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君集這些年立下的功勞不算少了,而其仕途也就此進入了快車道,今次身在西海,還能進入到隨扈名單裏麵就是明證。
而他一直在西邊走動,也是能隨禦駕北行的原因之一,和突厥人打交道,又事關東西突厥的事務,需要他這樣去過敦煌的人物參讚。
像裴行儼就差了些意思,隻不過是他今日當值,適逢其會罷了。
其實說起西突厥來,阿史那榮真也很有發言權,隻不過她已離開西突厥多年,又是直線條的思維方式,參與這樣的商討並不合適。
來了可能隻會說上一句,西突厥的狗崽子都該殺了……
嗯,這裏得順便說一句,按照輩分來說,阿史那榮真得管西突厥之主統葉護可汗叫上一聲叔父的。
建立西突厥的達頭可汗就是他們的祖先,一直以來,西突厥的內亂其實都是發生在達頭可汗這一枝子孫之間的爭鬥。
…………
武士彠不喜歡打打殺殺的,而且他也不喜歡這些當年的天策上將府餘孽,當年的是是非非多數都是這些人所挑起,為了也不過是個儲君的位子。
你爭我奪間,弄的大家心驚肉跳,而且這些人十分喜歡逼著其他人站隊,武士彠當年就沒少受了他們擠兌。
他一個商人,無根無基的,一直都在夾縫中求生存,很少有人能瞧得起他,即便是李淵,其實也是把他當弄臣來對待,你說他老武活到現在容易嗎?
“殺人容易,然突厥王庭重歸西域,於我大唐而言,有利可圖否?他們本是一家,都是姓阿史那的,重新坐在一張桌子上的時候,我大唐的位置在哪裏?
莫如留上一線餘地,將來許也好說話一些。”
侯君集瞅了武士彠一眼,心說你一個商賈還談起國家大事來了,真是可笑至極,隨口便欲反駁。
此時房玄齡終於開了口,“陛下心中早有定計,臣本不欲多言……”
隻這一句話,便讓武士彠和侯君集都閉了嘴,齊齊看向皇帝,心中大概都是一個想法,俺怎麽沒看出來?你這是說笑呢吧?房喬你個馬屁精……
裴行儼左右瞄了瞄,算是徹底不打算說話了,比起其他人來,他這個河北竇建德降人,更像是個外人。
看著其他幾個人侃侃而談,裴行儼在心裏琢磨著,也該是迴去聞喜,當麵見一見伯父的時候了。
河東裴氏和洛陽裴氏分家多少年了,不過大家一直還有聯係,天下間一筆寫不出兩個裴字嘛。
他投唐之後能去雁門領兵,還是受了伯父裴世清的保舉,如今裴世清卸任迴鄉,洛陽裴氏也早已隻剩了小貓兩三隻,除了被送迴去的幼弟裴行儉。
他們這一枝洛陽裴氏的嫡枝血脈,就留下了這麽點骨血,日後托庇於河東裴氏是題中應有之義。
當世的家族也都是這麽過來的,在外開枝散葉的族人遭了難,頭一個想到的就是去投靠祖籍那邊的族人。
所以說洛陽裴氏和河東裴氏合流,已是近在眼前,他這個沒滋沒味的家主,也該去祖籍給裴氏的列祖列宗上炷香了。
當然了,這也是出於對自己仕途的考慮……
…………
此時營帳之中,房玄齡在說話,“可既然陛下問起,臣不能不答。
臣隻想說,朝中早有決議,助突厥王庭重迴西域,取聚其國,散其力之意。
臣聽說統葉護可汗即位以來,仁慈寬厚,頗受愛戴,對大唐也甚為友善,並無不敬之舉,然國之大事,不循私情。
統葉護可汗,將死之人爾,不必掛懷。
至於武侍郎所言之餘地,嗬嗬,臣聽說阿史那泥孰在長安居住已有數載,樂不思蜀矣,其弟阿史那同俄,為大唐率軍攻吐蕃,有戰功在身。
此皆達頭可汗之子孫,今為大唐之鷹犬也,比之統葉護可汗等人,馴順良多,若西域有事,盡可遣這兄弟二人前往。
再者,貴妃也是西突厥王女,將來大唐染指西域,亦師出有名,何慮西域沒有大唐插針之處?”
雖然沒有直接迴答問題,可房玄齡的意思很明顯,他是讚同侯君集的,武士彠用商人的眼光來看待國家大事,即便提議比較新穎,可和房玄齡,侯君集相比卻是有了不小的差距。
商人主張個和氣生財,萬不得已用不到刀槍,政客和將軍們就不一樣了,他們眼中的利益和商人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二比一,武士彠縮起了腦袋,他看不上侯君集,可房玄齡的為人和才能卻是他卻向來所佩服的。
裴行儼一直沒說話,營帳中靜下來的時候,他覺著有點尷尬,不得不說了兩句,不用猜,肯定是站在了房玄齡這一邊。
三比一,李破就很欣慰,臣下們眼光獨到,條理清晰,是國朝興旺的跡象,而且有不同意見,就更好一些。
時間還早,李破就又考校的問了另外一個問題,大唐跟西突厥有著盟約,有所反複的話,會傷害到大唐的信譽,你們說說怎麽辦才好?
一聽皇帝的話音,侯君集就看了看房玄齡,心說房喬當年就有言無不中之名,如今卻是更為老道了,隻寥寥數語,他竟然看出皇帝心中早有定計,真是見鬼,俺不如他啊……
他和程大胡子相處的久了,也沾染了程大胡子的一些習性,隻轉了轉眼珠,便出了個餿主意,“西域來大唐路途遙遠,就當使者沒來過?”
李破抿嘴笑了笑,沒有說話,這主意說的過去,卻讓人感覺鬼鬼祟祟的,不太好。
既當又立的事情,怎麽能辦的鬼鬼祟祟呢?
房玄齡捋起了胡子,皇帝的心意隻要定下來,細枝末節上的事情,解決的辦法太多了,正因為辦法多,一時間他還真沒想出什麽好主意。
李破等了一會,見沒人說話,擺了擺手道:“房喬留下,其他人都迴去好好歇息吧。”
等人都走了,李破令人拿來紙筆,交給房玄齡,“詔阿史那泥孰為莫拙賀葉護可汗,西突厥來使交給他來處置……”
而他一直在西邊走動,也是能隨禦駕北行的原因之一,和突厥人打交道,又事關東西突厥的事務,需要他這樣去過敦煌的人物參讚。
像裴行儼就差了些意思,隻不過是他今日當值,適逢其會罷了。
其實說起西突厥來,阿史那榮真也很有發言權,隻不過她已離開西突厥多年,又是直線條的思維方式,參與這樣的商討並不合適。
來了可能隻會說上一句,西突厥的狗崽子都該殺了……
嗯,這裏得順便說一句,按照輩分來說,阿史那榮真得管西突厥之主統葉護可汗叫上一聲叔父的。
建立西突厥的達頭可汗就是他們的祖先,一直以來,西突厥的內亂其實都是發生在達頭可汗這一枝子孫之間的爭鬥。
…………
武士彠不喜歡打打殺殺的,而且他也不喜歡這些當年的天策上將府餘孽,當年的是是非非多數都是這些人所挑起,為了也不過是個儲君的位子。
你爭我奪間,弄的大家心驚肉跳,而且這些人十分喜歡逼著其他人站隊,武士彠當年就沒少受了他們擠兌。
他一個商人,無根無基的,一直都在夾縫中求生存,很少有人能瞧得起他,即便是李淵,其實也是把他當弄臣來對待,你說他老武活到現在容易嗎?
“殺人容易,然突厥王庭重歸西域,於我大唐而言,有利可圖否?他們本是一家,都是姓阿史那的,重新坐在一張桌子上的時候,我大唐的位置在哪裏?
莫如留上一線餘地,將來許也好說話一些。”
侯君集瞅了武士彠一眼,心說你一個商賈還談起國家大事來了,真是可笑至極,隨口便欲反駁。
此時房玄齡終於開了口,“陛下心中早有定計,臣本不欲多言……”
隻這一句話,便讓武士彠和侯君集都閉了嘴,齊齊看向皇帝,心中大概都是一個想法,俺怎麽沒看出來?你這是說笑呢吧?房喬你個馬屁精……
裴行儼左右瞄了瞄,算是徹底不打算說話了,比起其他人來,他這個河北竇建德降人,更像是個外人。
看著其他幾個人侃侃而談,裴行儼在心裏琢磨著,也該是迴去聞喜,當麵見一見伯父的時候了。
河東裴氏和洛陽裴氏分家多少年了,不過大家一直還有聯係,天下間一筆寫不出兩個裴字嘛。
他投唐之後能去雁門領兵,還是受了伯父裴世清的保舉,如今裴世清卸任迴鄉,洛陽裴氏也早已隻剩了小貓兩三隻,除了被送迴去的幼弟裴行儉。
他們這一枝洛陽裴氏的嫡枝血脈,就留下了這麽點骨血,日後托庇於河東裴氏是題中應有之義。
當世的家族也都是這麽過來的,在外開枝散葉的族人遭了難,頭一個想到的就是去投靠祖籍那邊的族人。
所以說洛陽裴氏和河東裴氏合流,已是近在眼前,他這個沒滋沒味的家主,也該去祖籍給裴氏的列祖列宗上炷香了。
當然了,這也是出於對自己仕途的考慮……
…………
此時營帳之中,房玄齡在說話,“可既然陛下問起,臣不能不答。
臣隻想說,朝中早有決議,助突厥王庭重迴西域,取聚其國,散其力之意。
臣聽說統葉護可汗即位以來,仁慈寬厚,頗受愛戴,對大唐也甚為友善,並無不敬之舉,然國之大事,不循私情。
統葉護可汗,將死之人爾,不必掛懷。
至於武侍郎所言之餘地,嗬嗬,臣聽說阿史那泥孰在長安居住已有數載,樂不思蜀矣,其弟阿史那同俄,為大唐率軍攻吐蕃,有戰功在身。
此皆達頭可汗之子孫,今為大唐之鷹犬也,比之統葉護可汗等人,馴順良多,若西域有事,盡可遣這兄弟二人前往。
再者,貴妃也是西突厥王女,將來大唐染指西域,亦師出有名,何慮西域沒有大唐插針之處?”
雖然沒有直接迴答問題,可房玄齡的意思很明顯,他是讚同侯君集的,武士彠用商人的眼光來看待國家大事,即便提議比較新穎,可和房玄齡,侯君集相比卻是有了不小的差距。
商人主張個和氣生財,萬不得已用不到刀槍,政客和將軍們就不一樣了,他們眼中的利益和商人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二比一,武士彠縮起了腦袋,他看不上侯君集,可房玄齡的為人和才能卻是他卻向來所佩服的。
裴行儼一直沒說話,營帳中靜下來的時候,他覺著有點尷尬,不得不說了兩句,不用猜,肯定是站在了房玄齡這一邊。
三比一,李破就很欣慰,臣下們眼光獨到,條理清晰,是國朝興旺的跡象,而且有不同意見,就更好一些。
時間還早,李破就又考校的問了另外一個問題,大唐跟西突厥有著盟約,有所反複的話,會傷害到大唐的信譽,你們說說怎麽辦才好?
一聽皇帝的話音,侯君集就看了看房玄齡,心說房喬當年就有言無不中之名,如今卻是更為老道了,隻寥寥數語,他竟然看出皇帝心中早有定計,真是見鬼,俺不如他啊……
他和程大胡子相處的久了,也沾染了程大胡子的一些習性,隻轉了轉眼珠,便出了個餿主意,“西域來大唐路途遙遠,就當使者沒來過?”
李破抿嘴笑了笑,沒有說話,這主意說的過去,卻讓人感覺鬼鬼祟祟的,不太好。
既當又立的事情,怎麽能辦的鬼鬼祟祟呢?
房玄齡捋起了胡子,皇帝的心意隻要定下來,細枝末節上的事情,解決的辦法太多了,正因為辦法多,一時間他還真沒想出什麽好主意。
李破等了一會,見沒人說話,擺了擺手道:“房喬留下,其他人都迴去好好歇息吧。”
等人都走了,李破令人拿來紙筆,交給房玄齡,“詔阿史那泥孰為莫拙賀葉護可汗,西突厥來使交給他來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