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鶴氅’這兩個字被周澤寫下。

    大多數人都不太認識第二個字……

    直播間的氣氛一度有些尷尬。

    誠然,不認識不了解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通過周澤作為媒介,能夠讓更多人認識它到底是什麽!

    同樣,這也是周澤最初的意願。

    “這第二個字和敞開的‘敞’是同音,鶴氅是魏晉時期對於對襟漢服的名稱,不但普通的外衣,包括用羽毛做成的厚外套也可以以此稱唿。”黎子柒指著周澤寫下的字,如此說明道。

    周澤挑眉笑看著自己的未婚妻。

    這姑娘懂的還挺多。

    看來這方麵也有過研究,畢竟黎子柒動手能力還是很強的。

    研習漢服曆史,並且給自己做衣服的事情,她之前可沒少幹過。

    此時,直播間人數上漲的同時。

    彈幕留言中居然出現了不少外文……

    雖然周澤沒有到精通多國語言的地步。

    但他還是可以看出,除卻英文之外。

    還有很多來自小語種國家的觀眾……

    諸如馬來語、印地語,甚至還有塞爾維亞語的文字留言。

    身為‘賢內助’的黎子柒,自然也沒閑著。

    她簡單用翻譯軟件查看了一下。

    這些外國觀眾多半是慕名而來。

    這些特殊觀眾的留言,對於周澤的稱唿非常有意思,叫做‘東方藝術家’。

    並且讚譽周澤為外國觀眾打開了‘重新認識華夏’的大門!

    很顯然,此前由手工斫琴親自演奏這番‘硬核操作’,從youtube上吸引了很多異國的觀眾。

    順藤摸瓜外加‘翻牆入室’,居然找到了周澤的直播間來。

    平台留言大多需要綁定手機。

    看來這些外國觀眾為了能和周澤這華夏的年輕藝術家留言,應該是下了不少功夫。

    周澤並沒有因此而特意迴複留言。

    畢竟,關於對襟的傳承過往,他並沒有全部說完。

    而且,周澤並不認為‘重新認識華夏’這扇大門打開了。

    相交於華夏璨如星河的傳承文化,這扇門才剛打開個門縫呢!

    周澤輕抿了一口黎子柒遞來的茶水。

    隨後接著對觀眾們說道:“對襟外衣,從華夏戰國開始,就已經可以稱得上是常服了。”

    “到了魏晉朝,發展出鶴氅,崇尚寬博,係以腰帶,領袖具施邊緣,下著間色或者純色長裙”

    “唐代開始,由鶴氅發展出披衫,還有大家相比耳熟能詳的對襟襦裙。”

    “宋朝的披衫發展出褙子、再由褙子發展出背心,也可稱作為比甲。”

    最後。

    他補充道:“漢服的款式與其說是發展,更是一脈相承的衍生。”

    黎子柒也沒有多言語,隻是在周澤身邊遞遞茶水。

    在這個男人身邊,她隻想化身隻會喊‘6666’的小鹹魚~

    直播間的觀眾聽得入神,就連彈幕量仿佛都少了很多。

    “原來我對漢服隻有籠統的概念,居然有這麽多款式,漲姿勢了!”

    “周澤小哥哥,什麽時候能把曆朝漢服的版型都重新設計出來?麻煩gkd啊~體諒一下漢服粉嗷嗷待哺的期待心情吧~”

    “上課我都沒這麽認真過,如果周大師是我的老師,我曆史能拿滿分!”

    畢竟這漢服鶴氅是為了藍染技藝恢複之後臨時製成的款式。

    即便周澤可以盡量縮短一係列漢服常服的打板。

    但在藍染工坊顯然不合適。

    合適的場合,全係列漢服才能引起最大限度的反響。

    因此,這事兒也急不得。

    周澤借用這使用藍染技藝印染的布匹,製成的漢服鶴氅。

    同時簡單提及了以對襟發展出的多種漢服。

    關注度上漲至兩千餘萬,想來還是很多人對於華夏漢服深感興趣的。

    如此現狀,他內心很欣慰。

    現代社會必然不可能人人以漢服為常服。

    周澤的期許很簡單,他隻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傳播。

    讓更多人了解這本就是我們漢族自己的服飾。

    而並非是著漢服出行而被認為是‘奇裝異服’。

    周澤看了眼時間,中午約好和馬遠途老爺子吃飯,順便洽談關於藍染工坊之後的打算。

    複原藍染技藝,並不是周澤此趟浙杭之行的全部。

    他的初衷是讓這項差點沒了的技藝,如何走得更遠……

    讓周澤沒有想到的是。

    臨時外出的馬老,將見麵的地點定在了‘天一閣’。

    這天一閣可並非是酒樓。

    而是甬城比較有名的博物藏書館。

    ------------------

    (求評論鼓勵下小作者qaq)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未婚妻是黎子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榜爆更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榜爆更王並收藏我的未婚妻是黎子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