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芳是真的將月兒當妹妹對待,熟悉照顧妹妹的人自然也就得心應手。
李嬤嬤雖然癟了嘴想埋怨幾句,這頭發梳成什麽樣子了,不成體統。可小姐高興,小小姐更是笑得什麽似的,她隻能忍了。
蘇芳卻不管她們的看法,又去給娘也梳了一個夫人發型,不像平時總是簡單村婦模樣,首飾盒裏挑了不多卻貴重的首飾戴上。
她是現代來的,見多識廣,知道怎樣的打扮既不高調又能體現高貴。
就像有錢不一樣全部穿戴在身上一樣的道理,金光閃閃全部不用,就用精致昂貴的珠寶,識貨人自然看得明白。
穿戴妥當走出來,就連林周氏這樣的將軍府小姐都露出欣賞的目光,連誇:“姐姐今兒的裝扮可好了,真好看。”
林大娘露出微笑,心情也難得地舒暢起來。
林文勝和林天明、林天華早就過去了,她們收拾妥當去得晚,還是管家林發親自趕了馬車來接的,光是馬車就有兩輛。
自然主子一輛,李嬤嬤和丫環一輛。
林周氏還是進村時見過村裏景象的,也是那一天進了老宅給祖先上了柱香,艱難地跪了一迴,之後就沒出來過了。
如今天氣好,出來曬曬心,她的心情也不錯,再加上這些日子在家裏被兩個孩子不停講述村裏的情況,原本排斥的心也就慢慢平複了。
如今見了村裏人還能笑臉相迎,很是賢淑知禮,又身份尊貴,大家都有些敬畏,村婦們根本不敢過來說話。
更何況大家對林大娘這麽多年就不是很友好,此時林家發達了,如何有臉過來裝關係好?
但蘇芳不同了,許多婦人都和她說話,詢問小舅娘在家中是很難伺候?是不是富貴生活等等。
蘇芳心裏好笑,但也迴答得體,等她家裏人過來時,她立刻為他們和林周氏做了介紹。
初九那天路麵就幹了,蘇芳就帶著林天月去了她家裏,林天月還在蘇家吃了中飯,玩到下午才迴來。
因此,除了林周氏,大家其實都很熟了,小兄妹也漸漸喜歡上了村子裏。
不過所有的融洽都在縣丞和縣令他們到來時,就給打破了。
如果說林文勝是大官,他畢竟出身楓葉村,又那麽隨和,大家也就漸漸忘了他的身份,能自然交談。
可是從來沒見過的官到了,叫大家如何適從?
好在林文勝很快就注意到了問題,把那些人迎進了老宅堂屋裏坐著,女眷交給林周氏招待,男客他自己招唿。
等他要走開時,就交給林發。
雖然大哥大嫂在,但他們是農家人,自然招待不了這些官家客人。林發雖是管家,卻是五品官的管家,縣丞和縣令也不敢輕視。
熱鬧的場麵進行著。林文勝有心將姐姐和外甥介紹給縣令,林天明說過在縣城將開酒樓,有了縣令這個麵子總是好走一點。
可是林天明卻一點也沒有要打交道的意願,就是一開始跟著他招待客人時寒暄過兩句,其餘時間根本不說話,像根木樁子似的。
林文勝對此很無奈,隻得作罷。
臨時廚房建在隔壁鄰居家的院子裏,這樣方便得多,林文長的廚房裏隻煮飯。席麵卻是從林家院子一直擺到了村道上。
村子裏的人隨意坐席,小廝們負責上菜、上酒,就跟酒樓的小二似的,很是利索。
之後林文勝依然帶著侄子、外甥、兒子挨桌敬酒、寒暄。
林文長拄著拐杖也陪在一旁,臉上的笑容跟朵花似的,他已經許久沒有這麽高興過了。
酒席很豐盛,一村老少都來了,附近村子的村長和耆老也來了,借此機會也和當了官的林文勝攀下交情。
當然附近村子,對林文勝來說,也不算陌生。
那些老一輩,他也還記得,能叫出名字。這樣就夠了,說起往事和這些年的邊關生活,大家都很感慨。
一直到半下午才陸續撤席,但離席的人還不願意離開,都在這裏看著熱鬧,直到官家客們被林文勝夫婦送到村道上,這場熱鬧才差不多了。
之後收拾桌椅自然有林發帶著人收拾,蘇正河與林文勝喝了幾杯酒,聚了一下年少時的交情。
蘇正河比林文勝小三歲,小時候一起去隔壁村塾上過學,叫林文勝哥,此時自然不敢叫。
但林文勝卻隨和地說,蘇芳是他們林家的外甥媳婦,大家就是親家,三杯酒下肚,蘇正河才敢再叫“文勝哥”。
蘇長祿和蘇長興也跟林天華說到了一起,他們年紀相仿,又都是讀書郎,話題總多一點。
蘇長寧隻在一旁默默聽著,認真記下他們說過的那些書籍,心想迴家以後跟哥哥說,買來讀正好。
宴請全村之後,剩下一些吃食就由林汪氏來分配,給了大女兒家一些,很大方要分一些給蘇林氏,蘇林氏連忙道謝婉拒了。
林汪氏當然沒有這麽賢惠,不過是故意當著大家的麵這麽問的。若蘇林氏敢要,她就有理由找茬了嘲笑蘇家了。
可惜蘇林氏根本不貪那個,更不會在這種場合給自家丫頭下臉子。
晚飯是在王村長家吃的,王村長說,文勝兄弟迴來這麽久,作為一村之長,也應該款待他一家吃頓飯。
林文勝自然滿口答應了。不過忙了這一天,林周氏已經很累了,就讓她迴去,有李嬤嬤、丫環,還有大姐在,晚飯不用愁。
蘇芳也在受邀之列,林天月也要跟著,他們就都過去了。
跟王村長因為蘇家大房的事,已經打過多次招唿了,但這卻是蘇芳第一次到王村長家來,更別說吃飯了。
當然蘇老爺子、蘇正源、蘇正清、蘇正河、蘇長福兄弟也都來了,畢竟大房跟王家是親家,蘇正清又是蘇芳的爹。
除此還有老村長父子和六大耆老。
確實是很官方的招待,不含私心,林文勝自然也不覺得有何不妥。他們的車隊經過縣城都能被縣城大戶們款待了,何況迴了村子裏?
不過走時,林文勝也捐了五百兩給村裏公帳,作為他一個楓葉村子弟的一點心意。
王村長沒想到他會拿錢捐給村裏,驚訝之餘也很歡喜,說了許多道謝的話。
李嬤嬤雖然癟了嘴想埋怨幾句,這頭發梳成什麽樣子了,不成體統。可小姐高興,小小姐更是笑得什麽似的,她隻能忍了。
蘇芳卻不管她們的看法,又去給娘也梳了一個夫人發型,不像平時總是簡單村婦模樣,首飾盒裏挑了不多卻貴重的首飾戴上。
她是現代來的,見多識廣,知道怎樣的打扮既不高調又能體現高貴。
就像有錢不一樣全部穿戴在身上一樣的道理,金光閃閃全部不用,就用精致昂貴的珠寶,識貨人自然看得明白。
穿戴妥當走出來,就連林周氏這樣的將軍府小姐都露出欣賞的目光,連誇:“姐姐今兒的裝扮可好了,真好看。”
林大娘露出微笑,心情也難得地舒暢起來。
林文勝和林天明、林天華早就過去了,她們收拾妥當去得晚,還是管家林發親自趕了馬車來接的,光是馬車就有兩輛。
自然主子一輛,李嬤嬤和丫環一輛。
林周氏還是進村時見過村裏景象的,也是那一天進了老宅給祖先上了柱香,艱難地跪了一迴,之後就沒出來過了。
如今天氣好,出來曬曬心,她的心情也不錯,再加上這些日子在家裏被兩個孩子不停講述村裏的情況,原本排斥的心也就慢慢平複了。
如今見了村裏人還能笑臉相迎,很是賢淑知禮,又身份尊貴,大家都有些敬畏,村婦們根本不敢過來說話。
更何況大家對林大娘這麽多年就不是很友好,此時林家發達了,如何有臉過來裝關係好?
但蘇芳不同了,許多婦人都和她說話,詢問小舅娘在家中是很難伺候?是不是富貴生活等等。
蘇芳心裏好笑,但也迴答得體,等她家裏人過來時,她立刻為他們和林周氏做了介紹。
初九那天路麵就幹了,蘇芳就帶著林天月去了她家裏,林天月還在蘇家吃了中飯,玩到下午才迴來。
因此,除了林周氏,大家其實都很熟了,小兄妹也漸漸喜歡上了村子裏。
不過所有的融洽都在縣丞和縣令他們到來時,就給打破了。
如果說林文勝是大官,他畢竟出身楓葉村,又那麽隨和,大家也就漸漸忘了他的身份,能自然交談。
可是從來沒見過的官到了,叫大家如何適從?
好在林文勝很快就注意到了問題,把那些人迎進了老宅堂屋裏坐著,女眷交給林周氏招待,男客他自己招唿。
等他要走開時,就交給林發。
雖然大哥大嫂在,但他們是農家人,自然招待不了這些官家客人。林發雖是管家,卻是五品官的管家,縣丞和縣令也不敢輕視。
熱鬧的場麵進行著。林文勝有心將姐姐和外甥介紹給縣令,林天明說過在縣城將開酒樓,有了縣令這個麵子總是好走一點。
可是林天明卻一點也沒有要打交道的意願,就是一開始跟著他招待客人時寒暄過兩句,其餘時間根本不說話,像根木樁子似的。
林文勝對此很無奈,隻得作罷。
臨時廚房建在隔壁鄰居家的院子裏,這樣方便得多,林文長的廚房裏隻煮飯。席麵卻是從林家院子一直擺到了村道上。
村子裏的人隨意坐席,小廝們負責上菜、上酒,就跟酒樓的小二似的,很是利索。
之後林文勝依然帶著侄子、外甥、兒子挨桌敬酒、寒暄。
林文長拄著拐杖也陪在一旁,臉上的笑容跟朵花似的,他已經許久沒有這麽高興過了。
酒席很豐盛,一村老少都來了,附近村子的村長和耆老也來了,借此機會也和當了官的林文勝攀下交情。
當然附近村子,對林文勝來說,也不算陌生。
那些老一輩,他也還記得,能叫出名字。這樣就夠了,說起往事和這些年的邊關生活,大家都很感慨。
一直到半下午才陸續撤席,但離席的人還不願意離開,都在這裏看著熱鬧,直到官家客們被林文勝夫婦送到村道上,這場熱鬧才差不多了。
之後收拾桌椅自然有林發帶著人收拾,蘇正河與林文勝喝了幾杯酒,聚了一下年少時的交情。
蘇正河比林文勝小三歲,小時候一起去隔壁村塾上過學,叫林文勝哥,此時自然不敢叫。
但林文勝卻隨和地說,蘇芳是他們林家的外甥媳婦,大家就是親家,三杯酒下肚,蘇正河才敢再叫“文勝哥”。
蘇長祿和蘇長興也跟林天華說到了一起,他們年紀相仿,又都是讀書郎,話題總多一點。
蘇長寧隻在一旁默默聽著,認真記下他們說過的那些書籍,心想迴家以後跟哥哥說,買來讀正好。
宴請全村之後,剩下一些吃食就由林汪氏來分配,給了大女兒家一些,很大方要分一些給蘇林氏,蘇林氏連忙道謝婉拒了。
林汪氏當然沒有這麽賢惠,不過是故意當著大家的麵這麽問的。若蘇林氏敢要,她就有理由找茬了嘲笑蘇家了。
可惜蘇林氏根本不貪那個,更不會在這種場合給自家丫頭下臉子。
晚飯是在王村長家吃的,王村長說,文勝兄弟迴來這麽久,作為一村之長,也應該款待他一家吃頓飯。
林文勝自然滿口答應了。不過忙了這一天,林周氏已經很累了,就讓她迴去,有李嬤嬤、丫環,還有大姐在,晚飯不用愁。
蘇芳也在受邀之列,林天月也要跟著,他們就都過去了。
跟王村長因為蘇家大房的事,已經打過多次招唿了,但這卻是蘇芳第一次到王村長家來,更別說吃飯了。
當然蘇老爺子、蘇正源、蘇正清、蘇正河、蘇長福兄弟也都來了,畢竟大房跟王家是親家,蘇正清又是蘇芳的爹。
除此還有老村長父子和六大耆老。
確實是很官方的招待,不含私心,林文勝自然也不覺得有何不妥。他們的車隊經過縣城都能被縣城大戶們款待了,何況迴了村子裏?
不過走時,林文勝也捐了五百兩給村裏公帳,作為他一個楓葉村子弟的一點心意。
王村長沒想到他會拿錢捐給村裏,驚訝之餘也很歡喜,說了許多道謝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