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德國陸軍部給德國各大軍火商的招標書開始讓各大廠商嚇了一跳的話,那麽當德國廠商將虎式坦克的生產消耗情況、工時還有報價送到德國陸軍部的時候,後者也被前者嚇了一跳,這東西簡直太貴,而且太過複雜了,讓已經習慣了30噸級中型坦克的德國陸軍感到十分的驚詫!


    “不要說將所有的坦克都換成虎式了,即使換裝一半也足夠讓德國陸軍破產了!我們設定中一個裝甲師至少要有一個營的虎式,但是很顯然,這個數量實在難以達到,而且虎式的投產必然會降低其它坦克裝甲車輛的產能。考慮到帝國在歐洲還要麵對強大的法國,我們必須保持一定的數量。”一名負責軍工生產的中將再給興登堡的信中這樣寫道。


    按照德國陸軍一開始的安排,不僅僅普通裝甲師會擁有坦克,一般精銳的步兵也會酌情安排一些坦克作為支援單位。當然,這些坦克數量就比較少了。而且步兵師裝甲部隊的構成一般也是榴彈炮坦克和普通坦克的混搭。前者的任務是支援步兵作戰,類似曆史上裝105mm榴彈炮的謝爾曼坦克,而後者的任務則是抵禦對方裝甲部隊。德國人認為這種搭配很適合提高步兵部隊的任務彈性。


    但是現在的問題是,隨著德國準備研製和裝備新的重型坦克,軍工生產必須進行一些調整,這必然會讓原本的3號和4號坦克的產能被嚴重壓縮。由此造成的數量不足也必須彌補。以至於德國人現在都在考慮是否設計一種廉價的中型坦克來取代目前的3號和4號坦克。不過這樣做的前景也不太好。首先設計出來的新式坦克是否能達到廉價和實用的標準都很難說,其次就是這樣的改動對原有的生產性影響太大。很有可能得不償失。


    而這時候古德裏安又開始為他鍾情的三號和四號坦克出來說話了。“雖然重型坦克性能非常優越,但是產能的不足將嚴重限製德國裝甲部隊的規模。我認為在保證裝甲部隊質量的同時。我們同意需要保持數量,因為我們麵對的對手太多了,我們在印度、西歐、北非和強大的敵人作戰,同時還要保證對俄國的震懾。3號坦克和4號坦克的造價低廉,技術成熟,穩定性很好。更重要的是還有很大的改裝潛力,三號坦克的底盤完全可以在使用固定戰鬥艙的情況下換裝75mm長身管火炮或者大威力榴彈炮。而四號坦克甚至可以考慮安裝88mml56新式坦克炮。完全可以充當主力。”


    這一次古德裏安的意見得到了高層認可。能使用現有生產線挖掘潛力無疑是最好的。而且誠如古德裏安在文件中提到的那樣,三號坦克和四號坦克的底盤潛力確實不錯。甚至於即使不怎麽改,拿出來對付除了華夏重裝甲部隊之外的其它國家裝甲部隊一點問題也沒有。重型坦克設計需要均衡一些。而中型坦克則要突出火炮。德國人已經準備研製一種75mml60級別的火炮裝備四號坦克。同時為三號坦克準備一門75mml48級別的火炮。


    但是隨後這個設計標準又被興登堡否決了,因為他認為,在一國裝甲部隊之中,光為坦克就準備兩種同口徑不同身管的主炮實在是太過於奢侈了!雖然同意繼續生產三號和四號底盤。但是顯然並沒有同意繼續生產兩種中型坦克!“我們的陸軍中隻用保留兩種坦克就行了。一種是作為中型坦克的4號坦克,另外一種就是作為攻堅重錘的5號坦克。3號坦克這種性能落後的產物就準備退役吧。”興登堡的意見很明確,4號坦克可以繼續存在,但是3號坦克逐漸被4號替換,同時保留底盤用於生產其它武器。


    經過一番商討後,4號坦克依然保持主了德國主力中型坦克的地位。這種在徐傑眼中算是一個小號豹子的東東在未來的戰爭中一直是德國裝甲部隊的核心力量。而三號坦克因為底盤限製的原因,最終被改成了各種突擊炮和反坦克殲擊車。這些車輛一部分被編入裝甲部隊來彌補坦克數量的不足,但是更多的則是編成獨立的突擊炮營被分配給某些步兵師。作為救火隊或者支援火力來使用。


    三號坦克的衍生車係列最終包括以下幾種,第一種是裝備了75mml60加農炮的坦克殲擊車。因為取消了炮塔,所以坦克的高度被壓低,即使算上上麵的指揮塔也隻有2.4米的高度。(比曆史上的三突要高一些)同時加強了正麵的防護,最終的3號突擊炮正麵裝甲最厚處達到了100mm。再配上低矮的外形,這種突擊炮在防禦戰中的表現甚至比4號坦克都要好。


    第二種就是裝備了105mm榴彈炮的支援型三號突擊炮。這款突擊炮使用的武器和曆史上的三號榴彈炮版突擊炮相同,都是一門fh18型105mm榴彈炮。但是因為采用了更大的車體,這款突擊炮的備彈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一般備彈量高達50發以上。(曆史上使用105mm榴彈炮的3號突擊炮隻有36發分裝105mm炮彈。)這種突擊炮始終是德國步兵支援的主力,是少數幾種打遍全場的武器。


    而第三種重要的改進型同時也是數量最大的改進型設計的初衷並不是為了地麵作戰,而是作為一種機動防空力量而設計的三號坦克底盤改出的自行高炮。這款履帶式自行高炮不僅產量是最多的,同時也是各種亞型號最多的,最開始,德國人在這個地盤上安裝了4門20mm厄利空高炮作為武器,被人稱為球形閃電。但是隨後發現20mm高炮麵對越來越皮實的攻擊機威力不夠,於是又安裝了兩門40mm博福斯高炮取名為風暴。在伴隨機械化部隊進攻的過程中,這兩種高炮在前期用來對付步兵和掩體的時候比打飛機的時候還要多!甚至協約國認為這兩種戰車就是專門為了清掃步兵和戰防炮而設計的。


    而另外一種改進型則是把88mml56型高炮塞到了戰車上。而這樣做的結果是,這種被稱為犀牛的東東被後來德軍步兵部隊作為了防禦裝甲部隊的核心。在執行反坦克任務的時候,成員會把四周的裝甲擋板豎起來抵禦彈片,而在執行防空任務的時候會把擋板放倒,作為一個露天的高炮平台。德國人甚至還打算把105mm高配也扔到3號平台上,但是後來設計師表示這樣會極大的降低其它方麵的性能所以最終作罷。


    第四種改進型是以三號底盤改進的自行火箭炮。在這一點上,德國人比曆史上有了很大的進步,他們把火箭炮定位為射程在迫擊炮和榴彈炮之間,可以一次投擲大量彈藥的武器。所以這個位麵上德國的火箭炮射程達到了10km左右,而且依靠較為精密的炮彈設計和發射箱,擁有了比曆史上喀秋莎更好的精度。而且德國人在3號地盤上裝備了24聯裝的發射箱,其一波投射量等於兩輛喀秋莎。不過這種履帶式底盤的火箭炮生產的並不多。


    除了以上四大類衍生車之外,德國人在後來還打算把105mm遠程火炮扔到3號坦克的底盤上。但是這個計劃最終還是被放棄了,其原因很簡單,使用半履帶車作為這種遠程火炮的底盤會更好。而且和球形閃電、風暴、犀牛這樣的高射炮不同的是,這種遠程火炮一般不用伴隨裝甲部隊在一線機動,因為較遠的射程可以保證在對方的直瞄火力之外。能防彈片就可以了。而且更省油,速度更快,底盤更便宜。


    最終在各種巧合之下,德國人建立了一套比曆史上更完備的裝甲兵體係。三號坦克和各種衍生車輛極大彌補了德國裝甲兵力的不足,讓德國步兵師也擁有了對抗對方裝甲部隊的力量。甚至因為大量突擊炮的存在,導致了在戰爭初期和中期德國師屬牽引式反坦克炮的數量大減。隻有到了戰爭中後期,德國工業無法滿足陸軍擴編的速度和戰損的增加而重新增加大量的牽引式反坦克炮。


    在重新設定了自己的裝甲單位構型之後,德國人並不滿足,於是乎又把眼光瞄上了在戰場上大顯神威,裝備著30mm機關炮的快速步兵戰車。華夏使用的底盤是輪式底盤,其極高的速度給德國人留下了很深的影響,以至於不少參戰的德國官兵認為想要打中速度高達50千米以上的小目標實在是太困難了。於是乎陸軍內部在設計這種步兵戰車時甚至還出來一種速度就是防禦的理念。如果費舍爾同誌泉下有知的話,恐怕也會感到欣慰吧。德國人並沒有直接照搬華夏的做法,而是結合了自己的需要在半履帶地盤和輪式底盤之間躊躇。


    感謝書友zhouyu1976、永恆的自然的打賞~~~,以及書友百事可樂、無上咒、f663026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甲午之華夏新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終極側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終極側位並收藏甲午之華夏新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