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英國政府的聲名一發表,懸在徐傑等人心頭的巨石終於落了下去。現在北洋水陸二師的官兵終於有時間坐下來好好總結前一段時間的經驗教訓了,介於水師除了震懾,就打了幾發炮彈,所以,徐傑和隨行的漢納根則和張文宣等人一起探討這次行動的得失。
總的來說,此次的掃街行動是十分成功的,畢竟受過專業訓練的士兵加上占有絕對優勢的武器鎮壓那些隻會跟風打劫的家夥不勝都沒有道理。但是暴露的問題還是很多的。而作為一線最高指揮的張文宣則深有感觸。
“馬肯辛式重機槍實在是太好用了。我北洋應該大量裝備此類自動武器,就單純反步兵來說,一挺馬肯辛機槍比2門格林炮還好用,而且重量低可以較為方便的轉移陣地。但是現在看來如果裝備機槍的話,北洋原有軍製將會被打破。畢竟一挺機槍需要7到10人操作運輸。”張文宣說道。
“貴國的軍製本身就不是十分合理,以營為基本單位,每個營名義上是500人,營下設4哨。每哨又有8隊,這樣一來每隊兵隻有十餘人,考慮到不少營根本達不到滿員,甚至有的營隻有300多人,這樣一來一隊隻有10人,而且即使是500人的滿編營在戰鬥中也無法獨當一麵,在一條戰線上營級單位過多,甚至是不同軍的營級單位,這樣一來戰鬥協作方麵將有很大的漏洞。營級部隊沒有自動武器,以步槍為主,缺乏攻堅和抵擋對方人海戰術的能力。炮兵編製過小,火炮以小口徑速射炮為主,一旦麵對對手以75mm行營炮為主的炮兵,這種小炮炮兵的生存能力堪憂。”漢納根十分盡職的說道。
“最關鍵的是沒有現代化的參謀和後勤保障體係,前者可以幫助指揮官更快的做出戰役決策,而後者這是保證戰鬥力的關鍵。聽說下鄉平定暴亂的我大清陸師在最後一天都開始就地“征糧”了吧?彈藥輸送方麵也存在很大漏洞,一方麵是我們的士兵太浪費子彈(這個可以參考甲午平壤會戰,清軍子彈消耗量基本上是本子的3倍)。另一方麵沒有專門的單位負責彈藥輸送,沒有統一的補給體係才是最重要的問題,據說北洋水師陸戰隊的彈藥緊缺,陸師那裏有彈藥,但是死活不給。這對戰鬥來說相當不利。“徐傑則把重點放在了參謀和後勤,畢竟這兩樣可是當年普魯士搞定法國的關鍵法寶,前者讓德國軍隊做出最快最準的決定,而後者則在短時間內支撐幾十萬大軍戰鬥。
“張某對此不甚了解,漢納根先生和徐大人來自海外,對編製參謀部和後勤體製的建立不甚了解,所以也不好多說。兩位可以自行擬個折子,然後張某複議即可。我在這裏像主要說一下我北洋陸師的裝備問題。”張文宣搓搓手看著對麵兩個“製度”黨不好意思的說道。
“除了大量裝備馬克辛式機槍以外,徐先生設計的擲彈筒在交戰中也發揮著巨大作用,配上較高的彈道。可以輕鬆的越過掩體和障礙物攻擊後麵的敵人,但是威力較小,對於比較結實的建築物無能為力,而75野炮因為彈道問題而無法直接攻擊。不知道徐先生曾經提到過的迫擊炮能否解決這個問題。”張文宣一邊說一邊畫圖比劃道。
“另外個人感覺,馬克辛機槍有些過重,雖然射速快,射程也遠。但是所需要的水箱,彈藥箱以及支架工具箱等輔助用品太多太重,機動性方麵還是不方便,尤其是進攻的時候,根本跟不上進攻的部隊,不知道徐先生能否將馬克辛機槍的性能適當降低,減輕重量。”張文宣想了想說道。…,
“這些問題如果資金比較充足的話,無論是迫擊炮還是輕量化的機槍都可以實現。設計也不是什麽大問題,但是如何生產出大量並且質量合格的產品才是最關鍵的,而目前大清的軍工廠在這兩方麵都十分欠缺。”徐傑頗有些無奈的說道。
“我想張大人應該重視火炮的作用,迫擊炮隻能在特定情況下發揮大的作用,但實際上真正主宰戰場的還是長身管火炮,德意誌帝國就是利用克虜伯火炮快速的摧毀了法軍的炮兵陣地,並最終在絕對優勢火力的掩護下擊潰法國陸軍的。”漢納根說道。
“我北洋不是已經計劃大量裝備75mm克虜伯行營炮了嗎?”張文宣問道。
“不不不,這遠遠不夠,75mm行營炮僅僅是最基本的裝備,德國軍中還有大量的120mm炮150mm炮,和210mm炮,這些火炮的威力和射程可不是75mm行營炮可以比擬的,在反製對方炮兵方麵更是占有優勢。”漢納根說道。
“這150mm炮和210mm炮的重量是否已經超出了清國道路運輸能力和補給能力了?”徐傑問道,畢竟他是搞海軍的,對1890年的德國陸炮的研究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您對海軍的研究確實相當深入,但是對陸軍火炮了解還是比較少,相對於海軍的長身管火炮,陸炮的身管更短,但是仰角更大,同等重量下,陸炮的口徑也會更大,海軍用4.7寸火炮的炮架和炮管重量加在一起近4噸多,而150mm野炮的重量也不會超過這個標準,雖說射程稍微近了一些,但是彈重更大,在沒有艦炮專用製退器的情況下,艦炮上岸後射速也不高,120艦炮的投射量不如150mm野炮的投射量。”漢納根直言不諱的說道。
“如果真是如此,我北洋可以考慮向克虜伯公司訂購大型野炮,甚至引進生產線。在這方麵還希望漢納根先生能給予幫助。”徐傑謙虛的說道。
“能為克虜伯公司與北洋陸軍服務,是我的榮耀。”漢納根笑著說道。
“另外對於除北洋陸戰隊以外其它清國陸軍的作戰意誌我個人認為還是十分脆弱的。在剛開始的不利情況下,各條戰線上都出現過逃兵。這種情況一定要提起高度的注意,畢竟光有先進的武器沒有優秀的士兵去操作還是不行的。”漢納根想了想,還是說了出來,德意誌的嚴謹在此刻盡顯無疑。
“確實如此,漢納根先生說的很對。”張文宣心裏很明白,讓那些將當兵作為一種謀生手段的人去拚死作戰確實不現實。說忠君為國?但是現在清王朝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們除了讓老百姓納糧繳稅外,何曾做過什麽好事?
總的來說,此次的掃街行動是十分成功的,畢竟受過專業訓練的士兵加上占有絕對優勢的武器鎮壓那些隻會跟風打劫的家夥不勝都沒有道理。但是暴露的問題還是很多的。而作為一線最高指揮的張文宣則深有感觸。
“馬肯辛式重機槍實在是太好用了。我北洋應該大量裝備此類自動武器,就單純反步兵來說,一挺馬肯辛機槍比2門格林炮還好用,而且重量低可以較為方便的轉移陣地。但是現在看來如果裝備機槍的話,北洋原有軍製將會被打破。畢竟一挺機槍需要7到10人操作運輸。”張文宣說道。
“貴國的軍製本身就不是十分合理,以營為基本單位,每個營名義上是500人,營下設4哨。每哨又有8隊,這樣一來每隊兵隻有十餘人,考慮到不少營根本達不到滿員,甚至有的營隻有300多人,這樣一來一隊隻有10人,而且即使是500人的滿編營在戰鬥中也無法獨當一麵,在一條戰線上營級單位過多,甚至是不同軍的營級單位,這樣一來戰鬥協作方麵將有很大的漏洞。營級部隊沒有自動武器,以步槍為主,缺乏攻堅和抵擋對方人海戰術的能力。炮兵編製過小,火炮以小口徑速射炮為主,一旦麵對對手以75mm行營炮為主的炮兵,這種小炮炮兵的生存能力堪憂。”漢納根十分盡職的說道。
“最關鍵的是沒有現代化的參謀和後勤保障體係,前者可以幫助指揮官更快的做出戰役決策,而後者這是保證戰鬥力的關鍵。聽說下鄉平定暴亂的我大清陸師在最後一天都開始就地“征糧”了吧?彈藥輸送方麵也存在很大漏洞,一方麵是我們的士兵太浪費子彈(這個可以參考甲午平壤會戰,清軍子彈消耗量基本上是本子的3倍)。另一方麵沒有專門的單位負責彈藥輸送,沒有統一的補給體係才是最重要的問題,據說北洋水師陸戰隊的彈藥緊缺,陸師那裏有彈藥,但是死活不給。這對戰鬥來說相當不利。“徐傑則把重點放在了參謀和後勤,畢竟這兩樣可是當年普魯士搞定法國的關鍵法寶,前者讓德國軍隊做出最快最準的決定,而後者則在短時間內支撐幾十萬大軍戰鬥。
“張某對此不甚了解,漢納根先生和徐大人來自海外,對編製參謀部和後勤體製的建立不甚了解,所以也不好多說。兩位可以自行擬個折子,然後張某複議即可。我在這裏像主要說一下我北洋陸師的裝備問題。”張文宣搓搓手看著對麵兩個“製度”黨不好意思的說道。
“除了大量裝備馬克辛式機槍以外,徐先生設計的擲彈筒在交戰中也發揮著巨大作用,配上較高的彈道。可以輕鬆的越過掩體和障礙物攻擊後麵的敵人,但是威力較小,對於比較結實的建築物無能為力,而75野炮因為彈道問題而無法直接攻擊。不知道徐先生曾經提到過的迫擊炮能否解決這個問題。”張文宣一邊說一邊畫圖比劃道。
“另外個人感覺,馬克辛機槍有些過重,雖然射速快,射程也遠。但是所需要的水箱,彈藥箱以及支架工具箱等輔助用品太多太重,機動性方麵還是不方便,尤其是進攻的時候,根本跟不上進攻的部隊,不知道徐先生能否將馬克辛機槍的性能適當降低,減輕重量。”張文宣想了想說道。…,
“這些問題如果資金比較充足的話,無論是迫擊炮還是輕量化的機槍都可以實現。設計也不是什麽大問題,但是如何生產出大量並且質量合格的產品才是最關鍵的,而目前大清的軍工廠在這兩方麵都十分欠缺。”徐傑頗有些無奈的說道。
“我想張大人應該重視火炮的作用,迫擊炮隻能在特定情況下發揮大的作用,但實際上真正主宰戰場的還是長身管火炮,德意誌帝國就是利用克虜伯火炮快速的摧毀了法軍的炮兵陣地,並最終在絕對優勢火力的掩護下擊潰法國陸軍的。”漢納根說道。
“我北洋不是已經計劃大量裝備75mm克虜伯行營炮了嗎?”張文宣問道。
“不不不,這遠遠不夠,75mm行營炮僅僅是最基本的裝備,德國軍中還有大量的120mm炮150mm炮,和210mm炮,這些火炮的威力和射程可不是75mm行營炮可以比擬的,在反製對方炮兵方麵更是占有優勢。”漢納根說道。
“這150mm炮和210mm炮的重量是否已經超出了清國道路運輸能力和補給能力了?”徐傑問道,畢竟他是搞海軍的,對1890年的德國陸炮的研究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您對海軍的研究確實相當深入,但是對陸軍火炮了解還是比較少,相對於海軍的長身管火炮,陸炮的身管更短,但是仰角更大,同等重量下,陸炮的口徑也會更大,海軍用4.7寸火炮的炮架和炮管重量加在一起近4噸多,而150mm野炮的重量也不會超過這個標準,雖說射程稍微近了一些,但是彈重更大,在沒有艦炮專用製退器的情況下,艦炮上岸後射速也不高,120艦炮的投射量不如150mm野炮的投射量。”漢納根直言不諱的說道。
“如果真是如此,我北洋可以考慮向克虜伯公司訂購大型野炮,甚至引進生產線。在這方麵還希望漢納根先生能給予幫助。”徐傑謙虛的說道。
“能為克虜伯公司與北洋陸軍服務,是我的榮耀。”漢納根笑著說道。
“另外對於除北洋陸戰隊以外其它清國陸軍的作戰意誌我個人認為還是十分脆弱的。在剛開始的不利情況下,各條戰線上都出現過逃兵。這種情況一定要提起高度的注意,畢竟光有先進的武器沒有優秀的士兵去操作還是不行的。”漢納根想了想,還是說了出來,德意誌的嚴謹在此刻盡顯無疑。
“確實如此,漢納根先生說的很對。”張文宣心裏很明白,讓那些將當兵作為一種謀生手段的人去拚死作戰確實不現實。說忠君為國?但是現在清王朝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們除了讓老百姓納糧繳稅外,何曾做過什麽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