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鄉試試卷分帖經,墨義,經義,以及雜文四種題型。帖經和周通先前的驗經測試有幾分相似,試題將一整段經文截去部分殘句,要考生補充殘句內容,主要考察考生對四書五經的熟練程度。
墨義則是取四書五經中的句子讓應試者應答,或要求對答這個句子的含義,或要求對答這句話的注文和疏解,旨在考察考生究竟是死讀書,還是深刻理解四書五經的內在含義。
經義是以四書五經中的一段一句或不同章節同一主題的句子為題目,讓應試者作文,闡述自己的理解和認識,類似讀後感,但所抒發的感情必須和先賢聖子的注文疏解相契合,同樣有著較高的局限性,不能自由發揮。
雜文則以大乾官府所常用的篇、表、論、讚為體裁,給出題目讓考生作文,旨在考察考生的洞察能力以及行文功底。
對於周通,李自成這樣既有天賦,又肯寒窗苦讀的儒生而言,帖經,墨義和經義都隻是小孩子過家家的把戲,根本不會出半點差錯,對這些人來講,中舉根本不是問題,想要從這些天才孺子中篩選出解元公,就隻能比較其做雜文的水平。
周通筆蘸飽墨,他已經做到將四書五經倒背如流的程度,帖經,墨義和經義對他而言,實在太過輕鬆,不過一兩個時辰的功夫,就已經全部填寫完畢。
“接下來就是雜文了。文章誰都會做,但必須揣摩透出題人的意圖,再巧妙地將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旁征博引雖然會給文章增添不少亮色,但如果牛頭不對馬嘴,為賦新詞強說愁,反而落了下乘。”周通暗自警醒。
雜文給出的題目是這樣的:一位皇帝聽說文人可以修煉神通,甚是好奇,就召集四位不同境界的儒生入朝,要他們分別說出自己有什麽本事。
修身境界的文人說:“我不食五穀,力大如龍。”
養性境界的文人說:“我驅鬼禦物,無所不能。”
明理境界的文人說:“我言隨法出,說一不二。”
悟道境界文人聞言當即跪下:“臣罪該萬死。”
“這是什麽題目?”周通讀了兩三遍,依舊一頭霧水:“這四個神通境界文人說出來的話,也太奇怪了吧?”
“修身境界說自己力大如龍,而龍是皇帝的象征;養性境界說自己無所不能,這個無所不能顯然就是不遵王法的表現;明理境界說自己言隨法出,但顯然隻有皇帝才有金口玉言,叛人生死的權力,這三人說的話都是對王權莫大的不尊重。”
“這些都還好理解,偏偏最有神通,可以溝通神明的悟道境強者下跪伏誅。又是何等寓意呢?”
沉思良久後,周通忽然眼前一亮:“對了。太師李荷當年就是悟道境界強者,他參加鄉試和會試時,都是毫無爭議的第一名,當年在殿試上所做的文章,同樣是世間無人能夠匹敵的存在。但當年的皇帝卻力排眾議,將狀元公封給另一名書生,使得李荷功虧一簣,沒能實現連中三元的偉業,此後沒過多久李荷就辭官歸鄉,再沒人見過他的身影。”
周通將這個典故與考題一對比,頓時就看出了端倪:“朝廷估計看李荷神通廣大,起了戒備之心,這才想打壓李荷,剝奪他狀元公的頭銜。但這件事做的十分不地道,三元事件發生後,各個聖人世家都不再信任皇室,雖然派遣家族裏的一些青年入朝為官,但都是小打小鬧,做不了幾年官就會辭職歸鄉,根本不為朝廷所用,而道士也因此才入朝為官,成為朝廷的禍患。”
“當今聖上估計是迫於西域蠻子的威脅,想要合縱連橫,請聖人世家出手相助,卻又拉不下麵子,才出此考題。這樣一審時度勢,皇帝的意圖瞬間就明朗了:文人修煉神通後褻瀆王道,是對皇權的威脅,先皇對李荷的審判是沒有錯的;但我(姬皇)卻不似先皇那樣不明事理,隻要神通修士肯自稱臣子(臣罪該萬死),那我可以既往不咎,讓你們在朝中身居要職,並且絕對不會剝奪屬於你們的名譽。”
一番分析完畢,周通幽幽地吐了一口氣:“古人常說伴君如伴虎,皇上為了神化自己的地位,往往把一句再普通不過的話饒七八個彎子,讓人難以琢磨,今日一看果真如此,王朝已經衰落至這般田地,姬皇卻還要饒這麽大的彎子招安文人,真是耐得住性子啊。既然已經摸清了題意,接下來的就好辦多了。”
周通用毛筆在硯台了狠狠蘸了蘸墨,沉思片刻後,龍飛鳳舞地在試卷上寫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黎民吞食五穀,舍大乾無以躬耕;聖賢德高四品,棄大乾無以立足,二者無所異也!故曰:君君臣臣,君子之道也!”
揣摩透姬皇的意圖後,周通下筆如有神,不過片刻的功夫,洋洋灑灑數千字躍然紙上,待最後一句寫完,周通隻覺得揮灑淋漓,好不痛快。末了提起筆,在文章最左側填上三個大字做題目:招安錄。
在周通停筆的那一刻,站在考場外的幾名檢察官驚訝地發現:考場大門外的李子木像,居然泛起一絲微弱的光暈,在正午太陽的照射下,像鍍了金一樣閃閃發光。
“老祖宗顯靈了!”幾位檢察官呆若木雞,隨後猛地跪倒在地,朝著聖像一個勁兒地磕頭。李氏門徒遍天下,文淵省的文官十有**都是李氏學派的弟子,此刻老祖宗李荷顯靈,哪敢不尊重。
就在這些檢察官跪下磕頭的時候,李子木像緩緩地扭頭,望著周通考廂的方向若有所思,就在一位檢察官抬頭的前一刻,這木像忽然急劇縮小,瞬間就如同介子般微不可尋,隨後帶起一縷金光,湧入李自成的考廂,留下一群匍匐在地的檢察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所措。
“老祖宗,老祖宗顯靈…方兄,老祖宗的木雕象到哪裏去了?”一位官員抬起頭來,忽然看到李荷的木像消失不見,頓時大驚。
“我怎麽知道?老祖宗神通廣大,智多近妖;哪裏是我們能夠揣摩得了的。老祖宗顯靈的事情不能被外人知曉,劉兄,李兄,我記得附近不遠處的聖子廟裏也有一尊李子木像,我們快快搬運過來,莫讓別人窺探到老祖宗顯靈,暗中下絆子。”
“聖人顯靈,必蔭其子孫,這是李家崛起的征兆嗎?李子手稿還在時,諸子世家哪個不尊我李家為首,如今看我李家失勢,一個個立即變臉來落井下石,簡直可惡至極。如今李荷老祖宗顯靈,看這些偽君子還怎麽在我李家麵前使臉色。事關緊急,我這就快馬加鞭迴臨淵郡報喜!”
鄉試試卷分帖經,墨義,經義,以及雜文四種題型。帖經和周通先前的驗經測試有幾分相似,試題將一整段經文截去部分殘句,要考生補充殘句內容,主要考察考生對四書五經的熟練程度。
墨義則是取四書五經中的句子讓應試者應答,或要求對答這個句子的含義,或要求對答這句話的注文和疏解,旨在考察考生究竟是死讀書,還是深刻理解四書五經的內在含義。
經義是以四書五經中的一段一句或不同章節同一主題的句子為題目,讓應試者作文,闡述自己的理解和認識,類似讀後感,但所抒發的感情必須和先賢聖子的注文疏解相契合,同樣有著較高的局限性,不能自由發揮。
雜文則以大乾官府所常用的篇、表、論、讚為體裁,給出題目讓考生作文,旨在考察考生的洞察能力以及行文功底。
對於周通,李自成這樣既有天賦,又肯寒窗苦讀的儒生而言,帖經,墨義和經義都隻是小孩子過家家的把戲,根本不會出半點差錯,對這些人來講,中舉根本不是問題,想要從這些天才孺子中篩選出解元公,就隻能比較其做雜文的水平。
周通筆蘸飽墨,他已經做到將四書五經倒背如流的程度,帖經,墨義和經義對他而言,實在太過輕鬆,不過一兩個時辰的功夫,就已經全部填寫完畢。
“接下來就是雜文了。文章誰都會做,但必須揣摩透出題人的意圖,再巧妙地將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旁征博引雖然會給文章增添不少亮色,但如果牛頭不對馬嘴,為賦新詞強說愁,反而落了下乘。”周通暗自警醒。
雜文給出的題目是這樣的:一位皇帝聽說文人可以修煉神通,甚是好奇,就召集四位不同境界的儒生入朝,要他們分別說出自己有什麽本事。
修身境界的文人說:“我不食五穀,力大如龍。”
養性境界的文人說:“我驅鬼禦物,無所不能。”
明理境界的文人說:“我言隨法出,說一不二。”
悟道境界文人聞言當即跪下:“臣罪該萬死。”
“這是什麽題目?”周通讀了兩三遍,依舊一頭霧水:“這四個神通境界文人說出來的話,也太奇怪了吧?”
“修身境界說自己力大如龍,而龍是皇帝的象征;養性境界說自己無所不能,這個無所不能顯然就是不遵王法的表現;明理境界說自己言隨法出,但顯然隻有皇帝才有金口玉言,叛人生死的權力,這三人說的話都是對王權莫大的不尊重。”
“這些都還好理解,偏偏最有神通,可以溝通神明的悟道境強者下跪伏誅。又是何等寓意呢?”
沉思良久後,周通忽然眼前一亮:“對了。太師李荷當年就是悟道境界強者,他參加鄉試和會試時,都是毫無爭議的第一名,當年在殿試上所做的文章,同樣是世間無人能夠匹敵的存在。但當年的皇帝卻力排眾議,將狀元公封給另一名書生,使得李荷功虧一簣,沒能實現連中三元的偉業,此後沒過多久李荷就辭官歸鄉,再沒人見過他的身影。”
周通將這個典故與考題一對比,頓時就看出了端倪:“朝廷估計看李荷神通廣大,起了戒備之心,這才想打壓李荷,剝奪他狀元公的頭銜。但這件事做的十分不地道,三元事件發生後,各個聖人世家都不再信任皇室,雖然派遣家族裏的一些青年入朝為官,但都是小打小鬧,做不了幾年官就會辭職歸鄉,根本不為朝廷所用,而道士也因此才入朝為官,成為朝廷的禍患。”
“當今聖上估計是迫於西域蠻子的威脅,想要合縱連橫,請聖人世家出手相助,卻又拉不下麵子,才出此考題。這樣一審時度勢,皇帝的意圖瞬間就明朗了:文人修煉神通後褻瀆王道,是對皇權的威脅,先皇對李荷的審判是沒有錯的;但我(姬皇)卻不似先皇那樣不明事理,隻要神通修士肯自稱臣子(臣罪該萬死),那我可以既往不咎,讓你們在朝中身居要職,並且絕對不會剝奪屬於你們的名譽。”
一番分析完畢,周通幽幽地吐了一口氣:“古人常說伴君如伴虎,皇上為了神化自己的地位,往往把一句再普通不過的話饒七八個彎子,讓人難以琢磨,今日一看果真如此,王朝已經衰落至這般田地,姬皇卻還要饒這麽大的彎子招安文人,真是耐得住性子啊。既然已經摸清了題意,接下來的就好辦多了。”
周通用毛筆在硯台了狠狠蘸了蘸墨,沉思片刻後,龍飛鳳舞地在試卷上寫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黎民吞食五穀,舍大乾無以躬耕;聖賢德高四品,棄大乾無以立足,二者無所異也!故曰:君君臣臣,君子之道也!”
揣摩透姬皇的意圖後,周通下筆如有神,不過片刻的功夫,洋洋灑灑數千字躍然紙上,待最後一句寫完,周通隻覺得揮灑淋漓,好不痛快。末了提起筆,在文章最左側填上三個大字做題目:招安錄。
在周通停筆的那一刻,站在考場外的幾名檢察官驚訝地發現:考場大門外的李子木像,居然泛起一絲微弱的光暈,在正午太陽的照射下,像鍍了金一樣閃閃發光。
“老祖宗顯靈了!”幾位檢察官呆若木雞,隨後猛地跪倒在地,朝著聖像一個勁兒地磕頭。李氏門徒遍天下,文淵省的文官十有**都是李氏學派的弟子,此刻老祖宗李荷顯靈,哪敢不尊重。
就在這些檢察官跪下磕頭的時候,李子木像緩緩地扭頭,望著周通考廂的方向若有所思,就在一位檢察官抬頭的前一刻,這木像忽然急劇縮小,瞬間就如同介子般微不可尋,隨後帶起一縷金光,湧入李自成的考廂,留下一群匍匐在地的檢察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所措。
“老祖宗,老祖宗顯靈…方兄,老祖宗的木雕象到哪裏去了?”一位官員抬起頭來,忽然看到李荷的木像消失不見,頓時大驚。
“我怎麽知道?老祖宗神通廣大,智多近妖;哪裏是我們能夠揣摩得了的。老祖宗顯靈的事情不能被外人知曉,劉兄,李兄,我記得附近不遠處的聖子廟裏也有一尊李子木像,我們快快搬運過來,莫讓別人窺探到老祖宗顯靈,暗中下絆子。”
“聖人顯靈,必蔭其子孫,這是李家崛起的征兆嗎?李子手稿還在時,諸子世家哪個不尊我李家為首,如今看我李家失勢,一個個立即變臉來落井下石,簡直可惡至極。如今李荷老祖宗顯靈,看這些偽君子還怎麽在我李家麵前使臉色。事關緊急,我這就快馬加鞭迴臨淵郡報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