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這時表現的像個錙銖必較的商人,他多年來治政地方的經驗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毫無疑問,沱水之戰讓南蠻遭到了重創,尤其是被李孝恭拉攏的那些南蠻寨子,青壯走了大半,剩下的都是些老弱婦孺,如果沒有轉機的話,他們很難在蜀南的山間存活下去。
如果說李靖派人去告訴他們,讓他們首領們到錦官城來商討一下他們的未來,或者是威脅他們如果不來就怎樣怎樣,又或者以俘虜進行要挾等等。
山蠻們一定會認為漢人又在使用詭計,想要騙他們出山捉住他們並砍下他們的腦袋,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過無數次了。
即便他們的腦子不很好使,也足夠他們記住漢人狡詐,不可輕信的形象。
山蠻向來排斥平地人,一是因為恐懼,二是因為經常受騙,三就是風俗迥異,完全合不來。
所以他們一般不會相信外麵的人的說法,你越是想和他平心靜氣的談一談,他們越是覺著你想騙他們,於是便不會搭理於你。
而李靖隻是稍稍換了個說法,讓山蠻來錦官城贖人,山蠻就立即行動了起來,在三四月間,很多山蠻部落的人便來到了錦官城,想要將他們的親人和戰士贖買迴去。
這是他們蠻族的傳統,也是最為和平的方式來給戰爭做個了結,當然了,這也是出於大家人都少,不能死人太多的現實所決定的。
李靖自然看不上山蠻那點財貨,他隻是想跟這些蠻族見麵聊一聊大家日後怎麽相處而已,請人的方式用了些技巧,卻不妨礙表現出他的誠意。
就像李破一直秉持的理念,法子總比問題多,隻是一些人比較愚魯,總用最笨的法子去解決問題,於是弄的場麵很難看。
李靖的情商不高,可他的智商卻在眾人之上,所以在解決南蠻的問題上,他選擇了一條捷徑,會少流很多血的捷徑。
當然了,在南蠻眼中,這隻不過是漢人狡詐的另一例證而已。
李靖並沒有在蠻族麵前展現太多的威嚴,那其實沒什麽必要了,前些年李世民帶兵在益州東北部擊敗了近十萬南蠻大軍,已經讓南蠻意識到平地人的不好惹。
沱水之戰,南蠻再次慘敗一場,山蠻眾人有如驚弓之鳥,根本不用宣之以威,他們便已不敢正視益州總管之威嚴了。
所謂蠻夷之輩,畏威而不知懷德就是這麽個道理了,你給他們送去豐厚的禮物,他們反而覺著你軟弱可欺,會得寸進尺的來向你討要好處。
當你迎頭敲他們兩棒子的時候,他們馬上就清醒了過來,但他們記性不好,過上幾年就又忘了教訓,所以必須時常讓他們曉得你還很強大,並非他們可以招惹的對象。
………………………………
李靖趁此機會,按照蠻族的風俗,和一些蠻族結下了盟約,對於那些依舊不想跟平地人和平相處,將善意理解為侮辱的家夥,李靖也沒為難他們,放他們離開了。
可在之後,他便告訴那些比較友好的部族,他們可以雇傭益州的軍旅去襲擊他們的世仇,隻需要付出足夠的代價,沒有什麽事是我們不能夠辦到的。
分化,拉攏,讓他們自己相互結仇,不停的流血,他再趁機付出些財貨糧食等物去買來戰敗的蠻族,訓練他們一段時日後,再放他們迴去複仇。
不用幾年,蠻族便會徹底虛弱下來,留守益州的守軍在作戰之中也將越來越熟悉南蠻的地形以及禁忌,到時候蜀南的天也就變了,南蠻即便躲在山中,也不再安全……
這就是李靖應對南蠻之策,並列為十條奏上長安,李破讚歎不已,這樣的策略後來人應該都是耳熟能詳,沒想到李靖就精於此道,不容易啊不容易,果然不愧是李靖李藥師。
於是被李破許為平蠻十策而加以實施,並不求短期之功,這個時間段應該在十年八年之後,才能漸顯成效,能不能一勞永逸的解決掉南蠻之患,那就要看具體的執行情況了。
和南蠻有了接觸,能夠互相交往,初步實現了李靖的策略,李靖的目光便又轉迴到了益州的郡縣上麵。
他麵對的情形和李武差不多,很多地方土著不服管束……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這些人頑固,而是他們過於閉塞了,就像當年上黨眾人那般,土皇帝做久了,便忘了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幾個月來,李靖很耐心的派人去與地方上的人們打交道,爭取他們的支持,甚至允許他們派出族中子弟來益州為官。
之外他手中的兵力比李武要充裕的多,益州的戰事沒過去多久,也更有震懾效果,地方上的人們紛紛低頭,於是益州總管府的門前漸漸熱鬧了起來。
想要行走於益州總管李靖門下的人越來越多,李靖寬厚仁愛的名聲開始在蜀中的腹地流傳,很多人慕名前來相投……
大唐元貞二年五月間的益州,已經呈現出了些欣欣向榮之勢,李靖動靜得宜,勝李孝恭多矣。
倒黴了大半輩子,李靖終於有了用武之地,兢兢業業的施展著自己的才華,他情商不高的缺點也被皇帝老丈人的身份給掩蓋了下去。
因為除了皇帝,怕也沒誰再會去故意挑他的理,明裏暗裏的去打壓於他,於是李靖在蜀中可謂是如魚得水。
張倫和宇文鑊就是如此,他們對李靖怎麽治理益州並不感興趣,對於怎麽砍下南蠻的腦袋充為軍功倒是頗為意動。
在李靖說出了自己的毒計並征求他們的意見的時候,兩個人都是連連讚歎,李益州果然胸有韜略,腹有機謀,不愧是……皇帝的老丈人。
而私下裏他們卻都在嘀咕,李藥師算計太深,以後打交道的時候可要小心一些……隻是他們不知道的是,李靖和人打交道時還是很真誠的,甚至有些笨拙呢。
不管怎麽說,益州在五六月間安定了下來,不管是李靖還是張倫,宇文鑊,他們的目光都漸漸轉向了夔州方向。
毫無疑問,沱水之戰讓南蠻遭到了重創,尤其是被李孝恭拉攏的那些南蠻寨子,青壯走了大半,剩下的都是些老弱婦孺,如果沒有轉機的話,他們很難在蜀南的山間存活下去。
如果說李靖派人去告訴他們,讓他們首領們到錦官城來商討一下他們的未來,或者是威脅他們如果不來就怎樣怎樣,又或者以俘虜進行要挾等等。
山蠻們一定會認為漢人又在使用詭計,想要騙他們出山捉住他們並砍下他們的腦袋,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過無數次了。
即便他們的腦子不很好使,也足夠他們記住漢人狡詐,不可輕信的形象。
山蠻向來排斥平地人,一是因為恐懼,二是因為經常受騙,三就是風俗迥異,完全合不來。
所以他們一般不會相信外麵的人的說法,你越是想和他平心靜氣的談一談,他們越是覺著你想騙他們,於是便不會搭理於你。
而李靖隻是稍稍換了個說法,讓山蠻來錦官城贖人,山蠻就立即行動了起來,在三四月間,很多山蠻部落的人便來到了錦官城,想要將他們的親人和戰士贖買迴去。
這是他們蠻族的傳統,也是最為和平的方式來給戰爭做個了結,當然了,這也是出於大家人都少,不能死人太多的現實所決定的。
李靖自然看不上山蠻那點財貨,他隻是想跟這些蠻族見麵聊一聊大家日後怎麽相處而已,請人的方式用了些技巧,卻不妨礙表現出他的誠意。
就像李破一直秉持的理念,法子總比問題多,隻是一些人比較愚魯,總用最笨的法子去解決問題,於是弄的場麵很難看。
李靖的情商不高,可他的智商卻在眾人之上,所以在解決南蠻的問題上,他選擇了一條捷徑,會少流很多血的捷徑。
當然了,在南蠻眼中,這隻不過是漢人狡詐的另一例證而已。
李靖並沒有在蠻族麵前展現太多的威嚴,那其實沒什麽必要了,前些年李世民帶兵在益州東北部擊敗了近十萬南蠻大軍,已經讓南蠻意識到平地人的不好惹。
沱水之戰,南蠻再次慘敗一場,山蠻眾人有如驚弓之鳥,根本不用宣之以威,他們便已不敢正視益州總管之威嚴了。
所謂蠻夷之輩,畏威而不知懷德就是這麽個道理了,你給他們送去豐厚的禮物,他們反而覺著你軟弱可欺,會得寸進尺的來向你討要好處。
當你迎頭敲他們兩棒子的時候,他們馬上就清醒了過來,但他們記性不好,過上幾年就又忘了教訓,所以必須時常讓他們曉得你還很強大,並非他們可以招惹的對象。
………………………………
李靖趁此機會,按照蠻族的風俗,和一些蠻族結下了盟約,對於那些依舊不想跟平地人和平相處,將善意理解為侮辱的家夥,李靖也沒為難他們,放他們離開了。
可在之後,他便告訴那些比較友好的部族,他們可以雇傭益州的軍旅去襲擊他們的世仇,隻需要付出足夠的代價,沒有什麽事是我們不能夠辦到的。
分化,拉攏,讓他們自己相互結仇,不停的流血,他再趁機付出些財貨糧食等物去買來戰敗的蠻族,訓練他們一段時日後,再放他們迴去複仇。
不用幾年,蠻族便會徹底虛弱下來,留守益州的守軍在作戰之中也將越來越熟悉南蠻的地形以及禁忌,到時候蜀南的天也就變了,南蠻即便躲在山中,也不再安全……
這就是李靖應對南蠻之策,並列為十條奏上長安,李破讚歎不已,這樣的策略後來人應該都是耳熟能詳,沒想到李靖就精於此道,不容易啊不容易,果然不愧是李靖李藥師。
於是被李破許為平蠻十策而加以實施,並不求短期之功,這個時間段應該在十年八年之後,才能漸顯成效,能不能一勞永逸的解決掉南蠻之患,那就要看具體的執行情況了。
和南蠻有了接觸,能夠互相交往,初步實現了李靖的策略,李靖的目光便又轉迴到了益州的郡縣上麵。
他麵對的情形和李武差不多,很多地方土著不服管束……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這些人頑固,而是他們過於閉塞了,就像當年上黨眾人那般,土皇帝做久了,便忘了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幾個月來,李靖很耐心的派人去與地方上的人們打交道,爭取他們的支持,甚至允許他們派出族中子弟來益州為官。
之外他手中的兵力比李武要充裕的多,益州的戰事沒過去多久,也更有震懾效果,地方上的人們紛紛低頭,於是益州總管府的門前漸漸熱鬧了起來。
想要行走於益州總管李靖門下的人越來越多,李靖寬厚仁愛的名聲開始在蜀中的腹地流傳,很多人慕名前來相投……
大唐元貞二年五月間的益州,已經呈現出了些欣欣向榮之勢,李靖動靜得宜,勝李孝恭多矣。
倒黴了大半輩子,李靖終於有了用武之地,兢兢業業的施展著自己的才華,他情商不高的缺點也被皇帝老丈人的身份給掩蓋了下去。
因為除了皇帝,怕也沒誰再會去故意挑他的理,明裏暗裏的去打壓於他,於是李靖在蜀中可謂是如魚得水。
張倫和宇文鑊就是如此,他們對李靖怎麽治理益州並不感興趣,對於怎麽砍下南蠻的腦袋充為軍功倒是頗為意動。
在李靖說出了自己的毒計並征求他們的意見的時候,兩個人都是連連讚歎,李益州果然胸有韜略,腹有機謀,不愧是……皇帝的老丈人。
而私下裏他們卻都在嘀咕,李藥師算計太深,以後打交道的時候可要小心一些……隻是他們不知道的是,李靖和人打交道時還是很真誠的,甚至有些笨拙呢。
不管怎麽說,益州在五六月間安定了下來,不管是李靖還是張倫,宇文鑊,他們的目光都漸漸轉向了夔州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