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是真的哭了起來,不依不饒的大哭;自她嫁給先皇說起,說到她懷胎十個月的辛苦,說到她帶大皇帝的艱難,再說到眼前兒子不聽她話,還說要被她逼死的傷心。
她真的不明白,自己倒底哪裏做的不好,為了兒子她可是用盡了所有的心機手段,不然的話現在皇帝是誰還難說呢。兒子一成皇帝,她這個母後就成了多餘的,多說一句話兒子就不愛聽。
皇後,皇帝要做主,說什麽也不肯把韓家女兒立為後;然後,到了立太子的時候,她認為總不會有問題了,因為皇後已經死了且隻留下一個女兒嘛。
可是皇帝鐵了心的和她做對,韓貴妃所出的兒子,不管是皇帝看上的還是看不上的,就是不肯點頭立為太子:一拖再拖,寧可讓太子位虛懸多年,也不肯答應她把韓貴妃的兒子立為太子。
她知道,韓家是做錯了,理應該死;可是,如果不是皇帝所為太傷他們的心,做為皇帝的外祖父、舅父們,又何至於要和皇帝生死相見?皇帝,實在是傷了韓氏一族的心啊,要知道沒有韓家的相助,皇帝豈能登基。
皇帝不聽她的也就罷了,現在卻還把一切都怪她這個母後的頭上,身為母親卻得不到兒子的幾個笑臉;如今她倒像是個罪人一樣過活,多說一句話就會被人指三道四的。
她可是皇太後!
今天可好,不過是說了皇後幾句,而眼下吃虧的人明明是她,皇帝卻開口閉口說她這個做母後的要逼死他!
太後是真的太生氣了,好,不是要死嘛,那就死;反正我活著也不招人待見,倒不如死了去找先皇訴苦。
越說越來氣,越說越感覺憋屈,越說越認為皇帝這是厭惡自己到極點了,太後幹脆牙一咬心一橫:“來人,來人,給哀家取白綾來,哀家就死在這鳳翔宮的門前,趁了皇帝和皇後的心吧。”
皇帝也是一肚皮的氣啊。造反想要他性命的人,哪一個不是太後的至親骨肉?他不管是明說還是暗示,太後就是不肯相信,到最後了還想讓他給韓家留個香火。
留香火做什麽,留香火等著其長大後為他的長輩們報仇嗎?還有,太後做了那麽多的糊塗事,幫了韓家那麽多忙,他做為兒子最後可是一個不字也沒有說。
還怕太後想多了,更怕太後再傷心過甚,他是一天恨不能的去請三次安,變著法兒的哄太後高興。可是到頭來呢,母後半點也不領情,反而還當著這麽多人的麵兒要尋死覓活。
那不是打他這個皇帝的臉嗎?!有史以來有過多少皇太後,有幾個皇太後在皇帝麵前要死要活的,啊?那不是就在罵皇帝不孝順嘛。
皇帝聽到太後還讓人取白綾,想想他這一輩子就沒有過上一天的舒心日子,卻還要在太後麵前強顏歡笑,生怕她再擔心而病倒。
而身邊連個真正知心知意的人都沒有,皇後原本還是好的,但是現在明顯和他不是一條心了,因為皇貴妃而怪上了他。
想到皇貴妃他的心頭火更大啊,居然讓人騙了那麽久!這天下間還有人比他這個皇帝活的更窩囊嗎?他還能算是皇帝嘛,不要說其它的了,家裏的這幾個他就擺不平。
還坐皇帝?不做了,也不活了,幹脆一了百了來個痛快,誰願意鬧就讓他鬧去——哄太後?哄到什麽時候是個頭兒?
太後根本就是個糊塗人,你就是哄一輩子她也認為你不是個好人,隻要半點不順她的心,你就是個不孝的兒子。
皇帝想到這裏,感覺自己這些年來苦的不行,這種日子誰還想過?幹脆不過了:“來人,來人,給朕取三尺青鋒來,朕向太後以死謝罪。”
他也不勸太後,也不喝止太後,反而大聲嚷著也要不活了。
皇後眨著眼睛,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一時間也有點手足無措:她還真的是第一次遇上這種事情。
皇家的人嘛,講究的就是喜怒不形於色,何時見過皇家的人如此大鬧,而且還是撒潑打滾式的:我不活了!
她當然知道皇帝不是真要死,也明白太後那裏也不是真的不活了:她要上前的話,皇帝肯定要讓她低頭認個錯,從此之後當皇貴妃的事情沒有發生過——沒有了這個皇貴妃,還能有其它的皇貴妃。
至於太後,她如果過去相勸,太後能一腳把她踹旁邊去。所以皇後不想過去找打,反正兩人也不是真要尋死,那就鬧吧,鬧到最後乏了自然就會找台階下了。
阿鳳看看母後,再和天福交換一下眼神,心說:禦宴那裏的人可來得差不多了,再鬧下去傳了出去,嘿,這太後和皇帝的臉真丟大發了。
有心要勸吧,卻又不知道勸說什麽好。再說了,皇貴妃的事情也讓阿鳳惱火——皇貴妃有孕不讓人惱火,因為皇帝有那麽多的子嗣了,多皇貴妃肚中的那個不多,少那個也不少,誰會在意她肚子裏的娃兒?
在意她肚中娃兒的人是那些皇子,絕對不是阿鳳和她的母後,因為誰做了太子都和她們母女沒有太大關係:皇後都是正經的嫡母,以後高高在上的皇太後,誰做了太子都隻能敬著她。
阿鳳氣的是皇帝居然昨天晚上封其為皇貴妃,明顯是要把她抬高了些,好像她的母後一迴宮就委屈了那個柳芽一樣。
所以,她的父皇要鬧就鬧吧,她並不想去給他個台階下;說到太後,阿鳳直接無視了,就像太後眼中沒有她這個孫女一樣,她也不必非要過去找太後的那一腳踹不是。
張有德的心裏卻苦了,向肖有福遞了好幾個眼神,可是肖有福跪的四平八穩,全當沒有看到:他想到現在了,卻還是想不到能讓皇帝冷靜下來的法子。
“臣,遵旨!”就在太後再一次大罵身邊人,讓他們去取白綾時,有人接了太後的話,而且喊的響亮異常,把在一旁假裝嚇呆了的皇後和阿鳳真嚇了一跳。
說話的人是江銘。他說完還叩了一個頭,很是瀟灑的起身,然後就叫張有德:“張公公,太後有旨,你隨我速去取白綾來。”
“肖公公,還要麻煩你通知宮裏一聲,雲板準備好,嗯,最主要是壽材,讓他們趕緊的弄好;還要把壽衣送過來……”
她真的不明白,自己倒底哪裏做的不好,為了兒子她可是用盡了所有的心機手段,不然的話現在皇帝是誰還難說呢。兒子一成皇帝,她這個母後就成了多餘的,多說一句話兒子就不愛聽。
皇後,皇帝要做主,說什麽也不肯把韓家女兒立為後;然後,到了立太子的時候,她認為總不會有問題了,因為皇後已經死了且隻留下一個女兒嘛。
可是皇帝鐵了心的和她做對,韓貴妃所出的兒子,不管是皇帝看上的還是看不上的,就是不肯點頭立為太子:一拖再拖,寧可讓太子位虛懸多年,也不肯答應她把韓貴妃的兒子立為太子。
她知道,韓家是做錯了,理應該死;可是,如果不是皇帝所為太傷他們的心,做為皇帝的外祖父、舅父們,又何至於要和皇帝生死相見?皇帝,實在是傷了韓氏一族的心啊,要知道沒有韓家的相助,皇帝豈能登基。
皇帝不聽她的也就罷了,現在卻還把一切都怪她這個母後的頭上,身為母親卻得不到兒子的幾個笑臉;如今她倒像是個罪人一樣過活,多說一句話就會被人指三道四的。
她可是皇太後!
今天可好,不過是說了皇後幾句,而眼下吃虧的人明明是她,皇帝卻開口閉口說她這個做母後的要逼死他!
太後是真的太生氣了,好,不是要死嘛,那就死;反正我活著也不招人待見,倒不如死了去找先皇訴苦。
越說越來氣,越說越感覺憋屈,越說越認為皇帝這是厭惡自己到極點了,太後幹脆牙一咬心一橫:“來人,來人,給哀家取白綾來,哀家就死在這鳳翔宮的門前,趁了皇帝和皇後的心吧。”
皇帝也是一肚皮的氣啊。造反想要他性命的人,哪一個不是太後的至親骨肉?他不管是明說還是暗示,太後就是不肯相信,到最後了還想讓他給韓家留個香火。
留香火做什麽,留香火等著其長大後為他的長輩們報仇嗎?還有,太後做了那麽多的糊塗事,幫了韓家那麽多忙,他做為兒子最後可是一個不字也沒有說。
還怕太後想多了,更怕太後再傷心過甚,他是一天恨不能的去請三次安,變著法兒的哄太後高興。可是到頭來呢,母後半點也不領情,反而還當著這麽多人的麵兒要尋死覓活。
那不是打他這個皇帝的臉嗎?!有史以來有過多少皇太後,有幾個皇太後在皇帝麵前要死要活的,啊?那不是就在罵皇帝不孝順嘛。
皇帝聽到太後還讓人取白綾,想想他這一輩子就沒有過上一天的舒心日子,卻還要在太後麵前強顏歡笑,生怕她再擔心而病倒。
而身邊連個真正知心知意的人都沒有,皇後原本還是好的,但是現在明顯和他不是一條心了,因為皇貴妃而怪上了他。
想到皇貴妃他的心頭火更大啊,居然讓人騙了那麽久!這天下間還有人比他這個皇帝活的更窩囊嗎?他還能算是皇帝嘛,不要說其它的了,家裏的這幾個他就擺不平。
還坐皇帝?不做了,也不活了,幹脆一了百了來個痛快,誰願意鬧就讓他鬧去——哄太後?哄到什麽時候是個頭兒?
太後根本就是個糊塗人,你就是哄一輩子她也認為你不是個好人,隻要半點不順她的心,你就是個不孝的兒子。
皇帝想到這裏,感覺自己這些年來苦的不行,這種日子誰還想過?幹脆不過了:“來人,來人,給朕取三尺青鋒來,朕向太後以死謝罪。”
他也不勸太後,也不喝止太後,反而大聲嚷著也要不活了。
皇後眨著眼睛,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一時間也有點手足無措:她還真的是第一次遇上這種事情。
皇家的人嘛,講究的就是喜怒不形於色,何時見過皇家的人如此大鬧,而且還是撒潑打滾式的:我不活了!
她當然知道皇帝不是真要死,也明白太後那裏也不是真的不活了:她要上前的話,皇帝肯定要讓她低頭認個錯,從此之後當皇貴妃的事情沒有發生過——沒有了這個皇貴妃,還能有其它的皇貴妃。
至於太後,她如果過去相勸,太後能一腳把她踹旁邊去。所以皇後不想過去找打,反正兩人也不是真要尋死,那就鬧吧,鬧到最後乏了自然就會找台階下了。
阿鳳看看母後,再和天福交換一下眼神,心說:禦宴那裏的人可來得差不多了,再鬧下去傳了出去,嘿,這太後和皇帝的臉真丟大發了。
有心要勸吧,卻又不知道勸說什麽好。再說了,皇貴妃的事情也讓阿鳳惱火——皇貴妃有孕不讓人惱火,因為皇帝有那麽多的子嗣了,多皇貴妃肚中的那個不多,少那個也不少,誰會在意她肚子裏的娃兒?
在意她肚中娃兒的人是那些皇子,絕對不是阿鳳和她的母後,因為誰做了太子都和她們母女沒有太大關係:皇後都是正經的嫡母,以後高高在上的皇太後,誰做了太子都隻能敬著她。
阿鳳氣的是皇帝居然昨天晚上封其為皇貴妃,明顯是要把她抬高了些,好像她的母後一迴宮就委屈了那個柳芽一樣。
所以,她的父皇要鬧就鬧吧,她並不想去給他個台階下;說到太後,阿鳳直接無視了,就像太後眼中沒有她這個孫女一樣,她也不必非要過去找太後的那一腳踹不是。
張有德的心裏卻苦了,向肖有福遞了好幾個眼神,可是肖有福跪的四平八穩,全當沒有看到:他想到現在了,卻還是想不到能讓皇帝冷靜下來的法子。
“臣,遵旨!”就在太後再一次大罵身邊人,讓他們去取白綾時,有人接了太後的話,而且喊的響亮異常,把在一旁假裝嚇呆了的皇後和阿鳳真嚇了一跳。
說話的人是江銘。他說完還叩了一個頭,很是瀟灑的起身,然後就叫張有德:“張公公,太後有旨,你隨我速去取白綾來。”
“肖公公,還要麻煩你通知宮裏一聲,雲板準備好,嗯,最主要是壽材,讓他們趕緊的弄好;還要把壽衣送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