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兩天,大家都安排好了自家的事情,趕在月底最後一天出發了。
不說林天學背著書箱一臉激動,就是換了長袍的蘇長福也是壓抑著滿心的期待。
他們都坐在驢車上去鎮上會合白不凡,驢車是蘇長貴趕的,送他們到鎮上,也帶春桃采辦一些家用,接下來就要開始燒炭了,誰都沒有空。
昨天他們夫婦就搬進了表哥家裏,西廂第一間林天學住了,他們就住了第二間,將第三間騰空,準備放炭簍。
蘇芳娘家人現在都住在縣城裏,大房裏也在蘇長福的安排下,不幹涉林家燒炭的事,隻負責供應炭簍。
如今蘇長福受到重用,蘇老爺子滿心欣慰,蘇正源也大誇蘇芳懂事,自己發達了也記得提攜堂兄。
蘇正源為何如此感慨?隻因他有個親妹子,雖說是當年簽的活契去縣城大戶人家當丫環,到底是混出來了,如今可是個管家娘子,在內宅裏也是管事嬤嬤。
可就是這樣的親妹子,能給爹娘一點壽禮已經算不錯了,哪裏記得他這樣的親兄長?
蘇芳卻能關照堂兄,能把堂兄當作信任之人帶出楓葉村,助他幹翻大事情,他能不感慨嗎?
他當然相信自家兒子的能力,但沒有貴人拉扯,有能力又如何?這麽多年來兒子窩在農家種地,一心想把添兒供出來的心情,他當爹的又如何看不明白?
隻是家裏上有老、下有小,負擔本來就重,他也沒辦法實現兒子的願望,看著兒子當了童生那麽多年卻不能繼續參加科舉,他也是很遺憾的。
如今兒子有更好的出路,也考上了秀才,他心裏的激動,也隻有他們自己明白了。
有了三代當家男子的態度,蘇家大房又怎會幹涉燒窯這麽小的生意呢。
蘇長貴也不嫌利益大小,酒樓賺多少他看不到,去年冬天從林家拖出去的炭有多少,在村裏就不算秘密了。
去年從新手入門,匆匆燒窯尚能拖走那麽多貨,今年早有準備,生意隻會更好,薄利多銷也不吃虧。
何況林天明跟他說了,隻要他們一家做得來,就五五分成,成本什麽的並不高。
幾口炭窯都燒熟了,派人手砍炭木迴來便是,若是忙不過來,二十文的工錢,找孫家人就行,孫家人砍炭木也是熟門熟路的。
說到孫家人,孫誌勝如今在縣城跟蘇長安一起,他們前三個月拿的是十兩俸銀,之後拿的是二十兩,單獨掌櫃就會拿盈利的兩成。
若是不單獨掌櫃而做掌櫃的話,管轄多大範圍,就將這個範圍的一成紅利分給他們,看他們自己選擇。
林家二舅和大表哥選擇就在桃嶺鎮,他們能拿兩成紅利。
二表哥選擇當管事,因此現在拿的是二十兩俸銀,就等以後管事的機會。
這次沒有帶他們出門,是要讓他們在沒有蘇長福的情況下,自己籌備楓華茶樓的生意,也是對他們一種考驗了。
家裏家外都安置好了,現在就是出遠門做商業視察。
蘇芳想著來到這世界大半年了,還是第一次有種出門的興奮感。這與去縣城的感受是不同的,畢竟縣城還算是家門口。
現在才有一種出門就是天下的豪情鬥誌感。不過她也不敢太過表露那種豪氣了。要知道堂哥、表弟都在呢。
到了鎮上直奔福安客棧,林天明將王正華介紹給陳福之後,就讓陳福安排,正好運輸隊要走一趟鄰縣,王正華立刻就有了學習的機會。
白不凡早就等在這裏,這次他依然騎馬,卻準備了兩輛有廂大馬車,趕車的是兩個十四、五歲的小廝,竟是雙胞胎。
可是蘇芳的注意力卻不在雙胞胎上,而是白不凡騎著的馬,可把蘇芳給饞著了。
“小師弟,你來坐車,我來騎馬怎麽樣?”蘇芳笑著打商量。
“師兄說沒問題,就沒問題。”白不凡卻將問題丟給林天明。
“晚點再說吧,趕緊上車,走晚了路上找不著吃飯的地方。”林天明和陳福說了會兒事情,走過來就抱了蘇芳上馬車。
他們夫婦一輛馬車,那邊蘇長福和林天學一輛,坐著不擠,躺著也行,到也舒適。
“白吃!白喝!走了!”白不凡見狀也明白主子安排,立刻吆喝一身,翻身上馬走在前麵。
剛進車廂的蘇芳聽了撲哧一笑,立刻掀簾出來好奇地問:“誰是白吃白喝?”
“迴夫人,小的白吃,那輛車上是弟弟白喝。”正揚鞭吆喝馬車前行的小廝立刻迴答,正是他們這一輛車。
蘇芳又“噗”了一聲,想說正是像白不凡的風格,正要問白不凡為何不是白吃白拿,就讓林天明拽進了車廂裏。
“好啦,白不凡就那德性,咱不理他。”林天明將蘇芳摟在懷裏,抬起手指撫過她的臉龐親了親。
馬車前行中,車廂裏有些搖晃,這一吻就顯得艱辛,卻逗得蘇芳咧嘴而笑,感覺好有喜感。
但她也沒有再說白吃白喝的事了,畢竟都知道白不凡什麽德性了,當他的小廝一定很酸爽,她若堅持問,人家小廝隻會尷尬。
馬車很快出了城,上了官道一路向北,中午在路邊茶寮吃些熱食,與十二個隨從模樣的人會合。
當然這一切都是白不凡去交涉。
“我爹居然怕我搗蛋,派了這些大叔來盯著,我都二十歲啦!”白不凡走迴來不停抱怨,表情有些難看。
蘇芳卻好奇地打量他。
“小師嫂,拜托別這麽看著我,迴頭師兄會拆了我。”白不凡卻一臉怕怕的表情瞪著蘇芳。
“哼。”蘇芳卻扭頭傲嬌地哼了一聲,沒有去問白不凡家世,管他是何方神聖呢,現在沾著人家的光,也沒理由去刨根問底,那多不識趣。
然而蘇芳沒想到的是,這隻是開始,一路都有人加入進來,但也有人會離開,好像接力任務似的,卻始終保持了十二個護衛的規模。
雖然替換秩序不同,每次都是隔著兩、三天才換,但蘇芳對這種事很快摸出了規律,不論怎麽換,都是十二個。
就這樣一直持續到新州,與尹湛會合,最後剩下的十二護衛卻沒有離開,隻不過不盯那麽緊了。
不說林天學背著書箱一臉激動,就是換了長袍的蘇長福也是壓抑著滿心的期待。
他們都坐在驢車上去鎮上會合白不凡,驢車是蘇長貴趕的,送他們到鎮上,也帶春桃采辦一些家用,接下來就要開始燒炭了,誰都沒有空。
昨天他們夫婦就搬進了表哥家裏,西廂第一間林天學住了,他們就住了第二間,將第三間騰空,準備放炭簍。
蘇芳娘家人現在都住在縣城裏,大房裏也在蘇長福的安排下,不幹涉林家燒炭的事,隻負責供應炭簍。
如今蘇長福受到重用,蘇老爺子滿心欣慰,蘇正源也大誇蘇芳懂事,自己發達了也記得提攜堂兄。
蘇正源為何如此感慨?隻因他有個親妹子,雖說是當年簽的活契去縣城大戶人家當丫環,到底是混出來了,如今可是個管家娘子,在內宅裏也是管事嬤嬤。
可就是這樣的親妹子,能給爹娘一點壽禮已經算不錯了,哪裏記得他這樣的親兄長?
蘇芳卻能關照堂兄,能把堂兄當作信任之人帶出楓葉村,助他幹翻大事情,他能不感慨嗎?
他當然相信自家兒子的能力,但沒有貴人拉扯,有能力又如何?這麽多年來兒子窩在農家種地,一心想把添兒供出來的心情,他當爹的又如何看不明白?
隻是家裏上有老、下有小,負擔本來就重,他也沒辦法實現兒子的願望,看著兒子當了童生那麽多年卻不能繼續參加科舉,他也是很遺憾的。
如今兒子有更好的出路,也考上了秀才,他心裏的激動,也隻有他們自己明白了。
有了三代當家男子的態度,蘇家大房又怎會幹涉燒窯這麽小的生意呢。
蘇長貴也不嫌利益大小,酒樓賺多少他看不到,去年冬天從林家拖出去的炭有多少,在村裏就不算秘密了。
去年從新手入門,匆匆燒窯尚能拖走那麽多貨,今年早有準備,生意隻會更好,薄利多銷也不吃虧。
何況林天明跟他說了,隻要他們一家做得來,就五五分成,成本什麽的並不高。
幾口炭窯都燒熟了,派人手砍炭木迴來便是,若是忙不過來,二十文的工錢,找孫家人就行,孫家人砍炭木也是熟門熟路的。
說到孫家人,孫誌勝如今在縣城跟蘇長安一起,他們前三個月拿的是十兩俸銀,之後拿的是二十兩,單獨掌櫃就會拿盈利的兩成。
若是不單獨掌櫃而做掌櫃的話,管轄多大範圍,就將這個範圍的一成紅利分給他們,看他們自己選擇。
林家二舅和大表哥選擇就在桃嶺鎮,他們能拿兩成紅利。
二表哥選擇當管事,因此現在拿的是二十兩俸銀,就等以後管事的機會。
這次沒有帶他們出門,是要讓他們在沒有蘇長福的情況下,自己籌備楓華茶樓的生意,也是對他們一種考驗了。
家裏家外都安置好了,現在就是出遠門做商業視察。
蘇芳想著來到這世界大半年了,還是第一次有種出門的興奮感。這與去縣城的感受是不同的,畢竟縣城還算是家門口。
現在才有一種出門就是天下的豪情鬥誌感。不過她也不敢太過表露那種豪氣了。要知道堂哥、表弟都在呢。
到了鎮上直奔福安客棧,林天明將王正華介紹給陳福之後,就讓陳福安排,正好運輸隊要走一趟鄰縣,王正華立刻就有了學習的機會。
白不凡早就等在這裏,這次他依然騎馬,卻準備了兩輛有廂大馬車,趕車的是兩個十四、五歲的小廝,竟是雙胞胎。
可是蘇芳的注意力卻不在雙胞胎上,而是白不凡騎著的馬,可把蘇芳給饞著了。
“小師弟,你來坐車,我來騎馬怎麽樣?”蘇芳笑著打商量。
“師兄說沒問題,就沒問題。”白不凡卻將問題丟給林天明。
“晚點再說吧,趕緊上車,走晚了路上找不著吃飯的地方。”林天明和陳福說了會兒事情,走過來就抱了蘇芳上馬車。
他們夫婦一輛馬車,那邊蘇長福和林天學一輛,坐著不擠,躺著也行,到也舒適。
“白吃!白喝!走了!”白不凡見狀也明白主子安排,立刻吆喝一身,翻身上馬走在前麵。
剛進車廂的蘇芳聽了撲哧一笑,立刻掀簾出來好奇地問:“誰是白吃白喝?”
“迴夫人,小的白吃,那輛車上是弟弟白喝。”正揚鞭吆喝馬車前行的小廝立刻迴答,正是他們這一輛車。
蘇芳又“噗”了一聲,想說正是像白不凡的風格,正要問白不凡為何不是白吃白拿,就讓林天明拽進了車廂裏。
“好啦,白不凡就那德性,咱不理他。”林天明將蘇芳摟在懷裏,抬起手指撫過她的臉龐親了親。
馬車前行中,車廂裏有些搖晃,這一吻就顯得艱辛,卻逗得蘇芳咧嘴而笑,感覺好有喜感。
但她也沒有再說白吃白喝的事了,畢竟都知道白不凡什麽德性了,當他的小廝一定很酸爽,她若堅持問,人家小廝隻會尷尬。
馬車很快出了城,上了官道一路向北,中午在路邊茶寮吃些熱食,與十二個隨從模樣的人會合。
當然這一切都是白不凡去交涉。
“我爹居然怕我搗蛋,派了這些大叔來盯著,我都二十歲啦!”白不凡走迴來不停抱怨,表情有些難看。
蘇芳卻好奇地打量他。
“小師嫂,拜托別這麽看著我,迴頭師兄會拆了我。”白不凡卻一臉怕怕的表情瞪著蘇芳。
“哼。”蘇芳卻扭頭傲嬌地哼了一聲,沒有去問白不凡家世,管他是何方神聖呢,現在沾著人家的光,也沒理由去刨根問底,那多不識趣。
然而蘇芳沒想到的是,這隻是開始,一路都有人加入進來,但也有人會離開,好像接力任務似的,卻始終保持了十二個護衛的規模。
雖然替換秩序不同,每次都是隔著兩、三天才換,但蘇芳對這種事很快摸出了規律,不論怎麽換,都是十二個。
就這樣一直持續到新州,與尹湛會合,最後剩下的十二護衛卻沒有離開,隻不過不盯那麽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