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去了一趟鎮上的大藥鋪,包了不少北枸杞、金絲棗和大棗、太子參、當歸、天麻等物。


    這一買就是兩大筐,別人還以為是配作料用呢,其實是留著以後做南瓜蒸雞吃。而且蘇芳準備研究幾個燉品出來。


    目前酒樓以重口味和吃新鮮為主要風格,開第二家肯定不能走同樣風格,不然沒有雙開的意義。


    因此,在燒烤係列、快餐係列和藥膳、滋補燉品上,她和林天明商量許久,最終選擇做燉品。


    因為前兩個係列在已開的楓華酒樓就能陸續增加出來。


    藥膳要注意的事情太多,就算她清楚,她也不能麵麵俱到更不能守在酒樓裏,萬一把哪個有錢人吃壞了,她可賠不起,幹脆做溫和簡便的燉品吧。


    這燕窩都知道大補,誰不受補吃壞了總不能怪燕窩吧。


    因此決定做燉品,就不會將楓華酒樓的菜色照搬過來了。


    燉品將和茶樓、點心混賣,打出休閑、美食、營養的招牌,名字就叫楓華茶樓,簡單易懂、消費清楚。


    一酒、一茶,以後都並肩走。


    還有半個月桃嶺鎮的酒樓就要接手籌備了。


    這半個月他們也沒閑著,確定了在楓葉村收作料之後,就開始常往山上跑,不時弄點小苗或種子下來就種在屋旁菜地裏。


    當然,收到消息的人家幾乎在當天,就送了些蔥蒜和頭年的生薑到蘇家二房過稱,蘇正清和蘇林氏也沒多想,當場算了錢收貨。


    其它還好,這蔥可要趁新鮮,隔天就蔫了。


    看著收迴來的幾大把嫩蔥,蘇林氏有些傻眼,擔憂地看著蘇正清:“他爹,這要不馬上送到縣城裏,怕是不好用啊。”


    “先拿泥水種上,養幾天算幾天,這會兒芳丫頭和天明怕是上山了,咱們晚上去一趟他們家,問問什麽時候送。”蘇正清還算理智,先想出權宜之策。


    於是當晚夫婦倆帶著孩子趕在天黑前到了林天明家,正好小倆口在屋側地裏種著山上弄迴來的一棵野椒樹,正在澆水。


    聽了爹娘來意,蘇芳笑了笑,不甚在意地道:“無妨,把蔥尖割下煎蛋吃、做蔥花餅子,兜茬種了,蔥發得快,等我們去縣城時再臨時割了。”


    “那我們暫時不收蔥了吧,還有蒜,收蒜瓣好一點。”蘇林氏連忙說道。


    “都收,都有定價的,但隻限於咱們村,這本來是關照一下咱們村的生活,其實用不了這麽多東西。”蘇芳含糊地解釋。


    當初要收這些東西,主要是為了給香料的配料弄個幌子。


    讓香料公開增產,卻不被人多疑,但又不能讓人猜算出香料的主要成份,隻好擴大範圍,把家常作料都弄上了。


    這東一棒子、西一榔頭的,別人恐怕是摸不著頭腦了。


    而那些收來的作料,反正酒樓也要用上,多收無妨。


    卻忽略了有些作料放不得還生長很快的問題,現在馬上就麵臨了這樣的問題。


    可是也不能才開始就暫停,一旦造成負麵影響,若是再被有心之人嘀咕幾句不好聽的,反而得罪人。


    得罪人到也不怕,她蘇芳從來沒怕過誰,問題是,幌子的價值若有折扣,才是得不償失。


    收作料的事還是這麽堅持下來,但蘇林氏還是直嘀咕,蘇正清想了想,還是跟村裏人先解釋了。


    這幾天不去縣城,不易存放的作料暫時不收那麽多,主要收能存放的幹作料,若是割了來的新鮮作料如蔥蒜,還是會收,不會退迴去。


    村裏人反應過來也明白了怎麽迴事,都覺得好笑,也便不再送那些易摘易長的作料了,反而幫他們合計起來。


    “其實小蔥和大蒜,在縣城當天買是最好的,酒樓做的是賺錢生意,哪能弄這些蔫掉的作料呢。”


    “芳丫頭到底不會劃算,往咱們村收作料,送趟縣城都不容易,收得少了跑一趟也劃不來,就應該隻收能存放的呀。”


    “可是能存放的,咱們去年種得少了,今年多種一些吧,那些小蔥什麽的,就不送了,也便宜,不如種生薑。”


    “不錯,咱們今年多種些,以後肯定是個長期生意,就不要太盯著眼前這點小利了。”


    村裏人議論得很熱鬧,心裏也越來越清楚,就連蘇正河都隻在鎮上開了家酒樓,蘇芳同林天明卻直接在縣城開上了。


    起步就這麽高,難說不會多開幾家,他們可聽說了,雖然蘇長福和蘇長安兄弟都在酒樓裏,可酒樓是有請小二的。


    那麽他們在酒樓裏都幹啥呢?一家酒樓哪裏需要那麽多人看著?


    從蘇長福年前忙碌、年後連妻兒都帶過去來看,他們並不認為是蘇芳不信任蘇長福,才派了自家親哥哥去監督。


    何況蘇家大房如今都安靜得很,顯然沒有這種苗頭出來。


    雖然蘇老太太仍在嘀咕蘇芳不孝,但蘇袁氏卻是異常地消停,隻忙著管教蘇紅做針線活兒,也不放蘇紅到村裏走動了,扯豬食什麽的都是自己去。


    因此村裏人都相信,蘇長福是受到重用的,那麽蘇長安他們,肯定別有用處。


    大家心裏其實都有猜測,隻是現在不好亂說怕得罪蘇芳。


    蘇芳這次從村裏收購作料,年前又送炭給村裏人家,可見她還是很重視村裏人,是願意拉幫一下的。


    再加上村裏人本來就跟蘇家二房關係不差,比和蘇家大房好多了,自然言談之間多為他們著想。


    蘇林氏見大家主動為自家著想,感激得連連道謝。


    隔了幾天,在王村長的發動下,大家也上山尋找蘇家要收的那些山野作料,先找準地方,等成熟了再去摘取。


    王村長自然也會劃算,雖然這次的事於村裏一點利益也沒有,但他想到的是更遠的事情,因此主動站出來張羅。


    不但要找蘇芳要的那些山野作料,還可以順便摘些木耳、蘑菇迴來曬幹,酒樓肯定是要的。


    這樣的建議一提起,立刻得到全村人唿應,蘇正清一想也對,便作主替蘇芳答應下來,於是村裏人便在農閑之時多了一筆收入。


    雖然山上的東西是天生地長,隻要你去摘就是你的,但蘇家忙不過來,林家更是沒有人手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農女皇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羽鳳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羽鳳麟並收藏農女皇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