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輕拍著阿鳳的後背,看著太後輕聲道:“母後,現在阿鳳的孝心,您應該清楚了吧?萬女史此人,怕是不簡單呢。”
太後聽著阿鳳的話心裏憋悶的厲害,何止是黑白顛倒,簡直就是胡說八道!可是皇帝的話卻讓她心裏一突,因此才會沒有開口讓阿鳳閉嘴任其說下去。
皇帝的話中有話啊。她是最了解皇帝的人之一,所以皇帝隻開口說了兩句話,就讓她心生警惕。
她是自家事自家知,萬女史倒底怎麽迴事兒她最為清楚,但是萬女史背著她做了些什麽,她卻不能事事得知:皇帝卻是知道的!
那是不是說,萬女史和她之間的關係,以及她賜萬女史給阿鳳江銘的用意,皇帝也知道了呢?太後心裏中的怒火還沒有消散,便又新添一重擔憂。
盛怒之中的她如今開始強迫自己冷靜下來,琢磨著自己打發去傳旨的人知道些什麽;皇帝既然提到了那人,就說明把那人叫進來隻會壞了她的事情。
太後當然不想放過阿鳳,因為阿鳳明明白白是來打她的臉,此事不但她看的清楚,宮中上下人等無不看得清楚:誰敢在太後麵前殺掉太後的人給太後看!阿鳳敢。
可是她卻無法對皇帝明言,因為要證實阿鳳的大逆不孝,就要提到萬女史——皇帝知道了一些內情,她不能信口開河的。
阿鳳此時抬起頭來:“萬女史如此誣陷太後,太後您千萬不能放過指使她的人。那人的用心,險惡啊。”
她不會放過元妃和明妃的,因為事情的起因全在她們二人身上;此時萬女史不在,留著那麽兩個禍胎也是早晚的麻煩。
不過她可不想直接向元妃和明妃動手,也不想讓自己的母後動手,因為那兩人在她父皇心裏還是有些位置的。
最好的打手,當然就是眼前的太後了,且借口都已經好到不得了,不用就太對不起阿鳳親自到太後這裏大鬧。
太後還在想如何能保住顏麵,又如何能捉到阿鳳的小辮子出口氣——在這個時候她才真的聽清楚了阿鳳話中的意思。
阿鳳想要她出手去對付元妃和明妃!她當然清楚萬女史把之前的一切都告知皇後了,因為那本來就是她讓萬女史對皇後說得,為得就是取得皇後的信任。
萬女史所說都為實情,所以皇後才會讓其離開元妃的靜修之所。可是太後怎麽也沒有想到,這塊被她搬起來的大石頭,最終卻會落在她的腳上!
皇帝並不知道這其中的彎彎繞。他對阿鳳的關注除了父親對女兒的疼愛外,還有對江銘的重視;至於他宮裏的妃嬪們——他養那些死士可不是為了這些宮妃,他是皇帝,最看重當然還是他的天下。
所以宮中的很多事情他並不知情,比如說元妃和明妃所為。也因此阿鳳的話落在他的耳中,他有些遲疑的看著阿鳳:指使萬女史的人就是太後,阿鳳你還想要做什麽!
元妃雖然對皇後有不敬,但已經去靜修了,也就是說那事便揭過了。而且宮中妃嬪們的事情,阿鳳一個公主插什麽手。
他想到這裏忍不住迴頭看了一眼皇後,因為他忽然生出一個念頭來:會不會是皇後的主意?
隻一眼他就否定了。因為現在他很清楚皇後的想法,對於他這個皇帝來說,皇後還真的不看重了。所以,他寵愛誰在皇後的眼中、心中都不是什麽大事兒。
那就是還有他不知道的事情?皇帝的眼睛微一眯看向太後:“一個小小的宮人敢如此誣蔑母後,此事確要詳查。皇後正好在這裏,六宮事務全是皇後的份內事,這事兒就交給……”
太後忽然開口:“就交給皇貴妃吧。”她現在已經不是怒火中燒的時候,雖然依舊是被氣的心疼,卻不敢再任意而為。
有些事情她可不想讓皇帝知道,不然她和皇帝的母子情份怕真要走到盡頭了。
“皇後的確是六宮之首,但是死掉的女史是元妃的人,此時她正在靜修之中。事情倒底是怎麽迴事兒,總要讓元妃說明一二,由皇後來徹查倒不如讓同在清修的皇貴妃來。”
“也免得讓清修的宮妃們借此再生事,誤了她們悔過的修行。”她說到這裏長長的吐了一口氣:“皇帝以為如何?”
皇帝還真的沒有想到死掉的女史是元妃的人——那個血肉模糊的人頭,他還真的沒有認真去瞧,此時聞言仔細一看才確認下來。
他的目光在太後和阿鳳身上轉了轉:“母後說得是。”
阿鳳拉著皇帝的衣袖不放:“母後事情已經足夠多了,這兩天又在忙著給父皇準備賞月宴——是我多嘴了,本來是母後要給父皇的驚喜。”
皇後瞪了阿鳳一眼。賞月宴的事情她的確是向阿鳳提過,不過那都是舊事,今年她可沒有想過再弄什麽賞月宴。
可是阿鳳都開了口,她也不能說女兒是在胡說八道,所以瞪阿鳳一眼後也隻能向皇帝承認確有此事。
在皇帝看來皇後隻是在怪阿鳳嘴快,卻忍不住心中一暖:皇後還是心裏有自己的,卻是自己待皇後有些不好涼了她的心,理應好好的彌補才是。
“再說萬女史所為都是要害太後,這事兒最終也要迴稟給太後的,不如就由太後來徹查吧。如此,肯定不會有人敢在太後麵前弄鬼,想要把那個暗中指使萬女史的人保護起來。”
阿鳳對太後眨了眨眼睛:“太後,您一定能找到那個幕後之人的,對不對?”
太後咬了咬牙,她真的很想大吼幾句,讓人把阿鳳拖下去痛打一頓的;但是萬女史的好多事情都見不得光,她也不能宣那個去江銘那裏傳旨的太監來對質,這事兒隻能糊裏糊塗的了結。
至於暗中指使的人——她咬牙認下了萬女史是要害她,一個小小的女史當然不會有理由這樣做,肯定要有那麽一個主使之人的。
隻是那個替罪羊是誰才好呢?明妃,還是元妃?皇帝不是傻子,現在他不知道的事情不表示他永遠不知道,很有可能今天晚上他就能查明一切。
因此,太後要搶在皇帝查明一切前讓事情了結,還不能再讓皇帝生疑,最好的法子當然就是把真正牽涉到的人丟出去:不是元妃就是明妃,其它人可沒有說服力。
太後聽著阿鳳的話心裏憋悶的厲害,何止是黑白顛倒,簡直就是胡說八道!可是皇帝的話卻讓她心裏一突,因此才會沒有開口讓阿鳳閉嘴任其說下去。
皇帝的話中有話啊。她是最了解皇帝的人之一,所以皇帝隻開口說了兩句話,就讓她心生警惕。
她是自家事自家知,萬女史倒底怎麽迴事兒她最為清楚,但是萬女史背著她做了些什麽,她卻不能事事得知:皇帝卻是知道的!
那是不是說,萬女史和她之間的關係,以及她賜萬女史給阿鳳江銘的用意,皇帝也知道了呢?太後心裏中的怒火還沒有消散,便又新添一重擔憂。
盛怒之中的她如今開始強迫自己冷靜下來,琢磨著自己打發去傳旨的人知道些什麽;皇帝既然提到了那人,就說明把那人叫進來隻會壞了她的事情。
太後當然不想放過阿鳳,因為阿鳳明明白白是來打她的臉,此事不但她看的清楚,宮中上下人等無不看得清楚:誰敢在太後麵前殺掉太後的人給太後看!阿鳳敢。
可是她卻無法對皇帝明言,因為要證實阿鳳的大逆不孝,就要提到萬女史——皇帝知道了一些內情,她不能信口開河的。
阿鳳此時抬起頭來:“萬女史如此誣陷太後,太後您千萬不能放過指使她的人。那人的用心,險惡啊。”
她不會放過元妃和明妃的,因為事情的起因全在她們二人身上;此時萬女史不在,留著那麽兩個禍胎也是早晚的麻煩。
不過她可不想直接向元妃和明妃動手,也不想讓自己的母後動手,因為那兩人在她父皇心裏還是有些位置的。
最好的打手,當然就是眼前的太後了,且借口都已經好到不得了,不用就太對不起阿鳳親自到太後這裏大鬧。
太後還在想如何能保住顏麵,又如何能捉到阿鳳的小辮子出口氣——在這個時候她才真的聽清楚了阿鳳話中的意思。
阿鳳想要她出手去對付元妃和明妃!她當然清楚萬女史把之前的一切都告知皇後了,因為那本來就是她讓萬女史對皇後說得,為得就是取得皇後的信任。
萬女史所說都為實情,所以皇後才會讓其離開元妃的靜修之所。可是太後怎麽也沒有想到,這塊被她搬起來的大石頭,最終卻會落在她的腳上!
皇帝並不知道這其中的彎彎繞。他對阿鳳的關注除了父親對女兒的疼愛外,還有對江銘的重視;至於他宮裏的妃嬪們——他養那些死士可不是為了這些宮妃,他是皇帝,最看重當然還是他的天下。
所以宮中的很多事情他並不知情,比如說元妃和明妃所為。也因此阿鳳的話落在他的耳中,他有些遲疑的看著阿鳳:指使萬女史的人就是太後,阿鳳你還想要做什麽!
元妃雖然對皇後有不敬,但已經去靜修了,也就是說那事便揭過了。而且宮中妃嬪們的事情,阿鳳一個公主插什麽手。
他想到這裏忍不住迴頭看了一眼皇後,因為他忽然生出一個念頭來:會不會是皇後的主意?
隻一眼他就否定了。因為現在他很清楚皇後的想法,對於他這個皇帝來說,皇後還真的不看重了。所以,他寵愛誰在皇後的眼中、心中都不是什麽大事兒。
那就是還有他不知道的事情?皇帝的眼睛微一眯看向太後:“一個小小的宮人敢如此誣蔑母後,此事確要詳查。皇後正好在這裏,六宮事務全是皇後的份內事,這事兒就交給……”
太後忽然開口:“就交給皇貴妃吧。”她現在已經不是怒火中燒的時候,雖然依舊是被氣的心疼,卻不敢再任意而為。
有些事情她可不想讓皇帝知道,不然她和皇帝的母子情份怕真要走到盡頭了。
“皇後的確是六宮之首,但是死掉的女史是元妃的人,此時她正在靜修之中。事情倒底是怎麽迴事兒,總要讓元妃說明一二,由皇後來徹查倒不如讓同在清修的皇貴妃來。”
“也免得讓清修的宮妃們借此再生事,誤了她們悔過的修行。”她說到這裏長長的吐了一口氣:“皇帝以為如何?”
皇帝還真的沒有想到死掉的女史是元妃的人——那個血肉模糊的人頭,他還真的沒有認真去瞧,此時聞言仔細一看才確認下來。
他的目光在太後和阿鳳身上轉了轉:“母後說得是。”
阿鳳拉著皇帝的衣袖不放:“母後事情已經足夠多了,這兩天又在忙著給父皇準備賞月宴——是我多嘴了,本來是母後要給父皇的驚喜。”
皇後瞪了阿鳳一眼。賞月宴的事情她的確是向阿鳳提過,不過那都是舊事,今年她可沒有想過再弄什麽賞月宴。
可是阿鳳都開了口,她也不能說女兒是在胡說八道,所以瞪阿鳳一眼後也隻能向皇帝承認確有此事。
在皇帝看來皇後隻是在怪阿鳳嘴快,卻忍不住心中一暖:皇後還是心裏有自己的,卻是自己待皇後有些不好涼了她的心,理應好好的彌補才是。
“再說萬女史所為都是要害太後,這事兒最終也要迴稟給太後的,不如就由太後來徹查吧。如此,肯定不會有人敢在太後麵前弄鬼,想要把那個暗中指使萬女史的人保護起來。”
阿鳳對太後眨了眨眼睛:“太後,您一定能找到那個幕後之人的,對不對?”
太後咬了咬牙,她真的很想大吼幾句,讓人把阿鳳拖下去痛打一頓的;但是萬女史的好多事情都見不得光,她也不能宣那個去江銘那裏傳旨的太監來對質,這事兒隻能糊裏糊塗的了結。
至於暗中指使的人——她咬牙認下了萬女史是要害她,一個小小的女史當然不會有理由這樣做,肯定要有那麽一個主使之人的。
隻是那個替罪羊是誰才好呢?明妃,還是元妃?皇帝不是傻子,現在他不知道的事情不表示他永遠不知道,很有可能今天晚上他就能查明一切。
因此,太後要搶在皇帝查明一切前讓事情了結,還不能再讓皇帝生疑,最好的法子當然就是把真正牽涉到的人丟出去:不是元妃就是明妃,其它人可沒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