誌鵬喝了一口水,清清嗓子,道:“這樣看來,大華實業解決了訂單不足的問題。在大華船業和中船聯合的問題上,中船方麵還有什麽的想法嗎?”


    “產能方麵,我們還沒有接觸過總段工廠,是否能把要求降低一些。”平江造船廠的總經理很擔心自己的工廠不能入選,希望將整體的要求降低下來。


    蘇城瞄了一眼對麵,就道:“大華如果獲得20的股份,雙方自然會變成關聯企業,到時候,我們會指導各步驟,包括工廠的建造,生產,質檢等全過程。”


    中船眾互相看看,還是榮尚國開口道:“我們已經清退了三產公司,我覺得,是否可以進入正式的談判階段?討論股份轉讓和補償,還有技術擴散等內容?”


    “蘇董?”丁誌鵬看了過來。


    蘇城沒什麽猶豫的道:“大華實業要求最低20的股份,我們計劃用數量不等的總段工廠,以及儀器設備來做交換。當然,技術和培訓也是要計算在內的。”


    “沒有現金?”


    “沒有現金。”蘇城給予肯定的迴答。


    榮尚國深深的看著他。這其實再次降低了條件。


    然而,中船是否還能耗得起?


    孫道孚等人,也在考慮同樣的問題。


    這次的見麵,還是孫道孚拉著老臉,繞過幾層關係,請丁誌鵬出麵促成的。若是這次放走了蘇城,他下次又會提出什麽樣的要求?


    幾個人看來看去,試圖用眼神交流。


    丁誌鵬一笑,就想宣布休會。


    蘇城趕在他開口前,道:“收購股票的提議,隻在本次會議有效,會議結束後,股票收購的方式將不再保證。”


    中船的能量還是極強的,他可不想陷入紛紛擾擾的政治鬥爭當中去。


    丁誌鵬失笑,幹脆坐穩了等著看戲。


    一項上億元的交易,如此倉促的做決定,對雙方都是一個挑戰。當然,對國企的要求就更高了。


    很快,孫道孚說道:“我們必須向上級部門確認。”


    “我們商談好價格,如果上級部門不同意,那也隻能如此了。”


    “你是的隻能如此,是說中止聯合?”


    蘇城點頭,道:“如果上級主管部門不同意,大華就隻能選擇民企進行合作了。”


    比起之前,蘇城的態度更加堅決了。


    這也是實力使然。


    孫道孚等人沒有辦法,唯有聚到一起,低聲商量。


    甩手就走一類的事,他們以前就做過了,現在卻是不敢了。


    ……rs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超級能源強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誌鳥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誌鳥村並收藏超級能源強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