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我蝦夷聽到金勝曼的聲音,稍微抬頭偷看了一下,又迅速低下腦袋,心裏亂糟糟的想著,船上竟然還帶有女人,不怕神明降罪嗎?
女人不好上船的習俗在哪裏都差不多,人們紛紛托詞於神明,實際上原因則是女人在船上不很方便,尤其是會讓粗魯的水手們分心,甚至發生叛亂。
而人們傳來傳去就覺著女人上船大家容易倒黴,肯定是神明不願意見到女人出現在海上所致。
很多事情都是這樣,能夠追尋根由,明白其中道理的人都是世事洞明之輩,大多數人則屬於盲從之列。
………………
“你是誰,來自哪裏?現居倭國何職?”
“啟稟上人,我是蘇我大臣之子蘇我蝦夷……”
在金勝曼磕磕絆絆的給他翻譯,有些用詞不很準確,蘇我蝦夷很害怕,他覺著自己的小命就攥在了這個懂得和語的女人手裏,如果這個女人起了歹念,他肯定就要死了。
他又趁著說話的時候偷看了女人幾眼,摸不清這是不是個和族女子。
此時他非常後悔,當年小野妹子出使大隋,來往幾次之後,隨著小野妹子等人的宣揚,飛鳥氏族的人們紛紛開始學習西邊傳過來的漢話。
而小野臣因高作為遣隋使,是蘇我氏的同盟,和他的父親蘇我馬子十分友好,在推進佛教傳播的進程中密切合作,與物部氏等排佛的家夥進行了長達數十年的激烈鬥爭。
一直到現在,蘇我馬子已故,小野妹子前年也病死了,佛教也終於在島上站穩了腳跟,和本土的神道教並立。
倭國的貴族們權衡了很多年,最終決定各信各的,誰說天照大神的子孫就不能崇佛了?於是神道教和佛教漸漸有了些融合在一起的跡象。
而佛教是從哪裏傳到的島上,那就不用說了,隨著佛教的推行,倭國貴族們自然而然的便開始學習漢話。
還沒有到以此為榮的地步,畢竟這些年來往不算多,能去到大隋的人更隻是一小撮,中原文明在倭國甚至沒有新羅那邊的影響力大。
島國和半島,自然是半島更容易受到中原王朝的影響。
倭國的語言曆史很複雜,他們是正經的語言孤兒,父親一大堆,卻沒一個願意認它,雖然從漢時開始,中原的語言文字就對倭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可追根溯源,很難說倭國的主體語言到底起於何方。
隻不過文字上卻可以比較確定的說,多數是從中原傳入,明確記載的就有漢末時期百濟人王仁南渡倭國,帶去了漢家書冊千餘卷,還有一些其他事例,不用一一列舉。
倭國和高句麗,新羅,百濟都差不多,即便與中原交往不多,卻還是藕斷絲連,就算沒有多少交往意願,隔上一段時間也能產生交集。
就像這一次,雖然對於倭人來說結果很不美妙,卻也算是他們和中原王朝打了個照麵。
……………………
蘇我蝦夷後悔的是他少年時比較頑劣,也不怨他,主要是蘇我馬子四五十歲了才有了他這麽一個兒子,養育起來自然有所驕縱。
溫室的花朵,權謀都熟,就是還沒經曆過大風大浪,一旦遭遇挫折,表現實在讓人不敢恭維。
所以他沒怎麽去學習中原文字,到了此等關鍵時刻,竟然缺少了一件保命法寶,可不是後悔的腸子都快青了嗎?
……………………
不管金勝曼翻譯的準不準確,杜伏威和崔敦禮還是大致上知道了此人的來曆,一個來自倭國的大貴族,說是外戚,其實可以說是皇室成員。
拿中原的家族來對比,那就是竇氏和獨孤氏,還不一樣,蘇我蝦夷的姑姑,姐姐都是倭國的王後,如今的推古女王額田部更是蘇我蝦夷的表姐。
倭國的倫理關係亂的很,貴族們為了保持血統的純淨,和草原上的阿史那部族一樣,很多時候都是近親聯姻。
比如說推古女王以前就是異母兄的妃子……
………………
知道了蘇我蝦夷的來曆,杜伏威也就失去了興趣,在他心目中倭國也就那麽迴事,他關心的不是蘇我蝦夷的來曆,而是此次倭國大軍北來的目的。
“問問他,帶著這麽多船隻北上,是去做什麽的?”
蘇我蝦夷聽了翻譯,老實的迴答,“我等受百濟虎王扶餘璋所請,去和他們共同征討新羅……
大人在上,我和國與大隋向來友好,供奉良多,此次派兵前往百濟,也不是要去西邊,大隋為何攻我?是把我們當成海盜了嗎?”
金勝曼咬著牙,這次她沒有忙著翻譯,而是用倭語道:“虧你還是輔政之臣,竟然如此孤陋寡聞,倭國也是到了滅亡的時候了。
吾乃新羅王女金勝曼,我的姐姐正是新羅之主……好叫你知道,大隋早就亡了,如今揮兵而來的是大唐將士……
蘇我氏的狗賊,額田部那個賤人,我早晚都會讓你們跪在我麵前……要殺哪個就殺哪個。”
蘇我蝦夷驚恐的抬起頭,大隋還是大唐對於現在的他來說都沒太大關係,可新羅人……怎麽會出現在這裏。
他們聯合百濟人攻打新羅已經成了一種習慣,說起來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和百濟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百濟是扶餘人建立的王國,在建立之初便和倭人有了交往,在交往之中相互影響,漸漸風俗習慣上也開始靠攏。
很多百濟人南渡到倭國,甚至在倭國任職,對倭國的國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果說倭國和新羅是世仇的話,那麽他們和百濟就是世交。
而在百濟人被高句麗,新羅壓迫的這些年,他們和倭國的聯係越來越緊密,倭國也開始視百濟為附屬之國。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幫助百濟攻打新羅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且這也不是頭一次了。
……………………
天照大神啊,您難道睡著了嗎?蘇我蝦夷心中哀嚎……
而金勝曼在恐嚇了他一下之後,轉頭就露出了笑臉,把蘇我蝦夷的話語翻譯給了吳王殿下。
杜伏威才不管她那點小動作,心中隻是道了一聲果然,他率領唐軍在這裏把倭人截住,正是應該。
當然了,就算倭人沒事出來溜溜彎,那也沒什麽,誰讓你倒黴的碰上了咱們呢?
你弄了如此聲勢出來,若不敲你一棒子,念頭怎能通達?
又問了兩句,杜伏威又抓住了重點,百濟船隊正在白江口集結,打算水陸並進,攻打新羅。
百濟國王扶餘璋之前已經率軍攻占了新羅的合城等地,對於新羅來說,更為險惡的是高句麗王因求娶高勝曼不成而大怒,派兵陳於江畔,隨時都可能聯合百濟一起攻打新羅。
可以說,新羅已經到了亡國的邊緣,數百年來局勢從不曾如此兇險過,四鄰皆敵,而且隨時都可能向他們發起進攻。
這無疑是曆史性的一刻,東亞各國產生了聯動。
李破與突厥會盟於草原之上,兩個帝國締結盟約,看似與各國並無關係,可卻使東亞各國的局勢發生了連鎖反應。
比如說大唐此次派兵出海,在東海之上與倭國一戰,就是因為大唐各處戰事盡都平息,與突厥又有了結盟之勢,於是戰略重心逐步向東轉移而造成的必然結果。
………………
此時杜伏威已經沒什麽好詢問的,他關注的還是戰事,對其他的沒什麽興趣。
可作為鴻臚寺少卿的崔敦禮卻來了興致,開始詳細的詢問倭國國內諸事,對倭國的風土人情也很感興趣。
杜伏威很快就覺得煩了,一天的戰事下來,他還沒有好好休息一下,於是吃飽喝足之後,告辭一聲便迴去歇了。
崔敦禮成了主審管,金勝曼繼續當她的狗翻譯。
倭國在軍事上乏善可陳,也不是崔敦禮的關注重點,他主要是在問倭國的國情。
蘇我蝦夷隻求活命,做到了知無不答言無不盡的地步。
飛鳥時代,倭國朝中的政治鬥爭殘酷而又激烈,蘇我蝦夷的父親蘇我馬子執政五十多年,最後刺殺了一位天皇,竟然還把自己的外甥女推上了國王之位,手段不可謂不厲害。
如今在位的推古女王額田部也已經六七十歲了,在位已有三十多年,現在年老多病,又到了新舊更替的時節。
這是一位很英明的王者,在她執政年間,一邊調和攝政的廄部王子和權臣蘇我馬子之間的矛盾,一邊幫助蘇我氏消滅了威脅她王位的物部氏家族。
另外她大力推行佛教,想要改變神道教諸神不一,容易引發紛爭的局麵,促進倭國各城邦以及家族間的共識以及文化聯係。
她還屢次派遣使者到中原學習,迴來按照中原政治架構改革政軍體製,同時讓倭國也變得越來越開放。
在倭國之內,她對叛亂進行了嚴厲的鎮壓,對外則專注的想要在北邊的半島上尋求領地,兩次讓新羅人割地求和。
她在位年間,百濟,新羅都已俯首稱臣,琉球也不斷派遣使者來拜見於她,隻不過琉球是大隋的領地,她還不敢輕易施加威壓而已。
而現在,這位倭國難得一見,幾乎開創了一個時代的明主終於老朽,沒有多少時日了……
女人不好上船的習俗在哪裏都差不多,人們紛紛托詞於神明,實際上原因則是女人在船上不很方便,尤其是會讓粗魯的水手們分心,甚至發生叛亂。
而人們傳來傳去就覺著女人上船大家容易倒黴,肯定是神明不願意見到女人出現在海上所致。
很多事情都是這樣,能夠追尋根由,明白其中道理的人都是世事洞明之輩,大多數人則屬於盲從之列。
………………
“你是誰,來自哪裏?現居倭國何職?”
“啟稟上人,我是蘇我大臣之子蘇我蝦夷……”
在金勝曼磕磕絆絆的給他翻譯,有些用詞不很準確,蘇我蝦夷很害怕,他覺著自己的小命就攥在了這個懂得和語的女人手裏,如果這個女人起了歹念,他肯定就要死了。
他又趁著說話的時候偷看了女人幾眼,摸不清這是不是個和族女子。
此時他非常後悔,當年小野妹子出使大隋,來往幾次之後,隨著小野妹子等人的宣揚,飛鳥氏族的人們紛紛開始學習西邊傳過來的漢話。
而小野臣因高作為遣隋使,是蘇我氏的同盟,和他的父親蘇我馬子十分友好,在推進佛教傳播的進程中密切合作,與物部氏等排佛的家夥進行了長達數十年的激烈鬥爭。
一直到現在,蘇我馬子已故,小野妹子前年也病死了,佛教也終於在島上站穩了腳跟,和本土的神道教並立。
倭國的貴族們權衡了很多年,最終決定各信各的,誰說天照大神的子孫就不能崇佛了?於是神道教和佛教漸漸有了些融合在一起的跡象。
而佛教是從哪裏傳到的島上,那就不用說了,隨著佛教的推行,倭國貴族們自然而然的便開始學習漢話。
還沒有到以此為榮的地步,畢竟這些年來往不算多,能去到大隋的人更隻是一小撮,中原文明在倭國甚至沒有新羅那邊的影響力大。
島國和半島,自然是半島更容易受到中原王朝的影響。
倭國的語言曆史很複雜,他們是正經的語言孤兒,父親一大堆,卻沒一個願意認它,雖然從漢時開始,中原的語言文字就對倭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可追根溯源,很難說倭國的主體語言到底起於何方。
隻不過文字上卻可以比較確定的說,多數是從中原傳入,明確記載的就有漢末時期百濟人王仁南渡倭國,帶去了漢家書冊千餘卷,還有一些其他事例,不用一一列舉。
倭國和高句麗,新羅,百濟都差不多,即便與中原交往不多,卻還是藕斷絲連,就算沒有多少交往意願,隔上一段時間也能產生交集。
就像這一次,雖然對於倭人來說結果很不美妙,卻也算是他們和中原王朝打了個照麵。
……………………
蘇我蝦夷後悔的是他少年時比較頑劣,也不怨他,主要是蘇我馬子四五十歲了才有了他這麽一個兒子,養育起來自然有所驕縱。
溫室的花朵,權謀都熟,就是還沒經曆過大風大浪,一旦遭遇挫折,表現實在讓人不敢恭維。
所以他沒怎麽去學習中原文字,到了此等關鍵時刻,竟然缺少了一件保命法寶,可不是後悔的腸子都快青了嗎?
……………………
不管金勝曼翻譯的準不準確,杜伏威和崔敦禮還是大致上知道了此人的來曆,一個來自倭國的大貴族,說是外戚,其實可以說是皇室成員。
拿中原的家族來對比,那就是竇氏和獨孤氏,還不一樣,蘇我蝦夷的姑姑,姐姐都是倭國的王後,如今的推古女王額田部更是蘇我蝦夷的表姐。
倭國的倫理關係亂的很,貴族們為了保持血統的純淨,和草原上的阿史那部族一樣,很多時候都是近親聯姻。
比如說推古女王以前就是異母兄的妃子……
………………
知道了蘇我蝦夷的來曆,杜伏威也就失去了興趣,在他心目中倭國也就那麽迴事,他關心的不是蘇我蝦夷的來曆,而是此次倭國大軍北來的目的。
“問問他,帶著這麽多船隻北上,是去做什麽的?”
蘇我蝦夷聽了翻譯,老實的迴答,“我等受百濟虎王扶餘璋所請,去和他們共同征討新羅……
大人在上,我和國與大隋向來友好,供奉良多,此次派兵前往百濟,也不是要去西邊,大隋為何攻我?是把我們當成海盜了嗎?”
金勝曼咬著牙,這次她沒有忙著翻譯,而是用倭語道:“虧你還是輔政之臣,竟然如此孤陋寡聞,倭國也是到了滅亡的時候了。
吾乃新羅王女金勝曼,我的姐姐正是新羅之主……好叫你知道,大隋早就亡了,如今揮兵而來的是大唐將士……
蘇我氏的狗賊,額田部那個賤人,我早晚都會讓你們跪在我麵前……要殺哪個就殺哪個。”
蘇我蝦夷驚恐的抬起頭,大隋還是大唐對於現在的他來說都沒太大關係,可新羅人……怎麽會出現在這裏。
他們聯合百濟人攻打新羅已經成了一種習慣,說起來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和百濟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百濟是扶餘人建立的王國,在建立之初便和倭人有了交往,在交往之中相互影響,漸漸風俗習慣上也開始靠攏。
很多百濟人南渡到倭國,甚至在倭國任職,對倭國的國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果說倭國和新羅是世仇的話,那麽他們和百濟就是世交。
而在百濟人被高句麗,新羅壓迫的這些年,他們和倭國的聯係越來越緊密,倭國也開始視百濟為附屬之國。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幫助百濟攻打新羅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且這也不是頭一次了。
……………………
天照大神啊,您難道睡著了嗎?蘇我蝦夷心中哀嚎……
而金勝曼在恐嚇了他一下之後,轉頭就露出了笑臉,把蘇我蝦夷的話語翻譯給了吳王殿下。
杜伏威才不管她那點小動作,心中隻是道了一聲果然,他率領唐軍在這裏把倭人截住,正是應該。
當然了,就算倭人沒事出來溜溜彎,那也沒什麽,誰讓你倒黴的碰上了咱們呢?
你弄了如此聲勢出來,若不敲你一棒子,念頭怎能通達?
又問了兩句,杜伏威又抓住了重點,百濟船隊正在白江口集結,打算水陸並進,攻打新羅。
百濟國王扶餘璋之前已經率軍攻占了新羅的合城等地,對於新羅來說,更為險惡的是高句麗王因求娶高勝曼不成而大怒,派兵陳於江畔,隨時都可能聯合百濟一起攻打新羅。
可以說,新羅已經到了亡國的邊緣,數百年來局勢從不曾如此兇險過,四鄰皆敵,而且隨時都可能向他們發起進攻。
這無疑是曆史性的一刻,東亞各國產生了聯動。
李破與突厥會盟於草原之上,兩個帝國締結盟約,看似與各國並無關係,可卻使東亞各國的局勢發生了連鎖反應。
比如說大唐此次派兵出海,在東海之上與倭國一戰,就是因為大唐各處戰事盡都平息,與突厥又有了結盟之勢,於是戰略重心逐步向東轉移而造成的必然結果。
………………
此時杜伏威已經沒什麽好詢問的,他關注的還是戰事,對其他的沒什麽興趣。
可作為鴻臚寺少卿的崔敦禮卻來了興致,開始詳細的詢問倭國國內諸事,對倭國的風土人情也很感興趣。
杜伏威很快就覺得煩了,一天的戰事下來,他還沒有好好休息一下,於是吃飽喝足之後,告辭一聲便迴去歇了。
崔敦禮成了主審管,金勝曼繼續當她的狗翻譯。
倭國在軍事上乏善可陳,也不是崔敦禮的關注重點,他主要是在問倭國的國情。
蘇我蝦夷隻求活命,做到了知無不答言無不盡的地步。
飛鳥時代,倭國朝中的政治鬥爭殘酷而又激烈,蘇我蝦夷的父親蘇我馬子執政五十多年,最後刺殺了一位天皇,竟然還把自己的外甥女推上了國王之位,手段不可謂不厲害。
如今在位的推古女王額田部也已經六七十歲了,在位已有三十多年,現在年老多病,又到了新舊更替的時節。
這是一位很英明的王者,在她執政年間,一邊調和攝政的廄部王子和權臣蘇我馬子之間的矛盾,一邊幫助蘇我氏消滅了威脅她王位的物部氏家族。
另外她大力推行佛教,想要改變神道教諸神不一,容易引發紛爭的局麵,促進倭國各城邦以及家族間的共識以及文化聯係。
她還屢次派遣使者到中原學習,迴來按照中原政治架構改革政軍體製,同時讓倭國也變得越來越開放。
在倭國之內,她對叛亂進行了嚴厲的鎮壓,對外則專注的想要在北邊的半島上尋求領地,兩次讓新羅人割地求和。
她在位年間,百濟,新羅都已俯首稱臣,琉球也不斷派遣使者來拜見於她,隻不過琉球是大隋的領地,她還不敢輕易施加威壓而已。
而現在,這位倭國難得一見,幾乎開創了一個時代的明主終於老朽,沒有多少時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