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之下,一萬五千餘幽州軍,全軍覆沒於良鄉南二十餘裏處,匹馬無還。
這是步兵軍陣在野戰當中被騎兵突破之後的必然後果。
實際上,和北胡交戰的許多戰例都表明,一旦被北胡擊潰的中原軍伍,大多數都會損失慘重。
越到後來,這種情形越是嚴重。
當然,此戰也並非特別典型的戰例,因為恆安鎮軍在之前,一係列的戰略決策,才導致了最終這樣一個戰果。
李破指揮作戰的才能,也再次得到了驗證。
擊潰了幽州軍,大軍主力幾乎沒有怎麽停頓,隻是稍稍整軍,便進據良鄉。
良鄉數百守軍被蜂擁而來的騎兵大軍圍於城內,不用攻打,良鄉守軍便掛起了降旗,舉城降敵了。
到了此時,進到涿郡郡城薊城的道路,已是一片坦途,官道寬闊而便利,大軍要是疾馳向前的話,半天時間,足以趕到薊城城下。
而這個時候,李破也不得不停下來,讓經曆過一場激烈廝殺的大軍休整一番,緩上一緩了。
順便,也到了清點傷亡和檢查這一戰的收獲的時候了。
傷亡讓李破的心揪了揪,兩千騎的傷亡,不是恆安鎮軍傷亡最大的一次戰事,可也絕對不輕了,讓李破心疼不已。
和大業十一年冬天與突厥人交戰那次不一樣,那會兒恆安鎮軍中充斥著新兵,和沒騎幾天馬的步軍士卒。
那一戰傷亡近半,才拖垮了突厥人,相當於一次殘酷的練兵過程。
損失雖然慘重,可確實是練出了一支勝而不驕,敗而不餒的精兵出來。
而這次傷亡的兩千騎兵,卻都是百戰精銳……
更何況,還戰死了一個領兵校尉。
這可以說是恆安鎮軍成軍至今,戰死的第一個高級將領。
損失不小,可李破很快的便整理好了心情。
領兵至今,他對這年頭那句慈不掌兵的話理解越來越深刻了,每次戰後,看著長長的陣亡名錄,你要是稍有慈悲情懷,那也就不用活了。
所以說,領兵久了,陣亡人數在一位合格的領兵將領心目中,往往都是一連串的冰冷數字而已。
他們考量的絕對不是如何如何對不住這些陣亡將士,他們首先考慮的和李破絕對沒有什麽不同,先就要思量一下,對自己所率領的大軍,會造成怎樣的影響,付出這樣的代價又值不值得。
隨後的戰果,也讓李破肯定的認為,是值得的。
他的戰略目的達到了,效果非常的完美,他率軍全殲了幽州軍主力,活捉了幽州總管羅藝以下,十數名將領。
另外俘獲了三千餘幽州兵。
騎兵大軍縱橫而過,將正麵的幽州軍幾乎屠戮殆盡,衝起來的騎兵,想要留點手都不成,直接將一萬多的幽州軍卒踏為齏粉。
兵甲上的收獲,非常喜人,幽州軍的糧草輜重,也十分豐厚,顯然,幽州的富裕並非謠傳,和宋金剛那樣的窮鬼完全是兩個樣子。
當然,占據了涿縣的恆安鎮軍,糧草上已經不那麽匱乏了,吃膩了肉幹的軍卒,這些日子能喝上一些湯水,嚼一嚼粟米飯,醃菜什麽的了。
和之前一樣,李破根本沒見羅藝,門閥子弟,在這個時候,跟劉武周,宋金剛等人沒什麽分別。
而李破也沒想著用羅藝去招降涿郡守軍,在他看來,有了羅藝的人頭,和真人去到城下的效果差不多。
而且,幽州軍主力已失,涿郡郡城在他眼中已是囊中之物了。
於是,剛剛當了幽州總管沒幾個月的羅藝,隨即人頭落地,再沒有機會上演,叛了又降,降而複叛的拙劣戲碼。
估計要是真有陰曹地府的話,閻王爺也會非常頭疼,此人將很多壽祿未盡的人都送了下來,這可如何是好啊?
尉遲恭這個幫兇做的很到位,幾個鼎鼎大名的家夥,都是他一手包辦,捉到李破麵前的,殺人的也是他的部下。
他簡直就是個名人殺手……
李破到是見了幾個幽州軍的將領。
有兩個反應比較激烈,李破毫不猶豫的動了刀,沒有任何禮賢下士的覺悟。
他不太喜歡看不清形勢,一味的張揚自己的剛烈,卻又顯得過於暴躁的人物兒,而同樣的,他也不喜歡那些一點忠心都沒有,頻繁的轉換門廳的家夥。
按照他的心理,被他捉到的隋末豪傑,估計大多數都沒什麽好下場。
當然,這也是他身邊缺乏得力之人規勸的結果,不然的話,一定會有人告訴他,這年頭招降納叛不應該以自己的喜好來作為行事準則,那樣一來名聲多數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然而,簡單粗暴的做法往往會有一些直接的效果,於是,其他幾個幽州軍將領馬上就老實多了。
涿郡的情形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李破也顯示出了他疑心比較重的特點,分開來問了一遍。
涿郡郡城的大致情況也就差不多清楚了。
如今統轄郡城上下的人很有些名氣,這個家夥叫溫彥博,是太原溫氏後人。
如今位居幽州總管府司馬之職,是羅藝的心腹。
這是個文人,曾擔任過京官兒,在朝中人脈也不錯。
可惜,他是秦王楊俊在並州總管任上舉薦的人,後來開皇十七年,楊俊因驕奢事,而惡於文帝,奪其官職,召迴京師問罪。
楊俊在開皇二十年的時候,病死在京師,文帝惱於楊俊身邊臣子仆從規勸不利,秦王府中人等,多數受到了牽連,溫彥博也不例外。
後來楊廣繼位,對秦王子嗣還算不錯,溫彥博的宦途也有了些起色,輾轉來到幽州做官兒,能在大業末年來涿郡為官的人,其實都是受到看重的人。
可惜的是,這種看重未必是好事兒,溫彥博在幽州蹉跎了好幾年,天下大勢變幻,他這樣的文人,多數都是隨波逐流,沒有武將那麽有主張。
後來做了羅藝府中司馬,估計多數也是無奈所致。
至於說誰人領兵守城,幾個降將說了些名字,李破聽聽也就過了,有兩個姓羅的,都是羅藝的親族,沒什麽知名人士了。
和他當初的判斷差不多,看來羅藝還遠遠沒到站穩腳跟的時候,煽動兵變的後遺症,十分的明顯。
據說薛世雄的兩個兒子在幽州,可卻都在守陵當中……
…………………………
大業十三年五月末,李破率軍潰宋金剛,殺宋金剛,占據上穀郡,隨後敗幽州軍主力,斬幽州總管羅藝,翌日晚間,以降卒為先導,趁夜率軍襲薊城,克之。
從大業八年算起,五年之後,當日征遼軍中小卒重迴故地,率軍占據了涿郡郡城以及皇帝楊廣幾番臨幸的臨朔宮。
消息傳開之後,河北震動。
漁陽郡諸地的幽州兵馬,紛紛固城自保,居庸關守軍戰戰兢兢。
魏刀兒在聽到風聲之後,率軍南下去了河間,打算與竇建德抱團取暖,因為他這樣的流寇,最怕的就是受到騎兵突襲。
竇建德也比較震驚,本應該在大業十三年大肆擴張的他,立即收縮兵力,和魏刀兒聯盟,準備迎接來自北方的這個強敵的進攻。
…………………………
與此同時,本想著兵分三路,盡快去到長安的李淵也不得不在屈突通部將桑顯和的兇猛進攻中,停了下來,來麵對屈突通布下的防禦圈兒。
屈突通這人用兵沉穩,他並非是個天才型的領兵將領,可在戰略布局之上,當世很少有人能比得上這個人。
隻不過越是這樣的人,閃光點也就越少,隻有當你和他交戰的時候,才會感覺到難受。
李淵就很難受。
屈突通陳重兵於河東郡,這是個非常關鍵的位置,它西邊就是蒲津橋,過了黃河向西就是馮翊郡城,過橋向南一些,則是永豐大倉,這是關中第一大倉,奪下它,李淵大軍也就不愁軍糧了。
而河東郡向南,則是風陵渡口,是的,你向南向西,都需要過了河東郡才成。
李淵想要過河,還有第三個選擇,那就是龍門和韓城之間的龍門山和梁山,而這個過河點,卻又有韓城和合陽這樣的堅城把守。
這樣的戰略,幾乎是封死了李淵大軍去到長安的所有道路,屈突通想來,李淵想要進到成安,隻能和他在河東鏖戰,別無他法才對。
可他想錯了,李淵是頭疼,可大隋已經咽氣了,隋帝楊廣雖還沒有死,卻和死人差不多了,無論關西人還是關東人,除了有數的幾位之外,沒人去惦記將天下弄的烽煙四起的這位皇帝了。
李淵南下長安,雖無地利,卻占了一個人和。
李淵隻是派出了一些使者,試探性的跟防禦圈西邊兒的人們交流了一下,屈突通所布下的防禦圈,就立即分崩離析,韓城,合陽,馮翊郡便紛紛投到了李淵麾下。
不但撕開了防禦圈,還讓屈突通部陷入了險境。
於是,五月下半段和六月的上半段,李淵父子和屈突通圍繞著黃河沿岸的關城要塞鬥智鬥勇,你來我往殺的昏天暗地。
(月票月票)
這是步兵軍陣在野戰當中被騎兵突破之後的必然後果。
實際上,和北胡交戰的許多戰例都表明,一旦被北胡擊潰的中原軍伍,大多數都會損失慘重。
越到後來,這種情形越是嚴重。
當然,此戰也並非特別典型的戰例,因為恆安鎮軍在之前,一係列的戰略決策,才導致了最終這樣一個戰果。
李破指揮作戰的才能,也再次得到了驗證。
擊潰了幽州軍,大軍主力幾乎沒有怎麽停頓,隻是稍稍整軍,便進據良鄉。
良鄉數百守軍被蜂擁而來的騎兵大軍圍於城內,不用攻打,良鄉守軍便掛起了降旗,舉城降敵了。
到了此時,進到涿郡郡城薊城的道路,已是一片坦途,官道寬闊而便利,大軍要是疾馳向前的話,半天時間,足以趕到薊城城下。
而這個時候,李破也不得不停下來,讓經曆過一場激烈廝殺的大軍休整一番,緩上一緩了。
順便,也到了清點傷亡和檢查這一戰的收獲的時候了。
傷亡讓李破的心揪了揪,兩千騎的傷亡,不是恆安鎮軍傷亡最大的一次戰事,可也絕對不輕了,讓李破心疼不已。
和大業十一年冬天與突厥人交戰那次不一樣,那會兒恆安鎮軍中充斥著新兵,和沒騎幾天馬的步軍士卒。
那一戰傷亡近半,才拖垮了突厥人,相當於一次殘酷的練兵過程。
損失雖然慘重,可確實是練出了一支勝而不驕,敗而不餒的精兵出來。
而這次傷亡的兩千騎兵,卻都是百戰精銳……
更何況,還戰死了一個領兵校尉。
這可以說是恆安鎮軍成軍至今,戰死的第一個高級將領。
損失不小,可李破很快的便整理好了心情。
領兵至今,他對這年頭那句慈不掌兵的話理解越來越深刻了,每次戰後,看著長長的陣亡名錄,你要是稍有慈悲情懷,那也就不用活了。
所以說,領兵久了,陣亡人數在一位合格的領兵將領心目中,往往都是一連串的冰冷數字而已。
他們考量的絕對不是如何如何對不住這些陣亡將士,他們首先考慮的和李破絕對沒有什麽不同,先就要思量一下,對自己所率領的大軍,會造成怎樣的影響,付出這樣的代價又值不值得。
隨後的戰果,也讓李破肯定的認為,是值得的。
他的戰略目的達到了,效果非常的完美,他率軍全殲了幽州軍主力,活捉了幽州總管羅藝以下,十數名將領。
另外俘獲了三千餘幽州兵。
騎兵大軍縱橫而過,將正麵的幽州軍幾乎屠戮殆盡,衝起來的騎兵,想要留點手都不成,直接將一萬多的幽州軍卒踏為齏粉。
兵甲上的收獲,非常喜人,幽州軍的糧草輜重,也十分豐厚,顯然,幽州的富裕並非謠傳,和宋金剛那樣的窮鬼完全是兩個樣子。
當然,占據了涿縣的恆安鎮軍,糧草上已經不那麽匱乏了,吃膩了肉幹的軍卒,這些日子能喝上一些湯水,嚼一嚼粟米飯,醃菜什麽的了。
和之前一樣,李破根本沒見羅藝,門閥子弟,在這個時候,跟劉武周,宋金剛等人沒什麽分別。
而李破也沒想著用羅藝去招降涿郡守軍,在他看來,有了羅藝的人頭,和真人去到城下的效果差不多。
而且,幽州軍主力已失,涿郡郡城在他眼中已是囊中之物了。
於是,剛剛當了幽州總管沒幾個月的羅藝,隨即人頭落地,再沒有機會上演,叛了又降,降而複叛的拙劣戲碼。
估計要是真有陰曹地府的話,閻王爺也會非常頭疼,此人將很多壽祿未盡的人都送了下來,這可如何是好啊?
尉遲恭這個幫兇做的很到位,幾個鼎鼎大名的家夥,都是他一手包辦,捉到李破麵前的,殺人的也是他的部下。
他簡直就是個名人殺手……
李破到是見了幾個幽州軍的將領。
有兩個反應比較激烈,李破毫不猶豫的動了刀,沒有任何禮賢下士的覺悟。
他不太喜歡看不清形勢,一味的張揚自己的剛烈,卻又顯得過於暴躁的人物兒,而同樣的,他也不喜歡那些一點忠心都沒有,頻繁的轉換門廳的家夥。
按照他的心理,被他捉到的隋末豪傑,估計大多數都沒什麽好下場。
當然,這也是他身邊缺乏得力之人規勸的結果,不然的話,一定會有人告訴他,這年頭招降納叛不應該以自己的喜好來作為行事準則,那樣一來名聲多數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然而,簡單粗暴的做法往往會有一些直接的效果,於是,其他幾個幽州軍將領馬上就老實多了。
涿郡的情形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李破也顯示出了他疑心比較重的特點,分開來問了一遍。
涿郡郡城的大致情況也就差不多清楚了。
如今統轄郡城上下的人很有些名氣,這個家夥叫溫彥博,是太原溫氏後人。
如今位居幽州總管府司馬之職,是羅藝的心腹。
這是個文人,曾擔任過京官兒,在朝中人脈也不錯。
可惜,他是秦王楊俊在並州總管任上舉薦的人,後來開皇十七年,楊俊因驕奢事,而惡於文帝,奪其官職,召迴京師問罪。
楊俊在開皇二十年的時候,病死在京師,文帝惱於楊俊身邊臣子仆從規勸不利,秦王府中人等,多數受到了牽連,溫彥博也不例外。
後來楊廣繼位,對秦王子嗣還算不錯,溫彥博的宦途也有了些起色,輾轉來到幽州做官兒,能在大業末年來涿郡為官的人,其實都是受到看重的人。
可惜的是,這種看重未必是好事兒,溫彥博在幽州蹉跎了好幾年,天下大勢變幻,他這樣的文人,多數都是隨波逐流,沒有武將那麽有主張。
後來做了羅藝府中司馬,估計多數也是無奈所致。
至於說誰人領兵守城,幾個降將說了些名字,李破聽聽也就過了,有兩個姓羅的,都是羅藝的親族,沒什麽知名人士了。
和他當初的判斷差不多,看來羅藝還遠遠沒到站穩腳跟的時候,煽動兵變的後遺症,十分的明顯。
據說薛世雄的兩個兒子在幽州,可卻都在守陵當中……
…………………………
大業十三年五月末,李破率軍潰宋金剛,殺宋金剛,占據上穀郡,隨後敗幽州軍主力,斬幽州總管羅藝,翌日晚間,以降卒為先導,趁夜率軍襲薊城,克之。
從大業八年算起,五年之後,當日征遼軍中小卒重迴故地,率軍占據了涿郡郡城以及皇帝楊廣幾番臨幸的臨朔宮。
消息傳開之後,河北震動。
漁陽郡諸地的幽州兵馬,紛紛固城自保,居庸關守軍戰戰兢兢。
魏刀兒在聽到風聲之後,率軍南下去了河間,打算與竇建德抱團取暖,因為他這樣的流寇,最怕的就是受到騎兵突襲。
竇建德也比較震驚,本應該在大業十三年大肆擴張的他,立即收縮兵力,和魏刀兒聯盟,準備迎接來自北方的這個強敵的進攻。
…………………………
與此同時,本想著兵分三路,盡快去到長安的李淵也不得不在屈突通部將桑顯和的兇猛進攻中,停了下來,來麵對屈突通布下的防禦圈兒。
屈突通這人用兵沉穩,他並非是個天才型的領兵將領,可在戰略布局之上,當世很少有人能比得上這個人。
隻不過越是這樣的人,閃光點也就越少,隻有當你和他交戰的時候,才會感覺到難受。
李淵就很難受。
屈突通陳重兵於河東郡,這是個非常關鍵的位置,它西邊就是蒲津橋,過了黃河向西就是馮翊郡城,過橋向南一些,則是永豐大倉,這是關中第一大倉,奪下它,李淵大軍也就不愁軍糧了。
而河東郡向南,則是風陵渡口,是的,你向南向西,都需要過了河東郡才成。
李淵想要過河,還有第三個選擇,那就是龍門和韓城之間的龍門山和梁山,而這個過河點,卻又有韓城和合陽這樣的堅城把守。
這樣的戰略,幾乎是封死了李淵大軍去到長安的所有道路,屈突通想來,李淵想要進到成安,隻能和他在河東鏖戰,別無他法才對。
可他想錯了,李淵是頭疼,可大隋已經咽氣了,隋帝楊廣雖還沒有死,卻和死人差不多了,無論關西人還是關東人,除了有數的幾位之外,沒人去惦記將天下弄的烽煙四起的這位皇帝了。
李淵南下長安,雖無地利,卻占了一個人和。
李淵隻是派出了一些使者,試探性的跟防禦圈西邊兒的人們交流了一下,屈突通所布下的防禦圈,就立即分崩離析,韓城,合陽,馮翊郡便紛紛投到了李淵麾下。
不但撕開了防禦圈,還讓屈突通部陷入了險境。
於是,五月下半段和六月的上半段,李淵父子和屈突通圍繞著黃河沿岸的關城要塞鬥智鬥勇,你來我往殺的昏天暗地。
(月票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