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火炮是戰爭之王!”這句話即使放到2戰也是相當有道理的,蘇軍驚天動地的炮火準備,和美軍精準有效的vt空炸引信炮擊,都給德國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這句話放到甲午時期,更是至理名言!再猛的機槍也怕火炮,無論是普法戰爭中的法國排槍還是日俄戰爭期間203高地上的俄國機槍陣地,都在克虜伯火炮和本子的280重炮的打擊之下灰飛煙滅。所以,光搞機槍是不可能打贏甲午的。而至於火炮選擇。徐傑在絞盡腦汁想了幾天後,終於理出了一個大概的思路。
北洋的招牌火炮克虜伯75mm行營炮還是需要保留的。不錯的性能,而且北洋也裝備了不少,本著能用好用的準則,徐傑決定有機會繼續采購。但是單純采購75mm炮絕對不夠,而為了以盡可能少的資金獲得盡可能高的戰力。徐傑決定先把迫擊炮這種東西搞出來。說實話,迫擊炮這東西的原型很早就有了,迫擊炮就是臼炮的改版。是日俄戰爭期間一個叫尼古拉耶維奇的人用一個海軍47mm炮發射長尾炮彈客串的迫擊炮,當時是為了對付逼近的日軍而設計的。你還別說,這東西後來在1戰戰壕戰中被發揚光大。
要說迫擊炮的有點還真是不少,射速快,結構簡單,射擊幾乎沒有死角,最關鍵的是火炮加工難度小,炮管比較短,膛壓比較小,對炮管加工要求不高。而且不用各種複雜的火炮伺服設備。重量輕便於機動,好處多多啊。至於炮彈?經濟上的優勢更明顯了,一般野炮的炮彈殼都是銅製的。而迫擊炮的炮彈可以用鑄鐵,真真正正的便宜啊。這對工業落後的清國來說可是相當實在的。至於具體迫擊炮的種類,徐傑決定參考以下幾種迫擊炮作為今後迫擊炮裝備的主攻方向。而考慮到北洋孱弱的工業實力,火炮開始要在意大利造了,北洋開始最多也就生產炮彈了。至於各種迫擊炮的母型,徐傑也想的差不多了,決定以當年民國時期的一些迫擊炮為原型。(你還別說,民國別的炮不行,迫擊炮還是有些水平的。)
60mm迫擊炮,以民國31式迫擊炮為原型。在1942年量產。在抗日戰爭時期造了2770門。(抗戰結束後造了8515門)初速148,射速18發每分,重量18kg。以4包裝藥時發射,有效射程1440米。很不錯的數據,而且成本和技術難度絕對不高,連國民黨都可以量產。
82mm迫擊炮,以民國20式82mm迫擊炮為原型。(民國20式迫擊炮又是以1930年式法國布朗德式迫擊炮為原型)從31年投產到45年生產了7000+門。初速196米每秒。射速8發以上,射擊距離2860米左右。重量69kg。真正的步兵大殺器啊。
120mm迫擊炮,以民國33—1式迫擊炮為原型。(該炮又以布朗德120mm迫擊炮為原型)炮長1080mm,重217kg,射程4900+米。這東西如果能造出來的話,估計比75mm野炮都要猛。當然了這些都是預計,到地能達到什麽性能徐傑也沒底。不過就算射程近一些,隻要能達到3km以上就行了。
迫擊炮除了炮本身以外,發射藥也是很有講究的,現在的黑火藥根本沒法用。不過好在當年徐傑看過一些資料,大概的配料還是知道的。迫擊炮的發射藥由附加藥(雙環藥),基本藥管中的雙帶藥,擴燃藥(黑藥),底火組成。整個過程是擊針觸發底火人,然後是黑藥,雙帶藥和雙環藥。其中底火由雷汞(主要)氯酸鉀,硝酸鋇和氯化銻組成。黑藥則是由木炭和**組成。雙帶藥和雙環藥則是由硝化棉和**組成。當然了,具體配比徐傑是記不清除了,這個隻能交由專業人士逐漸摸索了。
總體來說,僅僅工業角度來看,意大利生產這些東西沒有任何問題,當然了,考慮到沒有樣品做參照,到地能造出什麽水平那就另說了。但本著有總比沒有好的原則,徐傑還是決定如果有可能還是要裝備迫擊炮的。
除了克虜伯75mm行營炮和準備研製的迫擊炮以外,徐傑還計劃準備一支遠程炮兵,因為在曆史上,徐傑知道在圍攻旅順的時候日軍曾動用大口徑攻城炮,麵對這種威力大射程遠的火炮。無論是克虜伯炮還是迫擊炮都無法應對,所以徐傑決定學習英國人在布爾戰爭,日本人在日俄戰爭時的做法,把部分艦炮按上陸軍炮架當遠程陸炮使用。考慮到機動情況和火炮重量,6寸以上火炮顯然不合適。(曆史上6寸速射炮僅炮管就有6.7噸左右還不算複進機等火炮伺服設備)而12磅炮級別的威力又太小而且射程僅,在這種情況下,徐傑還是比較傾向於使用4.7寸速射炮,4.7寸速射炮炮管重2.2噸,射程9.9千米(仰角20度)。相對於75野炮的5千米射程,4.7寸艦炮無疑是相當有優勢的,4.7寸艦炮彈重20.4kg.。裝藥3.1kg,用無煙發射藥時,藥包重2.5kg到2.9kg。(法國的加納炮貌似有整裝彈)雖然同樣無法把艦炮上的複進機放在陸軍炮架上,但是考慮到當時所有陸軍炮都是架退炮(最早的管退速射陸炮是法國的施耐德m1897式75mm野炮,總重才1300+kg,其出現的意義不亞於馬克辛機槍。速射陸炮和馬克辛機槍一起使1戰的陸戰模式變成了戰壕對峙)所以架退式4.7寸炮還是相當有震懾力的。作為軍級火炮完全沒有問題。
經過幾天的努力,徐傑總算把陸軍武器的規劃製定好了,前景是美好的,但是道路是曲折的,武器的研發購買以及相關人員的訓練都是大問題。當然了最關鍵的就是錢,沒有錢一切免談。至於掙錢的法子嗎?徐傑是有,但是就不知道李中堂敢不敢幹了!!
(同誌們敢爆發一下推薦和收藏嗎?作者碼字找資料很不容易的~~)
北洋的招牌火炮克虜伯75mm行營炮還是需要保留的。不錯的性能,而且北洋也裝備了不少,本著能用好用的準則,徐傑決定有機會繼續采購。但是單純采購75mm炮絕對不夠,而為了以盡可能少的資金獲得盡可能高的戰力。徐傑決定先把迫擊炮這種東西搞出來。說實話,迫擊炮這東西的原型很早就有了,迫擊炮就是臼炮的改版。是日俄戰爭期間一個叫尼古拉耶維奇的人用一個海軍47mm炮發射長尾炮彈客串的迫擊炮,當時是為了對付逼近的日軍而設計的。你還別說,這東西後來在1戰戰壕戰中被發揚光大。
要說迫擊炮的有點還真是不少,射速快,結構簡單,射擊幾乎沒有死角,最關鍵的是火炮加工難度小,炮管比較短,膛壓比較小,對炮管加工要求不高。而且不用各種複雜的火炮伺服設備。重量輕便於機動,好處多多啊。至於炮彈?經濟上的優勢更明顯了,一般野炮的炮彈殼都是銅製的。而迫擊炮的炮彈可以用鑄鐵,真真正正的便宜啊。這對工業落後的清國來說可是相當實在的。至於具體迫擊炮的種類,徐傑決定參考以下幾種迫擊炮作為今後迫擊炮裝備的主攻方向。而考慮到北洋孱弱的工業實力,火炮開始要在意大利造了,北洋開始最多也就生產炮彈了。至於各種迫擊炮的母型,徐傑也想的差不多了,決定以當年民國時期的一些迫擊炮為原型。(你還別說,民國別的炮不行,迫擊炮還是有些水平的。)
60mm迫擊炮,以民國31式迫擊炮為原型。在1942年量產。在抗日戰爭時期造了2770門。(抗戰結束後造了8515門)初速148,射速18發每分,重量18kg。以4包裝藥時發射,有效射程1440米。很不錯的數據,而且成本和技術難度絕對不高,連國民黨都可以量產。
82mm迫擊炮,以民國20式82mm迫擊炮為原型。(民國20式迫擊炮又是以1930年式法國布朗德式迫擊炮為原型)從31年投產到45年生產了7000+門。初速196米每秒。射速8發以上,射擊距離2860米左右。重量69kg。真正的步兵大殺器啊。
120mm迫擊炮,以民國33—1式迫擊炮為原型。(該炮又以布朗德120mm迫擊炮為原型)炮長1080mm,重217kg,射程4900+米。這東西如果能造出來的話,估計比75mm野炮都要猛。當然了這些都是預計,到地能達到什麽性能徐傑也沒底。不過就算射程近一些,隻要能達到3km以上就行了。
迫擊炮除了炮本身以外,發射藥也是很有講究的,現在的黑火藥根本沒法用。不過好在當年徐傑看過一些資料,大概的配料還是知道的。迫擊炮的發射藥由附加藥(雙環藥),基本藥管中的雙帶藥,擴燃藥(黑藥),底火組成。整個過程是擊針觸發底火人,然後是黑藥,雙帶藥和雙環藥。其中底火由雷汞(主要)氯酸鉀,硝酸鋇和氯化銻組成。黑藥則是由木炭和**組成。雙帶藥和雙環藥則是由硝化棉和**組成。當然了,具體配比徐傑是記不清除了,這個隻能交由專業人士逐漸摸索了。
總體來說,僅僅工業角度來看,意大利生產這些東西沒有任何問題,當然了,考慮到沒有樣品做參照,到地能造出什麽水平那就另說了。但本著有總比沒有好的原則,徐傑還是決定如果有可能還是要裝備迫擊炮的。
除了克虜伯75mm行營炮和準備研製的迫擊炮以外,徐傑還計劃準備一支遠程炮兵,因為在曆史上,徐傑知道在圍攻旅順的時候日軍曾動用大口徑攻城炮,麵對這種威力大射程遠的火炮。無論是克虜伯炮還是迫擊炮都無法應對,所以徐傑決定學習英國人在布爾戰爭,日本人在日俄戰爭時的做法,把部分艦炮按上陸軍炮架當遠程陸炮使用。考慮到機動情況和火炮重量,6寸以上火炮顯然不合適。(曆史上6寸速射炮僅炮管就有6.7噸左右還不算複進機等火炮伺服設備)而12磅炮級別的威力又太小而且射程僅,在這種情況下,徐傑還是比較傾向於使用4.7寸速射炮,4.7寸速射炮炮管重2.2噸,射程9.9千米(仰角20度)。相對於75野炮的5千米射程,4.7寸艦炮無疑是相當有優勢的,4.7寸艦炮彈重20.4kg.。裝藥3.1kg,用無煙發射藥時,藥包重2.5kg到2.9kg。(法國的加納炮貌似有整裝彈)雖然同樣無法把艦炮上的複進機放在陸軍炮架上,但是考慮到當時所有陸軍炮都是架退炮(最早的管退速射陸炮是法國的施耐德m1897式75mm野炮,總重才1300+kg,其出現的意義不亞於馬克辛機槍。速射陸炮和馬克辛機槍一起使1戰的陸戰模式變成了戰壕對峙)所以架退式4.7寸炮還是相當有震懾力的。作為軍級火炮完全沒有問題。
經過幾天的努力,徐傑總算把陸軍武器的規劃製定好了,前景是美好的,但是道路是曲折的,武器的研發購買以及相關人員的訓練都是大問題。當然了最關鍵的就是錢,沒有錢一切免談。至於掙錢的法子嗎?徐傑是有,但是就不知道李中堂敢不敢幹了!!
(同誌們敢爆發一下推薦和收藏嗎?作者碼字找資料很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