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長貴燒了三個月炭,自然攢了許多炭,不過一開始沒有人來要貨,他也不著急,這才夏天,本來就是存貨的時候。
一開始確實浪費了兩窯成本,不過他用的是一大一小兩座窯,主要是試手,熟悉大小不同的差別。
之後就順手起來,一家人都圍著那八座窯忙碌。
除了他夫婦是住下的,其他人也分配了任務,白天砍炭木的,夜裏守炭窯的,有蘇家兄弟的經驗在,他們方便了許多。
這一燒就到了七月,陳子棋才從縣城傳了消息到鎮上,鎮上客棧派了人過來說要貨。
去年訂貨的那些大戶人家,還有福安客棧自己都要大量采購。
光是這幾筆大單就夠蘇長貴一家忙的了,這些訂單一出,根本就沒多少存貨了。
到了這個月初,富貴酒樓也來下單了。
陳大娘也早早報了數目,都是街鄰們的許多小單湊起來的。這炭好不好,買過的人都知道,他們都當迴頭客,就說明了炭的質量和價錢都是滿意的。
何況今年依然是買十送一的優惠生意,炭質又好,大家都很樂意提前訂貨。
不過根據蘇芳離開前定的策略,隻有冬天以前提前來下訂單的才依然是十送一的優惠,到了冬天現買的,就不優惠了。
他們出發先到了福安客棧,這消息自然由福安客棧放出去,也因此大家都早早來下訂單,而且是先付銀子。
銀子是林大娘收著,並且記了帳,就像當初蘇芳做的那樣,每一筆多少炭、多少損耗、多少收入、多少分成,都照著規律做了記錄。
隻不過去年有許多兄弟分成,今年隻按林、蘇兩家五五分,這帳就容易得多。當然分銀子也更多了。
白花花的銀子早早拿到手裏,隨便一筆訂單收入就分到一百兩左右,可把蘇長貴一家人樂壞了。而林家的分成,林天明早就交給林大娘來賺。
他們以後不常在家,他也沒時間打獵,酒樓生意又是蘇芳的,林大娘總要有些傍身積蓄才是。
當然蘇芳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她原本就將燒炭的利益拿來家用,現在交給婆婆,她自然不會多說什麽。
這次迴到家,她看燒炭生意已上軌道,自然丟開不管了。
她如今可是有身子的人,之前又那麽奔波忙碌,迴到家裏自然是要好好休息的。
當然迴來的第二天,林天明去王家和王正華了解了運輸情況,又約定秋收之後去新州送糧之後,就去藥廬請李郎中來診脈。
李郎中這才知道蘇芳已經有喜了,樂得哈哈大笑,很是欣慰地看著林天明,說了些感慨的話。
當年那個叛逆的少年、拒人於千裏之外也不愛惜自己的少年,如今已經長大了,變得穩重可靠了。
看著他成家立室、娶妻添子,作為長輩,自是很歡喜。
要說林天明在這村子裏最敬重誰,除了老村長,就是這李郎中了。
轉眼到了中秋節,蘇芳同林天明迴娘家去,弟弟也迴來了,一家人歡歡喜喜地做月餅吃。
一年前的中秋,正是蘇芳出嫁、林天明娶妻的大喜之日,轉眼他們成親就一年了,一家人說道起來仍是感慨不已。
中秋之後,蘇長安便帶了弟弟又迴縣城去,孫誌勝雖仍同去,臉上的笑容卻異常燦爛,滿臉春意就怕別人不知道他快成親了。
一年前蘇芳出嫁之後,他就訂下了蘇芳的表妹林梅兒,約定今年種了麥子之後就成親。
七月初六,在林梅兒及笄之日,孫家已經正式送上豐厚聘禮,訂下九月十八為大喜吉日。
而那時蘇芳正在新州未能參加表妹的及笄之禮。
當初他們也沒想到這一去就是幾個月,以為頂多月餘就迴來了,說起來,蘇芳還是有些慚愧的。
因此知道日子後,她就跟娘說了,她要去林家送表妹出閣。
雖說年前就備下了添妝布料,但她還是又買了兩套金頭麵等那一天送過去。
還有一個月。
在這之前,大家都忙著收稻穀,一年前的忙碌如今再繼續。
不過蘇正清聽了林天明的建議,在村裏請了人手幫工,三十文錢一天,管三頓正餐、頓頓有肉。
一年前還有蘇長安在家,還有林家一家人在這兒幫忙,如今隻靠蘇正清自己,不請幫工是忙不過來的。
雖然蘇正清想說不是還有女婿你麽,但轉念一想,光靠女婿一人還是忙不過來,不如幹脆一點。
而且女婿剛在外麵開鋪迴來,一路辛苦也該讓他歇歇了。
他卻不知,去年林天明肯下田幹活,純粹是圖表現,表現給蘇芳看的。今年可不樂意辛苦自己了,有那時間不如多陪陪媳婦。
蘇正源見兄弟早早請了幫工,他和老爹一商量,也請了幫工,反正家裏如今不缺銀子花,還不用拖累蘇長福。
蘇長福過完節也帶著妻兒和小弟迴縣城去了。他可是親自參與了拓鋪的,這肩上的擔子有多重,他最清楚。
雖說他考上了秀才,今年秋天就可以上縣學去,但他放棄了。不是放棄繼續讀書走仕途,而是要在那之前多賺些錢,有個穩定的事業和收入來源。
窮人讀書為識字,不做白丁,但要走科舉之路考取功名,就要有家底子撐著,才能無後顧之憂。
以前他家底子薄才放棄,如今為了更好地讀書,他要先把家業掙下來。他可以走一步算一步,但他的兒子,一定要順順利利地讀書長大。
為此蘇長福也很拚。但蘇芳也不會將所有的擔子都擱在堂哥身上,這次迴來就讓堂哥優先招人、買人手。
好好培訓一翻,早日用起來,也早日將自己從瑣事中抽身出來,不要把自己困住。
當管事們能各司其職、各管一方時,他們的事業也就算真正穩定下來了。
以後拓鋪甚至不用他們親自出馬,有規矩可守、有規律可遵,照葫蘆畫瓢也行。
而現在,正是製定規矩、穩定規律的時候。
收完稻子搶著翻耕、施肥、種麥子,這一忙就到了九月裏。蘇芳的身子也足了四月,已經能看出身孕模樣了。
十六歲的孕婦,讓她很窘。可是幾個月沒有林寶貝的嘀咕聲,她又很想念。
一開始確實浪費了兩窯成本,不過他用的是一大一小兩座窯,主要是試手,熟悉大小不同的差別。
之後就順手起來,一家人都圍著那八座窯忙碌。
除了他夫婦是住下的,其他人也分配了任務,白天砍炭木的,夜裏守炭窯的,有蘇家兄弟的經驗在,他們方便了許多。
這一燒就到了七月,陳子棋才從縣城傳了消息到鎮上,鎮上客棧派了人過來說要貨。
去年訂貨的那些大戶人家,還有福安客棧自己都要大量采購。
光是這幾筆大單就夠蘇長貴一家忙的了,這些訂單一出,根本就沒多少存貨了。
到了這個月初,富貴酒樓也來下單了。
陳大娘也早早報了數目,都是街鄰們的許多小單湊起來的。這炭好不好,買過的人都知道,他們都當迴頭客,就說明了炭的質量和價錢都是滿意的。
何況今年依然是買十送一的優惠生意,炭質又好,大家都很樂意提前訂貨。
不過根據蘇芳離開前定的策略,隻有冬天以前提前來下訂單的才依然是十送一的優惠,到了冬天現買的,就不優惠了。
他們出發先到了福安客棧,這消息自然由福安客棧放出去,也因此大家都早早來下訂單,而且是先付銀子。
銀子是林大娘收著,並且記了帳,就像當初蘇芳做的那樣,每一筆多少炭、多少損耗、多少收入、多少分成,都照著規律做了記錄。
隻不過去年有許多兄弟分成,今年隻按林、蘇兩家五五分,這帳就容易得多。當然分銀子也更多了。
白花花的銀子早早拿到手裏,隨便一筆訂單收入就分到一百兩左右,可把蘇長貴一家人樂壞了。而林家的分成,林天明早就交給林大娘來賺。
他們以後不常在家,他也沒時間打獵,酒樓生意又是蘇芳的,林大娘總要有些傍身積蓄才是。
當然蘇芳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她原本就將燒炭的利益拿來家用,現在交給婆婆,她自然不會多說什麽。
這次迴到家,她看燒炭生意已上軌道,自然丟開不管了。
她如今可是有身子的人,之前又那麽奔波忙碌,迴到家裏自然是要好好休息的。
當然迴來的第二天,林天明去王家和王正華了解了運輸情況,又約定秋收之後去新州送糧之後,就去藥廬請李郎中來診脈。
李郎中這才知道蘇芳已經有喜了,樂得哈哈大笑,很是欣慰地看著林天明,說了些感慨的話。
當年那個叛逆的少年、拒人於千裏之外也不愛惜自己的少年,如今已經長大了,變得穩重可靠了。
看著他成家立室、娶妻添子,作為長輩,自是很歡喜。
要說林天明在這村子裏最敬重誰,除了老村長,就是這李郎中了。
轉眼到了中秋節,蘇芳同林天明迴娘家去,弟弟也迴來了,一家人歡歡喜喜地做月餅吃。
一年前的中秋,正是蘇芳出嫁、林天明娶妻的大喜之日,轉眼他們成親就一年了,一家人說道起來仍是感慨不已。
中秋之後,蘇長安便帶了弟弟又迴縣城去,孫誌勝雖仍同去,臉上的笑容卻異常燦爛,滿臉春意就怕別人不知道他快成親了。
一年前蘇芳出嫁之後,他就訂下了蘇芳的表妹林梅兒,約定今年種了麥子之後就成親。
七月初六,在林梅兒及笄之日,孫家已經正式送上豐厚聘禮,訂下九月十八為大喜吉日。
而那時蘇芳正在新州未能參加表妹的及笄之禮。
當初他們也沒想到這一去就是幾個月,以為頂多月餘就迴來了,說起來,蘇芳還是有些慚愧的。
因此知道日子後,她就跟娘說了,她要去林家送表妹出閣。
雖說年前就備下了添妝布料,但她還是又買了兩套金頭麵等那一天送過去。
還有一個月。
在這之前,大家都忙著收稻穀,一年前的忙碌如今再繼續。
不過蘇正清聽了林天明的建議,在村裏請了人手幫工,三十文錢一天,管三頓正餐、頓頓有肉。
一年前還有蘇長安在家,還有林家一家人在這兒幫忙,如今隻靠蘇正清自己,不請幫工是忙不過來的。
雖然蘇正清想說不是還有女婿你麽,但轉念一想,光靠女婿一人還是忙不過來,不如幹脆一點。
而且女婿剛在外麵開鋪迴來,一路辛苦也該讓他歇歇了。
他卻不知,去年林天明肯下田幹活,純粹是圖表現,表現給蘇芳看的。今年可不樂意辛苦自己了,有那時間不如多陪陪媳婦。
蘇正源見兄弟早早請了幫工,他和老爹一商量,也請了幫工,反正家裏如今不缺銀子花,還不用拖累蘇長福。
蘇長福過完節也帶著妻兒和小弟迴縣城去了。他可是親自參與了拓鋪的,這肩上的擔子有多重,他最清楚。
雖說他考上了秀才,今年秋天就可以上縣學去,但他放棄了。不是放棄繼續讀書走仕途,而是要在那之前多賺些錢,有個穩定的事業和收入來源。
窮人讀書為識字,不做白丁,但要走科舉之路考取功名,就要有家底子撐著,才能無後顧之憂。
以前他家底子薄才放棄,如今為了更好地讀書,他要先把家業掙下來。他可以走一步算一步,但他的兒子,一定要順順利利地讀書長大。
為此蘇長福也很拚。但蘇芳也不會將所有的擔子都擱在堂哥身上,這次迴來就讓堂哥優先招人、買人手。
好好培訓一翻,早日用起來,也早日將自己從瑣事中抽身出來,不要把自己困住。
當管事們能各司其職、各管一方時,他們的事業也就算真正穩定下來了。
以後拓鋪甚至不用他們親自出馬,有規矩可守、有規律可遵,照葫蘆畫瓢也行。
而現在,正是製定規矩、穩定規律的時候。
收完稻子搶著翻耕、施肥、種麥子,這一忙就到了九月裏。蘇芳的身子也足了四月,已經能看出身孕模樣了。
十六歲的孕婦,讓她很窘。可是幾個月沒有林寶貝的嘀咕聲,她又很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