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誕哪有時間出去閑晃?稍有疑惑的問道:“如今工部這般閑暇了嗎?竟不用侍郎去值守?”
兩個人喝過一輪大酒,交情深厚不少,不然竇誕也不會這般跟段綸說話,從古至今,男兒相交就離不開酒之一物,能夠跟你不醉不歸的人,多數都是朋友,當然酒醒之後還是不是,那就看你怎麽想了。
當世和後來還有很大區別,畢竟物資頗為匱乏,即便是貴族們也不會無緣無故的跟人飲酒取樂的。
段綸興致比竇誕高多了,昨晚一頓酒喝的他頗為痛快,已經視竇誕為友,上來拉著竇誕就走,邊走邊說,“工部那邊可閑不下來,俺出城可不就是為了公務?”
先用早飯,段府的飲食頗為美味,竇誕雖然滿腹心事,可還是吃的挺香。
席間竇誕就道:“大兄去城外作甚……俺的情形大兄也曉得,剛迴京就病了一場,如今見好,還得去見一見故舊友朋,等忙完了,再來陪大兄飲酒如何?”
一晚上過去,他嘴裏的姐夫已經換成了大兄,換句話說,他們現在既是親戚也是朋友了。
段綸擺手,“以三郎之疲態,還去見什麽親朋好友?即便見了,不取笑於你便已算是厚道,還能出力相幫?”
一句話弄的竇誕訕訕的,段綸卻不以為意,他就是這樣一個脾氣,所以朋友極少,誰又願意跟老是戳你心窩的人結交為友呢?
當然了,你財雄勢大時自然有許多人來巴結,可人家段綸卻又瞧不上獻媚之人,你說別扭不別扭。
段綸還在那裏擺活,“三郎其實也不用急,你與皇帝有舊……別的俺沒怎麽瞧的出來,可皇帝對親近臣下著實不錯,並非不念舊情之人……你耐心等上一等,吏部調令也就下來了,如果不合心意可以再說嘛……”
竇誕搖頭,“家中兄長逼迫甚急,一旦逐我出門,勢必與名聲有損,若吏部調令還沒到,不定就要生出什麽變故。”
昨晚兩個人說了不少,對於竇誕身處的局麵段綸倒也了解一些,聽了竇誕的話,隨之點頭表示同意。
他家人口非常簡單,一子一女,外加一個侄兒,之外也就沒什麽人了,不會有兄弟啊,親戚啊之類的麻煩,同時也意味著沒有人能在家事上幫他一把。
也就是說他對兄弟之爭沒那麽感同身受,隻是聽的傳聞多些而已,所以才會勸竇誕等一等再說。
“既然如此,那就還是隨我走一趟吧……門下,少府,工部等正聯手在城外建一座書院……”
竇誕有些糊塗,書院?那是什麽東西?藏書樓嗎?還需要門下,少府,工部一起參與,是皇帝欽許?
身為官場中人的敏感讓他一下集中了精神。
段綸還在說著,“此事始於門下侍郎封德彝的奏議,說是觀文殿中的藏書,典籍之類落滿了灰塵,並無大用,不如另存他處,任賢德之人觀覽,與人與國皆有進益。
大致上就是這麽個說法,於是上奏欲建一所書院,以成其事,沒幾天皇帝就準了……封德彝這人你應也曉得,最是厲害不過,他會議奏建什麽書院?我是不信的,應該是皇帝的意思。
你瞧現在,無論是選址,還是開建,各處並無阻礙,連中書侍郎蕭禹家的地都被征用了,也沒見蕭時文有何動靜……”
竇誕連連點頭,兩人性格各異,都在官場上打滾很多年了,說起政事來都是有頭有尾,條理清晰。
竇誕聽到這裏,便問了一句,“觀文殿的藏書可是不少,至少數萬冊,手筆著實不小……可若隻一座藏書樓,倒也沒什麽特異之處,驚動不了那麽多的人……應該還有其他什麽吧?”
段綸笑道:“以三郎之才能見識,在蜀中為李孝恭之輩所製,實在屈才……”
嗯,竇誕知道,他不是在誇自己,隻是在習慣性的埋汰李孝恭。
“去年冬末的奏議,今年開春施行,和奏議的可不太一樣,這所長安書院已是和國子相類,要成為育人之所在了。
大家都還在觀望,可依我之見啊……此為皇帝之新政,先到先得,即便將來有所廢止,此時相助成事之人也都會占些便宜。
我有意向工部推舉三郎為工部督建之人,三郎可還願意暫任其職?”
段綸說的挺隨意,事實上也不很在意竇誕同不同意,此類職位品級不高,任職時間也不會長了,以竇誕之前的官職而論,實在是殺雞用了牛刀。
可這個職位也有不少好處,先前說的那些有些空,實際上的操作則是此類工程與諸部都有牽扯,督建之人有協調之責,行走於六部以及門下,中書之間,可以快速的積累人脈。
竇誕在蜀中數載,為官資曆漸深,迴京之後缺的其實是人脈和對京中各處情況的認知,去督建成安書院作為一個緩衝看上去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段綸覺著機會不錯,可若竇誕不願去做工頭也可以理解,大材小用嘛,那這兩天他就去拜會一些人,給竇誕在三省六部間找個合適的職位也並非難事。
其實更方便的是衛府,竇誕如果有意的話,在衛府中任職就更省事了,進千牛衛有些為難,其他的都還成。
竇誕沒怎麽猶豫,隻稍想了想便抱拳道:“大兄費心為俺著想,俺可不敢不知好歹,也就受了……咱們一會出城去瞧瞧?”
他這幹脆勁弄的段綸愣了愣,不由道了一句,“三郎可別病急亂投醫,好好思量一下……俺也隻是這麽一說,三郎若是不願也就算了,拉著你出城瞧瞧,也算是散散心,過後咱們……”
竇誕瞧著段綸那實在勁真是感激的不行,落魄了才知雪中送炭的珍貴嘛。
“大兄不用多說,之前所言深合我意,這個職位俺接了……與其四處奔走,蹉跎時日,不如先做些正事,等……書院建好了,俺也想的差不多,再另謀他職不遲。”
看他心意已定,段綸也不再說什麽,用完了早飯,便一道出府往城外行去……
…………………………
長安城另外一邊,渤海高氏府邸。
高氏主宅去年時經曆了一場大火,高氏的閥主高元與幾個好友慘死於其中,外間都說是左驍衛大將軍薑寶宜帶人上門殺人放火。
可高氏自己不是這麽說的,他們隻說是高元和幾個友人喝的爛醉,不幸死於火情雲雲。
嗯,道理大家其實都懂,高氏的閥主被人殺了和死於意外有著截然不同的意味,高氏的臉皮被撕下來一半,卻還有一半掛在了臉上,必須得維持住。
再者說薑寶宜也已受戮,闖入到高府中的那些人就算在長安戰亂中活下來,也很快就都沒了蹤影。
別說殺了高氏閥主,隻他們擅闖高氏府邸這一條,就不是他們能消受的了的,除非長安大亂,不然的話其實從薑寶宜以下誰都走不掉。
薑寶宜那會確實是已經瘋了……像李世民斬殺了獨孤懷恩,還有著極為正當的理由,也差點把自己給填進去,何況薑寶宜一個給皇帝看門的人了。
即便李淵未死,他也護不住薑寶宜,那是一場非常嚴重的政治事件,渤海高氏若不能殺了薑寶宜,那他們在關西世閥當中就永遠抬不起頭來。
而現在死無對證之下,高氏算是勉強把那半臉皮給粘了迴去,即便疤痕處處,卻也顧不上那許多了。
高大的圍牆隔絕內外,門戶高峻,普通人即便揚起脖子,也看不見高氏的鞋底。
可事實上則是高氏的門庭冷落了很多,他們正在急速的往下墜落,開始和其他頂級門閥拉開差距。
……………………………………
高氏府宅西邊的側門打開,高季輔滿臉晦氣的牽著馬行了出來,他昨晚宿在了主宅,可一大早就離開,顯然此行並不如意。
高氏子孫眾多,掌控主宅的這一支一直就是高歡嫡支,從未變過,以前在洛陽,今已移居長安幾十年了。
和竇氏一樣,子孫多其實也就意味著麻煩多,子弟間良莠不齊的,不定哪家就犯了事,讓主枝不好處置。
前戶部尚書高元就屬於被族人給牽累了,不然也不會死的那麽慘。
高季輔迴京,想要在京中謀取職位,主宅這邊自然是首選,他想著自己在蜀中職位不算很低,也頗有些功績可以誇耀,應該能拜見一下閥主,也就是如今的戶部侍郎高慎了。
可是別說高慎了,他連堂兄的麵都沒見上,隻一個高氏的主事“接見”了他,差點把高季輔的鼻子給氣歪了。
他們這一支確實是家道中落,一直不很起眼,他來主宅的次數也是屈指可數,就隨李密來到長安後來拜見了幾次,見到的是高元的小兒子,也就是他的堂弟。
每年拜祭宗祠就更沒他的份,官職太低,血緣上離著主枝也遠。
可他不明白,從什麽時候開始主枝的門檻變得這麽高了,連個外姓人都可以在他麵前趾高氣揚了嗎?
兩個人喝過一輪大酒,交情深厚不少,不然竇誕也不會這般跟段綸說話,從古至今,男兒相交就離不開酒之一物,能夠跟你不醉不歸的人,多數都是朋友,當然酒醒之後還是不是,那就看你怎麽想了。
當世和後來還有很大區別,畢竟物資頗為匱乏,即便是貴族們也不會無緣無故的跟人飲酒取樂的。
段綸興致比竇誕高多了,昨晚一頓酒喝的他頗為痛快,已經視竇誕為友,上來拉著竇誕就走,邊走邊說,“工部那邊可閑不下來,俺出城可不就是為了公務?”
先用早飯,段府的飲食頗為美味,竇誕雖然滿腹心事,可還是吃的挺香。
席間竇誕就道:“大兄去城外作甚……俺的情形大兄也曉得,剛迴京就病了一場,如今見好,還得去見一見故舊友朋,等忙完了,再來陪大兄飲酒如何?”
一晚上過去,他嘴裏的姐夫已經換成了大兄,換句話說,他們現在既是親戚也是朋友了。
段綸擺手,“以三郎之疲態,還去見什麽親朋好友?即便見了,不取笑於你便已算是厚道,還能出力相幫?”
一句話弄的竇誕訕訕的,段綸卻不以為意,他就是這樣一個脾氣,所以朋友極少,誰又願意跟老是戳你心窩的人結交為友呢?
當然了,你財雄勢大時自然有許多人來巴結,可人家段綸卻又瞧不上獻媚之人,你說別扭不別扭。
段綸還在那裏擺活,“三郎其實也不用急,你與皇帝有舊……別的俺沒怎麽瞧的出來,可皇帝對親近臣下著實不錯,並非不念舊情之人……你耐心等上一等,吏部調令也就下來了,如果不合心意可以再說嘛……”
竇誕搖頭,“家中兄長逼迫甚急,一旦逐我出門,勢必與名聲有損,若吏部調令還沒到,不定就要生出什麽變故。”
昨晚兩個人說了不少,對於竇誕身處的局麵段綸倒也了解一些,聽了竇誕的話,隨之點頭表示同意。
他家人口非常簡單,一子一女,外加一個侄兒,之外也就沒什麽人了,不會有兄弟啊,親戚啊之類的麻煩,同時也意味著沒有人能在家事上幫他一把。
也就是說他對兄弟之爭沒那麽感同身受,隻是聽的傳聞多些而已,所以才會勸竇誕等一等再說。
“既然如此,那就還是隨我走一趟吧……門下,少府,工部等正聯手在城外建一座書院……”
竇誕有些糊塗,書院?那是什麽東西?藏書樓嗎?還需要門下,少府,工部一起參與,是皇帝欽許?
身為官場中人的敏感讓他一下集中了精神。
段綸還在說著,“此事始於門下侍郎封德彝的奏議,說是觀文殿中的藏書,典籍之類落滿了灰塵,並無大用,不如另存他處,任賢德之人觀覽,與人與國皆有進益。
大致上就是這麽個說法,於是上奏欲建一所書院,以成其事,沒幾天皇帝就準了……封德彝這人你應也曉得,最是厲害不過,他會議奏建什麽書院?我是不信的,應該是皇帝的意思。
你瞧現在,無論是選址,還是開建,各處並無阻礙,連中書侍郎蕭禹家的地都被征用了,也沒見蕭時文有何動靜……”
竇誕連連點頭,兩人性格各異,都在官場上打滾很多年了,說起政事來都是有頭有尾,條理清晰。
竇誕聽到這裏,便問了一句,“觀文殿的藏書可是不少,至少數萬冊,手筆著實不小……可若隻一座藏書樓,倒也沒什麽特異之處,驚動不了那麽多的人……應該還有其他什麽吧?”
段綸笑道:“以三郎之才能見識,在蜀中為李孝恭之輩所製,實在屈才……”
嗯,竇誕知道,他不是在誇自己,隻是在習慣性的埋汰李孝恭。
“去年冬末的奏議,今年開春施行,和奏議的可不太一樣,這所長安書院已是和國子相類,要成為育人之所在了。
大家都還在觀望,可依我之見啊……此為皇帝之新政,先到先得,即便將來有所廢止,此時相助成事之人也都會占些便宜。
我有意向工部推舉三郎為工部督建之人,三郎可還願意暫任其職?”
段綸說的挺隨意,事實上也不很在意竇誕同不同意,此類職位品級不高,任職時間也不會長了,以竇誕之前的官職而論,實在是殺雞用了牛刀。
可這個職位也有不少好處,先前說的那些有些空,實際上的操作則是此類工程與諸部都有牽扯,督建之人有協調之責,行走於六部以及門下,中書之間,可以快速的積累人脈。
竇誕在蜀中數載,為官資曆漸深,迴京之後缺的其實是人脈和對京中各處情況的認知,去督建成安書院作為一個緩衝看上去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段綸覺著機會不錯,可若竇誕不願去做工頭也可以理解,大材小用嘛,那這兩天他就去拜會一些人,給竇誕在三省六部間找個合適的職位也並非難事。
其實更方便的是衛府,竇誕如果有意的話,在衛府中任職就更省事了,進千牛衛有些為難,其他的都還成。
竇誕沒怎麽猶豫,隻稍想了想便抱拳道:“大兄費心為俺著想,俺可不敢不知好歹,也就受了……咱們一會出城去瞧瞧?”
他這幹脆勁弄的段綸愣了愣,不由道了一句,“三郎可別病急亂投醫,好好思量一下……俺也隻是這麽一說,三郎若是不願也就算了,拉著你出城瞧瞧,也算是散散心,過後咱們……”
竇誕瞧著段綸那實在勁真是感激的不行,落魄了才知雪中送炭的珍貴嘛。
“大兄不用多說,之前所言深合我意,這個職位俺接了……與其四處奔走,蹉跎時日,不如先做些正事,等……書院建好了,俺也想的差不多,再另謀他職不遲。”
看他心意已定,段綸也不再說什麽,用完了早飯,便一道出府往城外行去……
…………………………
長安城另外一邊,渤海高氏府邸。
高氏主宅去年時經曆了一場大火,高氏的閥主高元與幾個好友慘死於其中,外間都說是左驍衛大將軍薑寶宜帶人上門殺人放火。
可高氏自己不是這麽說的,他們隻說是高元和幾個友人喝的爛醉,不幸死於火情雲雲。
嗯,道理大家其實都懂,高氏的閥主被人殺了和死於意外有著截然不同的意味,高氏的臉皮被撕下來一半,卻還有一半掛在了臉上,必須得維持住。
再者說薑寶宜也已受戮,闖入到高府中的那些人就算在長安戰亂中活下來,也很快就都沒了蹤影。
別說殺了高氏閥主,隻他們擅闖高氏府邸這一條,就不是他們能消受的了的,除非長安大亂,不然的話其實從薑寶宜以下誰都走不掉。
薑寶宜那會確實是已經瘋了……像李世民斬殺了獨孤懷恩,還有著極為正當的理由,也差點把自己給填進去,何況薑寶宜一個給皇帝看門的人了。
即便李淵未死,他也護不住薑寶宜,那是一場非常嚴重的政治事件,渤海高氏若不能殺了薑寶宜,那他們在關西世閥當中就永遠抬不起頭來。
而現在死無對證之下,高氏算是勉強把那半臉皮給粘了迴去,即便疤痕處處,卻也顧不上那許多了。
高大的圍牆隔絕內外,門戶高峻,普通人即便揚起脖子,也看不見高氏的鞋底。
可事實上則是高氏的門庭冷落了很多,他們正在急速的往下墜落,開始和其他頂級門閥拉開差距。
……………………………………
高氏府宅西邊的側門打開,高季輔滿臉晦氣的牽著馬行了出來,他昨晚宿在了主宅,可一大早就離開,顯然此行並不如意。
高氏子孫眾多,掌控主宅的這一支一直就是高歡嫡支,從未變過,以前在洛陽,今已移居長安幾十年了。
和竇氏一樣,子孫多其實也就意味著麻煩多,子弟間良莠不齊的,不定哪家就犯了事,讓主枝不好處置。
前戶部尚書高元就屬於被族人給牽累了,不然也不會死的那麽慘。
高季輔迴京,想要在京中謀取職位,主宅這邊自然是首選,他想著自己在蜀中職位不算很低,也頗有些功績可以誇耀,應該能拜見一下閥主,也就是如今的戶部侍郎高慎了。
可是別說高慎了,他連堂兄的麵都沒見上,隻一個高氏的主事“接見”了他,差點把高季輔的鼻子給氣歪了。
他們這一支確實是家道中落,一直不很起眼,他來主宅的次數也是屈指可數,就隨李密來到長安後來拜見了幾次,見到的是高元的小兒子,也就是他的堂弟。
每年拜祭宗祠就更沒他的份,官職太低,血緣上離著主枝也遠。
可他不明白,從什麽時候開始主枝的門檻變得這麽高了,連個外姓人都可以在他麵前趾高氣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