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蘇芳的解釋,蘇林氏不由歎氣。
“你婆婆是個可憐人,這麽多年因為村裏人嫌棄,她也從不在村裏串門,隻是帶著天明安靜地過日子,就靠這點薄地和村裏給些粗糧糊口。”
“後來天明從山上打了獵物賣了錢,村裏就不再給糧了。天明還好,在為老村長請醫治病的事上,村裏人對他是刮目相看的,都說他是個知恩的孩子。”
“隻是大家仍是不習慣和你婆婆打交道,也就她娘家嫂子時不時咋唿唿地上門來拿肉吃,或者天學跑來玩,平日沒人上門。”
“有時村裏路上撞見,旁人不是無視地走過,就是嫌棄地看一眼,或是背地裏指指點點說她閑話、猜測天明到底是誰的孩子,為何隻有母子迴村。”
“你婆婆從不解釋,對於村裏人的指指點點也從不迴應,她是真的很冷淡,但我覺得她是傷心了,也不想和村裏人往來。”
“不過天明大了,在村裏做人處事周到低調,大家對他娘的指點閑話就少了,隻是仍沒有人願來串門子。”
“他也連媳婦都說不上,因為大家不想自家丫頭嫁進門也被人排斥,而且天明是被拋棄的孩子,大家不願意自己外孫被人閑話。”
“也就你爹覺得天明不錯,堅持把你嫁過去,沒想到你們倆還真是看中眼了,看著你們過得好,爹娘也就安心了。”
“可如今你想讓村裏人真心接納他們母子,想法是好的,還是太著急了。你要知道,人家或許隻是看你麵子往來,並不了解你婆婆。”
“而且你婆婆又是否願意和村裏人打交道?畢竟……這麽多年了。若她不領情反而怪你多事,你不是吃力不討好了嗎。”
蘇林氏一翻勸說,對這丫頭的好意心裏感慨萬千,也就把林家的情況又說了一遍。
“娘說的是,這事急不得,我隻能慢慢來,我現在對旁人好一點,也不求大家立刻迴報我,隻希望以後婆婆走在村裏,能得到大家一個笑臉招唿。”
“串門也好、幫忙也好,我不強求,我也不喜歡串門子說閑話,但是把關係打好了,將來孩子在村裏也能交到朋友,我不想孩子和他爹一樣孤伶伶地長大。”
“……”蘇林氏吃驚地看著蘇芳,沒想到這丫頭的真正用意是在這裏,而不僅僅是為了讓大家接納婆婆。
“你有這想法沒有錯,你一直表現得也沒有錯,你示好的那幾個婆娘雖然有些碎嘴說人閑話,但心地卻不壞,比什麽伯娘、舅娘強上天了。”
“嗯,我與人為善,心善者自然看得見我的好,心惡者我也不必善。這就是我對人的態度。”蘇芳知道娘理解了,不由笑道。
蘇林氏沒想到自己養的閨女能說出這麽有道理的話,不由一陣感慨。娘兒倆說了會兒話,就要繼續往家搬草。
“娘,還要跑幾趟才搬得完,太累了,不如往我家裏搬吧,院子寬敞,直接晾著,天黑前我收到庫房裏去,明天接著晾。”
“等爹和大哥迴來再拿籮筐來挑,或是用驢車來搬不是更快?”蘇芳在等娘到來時就想到了這個辦法,覺得可行。
蘇林氏一聽立刻點頭,是個好辦法。剛才她和長寧走了一趟迴家,也就是大小兩背簍,迴家還要曬好,在家和了粗麵又喂了豬才趕迴來。
於是交代弟妹們繼續守著草堆,娘兒倆就把草往林家轉移,喊開院門,林大娘見了露出驚訝神色,但沒說什麽,還要來幫忙搬。
“娘,不用了,你就在家幫我把草攤開在地上吧,我們多跑幾個來迴也快。”蘇芳連忙說道。想到剛才聽娘說過的話,心裏還是同情婆婆的。
一個年輕時可能被拋棄的女子,帶著夫家不要的孩子迴來,卻遭人冷眼孤立,二十年安靜地生活,真不容易。
不過……想到她在鎮上還有能說上話的朋友,心裏還是很安慰。
林大娘立刻就幫忙攤曬,蘇芳和蘇林氏返迴草坡。從草坡到林家可近多了,很快就全搬了過來。
就連蘇長寧都露出放鬆的笑容,若真要往村裏跑,真的很遠,越走越遠。
最後大家一起把草都攤開了,趕著最後後半下午的太陽曬著。蘇芳和婆婆打了招唿,就迴娘家去了。
迴去大家都覺得累癱了,蘇芳見和了麵,就說做麵條吃。自然沒人反對她的意見,於是做了一個刀削麵,放了酸菜和雞蛋,裝碗時撒了點蔥花。
成本不高,但吃得一家人開開心心,就當提前吃過晚飯了。吃完又將燒水時蒸好的幾小塊南瓜搗爛,煎了幾個南瓜餅。
晚點再吃南瓜餅墊墊,夜裏就不餓了。
天色還早,她跟著娘又學了會兒做鞋,便趕在天色暗下來之前匆匆離開,蘇林氏要一同過去收草,被蘇芳拒絕了。
“放心啦,婆婆在家呢,兩個人收起來也快,忙完正好洗澡睡覺,娘要過去,迴來這天就黑了,今天累了一天,還是早點歇著吧。”
蘇林氏一想也是,便送女兒出了院門,看著她腳步輕快地走遠,不由笑了笑,神情間滿是自豪。
當晚蘇芳和林大娘一起收了草,蘇芳打熱水給她送去,婆媳關係似進了一步,能多說幾句話了。
之後蘇芳打水進屋泡了個熱水澡,洗了衣裳就迴屋栓門睡覺。當然是迴空間裏睡覺,她覺得林天明不在家的時候,睡在空間裏有安全感一點。
第二天快中午的時候,蘇正清父子迴來了,同來的還有林家五個表兄弟,除了大表哥林澤華沒來,大的小的都來了,帶著換洗衣裳,坐著驢車迴來的。
當時蘇芳正和娘在南邊河坡上割草,交代弟妹們看家。
有了昨天割那麽多,今天她們又是去別人更多的地方,就隻有娘兒倆拿著背簍去了,不過見草勢不錯,忍不住又割了不少,也沒急著送迴來。
蘇長安和林澤義聽了弟妹說這兩天的事情後,立刻挑了空籮筐就趕過去,直接把堆著的草挑迴了家。
有了正出勞力的後生哥挑擔,事情就變得簡單多了。蘇芳抬頭看著兩個年輕小哥勁頭十足的背影,不覺莞爾。
隻是林天明還沒迴來……
“你婆婆是個可憐人,這麽多年因為村裏人嫌棄,她也從不在村裏串門,隻是帶著天明安靜地過日子,就靠這點薄地和村裏給些粗糧糊口。”
“後來天明從山上打了獵物賣了錢,村裏就不再給糧了。天明還好,在為老村長請醫治病的事上,村裏人對他是刮目相看的,都說他是個知恩的孩子。”
“隻是大家仍是不習慣和你婆婆打交道,也就她娘家嫂子時不時咋唿唿地上門來拿肉吃,或者天學跑來玩,平日沒人上門。”
“有時村裏路上撞見,旁人不是無視地走過,就是嫌棄地看一眼,或是背地裏指指點點說她閑話、猜測天明到底是誰的孩子,為何隻有母子迴村。”
“你婆婆從不解釋,對於村裏人的指指點點也從不迴應,她是真的很冷淡,但我覺得她是傷心了,也不想和村裏人往來。”
“不過天明大了,在村裏做人處事周到低調,大家對他娘的指點閑話就少了,隻是仍沒有人願來串門子。”
“他也連媳婦都說不上,因為大家不想自家丫頭嫁進門也被人排斥,而且天明是被拋棄的孩子,大家不願意自己外孫被人閑話。”
“也就你爹覺得天明不錯,堅持把你嫁過去,沒想到你們倆還真是看中眼了,看著你們過得好,爹娘也就安心了。”
“可如今你想讓村裏人真心接納他們母子,想法是好的,還是太著急了。你要知道,人家或許隻是看你麵子往來,並不了解你婆婆。”
“而且你婆婆又是否願意和村裏人打交道?畢竟……這麽多年了。若她不領情反而怪你多事,你不是吃力不討好了嗎。”
蘇林氏一翻勸說,對這丫頭的好意心裏感慨萬千,也就把林家的情況又說了一遍。
“娘說的是,這事急不得,我隻能慢慢來,我現在對旁人好一點,也不求大家立刻迴報我,隻希望以後婆婆走在村裏,能得到大家一個笑臉招唿。”
“串門也好、幫忙也好,我不強求,我也不喜歡串門子說閑話,但是把關係打好了,將來孩子在村裏也能交到朋友,我不想孩子和他爹一樣孤伶伶地長大。”
“……”蘇林氏吃驚地看著蘇芳,沒想到這丫頭的真正用意是在這裏,而不僅僅是為了讓大家接納婆婆。
“你有這想法沒有錯,你一直表現得也沒有錯,你示好的那幾個婆娘雖然有些碎嘴說人閑話,但心地卻不壞,比什麽伯娘、舅娘強上天了。”
“嗯,我與人為善,心善者自然看得見我的好,心惡者我也不必善。這就是我對人的態度。”蘇芳知道娘理解了,不由笑道。
蘇林氏沒想到自己養的閨女能說出這麽有道理的話,不由一陣感慨。娘兒倆說了會兒話,就要繼續往家搬草。
“娘,還要跑幾趟才搬得完,太累了,不如往我家裏搬吧,院子寬敞,直接晾著,天黑前我收到庫房裏去,明天接著晾。”
“等爹和大哥迴來再拿籮筐來挑,或是用驢車來搬不是更快?”蘇芳在等娘到來時就想到了這個辦法,覺得可行。
蘇林氏一聽立刻點頭,是個好辦法。剛才她和長寧走了一趟迴家,也就是大小兩背簍,迴家還要曬好,在家和了粗麵又喂了豬才趕迴來。
於是交代弟妹們繼續守著草堆,娘兒倆就把草往林家轉移,喊開院門,林大娘見了露出驚訝神色,但沒說什麽,還要來幫忙搬。
“娘,不用了,你就在家幫我把草攤開在地上吧,我們多跑幾個來迴也快。”蘇芳連忙說道。想到剛才聽娘說過的話,心裏還是同情婆婆的。
一個年輕時可能被拋棄的女子,帶著夫家不要的孩子迴來,卻遭人冷眼孤立,二十年安靜地生活,真不容易。
不過……想到她在鎮上還有能說上話的朋友,心裏還是很安慰。
林大娘立刻就幫忙攤曬,蘇芳和蘇林氏返迴草坡。從草坡到林家可近多了,很快就全搬了過來。
就連蘇長寧都露出放鬆的笑容,若真要往村裏跑,真的很遠,越走越遠。
最後大家一起把草都攤開了,趕著最後後半下午的太陽曬著。蘇芳和婆婆打了招唿,就迴娘家去了。
迴去大家都覺得累癱了,蘇芳見和了麵,就說做麵條吃。自然沒人反對她的意見,於是做了一個刀削麵,放了酸菜和雞蛋,裝碗時撒了點蔥花。
成本不高,但吃得一家人開開心心,就當提前吃過晚飯了。吃完又將燒水時蒸好的幾小塊南瓜搗爛,煎了幾個南瓜餅。
晚點再吃南瓜餅墊墊,夜裏就不餓了。
天色還早,她跟著娘又學了會兒做鞋,便趕在天色暗下來之前匆匆離開,蘇林氏要一同過去收草,被蘇芳拒絕了。
“放心啦,婆婆在家呢,兩個人收起來也快,忙完正好洗澡睡覺,娘要過去,迴來這天就黑了,今天累了一天,還是早點歇著吧。”
蘇林氏一想也是,便送女兒出了院門,看著她腳步輕快地走遠,不由笑了笑,神情間滿是自豪。
當晚蘇芳和林大娘一起收了草,蘇芳打熱水給她送去,婆媳關係似進了一步,能多說幾句話了。
之後蘇芳打水進屋泡了個熱水澡,洗了衣裳就迴屋栓門睡覺。當然是迴空間裏睡覺,她覺得林天明不在家的時候,睡在空間裏有安全感一點。
第二天快中午的時候,蘇正清父子迴來了,同來的還有林家五個表兄弟,除了大表哥林澤華沒來,大的小的都來了,帶著換洗衣裳,坐著驢車迴來的。
當時蘇芳正和娘在南邊河坡上割草,交代弟妹們看家。
有了昨天割那麽多,今天她們又是去別人更多的地方,就隻有娘兒倆拿著背簍去了,不過見草勢不錯,忍不住又割了不少,也沒急著送迴來。
蘇長安和林澤義聽了弟妹說這兩天的事情後,立刻挑了空籮筐就趕過去,直接把堆著的草挑迴了家。
有了正出勞力的後生哥挑擔,事情就變得簡單多了。蘇芳抬頭看著兩個年輕小哥勁頭十足的背影,不覺莞爾。
隻是林天明還沒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