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氏心裏煩悶,沒見青舸,直讓素荷賞了個荷包,讓她走了。青舸就在院子裏朝正屋的方向磕了三個頭,接了荷包給素荷福禮,默默迴去了。
素荷看著青舸的背影,偷偷撫撫心口,心道不走是正確的。當時三個人一起當差時,不分彼此,跟嚴氏身邊養的小姐差不多,現在青舸想進廣玉山房都不是易事,給太夫人磕頭都隻能在院子裏,得了賞走人還得給她福禮。
素荷平日性子活潑,心裏卻是極度聰敏的,暗暗就告誡自己好好做事,切不可有了外心。青舸頭腦發熱出去了還有有能耐的娘能依靠,她家裏老子娘幾個兄弟還都指望著她呢。
二月底的時候,劉玉娘灑淚送走了父母兄弟幾人。早知道有這麽一天,自己會一個人留在尚京,父母兄弟都會離去,但是到這時候,劉玉娘仍然是哭得梨花帶雨的,到底不過是從未離開過母親的十六歲姑娘家。
張家老三,如今可稱不上張家三爺了,張家如今是罪臣家眷,出門都是夾著尾巴走。張家老三在劉玉娘身邊陪著,又是遞帕子擦淚又是拍背安撫,看著雖是軟弱但是也還算體貼了。
周朦朧送去兩車滿滿的儀程,劉夫人拉著她的手眼淚都按不盈,話倒是不知道說什麽好了。還是周朦朧寬慰她,“夫人您莫擔心,您女婿什麽樣的人您不是再清楚不過的麽,玉娘可不會在她那裏受氣的。至於親家母那邊,當初是官身的時候在玉娘麵前也沒翻出什麽浪來,如今一個罪臣家眷,她還能怎的。再說,有什麽事,玉娘還能來找我商量商量的。”
劉夫人其實想說的就是拜托周朦朧多多照拂的話,如此心裏也有著落了。
另一邊戚廷嶽正在跟劉大人說話,周朦朧要來,他頭天晚上歇的遲,清晨也還是陪著一道來了,不過等送走了人,他卻是要直接上衙去的。
吏部的官文雖然還沒下來,不過已經基本敲定了,劉大人此番迴了瀝州,就等著公文準備調任柳寧衛,依然是從五品的衛鎮撫。柳寧衛也不是什麽肥缺,隻是比瀝州要好一些罷了,而且柳寧衛離尚京快馬三天就能到,這點要比瀝州強太多。於是這個別人眼裏不怎麽樣的位子,劉大人倒是特別的合心意。
劉夫人倒是沒有拉著劉玉娘叮囑個沒完,而是拉著女兒的手,怎麽都舍不得放下,嘴裏卻一直在叮囑女婿,“過日子可不能呢個大手大腳,你們小家小業才剛起步,勤儉會打算才能長遠……玉娘身子不能太勞累,家裏裏裏外外的事你一個男人可不能什麽都不管,男人第一就該把老婆孩子照顧好了……這孩子千萬不能心急,寧願遲幾年也不能太早了,太早了女人傷身子,就是你娘有意見,這點你也得站在玉娘這邊,你不疼她誰疼她,我們這天高地遠的……”
劉夫人說一句,張三在一邊就點頭應是,虛心恭順,看著周朦朧在一邊好不容易才忍著笑,劉玉娘臉上通紅,不知道是哭的還是羞的。
劉大人本來想跟女婿說幾句話的,在一邊聽劉夫人說了那麽多,翹翹胡子沒過來,好似老婆說的這些比他想說的實在多了。隻在上馬車前拍了拍女婿肩膀,“你嶽母說的話就是我要說的,多的我就不說了,好好待玉娘。”他身後劉家三個男孩子也都用目光告誡著張三,不說話也在表示你敢不好好對玉娘,給我小心點!
城門口劉家的馬車徐徐駛遠,周朦朧安慰劉玉娘幾句,就上了自家馬車,戚廷嶽隨後上來時放下簾子,周朦朧無意間瞥了一眼,又立馬欠身伸手把簾子撩開朝外張望,引得戚廷嶽趕緊去攬一下她的腰,怕馬車走動閃到了。
“怎麽的?這裏還能看到熟人嗎?”大清早的城門處,都是要進城出城的,都是行色匆匆。
“可能是我看錯了。”周朦朧愣了一下放下簾子,她自己都覺得自己可能是眼花了,不然怎麽會覺得那個背影好像很熟悉,一閃卻又在人群裏找不出來了。
郭大貴和劉愛民張登前三人在三月初六迴了尚京。可以說是滿載而歸了,拉了一個車隊的幹貨迴來,都是在北邊林子裏收迴的各種菌菇幹貨,把白蒲莊子上的地窖填下去大半。
他們三人是高興極了,因為今年是頭一年,起初還摸了不少彎路,但是明年再去就好說了,已經跟山林裏好幾個莊子說好了,以後年年去拉貨。
周朦朧很是高興,就讓人準備酒水宴席,打算晚上在公子亭設宴,給他們接風。山梔在廚房張羅得熱火朝天的,周朦朧則帶著小歡顏去郭家院子裏玩。
大夥兒都搬了桌椅在院子裏坐著喝茶說話,孩子們在一邊圍著玩,飯菜不用張羅,郭汪氏和劉氏也在一邊聽著男人們講話,如今她們也不是隻知道窩在家裏灶房不出門的女人,聽聽長見識,也都能聽懂些了。
郭大貴說起北邊山林裏過年的大雪來,“那雪厚得,才下一夜,一腳踩下去,都埋腰這裏了……”
大夥兒聽了又驚又奇,又覺得好笑,張登前哈哈笑兩聲,“還好是我們在下雪前就在那莊子裏安頓下來了,不然那麽大的雪荒郊野嶺的那真是沒命迴來了……”
出去一趟,張登前和劉愛民性子也打開了許多,不再是以往那樣別人說話他們隻敢聽不敢張嘴了。
眾人張大嘴巴心裏為他們一陣後怕,劉愛民笑道,“那邊不光能收這些菌菇木耳的,還有山民專門種人參呢……”
看著大夥兒聽得很認真,劉愛民也大膽起來,“那人參可是好東西,但是可難伺候了,養參人都是跪在地上做事,當地都說是給人參磕頭賺營生呢……”
……
一方水土一方人,到得另一番天地,自然是各種新奇。怪不得人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了。
素荷看著青舸的背影,偷偷撫撫心口,心道不走是正確的。當時三個人一起當差時,不分彼此,跟嚴氏身邊養的小姐差不多,現在青舸想進廣玉山房都不是易事,給太夫人磕頭都隻能在院子裏,得了賞走人還得給她福禮。
素荷平日性子活潑,心裏卻是極度聰敏的,暗暗就告誡自己好好做事,切不可有了外心。青舸頭腦發熱出去了還有有能耐的娘能依靠,她家裏老子娘幾個兄弟還都指望著她呢。
二月底的時候,劉玉娘灑淚送走了父母兄弟幾人。早知道有這麽一天,自己會一個人留在尚京,父母兄弟都會離去,但是到這時候,劉玉娘仍然是哭得梨花帶雨的,到底不過是從未離開過母親的十六歲姑娘家。
張家老三,如今可稱不上張家三爺了,張家如今是罪臣家眷,出門都是夾著尾巴走。張家老三在劉玉娘身邊陪著,又是遞帕子擦淚又是拍背安撫,看著雖是軟弱但是也還算體貼了。
周朦朧送去兩車滿滿的儀程,劉夫人拉著她的手眼淚都按不盈,話倒是不知道說什麽好了。還是周朦朧寬慰她,“夫人您莫擔心,您女婿什麽樣的人您不是再清楚不過的麽,玉娘可不會在她那裏受氣的。至於親家母那邊,當初是官身的時候在玉娘麵前也沒翻出什麽浪來,如今一個罪臣家眷,她還能怎的。再說,有什麽事,玉娘還能來找我商量商量的。”
劉夫人其實想說的就是拜托周朦朧多多照拂的話,如此心裏也有著落了。
另一邊戚廷嶽正在跟劉大人說話,周朦朧要來,他頭天晚上歇的遲,清晨也還是陪著一道來了,不過等送走了人,他卻是要直接上衙去的。
吏部的官文雖然還沒下來,不過已經基本敲定了,劉大人此番迴了瀝州,就等著公文準備調任柳寧衛,依然是從五品的衛鎮撫。柳寧衛也不是什麽肥缺,隻是比瀝州要好一些罷了,而且柳寧衛離尚京快馬三天就能到,這點要比瀝州強太多。於是這個別人眼裏不怎麽樣的位子,劉大人倒是特別的合心意。
劉夫人倒是沒有拉著劉玉娘叮囑個沒完,而是拉著女兒的手,怎麽都舍不得放下,嘴裏卻一直在叮囑女婿,“過日子可不能呢個大手大腳,你們小家小業才剛起步,勤儉會打算才能長遠……玉娘身子不能太勞累,家裏裏裏外外的事你一個男人可不能什麽都不管,男人第一就該把老婆孩子照顧好了……這孩子千萬不能心急,寧願遲幾年也不能太早了,太早了女人傷身子,就是你娘有意見,這點你也得站在玉娘這邊,你不疼她誰疼她,我們這天高地遠的……”
劉夫人說一句,張三在一邊就點頭應是,虛心恭順,看著周朦朧在一邊好不容易才忍著笑,劉玉娘臉上通紅,不知道是哭的還是羞的。
劉大人本來想跟女婿說幾句話的,在一邊聽劉夫人說了那麽多,翹翹胡子沒過來,好似老婆說的這些比他想說的實在多了。隻在上馬車前拍了拍女婿肩膀,“你嶽母說的話就是我要說的,多的我就不說了,好好待玉娘。”他身後劉家三個男孩子也都用目光告誡著張三,不說話也在表示你敢不好好對玉娘,給我小心點!
城門口劉家的馬車徐徐駛遠,周朦朧安慰劉玉娘幾句,就上了自家馬車,戚廷嶽隨後上來時放下簾子,周朦朧無意間瞥了一眼,又立馬欠身伸手把簾子撩開朝外張望,引得戚廷嶽趕緊去攬一下她的腰,怕馬車走動閃到了。
“怎麽的?這裏還能看到熟人嗎?”大清早的城門處,都是要進城出城的,都是行色匆匆。
“可能是我看錯了。”周朦朧愣了一下放下簾子,她自己都覺得自己可能是眼花了,不然怎麽會覺得那個背影好像很熟悉,一閃卻又在人群裏找不出來了。
郭大貴和劉愛民張登前三人在三月初六迴了尚京。可以說是滿載而歸了,拉了一個車隊的幹貨迴來,都是在北邊林子裏收迴的各種菌菇幹貨,把白蒲莊子上的地窖填下去大半。
他們三人是高興極了,因為今年是頭一年,起初還摸了不少彎路,但是明年再去就好說了,已經跟山林裏好幾個莊子說好了,以後年年去拉貨。
周朦朧很是高興,就讓人準備酒水宴席,打算晚上在公子亭設宴,給他們接風。山梔在廚房張羅得熱火朝天的,周朦朧則帶著小歡顏去郭家院子裏玩。
大夥兒都搬了桌椅在院子裏坐著喝茶說話,孩子們在一邊圍著玩,飯菜不用張羅,郭汪氏和劉氏也在一邊聽著男人們講話,如今她們也不是隻知道窩在家裏灶房不出門的女人,聽聽長見識,也都能聽懂些了。
郭大貴說起北邊山林裏過年的大雪來,“那雪厚得,才下一夜,一腳踩下去,都埋腰這裏了……”
大夥兒聽了又驚又奇,又覺得好笑,張登前哈哈笑兩聲,“還好是我們在下雪前就在那莊子裏安頓下來了,不然那麽大的雪荒郊野嶺的那真是沒命迴來了……”
出去一趟,張登前和劉愛民性子也打開了許多,不再是以往那樣別人說話他們隻敢聽不敢張嘴了。
眾人張大嘴巴心裏為他們一陣後怕,劉愛民笑道,“那邊不光能收這些菌菇木耳的,還有山民專門種人參呢……”
看著大夥兒聽得很認真,劉愛民也大膽起來,“那人參可是好東西,但是可難伺候了,養參人都是跪在地上做事,當地都說是給人參磕頭賺營生呢……”
……
一方水土一方人,到得另一番天地,自然是各種新奇。怪不得人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