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羲滿以為即便是罩房,也該是正經住得人的。卻沒想到跟著珍珠進了西角門,迎麵卻是堆摞放著的生了青苔的磚石,腳下地磚有一塊沒一塊,缺損的地方雖然被用心整理過,卻仍然殘留著草根苔蘚的痕跡。
牆麵斑斑駁駁,木頭也朽爛了,門窗上更不用說,不知過去多少年糊上去的窗紗,零零碎碎地殘留於窗洞內,窗紙倒是新糊的,就是整個兒看起來與她昨日去萬榮堂時一路上看到的景致如同兩個世界。
這隻有並排的兩間屋,廊下放著隻小木馬,缺了地磚的泥地上還畫著有兩隻長耳朵兔子。一隻大的長發掛肩,耳上掛著步搖,脖子上有花環,一隻小的圓圓胖胖,像個大胖包子。
沈羲走到木馬所在的窗戶下,屋裏就傳來兩聲斷續的咳嗽,然後又有輕輕地趿著鞋走動的聲音,越走越近,等到停下,沈羲下意識地扭頭往窗內看去,就見一個有著淡淡粗長眉的圓胖小人兒,趴著窗戶往外探出小半個身子來。
看到沈羲時他驀地把眼睜大,嘴巴也張成大圓,但隻在半空頓了片刻,他便就挨著牆壁又滑了下去。
“梁哥兒又不聽話了!”
裴姨娘奪路先進門,輕斥道。
沈羲走進去,便見那小胖子垂著兩手立在窗下,抿著雙唇,怯怯地望過來。身上布衫十分幹淨,也合身,隻是質地如她自己的衣裳一樣,實在不敢恭維。
他渾身上下連頭發絲兒裏都透著懼怕沈羲的氣息,而裴姨娘憂急的神情,以及緊緊搭在他肩上的雙手,又更加重了這種氣氛。
沈羲不知自己幾時有這麽可怕,輕輕在他們母子麵前停下來。
沈祟信死時沈梁還隻有兩歲,對這場變故必然沒有什麽感受,隻不過這三年裏原主應該是朝夕與他們相處著,二房人不多了,姐弟倆應該比別人更為親近才是,不知為何他卻這麽怕她。
而且原主一麵又為著他入學的事去與沈歆廝打,一麵卻又將他們安置在這地方,實在讓人想不通。
她在就近的杌子上坐下,順勢覷著桌上散布的小紙片。
紙片上印著些簡單易識的大字,應是從書本上裁下來的,但是字旁邊又以稚嫩筆觸畫著許多小人及小動物,充滿了童趣。桌麵上還有些墨漬,再看沈梁手上,指尖也還沾著墨。
這孩子雖然怕她,卻未曾畏畏縮縮。
也因為一雙眼睛又圓又大,又是恰到好處的薄唇,五官占據了神采,所以即使是圓臉也使他看起來並不顯笨拙,反而肉嘟嘟地清靈可愛。
此外右臉頰上卻冒出兩三顆小疙瘩,紅撲撲地,瞧著應是上火了。
她便就疊著雙手望向他,微嗔道:“你這幾日,是不是就盡吃零嘴兒了?”
沈梁心虛地將手背在身後,低下頭來望著腳尖。
沈羲看著他,沒再說什麽,目光卻溫柔起來。
她的哥哥張煜,比她大好幾歲。母親肖氏因為是太師府的嬌小姐,婚後也被丈夫百般寵著,成親翌年便生下張煜,第三年又產下一子,不過尚在繈褓裏便已夭折。此後直等到張煜七歲時才生下張盈,張盈死前,侄兒阿善也已經三歲了。
阿善相貌也生得極好,打小時肖氏便常讓人抱來正房玩耍,那時的他常在玉簟上亂爬,爬到祖母麵前,抱著她胳膊衝她咧嘴笑笑,又喜巴巴地爬到姑姑這邊,往她臉上蹭蹭。
等他再大點兒,會走路了也會說話了,便抱著大大小小的玩偶尋到她屋裏,扯著她衣角央她跟他一起玩。有時又會爬到凳子上,摘下花盆裏的菊花或蘭花,又踮腳站在榻上,插到她鬢角裏,搖她的胳膊說“姑姑好美美”。
但是在阿善出生之前,她相處時間最多的除去父母親便是溫嬋。
到底她沒有別的姐妹,張解在妻子生完她之後,在兒女事上更不再強求,把溫嬋從祖籍帶迴府裏,一是看不過溫嬋繼母對她的刻薄,二則卻是為了給張盈找個玩伴。
八歲那年她隨父母迴徽州祭祖,在那個叫做烏山鎮的小鎮上看到了溫嬋。
烏山鎮是張家的發源地,整個鎮子倒有六七成姓張,張宗的太曾祖帶領家小在京師安家之後,曾立下家規,交代日後不管榮辱興衰,每代的宗子宗婦都須得葬迴鎮東方的梅山祖墳。
那時正是臘月天裏,徽州城外正下著鵝毛大雪,漫山遍野除去白色還是白色,溫家小院兒前麵的水渠旁,倒是有兩株紅梅開得正盛。
張盈乘著暖轎路過,臨時起興前去折梅,就看到挽著褲腳站在冰水溝裏給弟弟尋竹蜻蜓的她。
竹蜻蜓是溫嬋弟弟故意丟進水溝裏的。
那孩子穿著緊實的棉衣,一麵笑著跳著一麵揮著鞭子指使溫嬋左右尋找。
而她的繼母,則站在窗內烤著火捧著茶,笑微微地望著他,眼裏流露出驕傲與得意。
溫嬋的祖父其實是張家人的贅婿,溫嬋祖母死的早,也沒有留下後嗣,後來祖父再娶了個張家女,又生下溫嬋的父親,漸漸就在烏山鎮生了根。
張盈看不得那熊孩子的惡劣,著人捉住他狠打了他一頓屁股,然後又直接把溫嬋帶著迴了住地,讓她沐浴又更了衣,還讓人端來熱湯。
當夜她發起熱,嘴裏不住地胡言亂語,張盈又披衣著人去請隨行大夫。
病好後她跪在地下直磕頭,說寧願給她做奴婢,跟她迴京師,也再不願迴那個家去。
可是那會兒的張盈心裏充滿了正義感,隻覺自己是野史裏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俠客,並不是圖她迴報才出手相救,又哪裏肯答應讓她為奴?
何況當奴隸有什麽好,一輩子抬不起頭不說,日後連子孫也入不得科舉。
此外再有一重,溫嬋的祖母追根究底起來,還是她張盈的堂姑祖母。
張家這樣體麵發達的人家,既是閣老又是國戚,怎麽能做出讓自家族人親戚為奴的事情?
牆麵斑斑駁駁,木頭也朽爛了,門窗上更不用說,不知過去多少年糊上去的窗紗,零零碎碎地殘留於窗洞內,窗紙倒是新糊的,就是整個兒看起來與她昨日去萬榮堂時一路上看到的景致如同兩個世界。
這隻有並排的兩間屋,廊下放著隻小木馬,缺了地磚的泥地上還畫著有兩隻長耳朵兔子。一隻大的長發掛肩,耳上掛著步搖,脖子上有花環,一隻小的圓圓胖胖,像個大胖包子。
沈羲走到木馬所在的窗戶下,屋裏就傳來兩聲斷續的咳嗽,然後又有輕輕地趿著鞋走動的聲音,越走越近,等到停下,沈羲下意識地扭頭往窗內看去,就見一個有著淡淡粗長眉的圓胖小人兒,趴著窗戶往外探出小半個身子來。
看到沈羲時他驀地把眼睜大,嘴巴也張成大圓,但隻在半空頓了片刻,他便就挨著牆壁又滑了下去。
“梁哥兒又不聽話了!”
裴姨娘奪路先進門,輕斥道。
沈羲走進去,便見那小胖子垂著兩手立在窗下,抿著雙唇,怯怯地望過來。身上布衫十分幹淨,也合身,隻是質地如她自己的衣裳一樣,實在不敢恭維。
他渾身上下連頭發絲兒裏都透著懼怕沈羲的氣息,而裴姨娘憂急的神情,以及緊緊搭在他肩上的雙手,又更加重了這種氣氛。
沈羲不知自己幾時有這麽可怕,輕輕在他們母子麵前停下來。
沈祟信死時沈梁還隻有兩歲,對這場變故必然沒有什麽感受,隻不過這三年裏原主應該是朝夕與他們相處著,二房人不多了,姐弟倆應該比別人更為親近才是,不知為何他卻這麽怕她。
而且原主一麵又為著他入學的事去與沈歆廝打,一麵卻又將他們安置在這地方,實在讓人想不通。
她在就近的杌子上坐下,順勢覷著桌上散布的小紙片。
紙片上印著些簡單易識的大字,應是從書本上裁下來的,但是字旁邊又以稚嫩筆觸畫著許多小人及小動物,充滿了童趣。桌麵上還有些墨漬,再看沈梁手上,指尖也還沾著墨。
這孩子雖然怕她,卻未曾畏畏縮縮。
也因為一雙眼睛又圓又大,又是恰到好處的薄唇,五官占據了神采,所以即使是圓臉也使他看起來並不顯笨拙,反而肉嘟嘟地清靈可愛。
此外右臉頰上卻冒出兩三顆小疙瘩,紅撲撲地,瞧著應是上火了。
她便就疊著雙手望向他,微嗔道:“你這幾日,是不是就盡吃零嘴兒了?”
沈梁心虛地將手背在身後,低下頭來望著腳尖。
沈羲看著他,沒再說什麽,目光卻溫柔起來。
她的哥哥張煜,比她大好幾歲。母親肖氏因為是太師府的嬌小姐,婚後也被丈夫百般寵著,成親翌年便生下張煜,第三年又產下一子,不過尚在繈褓裏便已夭折。此後直等到張煜七歲時才生下張盈,張盈死前,侄兒阿善也已經三歲了。
阿善相貌也生得極好,打小時肖氏便常讓人抱來正房玩耍,那時的他常在玉簟上亂爬,爬到祖母麵前,抱著她胳膊衝她咧嘴笑笑,又喜巴巴地爬到姑姑這邊,往她臉上蹭蹭。
等他再大點兒,會走路了也會說話了,便抱著大大小小的玩偶尋到她屋裏,扯著她衣角央她跟他一起玩。有時又會爬到凳子上,摘下花盆裏的菊花或蘭花,又踮腳站在榻上,插到她鬢角裏,搖她的胳膊說“姑姑好美美”。
但是在阿善出生之前,她相處時間最多的除去父母親便是溫嬋。
到底她沒有別的姐妹,張解在妻子生完她之後,在兒女事上更不再強求,把溫嬋從祖籍帶迴府裏,一是看不過溫嬋繼母對她的刻薄,二則卻是為了給張盈找個玩伴。
八歲那年她隨父母迴徽州祭祖,在那個叫做烏山鎮的小鎮上看到了溫嬋。
烏山鎮是張家的發源地,整個鎮子倒有六七成姓張,張宗的太曾祖帶領家小在京師安家之後,曾立下家規,交代日後不管榮辱興衰,每代的宗子宗婦都須得葬迴鎮東方的梅山祖墳。
那時正是臘月天裏,徽州城外正下著鵝毛大雪,漫山遍野除去白色還是白色,溫家小院兒前麵的水渠旁,倒是有兩株紅梅開得正盛。
張盈乘著暖轎路過,臨時起興前去折梅,就看到挽著褲腳站在冰水溝裏給弟弟尋竹蜻蜓的她。
竹蜻蜓是溫嬋弟弟故意丟進水溝裏的。
那孩子穿著緊實的棉衣,一麵笑著跳著一麵揮著鞭子指使溫嬋左右尋找。
而她的繼母,則站在窗內烤著火捧著茶,笑微微地望著他,眼裏流露出驕傲與得意。
溫嬋的祖父其實是張家人的贅婿,溫嬋祖母死的早,也沒有留下後嗣,後來祖父再娶了個張家女,又生下溫嬋的父親,漸漸就在烏山鎮生了根。
張盈看不得那熊孩子的惡劣,著人捉住他狠打了他一頓屁股,然後又直接把溫嬋帶著迴了住地,讓她沐浴又更了衣,還讓人端來熱湯。
當夜她發起熱,嘴裏不住地胡言亂語,張盈又披衣著人去請隨行大夫。
病好後她跪在地下直磕頭,說寧願給她做奴婢,跟她迴京師,也再不願迴那個家去。
可是那會兒的張盈心裏充滿了正義感,隻覺自己是野史裏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俠客,並不是圖她迴報才出手相救,又哪裏肯答應讓她為奴?
何況當奴隸有什麽好,一輩子抬不起頭不說,日後連子孫也入不得科舉。
此外再有一重,溫嬋的祖母追根究底起來,還是她張盈的堂姑祖母。
張家這樣體麵發達的人家,既是閣老又是國戚,怎麽能做出讓自家族人親戚為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