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意大利戰爭時期我們能有今天這樣一支龐大的艦隊的話,那麽我們絕對可以和五國聯合艦隊一戰。”斯佩伯爵看著窗外新加入艦隊的兩艘體型碩大的艦隊航母興奮的說道。
在意大利戰爭結束後的兩年多的時間裏,德國海軍並沒有鬆懈,一方麵盡快完成德國在地中海的基地部署,而另外一方麵則在加速建造航空母艦,在這段時間裏,德國人海軍不僅僅完工了毛奇級航空母艦的兩艘後續戰艦呂措夫號和德芙林格號,同時另外兩艘航空母艦預備艦也完成了改裝,這兩艘原本被命名為歐羅巴號和不萊梅號的超級郵輪,最終變成了兩艘同名的航空母艦!至此,德國海軍一共擁有了三級共8艘艦隊航母。
第一級航空母艦自然德國海軍的試水之作布呂歇爾號級航空母艦。該級一共有兩艘航空母艦,分別為布呂歇爾和馮德坦恩號。這級航空母艦除了核心艙有一定防護之外,其它地方沒什麽防禦。這級航空母艦的價值就體現在較大的載機量上。中規中矩,更像是積累經驗之作。
第二級航空母艦是毛奇級裝甲航空母艦,該級一共四艘,分別為毛奇號、戈本號、呂措夫號和德芙林格號。這些紙麵上2.5萬噸,實際標準排水量將近2.9萬噸,滿載排水量更是3.3萬噸往上的家夥是德國海軍目前航空母艦編隊的核心戰鬥力!(具體性能指標看1080章吧,在這作者就不多說了。)這四艘航空母艦完全可以裝下100架以上的各種飛機(包括係留和掛票。)即使將部分魚雷機換成了雙發飛機,載機量也可以達到93架以上。
第三極航空母艦就是歐羅巴級。這級航空母艦就是由郵輪改進的,分別為歐羅巴號和不萊梅號。如果僅從性能來看。這級航空母艦的性能是德國所有航母中最好的。即使按照德國空軍裝備一定數量的雙發飛機的新搭配,這兩艘航空母艦的載機量依然可以達到100架以上。但是斯佩伯爵等海軍高官對此並不是很滿意。因為這兩艘戰艦的標準排水量高達4萬噸左右。其超高的噸位帶來的戰鬥力增幅讓德國海軍並不是很滿意。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德國人開始在航空母艦上部署雷達警戒機的時候,歐羅巴級航空母艦憑借270米長34米寬(比預計的寬了2米)的巨大甲板成為了德國海軍唯一兩艘可以搭載ju88對空/對海警戒雷達機的航空母艦。畢竟機翼展開寬度高達近20米,長度14米多的雙發中型轟炸機對於毛奇級航空母艦的250米長,29米寬的甲板來說實在是太大了一些。而歐羅巴級航空母艦是前期8艘德國航空母艦中唯一可以勉強部署這款飛機的航空母艦,並且又因為這艘航母前身是郵輪,內部空間十分寬敞,居住環境十分舒適,更重要的是可以容納下整個艦隊參謀龐大的人口數量。所以這兩艘航空母艦在新的興登堡級航空母艦服役之前,一直是德國公海艦隊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旗艦!甚至於因為良好的住宿環境和奢華的裝修,被人稱為海上的“無憂宮”(德皇的一座宮殿名稱)。
而在戰列艦方麵,德國人同樣完成了計劃中所有的新船,以及老船的返修改裝工作。到目前為止德國人一共擁有4級11艘戰列艦位於一線,其中俾斯麥號戰列艦和提爾批次號是新建的戰列艦。這也是條約結束後,德國海軍唯一開工的兩艘新式戰列艦。這兩艘戰列艦和奧匈帝國的新一代聯合力量級戰列艦的性能差不多,標準排水量接近4.2萬噸。裝備3座3聯裝16寸l45艦炮,戰艦長度高達245米。寬35米。主裝甲帶厚度為360mm,高度為5米。主水平裝甲為150mm,彈藥庫處的水平則增加到了170mm。其中上甲板還有30mm的防崩落層。主裝甲盒長度達到了160米左右。除了主裝甲帶之外,船體前後還有部分區域有100mm的薄裝甲。傳動軸上部則為一層厚度為150mm的水平裝甲。炮塔正麵防護高達420mm。炮座厚度也達到了380mm。最大輸出馬力為16.5萬馬力,航速也能達到30節以上,為了適應遠距離作戰。該級戰列艦的燃油搭載量達到了7500噸,足夠應對以地中海為基地。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作戰的需要了。
然後是4艘巴伐利亞級戰列艦,這些原本裝備了10門15寸重炮的原教旨主義戰列艦。在經過一番改裝後去掉了中部的炮塔,增加了動力。最終讓這四艘戰列艦脫胎換骨成為了快速戰列艦。其高達13萬馬力的額定動力,足以在過載情況下讓巴伐利亞級戰列艦跑出高達30節以上的速度。
國王級戰列艦也經曆了同樣的改裝。通過舍棄一座炮塔讓剩餘的三艘國王級戰列艦變成了標準的快速戰列艦。而凱撒級戰列艦的結局則比較悲催一些。這些裝備了8門14寸級別火炮的戰列艦實在沒有空間安裝太多的動力係統,雖然隨著技術的進步,如果換裝鍋爐和輪機後,在同等體積下可以讓動力增加一倍,但是悲催的是,即使動力增加一倍,最大輸出功率也不過10萬噸左右,在考慮到增加水下防護需要加裝水下突出部以及增加水平裝甲帶來的重量增加和線性破壞,想要不動火力讓這些戰艦變成高速船幾乎是不可能。而如果要是拆掉兩門火炮的話,僅僅6門14寸炮的戰艦對於德國海軍來說完全是食之無肉棄之有味的雞肋,再加上這兩艘戰艦飽經戰火,內傷太多,故障不斷。德國人也是認識到保存這兩艘戰艦的意義實在有限,於是乎果斷退役了。但是並沒有送到拆船廠拆毀。而是以紀念艦的名義保留了下來。
對了,還有兩艘伊茲梅爾級戰列艦。對於這兩艘戰列艦,德國海軍可是又愛又恨啊!這兩艘來源於俄國,並且在殘酷的1戰海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的戰列艦不但是德國海軍當時的中堅力量,更是德國擊敗俄國的重要標誌!無論從實際價值還是從政治意義上,德國人似乎都應該善待這兩艘戰艦。而且從改裝潛力來看,將4座3聯裝14寸炮換成4座雙聯裝16寸炮並沒什麽困難的。防禦方麵也不錯。唯一的問題就是航速太慢。按照現在的技術即使全部換成新的燃油鍋爐和輪機後出力也不過11萬馬力左右。航速能到27節就不錯了。這個速度顯然無法跟隨航母艦隊進行快速機動。
“我們目前並沒有建造新的戰列艦的打算,我們一共隻有11艘戰列艦,如果去掉它們的話,我們需要投入至少3艘大型航母的資金來補充兩艘戰列艦。9艘戰列艦對於德國公海艦隊來說簡直是無法忍受的。海戰中必然會有夜戰。近距離交戰和對地支援都需要大量的戰列艦,除非政府能掏錢幫我們彌補兩艘戰艦退役帶來的火力缺失,否則我不同意退役。”最終在斯佩伯爵的堅持下,這兩艘戰列艦被保留了下來,並且進行全麵的改裝。
於是乎整個德國戰列艦編隊分成了兩個分隊,第一分隊是2艘俾斯麥級戰列艦和4艘巴伐利亞級戰列艦,他們航速快,火力猛,防禦也不錯。完全可以伴隨航空母艦出戰。而第二分隊則是2艘伊茲梅爾級戰列艦和3艘國王級戰列艦。他們相對於第一分隊的戰列艦存在明顯的短板,所以一般作為二線艦隊使用,執行危險性不是很高的任務,比如說對陸攻擊等。
在德國海軍戰鬥序列中主力艦的定義除了航空母艦和戰列艦之外。還有一種戰艦就是航空巡洋艦。根據《海軍軍備條約》及其後續條約的規定,德國海軍最多隻能擁有5艘航空巡洋艦。而在條約失效之後,德國人認為繼續建造這種半高不低的戰艦已經沒有意義了。所以在完成條約規定的5艘航空巡洋艦之後就沒有新造航空巡洋艦。而這5艘航空巡洋艦都屬於埃姆登級航空巡洋艦,該級戰艦一共有5艘。分別為埃姆登號、柯尼斯堡號、紐倫堡、斯圖加特和什切青號。
該級航空巡洋艦紙麵排水量高達1.5萬噸。裝備6門240mm重炮。動力艙部分裝甲帶為120mm傾斜20度。彈藥艙裝甲為155mm傾斜20度。主水平裝甲厚度為80mm左右。戰艦的飛行甲板長度為160米。下部機庫為100米長。整艘船的長度為210米。寬度為24米。算上甲板係留的話,該級航空巡洋艦可以裝載30架左右的飛機(當然魚雷機是沒有的。)動力係統額定輸出為12萬馬力。最高出力可以達到14萬馬力,航速在32節以上。
按照德國海軍的作戰計劃,這5艘航空巡洋艦將用於大西洋破交戰和印度洋護航任務,雖然5艘看起來有點少,但是考慮到德國的盟友還有另外5艘航空巡洋艦,所以同盟國一共可以調集的航空巡洋艦數量為10艘左右。
雖然航空巡洋艦和重巡洋艦噸位相當,但是在德國人眼中,前者就是主力艦,而後者則被視為輔助戰艦。相對於曆史上德國巡洋艦小貓三兩隻的規模,這個位麵中一戰勝利後的德國巡洋艦編隊完全可以用恐怖來形容!在德國人打破了條約限製後,到目前為止,德國人一共擁有高達14艘輕重巡洋艦。其中8艘為重型巡洋艦,6艘為輕型巡洋艦。
“德國人的巡洋艦幾乎都是按照一個模子建造的,無論是重巡還是輕巡,它們的布局都是三座三聯裝炮塔堆放在戰艦的前部,然後空出整個後甲板來停放水上飛機。真是太醜了。”英國人曾經這樣形容德國巡洋艦編隊。
要說這種布局自然有它的好處,整個後甲板可以停放6到8架水上飛機,並且可以安置機庫。這樣無疑增加了戰艦的航空能力。不過缺點也是有的,為了容納三聯裝炮塔。這些戰艦的船體前部比較肥大,產生的阻力也會比較大。而且畢竟是三座炮塔連放。所以炮塔直接的空間會比較小,有可能被一炮滅掉2座炮塔。而且即使是放大了船首寬度。但是第一座炮塔處的水下防雷縱深依然略顯單薄。一旦被魚雷或者水雷集中。可能導致比較嚴重的後果,不過德國人在權衡再三後,還是選擇了這種布局。
德國人的重巡洋艦其實完全可以當成一級巡洋艦。因為他們都是從一個模子中改出來的,這8艘重巡洋艦分別為漢堡號、柏林號、呂貝克號、慕尼黑號、丹澤號、威斯巴登號、法蘭克福號和科隆號。這些重巡洋艦擁有180mm傾斜20度的主裝甲帶和90mm的水平裝甲。動力輸出和埃姆登級航空巡洋艦類似。船體長度為225米,寬度為23米。航速在32節以上。理論上可以搭載8架水上飛機,甲板後部還有一個機庫,可以將兩架水上飛機送入其中維護。
同樣輕巡洋艦都可以看成萊茵號巡洋艦的複製版。這級輕巡洋艦原本有7艘的,但是在意大利戰爭期間,其中一艘在東北被伊亞金諾率領的意大利艦隊所擊毀。所以目前隻剩下六艘了,這六艘戰艦分別為科爾貝格號、美因茨號、奧格斯堡號、羅斯托克號、萊比錫號和耶拿號。
德國人雖然已經擁有了多達14艘巡洋艦,但是在德國人看來,這樣一支艦隊的規模顯然並不能滿足德國公海艦隊的需要,於是乎在新一階段的擴軍計劃中,德國人計劃再建造至少4艘重巡洋艦和2艘輕巡洋艦來彌補次級主力艦數量的不足。當然,這是後話,暫且不提。這些巡洋艦一共分成4個巡洋艦支隊,其中重巡洋艦是4艘為一個支隊。而輕巡洋艦則是3艘為一個支隊。重巡洋艦支隊的任務主要是作為航空母艦伴隨戰艦。而輕巡洋艦則是作為驅逐艦艦隊領艦或者執行護航任務。也許有人認為輕巡洋艦作為驅逐艦隊領艦有些過分,而德國人是這樣想的他們認為任何一支單獨行動的艦隊都必須要有一支航空力量為其提供偵查或者反潛幫助。而德國艦隊中能搭載飛機的最小戰艦就是輕巡洋艦了,不拿它們作為驅逐艦隊領艦就隻能上更高級別戰艦了。
在大力建造主力艦和次級主力艦的同時,德國人也沒忘記補充驅逐艦。在一戰中德國人在數次戰役中都因為缺乏足夠的驅逐艦而吃了不少虧。而在一戰結束後。隨著德國走出北海進入大洋,德國人更傾向於建造一支均衡艦隊,在強調海上交戰能力同時。也開始注重對海上交通線的保護。德國人可以用潛艇把英國人的海上運輸線弄得雞飛狗跳。同樣英國人也可以。相對於英國人的反潛技術,德國人的反潛能力可是要差一些。所以德國人非常重視驅逐艦的反潛能力。
德國人的驅逐艦一共分成兩種。一種標準的艦隊驅逐艦,噸位比較大。性能比較均衡,可以同時執行防空、反潛和雷擊任務。按照德國海軍的要求,艦隊巡洋艦至少要擁有6門105mm高平兩用炮,至少6門以上的40mm機關炮和不少於40mm炮數量的20mm機關炮。擁有至少兩個深水炸彈投放導軌和刺蝟彈等反潛火力,並且必須同時裝備船首聲納和水下聽音器等探測設備。同時還要在船體中部至少布置一個5聯裝533mm魚雷發射管和再裝填裝置,或者布置兩個4聯裝533mm魚雷發射管,無再裝填裝置。航速至少要達到35節以上。續航力也要有6000海裏以上。而實現這些性能後,艦隊驅逐艦的噸位至少在1800噸左右。到目前,德國人已經建造了各種艦隊驅逐艦40艘。每4艘驅逐艦為一個分隊,一共擁有10個驅逐艦分隊。這些驅逐艦絕大部分配置相近,根據時間的不同一共分成兩大類,分別為1928型驅逐艦,這些驅逐艦裝備有6門105mm火炮,並且有兩個4聯裝533魚雷發射管。而1930型驅逐艦則是5門128mm火炮,裝備有1座五聯裝魚雷發射管。
而第二類驅逐艦則主要是護航驅逐艦,這類驅逐艦的性能要求就比標準的艦隊驅逐艦要差很多。甚至完全可以用寒酸來形容。甚至於不少火炮都是從1戰老舊的驅逐艦和輕巡洋艦上拆下來的!比如說105mml45艦炮。一艘護航驅逐艦能分到這樣4門艦炮就不錯了,個別戰艦甚至拿88mml45艦炮來湊數。當然,為了能讓這些老炮有理論上的對空能力。這些火炮都換裝了新的炮架,並且增加了俯仰角。至於驅逐艦必須的魚雷裝備,這些戰艦則是能省就省,幹脆有的專職護航驅逐艦連魚雷都沒有了。防空火力也僅限於20mm厄利空高炮,珍貴的博福斯40mm防空炮很少出現在這些戰艦上。
相對於這些護航驅逐艦孱弱的海戰和防空火力,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強悍的反潛火力。根據德國海軍的設想,在印度洋航行的護航艦隊最有可能碰上的威脅就是對方的潛艇了,(好吧,如果碰上偶爾殺過來的航空巡洋艦或者其他級別的戰艦。無論是護航驅逐艦還是艦隊驅逐艦都是白給。)所以這些驅逐艦可以用半民用的船體結構,可以忽視炮戰和防空能力,但是要是把反潛能力這根打狗棍扔了的話,那就真沒什麽用了。
護航驅逐艦的的反潛武器可謂是相當的全麵,從深水炸彈投放導軌、用火藥做推力的刺蝟彈發射器,以及擲雷器等等武器可謂是十分的全麵。前者從外形上來看有點像一個火箭炮,可以把一發150mm,重達22kg的反潛炸彈扔出去90米左右.這些反潛炸彈裝藥量為15kg。一個發射器可以打出4組共24發反潛炸彈。主要用於對付淺深度的潛艇。而後者的外形則類似一門大口徑臼炮,而且口徑也比刺蝟彈發射器要大不少。比如說德國人使用12寸反潛擲雷器可以把一發重達177千克。裝藥94公斤的深水炸彈以10米每秒的初速度射出,有效射程在200米左右。主要用於對付那些深水區域的潛艇。
而在動力和航速方麵,這些驅逐艦和正規驅逐艦的差距就更大了,在德國海軍完全實現燃料重油化的時候。這些驅逐艦有的依然在使用老舊的煤油混燒鍋爐,動力係統也盡可能的壓縮功率降低成本。按照德國海軍的意思,這些船能跑出25節的航速就夠了。以至於個別1000噸出頭的驅逐艦。其動力輸出還不到14000馬力。不過因為設備的極端簡化,這些驅逐艦的成本非常低。以至於按照現在德國的海軍軍費,建造時的數量完全可以用打來形容!
在擴充水麵艦隊的同時。德國人也沒忘記潛艇,這可是當年1戰中德國公海艦隊最為銳利的暗劍。和曆史上相比,德國潛艇較早的實現了大型化,新一代潛艇的排水量一般在800噸左右。並且比較注重水下航速和續航時間。而導致這一變化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針對未來的華夏海軍。在大西洋方向上,德國擁有西班牙和葡萄牙這個前沿基地,(本書中葡萄牙已經表現了加入同盟國的意願。並且已經有部分德國軍隊進駐。)在印度洋方向更是有波斯灣作為海軍基地,幾乎就是頂在印度的腦門上。按理說,並不需要航程過遠的潛艇。
但是德國海軍認為為了充分威懾華夏,並且把戰火帶到華夏控製的南海,就必須擁有噸位較大的遠洋潛艇,考慮到幾乎整個東南亞都是華夏的勢力範圍,各種反潛艦和反潛機的數量會多到驚人,所以必須提高水下性能來增加潛艇存活的幾率,於是乎潛艇大型化和外形改造就成了必然的趨勢。和曆史上一樣的是,德國人在這個位麵也建造了一些用於遠洋補給的潛艇。來增加潛艇部隊的持續戰鬥能力。在水麵艦隊大肆擴充的同時,深海中的狼群規模也開始惡性膨脹!
感謝書友zhouyu1976的打賞~~~。最近訂閱十分悲催,已經連續4天低於均訂了,作者本來打算在今年6月前突破1000均訂的大關的,最後差不到30了就是過不去,反而現在還有下降的趨勢。今天更一大章,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這本書寫到現在,能堅持下來不容易啊--!(未完待續。。)
在意大利戰爭結束後的兩年多的時間裏,德國海軍並沒有鬆懈,一方麵盡快完成德國在地中海的基地部署,而另外一方麵則在加速建造航空母艦,在這段時間裏,德國人海軍不僅僅完工了毛奇級航空母艦的兩艘後續戰艦呂措夫號和德芙林格號,同時另外兩艘航空母艦預備艦也完成了改裝,這兩艘原本被命名為歐羅巴號和不萊梅號的超級郵輪,最終變成了兩艘同名的航空母艦!至此,德國海軍一共擁有了三級共8艘艦隊航母。
第一級航空母艦自然德國海軍的試水之作布呂歇爾號級航空母艦。該級一共有兩艘航空母艦,分別為布呂歇爾和馮德坦恩號。這級航空母艦除了核心艙有一定防護之外,其它地方沒什麽防禦。這級航空母艦的價值就體現在較大的載機量上。中規中矩,更像是積累經驗之作。
第二級航空母艦是毛奇級裝甲航空母艦,該級一共四艘,分別為毛奇號、戈本號、呂措夫號和德芙林格號。這些紙麵上2.5萬噸,實際標準排水量將近2.9萬噸,滿載排水量更是3.3萬噸往上的家夥是德國海軍目前航空母艦編隊的核心戰鬥力!(具體性能指標看1080章吧,在這作者就不多說了。)這四艘航空母艦完全可以裝下100架以上的各種飛機(包括係留和掛票。)即使將部分魚雷機換成了雙發飛機,載機量也可以達到93架以上。
第三極航空母艦就是歐羅巴級。這級航空母艦就是由郵輪改進的,分別為歐羅巴號和不萊梅號。如果僅從性能來看。這級航空母艦的性能是德國所有航母中最好的。即使按照德國空軍裝備一定數量的雙發飛機的新搭配,這兩艘航空母艦的載機量依然可以達到100架以上。但是斯佩伯爵等海軍高官對此並不是很滿意。因為這兩艘戰艦的標準排水量高達4萬噸左右。其超高的噸位帶來的戰鬥力增幅讓德國海軍並不是很滿意。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德國人開始在航空母艦上部署雷達警戒機的時候,歐羅巴級航空母艦憑借270米長34米寬(比預計的寬了2米)的巨大甲板成為了德國海軍唯一兩艘可以搭載ju88對空/對海警戒雷達機的航空母艦。畢竟機翼展開寬度高達近20米,長度14米多的雙發中型轟炸機對於毛奇級航空母艦的250米長,29米寬的甲板來說實在是太大了一些。而歐羅巴級航空母艦是前期8艘德國航空母艦中唯一可以勉強部署這款飛機的航空母艦,並且又因為這艘航母前身是郵輪,內部空間十分寬敞,居住環境十分舒適,更重要的是可以容納下整個艦隊參謀龐大的人口數量。所以這兩艘航空母艦在新的興登堡級航空母艦服役之前,一直是德國公海艦隊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旗艦!甚至於因為良好的住宿環境和奢華的裝修,被人稱為海上的“無憂宮”(德皇的一座宮殿名稱)。
而在戰列艦方麵,德國人同樣完成了計劃中所有的新船,以及老船的返修改裝工作。到目前為止德國人一共擁有4級11艘戰列艦位於一線,其中俾斯麥號戰列艦和提爾批次號是新建的戰列艦。這也是條約結束後,德國海軍唯一開工的兩艘新式戰列艦。這兩艘戰列艦和奧匈帝國的新一代聯合力量級戰列艦的性能差不多,標準排水量接近4.2萬噸。裝備3座3聯裝16寸l45艦炮,戰艦長度高達245米。寬35米。主裝甲帶厚度為360mm,高度為5米。主水平裝甲為150mm,彈藥庫處的水平則增加到了170mm。其中上甲板還有30mm的防崩落層。主裝甲盒長度達到了160米左右。除了主裝甲帶之外,船體前後還有部分區域有100mm的薄裝甲。傳動軸上部則為一層厚度為150mm的水平裝甲。炮塔正麵防護高達420mm。炮座厚度也達到了380mm。最大輸出馬力為16.5萬馬力,航速也能達到30節以上,為了適應遠距離作戰。該級戰列艦的燃油搭載量達到了7500噸,足夠應對以地中海為基地。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作戰的需要了。
然後是4艘巴伐利亞級戰列艦,這些原本裝備了10門15寸重炮的原教旨主義戰列艦。在經過一番改裝後去掉了中部的炮塔,增加了動力。最終讓這四艘戰列艦脫胎換骨成為了快速戰列艦。其高達13萬馬力的額定動力,足以在過載情況下讓巴伐利亞級戰列艦跑出高達30節以上的速度。
國王級戰列艦也經曆了同樣的改裝。通過舍棄一座炮塔讓剩餘的三艘國王級戰列艦變成了標準的快速戰列艦。而凱撒級戰列艦的結局則比較悲催一些。這些裝備了8門14寸級別火炮的戰列艦實在沒有空間安裝太多的動力係統,雖然隨著技術的進步,如果換裝鍋爐和輪機後,在同等體積下可以讓動力增加一倍,但是悲催的是,即使動力增加一倍,最大輸出功率也不過10萬噸左右,在考慮到增加水下防護需要加裝水下突出部以及增加水平裝甲帶來的重量增加和線性破壞,想要不動火力讓這些戰艦變成高速船幾乎是不可能。而如果要是拆掉兩門火炮的話,僅僅6門14寸炮的戰艦對於德國海軍來說完全是食之無肉棄之有味的雞肋,再加上這兩艘戰艦飽經戰火,內傷太多,故障不斷。德國人也是認識到保存這兩艘戰艦的意義實在有限,於是乎果斷退役了。但是並沒有送到拆船廠拆毀。而是以紀念艦的名義保留了下來。
對了,還有兩艘伊茲梅爾級戰列艦。對於這兩艘戰列艦,德國海軍可是又愛又恨啊!這兩艘來源於俄國,並且在殘酷的1戰海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的戰列艦不但是德國海軍當時的中堅力量,更是德國擊敗俄國的重要標誌!無論從實際價值還是從政治意義上,德國人似乎都應該善待這兩艘戰艦。而且從改裝潛力來看,將4座3聯裝14寸炮換成4座雙聯裝16寸炮並沒什麽困難的。防禦方麵也不錯。唯一的問題就是航速太慢。按照現在的技術即使全部換成新的燃油鍋爐和輪機後出力也不過11萬馬力左右。航速能到27節就不錯了。這個速度顯然無法跟隨航母艦隊進行快速機動。
“我們目前並沒有建造新的戰列艦的打算,我們一共隻有11艘戰列艦,如果去掉它們的話,我們需要投入至少3艘大型航母的資金來補充兩艘戰列艦。9艘戰列艦對於德國公海艦隊來說簡直是無法忍受的。海戰中必然會有夜戰。近距離交戰和對地支援都需要大量的戰列艦,除非政府能掏錢幫我們彌補兩艘戰艦退役帶來的火力缺失,否則我不同意退役。”最終在斯佩伯爵的堅持下,這兩艘戰列艦被保留了下來,並且進行全麵的改裝。
於是乎整個德國戰列艦編隊分成了兩個分隊,第一分隊是2艘俾斯麥級戰列艦和4艘巴伐利亞級戰列艦,他們航速快,火力猛,防禦也不錯。完全可以伴隨航空母艦出戰。而第二分隊則是2艘伊茲梅爾級戰列艦和3艘國王級戰列艦。他們相對於第一分隊的戰列艦存在明顯的短板,所以一般作為二線艦隊使用,執行危險性不是很高的任務,比如說對陸攻擊等。
在德國海軍戰鬥序列中主力艦的定義除了航空母艦和戰列艦之外。還有一種戰艦就是航空巡洋艦。根據《海軍軍備條約》及其後續條約的規定,德國海軍最多隻能擁有5艘航空巡洋艦。而在條約失效之後,德國人認為繼續建造這種半高不低的戰艦已經沒有意義了。所以在完成條約規定的5艘航空巡洋艦之後就沒有新造航空巡洋艦。而這5艘航空巡洋艦都屬於埃姆登級航空巡洋艦,該級戰艦一共有5艘。分別為埃姆登號、柯尼斯堡號、紐倫堡、斯圖加特和什切青號。
該級航空巡洋艦紙麵排水量高達1.5萬噸。裝備6門240mm重炮。動力艙部分裝甲帶為120mm傾斜20度。彈藥艙裝甲為155mm傾斜20度。主水平裝甲厚度為80mm左右。戰艦的飛行甲板長度為160米。下部機庫為100米長。整艘船的長度為210米。寬度為24米。算上甲板係留的話,該級航空巡洋艦可以裝載30架左右的飛機(當然魚雷機是沒有的。)動力係統額定輸出為12萬馬力。最高出力可以達到14萬馬力,航速在32節以上。
按照德國海軍的作戰計劃,這5艘航空巡洋艦將用於大西洋破交戰和印度洋護航任務,雖然5艘看起來有點少,但是考慮到德國的盟友還有另外5艘航空巡洋艦,所以同盟國一共可以調集的航空巡洋艦數量為10艘左右。
雖然航空巡洋艦和重巡洋艦噸位相當,但是在德國人眼中,前者就是主力艦,而後者則被視為輔助戰艦。相對於曆史上德國巡洋艦小貓三兩隻的規模,這個位麵中一戰勝利後的德國巡洋艦編隊完全可以用恐怖來形容!在德國人打破了條約限製後,到目前為止,德國人一共擁有高達14艘輕重巡洋艦。其中8艘為重型巡洋艦,6艘為輕型巡洋艦。
“德國人的巡洋艦幾乎都是按照一個模子建造的,無論是重巡還是輕巡,它們的布局都是三座三聯裝炮塔堆放在戰艦的前部,然後空出整個後甲板來停放水上飛機。真是太醜了。”英國人曾經這樣形容德國巡洋艦編隊。
要說這種布局自然有它的好處,整個後甲板可以停放6到8架水上飛機,並且可以安置機庫。這樣無疑增加了戰艦的航空能力。不過缺點也是有的,為了容納三聯裝炮塔。這些戰艦的船體前部比較肥大,產生的阻力也會比較大。而且畢竟是三座炮塔連放。所以炮塔直接的空間會比較小,有可能被一炮滅掉2座炮塔。而且即使是放大了船首寬度。但是第一座炮塔處的水下防雷縱深依然略顯單薄。一旦被魚雷或者水雷集中。可能導致比較嚴重的後果,不過德國人在權衡再三後,還是選擇了這種布局。
德國人的重巡洋艦其實完全可以當成一級巡洋艦。因為他們都是從一個模子中改出來的,這8艘重巡洋艦分別為漢堡號、柏林號、呂貝克號、慕尼黑號、丹澤號、威斯巴登號、法蘭克福號和科隆號。這些重巡洋艦擁有180mm傾斜20度的主裝甲帶和90mm的水平裝甲。動力輸出和埃姆登級航空巡洋艦類似。船體長度為225米,寬度為23米。航速在32節以上。理論上可以搭載8架水上飛機,甲板後部還有一個機庫,可以將兩架水上飛機送入其中維護。
同樣輕巡洋艦都可以看成萊茵號巡洋艦的複製版。這級輕巡洋艦原本有7艘的,但是在意大利戰爭期間,其中一艘在東北被伊亞金諾率領的意大利艦隊所擊毀。所以目前隻剩下六艘了,這六艘戰艦分別為科爾貝格號、美因茨號、奧格斯堡號、羅斯托克號、萊比錫號和耶拿號。
德國人雖然已經擁有了多達14艘巡洋艦,但是在德國人看來,這樣一支艦隊的規模顯然並不能滿足德國公海艦隊的需要,於是乎在新一階段的擴軍計劃中,德國人計劃再建造至少4艘重巡洋艦和2艘輕巡洋艦來彌補次級主力艦數量的不足。當然,這是後話,暫且不提。這些巡洋艦一共分成4個巡洋艦支隊,其中重巡洋艦是4艘為一個支隊。而輕巡洋艦則是3艘為一個支隊。重巡洋艦支隊的任務主要是作為航空母艦伴隨戰艦。而輕巡洋艦則是作為驅逐艦艦隊領艦或者執行護航任務。也許有人認為輕巡洋艦作為驅逐艦隊領艦有些過分,而德國人是這樣想的他們認為任何一支單獨行動的艦隊都必須要有一支航空力量為其提供偵查或者反潛幫助。而德國艦隊中能搭載飛機的最小戰艦就是輕巡洋艦了,不拿它們作為驅逐艦隊領艦就隻能上更高級別戰艦了。
在大力建造主力艦和次級主力艦的同時,德國人也沒忘記補充驅逐艦。在一戰中德國人在數次戰役中都因為缺乏足夠的驅逐艦而吃了不少虧。而在一戰結束後。隨著德國走出北海進入大洋,德國人更傾向於建造一支均衡艦隊,在強調海上交戰能力同時。也開始注重對海上交通線的保護。德國人可以用潛艇把英國人的海上運輸線弄得雞飛狗跳。同樣英國人也可以。相對於英國人的反潛技術,德國人的反潛能力可是要差一些。所以德國人非常重視驅逐艦的反潛能力。
德國人的驅逐艦一共分成兩種。一種標準的艦隊驅逐艦,噸位比較大。性能比較均衡,可以同時執行防空、反潛和雷擊任務。按照德國海軍的要求,艦隊巡洋艦至少要擁有6門105mm高平兩用炮,至少6門以上的40mm機關炮和不少於40mm炮數量的20mm機關炮。擁有至少兩個深水炸彈投放導軌和刺蝟彈等反潛火力,並且必須同時裝備船首聲納和水下聽音器等探測設備。同時還要在船體中部至少布置一個5聯裝533mm魚雷發射管和再裝填裝置,或者布置兩個4聯裝533mm魚雷發射管,無再裝填裝置。航速至少要達到35節以上。續航力也要有6000海裏以上。而實現這些性能後,艦隊驅逐艦的噸位至少在1800噸左右。到目前,德國人已經建造了各種艦隊驅逐艦40艘。每4艘驅逐艦為一個分隊,一共擁有10個驅逐艦分隊。這些驅逐艦絕大部分配置相近,根據時間的不同一共分成兩大類,分別為1928型驅逐艦,這些驅逐艦裝備有6門105mm火炮,並且有兩個4聯裝533魚雷發射管。而1930型驅逐艦則是5門128mm火炮,裝備有1座五聯裝魚雷發射管。
而第二類驅逐艦則主要是護航驅逐艦,這類驅逐艦的性能要求就比標準的艦隊驅逐艦要差很多。甚至完全可以用寒酸來形容。甚至於不少火炮都是從1戰老舊的驅逐艦和輕巡洋艦上拆下來的!比如說105mml45艦炮。一艘護航驅逐艦能分到這樣4門艦炮就不錯了,個別戰艦甚至拿88mml45艦炮來湊數。當然,為了能讓這些老炮有理論上的對空能力。這些火炮都換裝了新的炮架,並且增加了俯仰角。至於驅逐艦必須的魚雷裝備,這些戰艦則是能省就省,幹脆有的專職護航驅逐艦連魚雷都沒有了。防空火力也僅限於20mm厄利空高炮,珍貴的博福斯40mm防空炮很少出現在這些戰艦上。
相對於這些護航驅逐艦孱弱的海戰和防空火力,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強悍的反潛火力。根據德國海軍的設想,在印度洋航行的護航艦隊最有可能碰上的威脅就是對方的潛艇了,(好吧,如果碰上偶爾殺過來的航空巡洋艦或者其他級別的戰艦。無論是護航驅逐艦還是艦隊驅逐艦都是白給。)所以這些驅逐艦可以用半民用的船體結構,可以忽視炮戰和防空能力,但是要是把反潛能力這根打狗棍扔了的話,那就真沒什麽用了。
護航驅逐艦的的反潛武器可謂是相當的全麵,從深水炸彈投放導軌、用火藥做推力的刺蝟彈發射器,以及擲雷器等等武器可謂是十分的全麵。前者從外形上來看有點像一個火箭炮,可以把一發150mm,重達22kg的反潛炸彈扔出去90米左右.這些反潛炸彈裝藥量為15kg。一個發射器可以打出4組共24發反潛炸彈。主要用於對付淺深度的潛艇。而後者的外形則類似一門大口徑臼炮,而且口徑也比刺蝟彈發射器要大不少。比如說德國人使用12寸反潛擲雷器可以把一發重達177千克。裝藥94公斤的深水炸彈以10米每秒的初速度射出,有效射程在200米左右。主要用於對付那些深水區域的潛艇。
而在動力和航速方麵,這些驅逐艦和正規驅逐艦的差距就更大了,在德國海軍完全實現燃料重油化的時候。這些驅逐艦有的依然在使用老舊的煤油混燒鍋爐,動力係統也盡可能的壓縮功率降低成本。按照德國海軍的意思,這些船能跑出25節的航速就夠了。以至於個別1000噸出頭的驅逐艦。其動力輸出還不到14000馬力。不過因為設備的極端簡化,這些驅逐艦的成本非常低。以至於按照現在德國的海軍軍費,建造時的數量完全可以用打來形容!
在擴充水麵艦隊的同時。德國人也沒忘記潛艇,這可是當年1戰中德國公海艦隊最為銳利的暗劍。和曆史上相比,德國潛艇較早的實現了大型化,新一代潛艇的排水量一般在800噸左右。並且比較注重水下航速和續航時間。而導致這一變化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針對未來的華夏海軍。在大西洋方向上,德國擁有西班牙和葡萄牙這個前沿基地,(本書中葡萄牙已經表現了加入同盟國的意願。並且已經有部分德國軍隊進駐。)在印度洋方向更是有波斯灣作為海軍基地,幾乎就是頂在印度的腦門上。按理說,並不需要航程過遠的潛艇。
但是德國海軍認為為了充分威懾華夏,並且把戰火帶到華夏控製的南海,就必須擁有噸位較大的遠洋潛艇,考慮到幾乎整個東南亞都是華夏的勢力範圍,各種反潛艦和反潛機的數量會多到驚人,所以必須提高水下性能來增加潛艇存活的幾率,於是乎潛艇大型化和外形改造就成了必然的趨勢。和曆史上一樣的是,德國人在這個位麵也建造了一些用於遠洋補給的潛艇。來增加潛艇部隊的持續戰鬥能力。在水麵艦隊大肆擴充的同時,深海中的狼群規模也開始惡性膨脹!
感謝書友zhouyu1976的打賞~~~。最近訂閱十分悲催,已經連續4天低於均訂了,作者本來打算在今年6月前突破1000均訂的大關的,最後差不到30了就是過不去,反而現在還有下降的趨勢。今天更一大章,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這本書寫到現在,能堅持下來不容易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