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望東方,紫氣八千裏。


    東方地平線的盡頭,須發皆白的老人穿著洗的發白的長衫,側坐在一隻大青牛背上,緩緩而來。


    天上的紫氣隨著這一人一牛的接近而越發濃鬱,從楚牧等人的視角來看,那浩浩蕩蕩的紫氣甚至遮蔽了天空,令天上的太陽都成了一輪紫日。


    城樓內的眾人也是出外眺望東方。


    薑元辰看著這帶來八千裏紫氣的老人問道:“這是何人?”


    “要是沒猜錯的話,”楚牧看著那板角青牛載著老人逐漸接近,“這便是契機。”


    “這便是太清道脈的講道人——淩仙都前輩,我曾有幸聽過前輩講道一場,至今不敢忘。”蕭十異滿含敬意地道。


    “講道人?”


    楚牧看著來人,“這不是”


    他的視野在這一瞬間,突然分成了兩部分。他的左眼看到的,是騎牛而來的老者,而在他的右眼之中,騎牛前來函穀關的人卻是一個麵容清臒、烏髯飄飄的中年道士。


    兩個不同的視界分別出現在兩隻眼睛中,世界也好似在這一瞬間變成了兩個。


    老子?


    還是淩仙都?


    是楚牧看到了他人看不到的景象,還是本來就有兩個不同的人?


    騎牛的中年道士停在了關前,而那疑似老子的老人卻是依舊坐在青牛背上,向著關內行進。


    所有人都將目光放在關前的道士身上,而對於那入關的老者視而不見,除了楚牧。


    楚牧就這般看著老者騎牛入關,看著那青牛步步向著關內走去,毫不停留。


    在這一瞬間,楚牧心頭一動,突然道:“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


    聲音極為輕微,低不可聞,連身周之人都隻聽見一聲呢喃,但已經入關的青牛卻突然停下了腳步。


    “可。”


    天地在這一刻當真分成了兩個,一個是正常的世界,另一個,則是隻有騎牛老者和楚牧存在的世界。


    楚牧在這一刻也分成了兩個,一個依然站在城樓上,另一個則是福靈心至地躍下城樓,跟著老者一路前行。


    但神奇的是,人分成了兩個,楚牧卻知道隻有一個自己,隻有一個名為“楚牧”的意誌存在。


    不管是站在城樓上的楚牧還是跟隨在青牛之後的楚牧,都是同一個自己,意識獨立,意誌獨一,並未出現分割,更別說是有兩個意識出現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


    騎牛老者在牛背上且行且誦,所言者正是楚牧前世天下聞名的道德經。


    然而老者所言的道德經,卻是和楚牧所看的道德經大不相同。


    這不同不是體現在內容之上,而是體現在所言所視之物上。


    紙上的道德經,它就是單純的文字,看起來微言大義,揣摩起來也像是有那麽一迴事,但若是當真有用,楚牧在古龍世界三十年,翻閱了不下百次道德經,現在應該已經得道成仙了。


    而這疑似老子的老人,則是將道直接說出來,他以話語為載體,向楚牧展示何為天地至道。


    一言一句道出,一卷生動的道圖在眼前展開,一道玄之又玄的眾妙之門在眼前開啟。


    無數的道妙,無窮的至理,都在此刻於眼前展現。


    天地之始,萬物之母,宇宙鴻蒙的奧秘都在這一眼之中一閃而逝,天地之道,萬物之妙,一切的一切都在眼前,在心中,讓人心生向往,讓人恨不得沉入其中。


    然後,楚牧就醉了,醉在了無窮的道妙之中。


    等到楚牧迴過神來之際,他發現自己的神魂已經幾乎凝聚成實質,看起來幾乎可以比擬元神。


    一場聽道,洋洋灑灑洋洋灑灑五千言,讓楚牧獲益匪淺。但他再迴想之前所看到的玄妙,腦海中卻是空空如也,曾經所看到的一切都似是幻覺。


    甚至於,就連那分開的兩個世界也再度變為一個,兩個楚牧也再度合一。


    是幻覺還是真實


    ‘不重要了。’楚牧嘴角掛起了笑容。


    他已經得到了他想要的。


    識海之中的神魂腳下,一道太極圖出現,徐徐旋轉,一尊若虛若實的玉鼎落於太極陰魚之上,陽眼之中,一道猩紅劍魄下垂劍尖,落於陽魚之上,陰眼之中。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我之前路,一片清明。’


    功力未曾有半點長進,境界也似乎未有一點獲益,但此刻的楚牧卻是無比的滿意,隻覺萬般收益都不如此。


    “咦?”


    城牆下的淩仙都微微抬頭,打量楚牧片刻後,讚道:“不錯,心境無塵亦無垢,這該是到了天心無垠境第一重‘天心入照’的境界了。”


    天心無垠境共分三重,第一重“天心入照”,己心似天心,天心入我心,周身之力進入掌握,身周若有人心懷不軌,也當難以遁形。


    境界與自己相仿乃至高一層之人,他們的惡意都會被“天心入照”修成者察覺。至於比自己弱的人,那就更別想隱藏了。


    第二重“天心我心”,己心為天心,天心為我心。到此境界已經能遍查諸象,看破虛妄,察知天地之妙,若是有人以卜算之法推算自己,也可第一時間察覺。


    第三重,則是有一個極為庸俗的名字——“天人合一”。天心與我心合一,駕馭天地靈機,通曉天地萬象。


    曆代修行天心無垠境之人中,練成第二重者古今少有,練成第三重者,據說就隻有玉清祖師爺一人。


    身旁的眾人聞言,皆是以驚異的眼神看著楚牧,尤其是之前聽到楚牧說自己隻得傳了玉玄養劍訣的薑元辰,更是眼含莫名之色。


    之前說的自己就得傳了一部養劍訣,薑元辰信了,他覺得應瀟涵和君自在也信了。


    然而現在,卻是曝出了楚牧不止練了天心無垠境,甚至還入門到了第一重。


    “一時心有所感,僥幸登堂入室。”楚牧向著淩仙都行禮,也向眾人解釋道。


    他的天心無垠境在此之前一直充當鎮痛劑來使用,沒想到在這一次聽道之後卻是直接突破到了第一重。


    他人不會知道,就在剛剛那一瞬間,楚牧聽到了老子親言的道德經,雖然啥都沒記住,但那將天地納入眼中的開拓感卻是沒忘。


    在外人覺得僅僅是瞬息的時間內,楚牧的心靈受到了洗滌,兩次輪迴,多次融合同位體所帶來的的心靈負擔一掃而空,感覺整個人都重獲新生一般。


    “是機緣,也是你的能力。”


    淩仙都笑了笑,道:“下來吧,貧道現在可沒辦法飛上去。”


    眾人聞言,立即便躍下城牆,楚牧抓著藍盼兩百斤重的身體一同下落,足尖在城牆上兩次輕點,輕盈的腳步緩緩落地,未曾激起一點塵埃。


    對於真氣的控製,此刻的楚牧已經猶如突破數年的化神武者一般精微,等到他淬煉過六藏和九竅,基本上就能精確控製每一分力量,使其發揮十二分的威能了。


    “見過仙都前輩。”眾人落地之後齊齊行禮道。


    “免禮吧。”


    淩仙都輕輕一拍青牛背脊,板角青牛便徐徐前進,“我想你們應該有很多疑問吧?比如為何要派人前來函穀關,又為何宗門長輩不出麵。”


    “確實如此。”蕭十異點頭道。


    “函穀關之事,乃是玉清、太清兩脈共同商議過的定計。此行的主要目的,實際上是要針對佛門。”


    淩仙都悠悠道:“佛門的信徒在近三百年來越傳越廣,已是幾乎遍布神州,但他們的老巢卻是藏得無比嚴實,一直沒有暴露位置。三世佛統,橫三世縱三世,其先輩於虛空之中開辟淨土,將老巢安置在淨土之中,無時無刻不在天下各地遊弋,就好似五條泥鰍,滑不溜手。”


    “我等於百多年前就想對佛門下手,奈何一直無法定位淨土的位置,就算不斷清剿佛寺,那佛徒也是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殺不勝殺。佛門的教義,太適合傳教了。”


    “偏偏淨土也不是虛假的,確實曾有虔誠佛子受到淨土接引,去西天極樂。”


    “所以我們此行的目的,便是要鎖定佛門淨土的位置嗎?”楚牧問道。


    “不錯。”


    淩仙都確認道:“遠古之時,曾有道門高人西出函穀關,化胡為佛,此高人之能通天徹地,已是在世間留下痕跡,我等便以此事跡為基,創造法儀,以此來感應淨土,定位三世佛統的老巢所在。隻要將他們釘死在一個位置,那麽接下來如何施為就看我們的了。”


    “眼下道門與大乾衝突在即,我等不能容許還有人坐山觀虎鬥,必須要將佛門的位置給釘死了。”


    “這片空間的特殊你們應該也察覺了,在這裏,你們消耗的真氣越多,空間的承載能力也就越高,能支撐更多更強的武者降臨。隻待完成西行,降臨足夠的武者,我等便可以此為跳板,殺入淨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世大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銜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銜雨並收藏諸世大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