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月票,求訂閱,求打賞,加更一章,看看效果,效果好的話,繼續爆發,大家加油。)
八九百人,翻過了一道山梁,又走出去七八裏,就停了下來。
熟悉地理的高句麗人,找的地方真不錯。
他們圍河蓄水的地方,算是在一個山穀當中,那裏可以說是一個天然的蓄水池。
而山穀外麵不遠的地方,就是一個河道轉彎處,水流在這裏,被一下減緩了許多。
所以,在轉彎這邊,隊伍就得停下來了。
但這裏離高句麗人的營地不算遠,隻是隔著個山頭,遊蕩在上遊的高句麗人肯定有,到不是高句麗人有多警惕。
而是攔河造壩,是要勘察上遊水情的,一旦上遊陰雨,下麵這裏,就會做出相應的準備,這些都是基本常識,不用多說。
不過隋軍也顧不上那許多了。
稍微商量了一下,李碧帶二百人留在原地,剩下的人都散了出去,一隊五十人,上山頭的上山頭,去河邊的去河邊,很快便將整個河道轉彎處控製了起來。
然後,陳圓,程知節,羅三,陳二等身高膀大的家夥,便都成了勞力,砍翻樹木,削去枝葉,天色擦黑的時候,便弄出了六七根圓滾滾的長木。
這個時候,收攏人馬,渡過河道,當天色整個黑下來,八九百人再不用顧忌什麽,都聚在河邊。
好像個儀式般,等到月上中天,陸續將圓木都放下了水。
看著圓木漂著,很快就消失在黑夜當中,一群人摸黑,就趕緊上了山。
一路上磕磕絆絆,也不知有沒有人迷路掉隊,反正,都挺忐忑的,就算是出這個主意的李破,也不知道,這麽弄能不能把高句麗人的水壩衝破。
說到底,這裏可是沒有一個人有這方麵的經驗。
要是木頭都擱淺了,要是高句麗人的水壩結實一些,要是水流不夠湍急……那隻能和高句麗人真刀真槍的打一仗了。
尤其是在打草驚蛇之後,雖說勝算還是有的,隋軍從上到下,從不會懷疑自己的戰鬥力,但傷亡嘛,那可就不好說了。
實際上,所有的擔心,都是多餘的。
高句麗人建起來的水壩,還算中規中矩。
水壩的材料,都是石塊,木頭為主,他們在山穀中間,先是設下了一道壩牆,讓水流進一步減緩,然後,在山穀出口處,才是真正的水壩。
不過這樣的臨時性建築,保質保量是不可能了,而按照高句麗人的工匠技藝,也不可能將水壩造的牢固非常。
也許上遊一場中雨落下來,這處水壩也就潰了。
他們的運氣不錯,至今為止,上遊處也隻是下了場小雨,讓河流水位漲高了一些,並未造成多大的險情。
當然,這也與薩水本就不是大河有著直接的關係。
不幸的是,隋軍已經潛到了上遊,他們卻還一無所知。
黑沉沉的夜色當中,漂在水中的圓木,順流而下,沒遇到什麽障礙,不過距離到底有點短,水流也不算有多疾。
所以,速度並不算快。
不過,那也要比在黑暗中爬山的隋軍將士要快的多。
隋軍剛走出去也就一二裏路的時候,圓木已經到了高句麗人設下的第一道水壩。
沉悶的撞擊聲,在山穀中迴蕩了一下,但這並不算多大的聲音,也沒驚動什麽人,守在這裏的高句麗人,忙活了一天,各個睡的深沉。
不過,第二聲悶響響起,水壩發出了一陣呻吟,這響動就有點大了。
有那睡的比較輕的人,迷迷糊糊的醒轉了過來,望向黑乎乎的河麵。
沒等他們看的清楚,第三聲悶響響起。
簡陋的水壩,禁不住摧殘,終於痛苦的咳嗦了起來,連鎖反應般,露出河麵不高,有著許多缺口,讓水流通過的像是一個個粗大的樁子一樣,打進水中的水壩,頓時就塌了幾處。
高句麗人的驚唿尖叫聲,頓時響徹山穀,但還是壓不住水壩接連倒塌入水的轟隆聲。
山穀中的水位,雖然有著落差,但已經非常的高了。
上遊這裏的水壩,其實承受的壓力並不算大,下遊的水壩才是關鍵。
所有的水位落差,以及儲水造成的壓力,大部分都集中在下遊的水壩上麵。
不管是為了迷惑敵人,還是減輕水壩承受的水力,所以,下遊處的水壩,會隨時放水,這樣一來,相當於,他們在一邊加固水壩,一邊在儲水。
這樣的工程,要是換了建築大師宇文愷來做,隻要給他充足的人手,幾根木頭,還真不一定能建功。
但這年頭,跨國工程肯定是沒有了,嗯,也不能說沒有,四方城還立在遼東城那裏呢。
不管怎麽說,當上遊堤壩塌下來,結果就是災難性的了。
這就不是幾根木頭的事情了,上遊塌下來的木石,順水而下,進入了這個小水庫,很多漂去了岸邊,但更多的則是衝向了穀口的主壩。
潰堤的聲音,轟然作響,在山穀中不停激蕩,好像悶雷般鳴響不絕,隔著一個山頭,隋軍上下也是聽的清清楚楚。
立時,壓抑的歡唿聲,在隊伍中響了起來。
走在隊伍前麵的李破,也是狠狠鬆了口氣,多好的主意啊,竟然被人說成是劍走偏鋒,切,非要打生打死才是正道不成?
有用的主意,就是好主意。
一邊走著,一邊自得,沒留下,腳下一絆,頓時摔了個跟頭,還好,黑乎乎的,誰也看不見,一骨碌爬了起來,心情卻是沒受多少影響,還是那麽的好。
不過心裏還是埋怨了一下,高句麗人修修道路多好,不知道,要致富先修路嗎?他娘的,去修什麽水壩啊……
此時,山腳之下,災難卻已經發生了。
這是人為的天災,比起真正的自然災害來,聲勢要小的多。
當然,駐紮在岸邊的高句麗人,絕對不會這麽想。
水壩這東西,隻要產生了一處缺口,或是裂縫什麽的,一般來說,形成的結果往往就是整個堤壩的連鎖坍塌。
高句麗人沒那個時間,也沒那個技藝,卻修補損傷,保持大壩的完整。
而當潰堤發生的時候,大多數人都已驚醒,但已經做不出多少反應了。
實際上,這裏駐紮著八千多人,隻有一千人的高句麗守軍,兼職監工,其餘都是高句麗的民夫。
在使用民力的藝術上,高句麗王和隋帝楊廣,有著天壤之別,要真說的話,他隻占了一個狠字罷了。
當然,高句麗民夫的生存狀態,不用過多的描述。
這一晚,營地中所有人的命運,不再是看他們出身有多高貴,拿沒拿著刀子,而是看運氣。
堤壩一潰,驚醒的高句麗人,可謂是蜂擁而逃。
大水衝破堤壩,從山穀中肆虐而出,這顯然是大水鋒頭最盛的時候,當然,它的破壞力,還遠不如它肆虐而下,速度越來越快的時候。
不過,狹窄的河道,此時已經容納不下它那粗壯的身軀,高句麗人營地,當時便受到了波及。
當浪頭打響高句麗人營地的時候,浪峰竟是高大數丈。
無論是人,還是營帳,在大浪翻滾之下,一觸即潰,馬匹像玩具般拋向空中,掉落下來,和其他東西一樣,消失在水中,無影無蹤了。
奔逃的人群,在後麵巨獸的追襲下,一批批的被吞下去。
這一刻的景象,壯觀而又殘酷,能親眼目睹的人,大多都化為了魚鱉。
隻有少數人,逃上了山,另外一些足夠幸運的人,他們處於營地外圍,多數都是守衛這裏的高句麗官兵。
大水衝到這裏,有些後繼乏力了,大水更願意去的地方,永遠是下遊。
所以說,高句麗人的營地,隻是因為離河岸太近,受到了波及而已。
沒到天明,這裏的大水其實就退了。
整個營地,一片狼藉,人馬的屍體,隨處可見,更多的,則是被大水卷著,衝向了下遊。
幸存的高句麗人,終於驚魂未定的陸續迴到了營地,開始在幸存的,身份比較高的人的帶領下,搜索幸存者,翻撿輜重。
實際上,這裏的每個人,在劫後餘生之餘,都隻剩下了惶恐。
軍令未到,大壩卻先潰了,這可是要斬頭的。
而他們還不曾想到,真正的危險會來自於隋軍的攻擊。
不過,經這麽一折騰,後來所謂的高句麗戰神的金身,卻是被攪合了一半。
後來人史載,大都是說,高句麗人本來在薩水上遊攔河築壩,欲水淹隋軍,不想,大壩先潰,反倒損兵數千。
不過,腦洞大開的後來人,就說隋軍有了察覺,先破壩放水雲雲,隨後爭論不休,但卻沒什麽考證依據,載不到正史之中。
不過,終於也有人,在翻閱隋時案卷的時候,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
但那都是後來人的事情了,此時此刻,作為始作俑者的李破,已是登上了山頭,身邊的人,也是越聚越多。
大家開始坐下休息,檢查刀槍,準備作戰了。
(本來阿草想安排打上一仗,後來一想,後患太多,需要查缺補漏,所以,阿草偷了個懶,用計謀代替了,有點想當然的地方,大家就別噴了,阿草繼續努力中……)
八九百人,翻過了一道山梁,又走出去七八裏,就停了下來。
熟悉地理的高句麗人,找的地方真不錯。
他們圍河蓄水的地方,算是在一個山穀當中,那裏可以說是一個天然的蓄水池。
而山穀外麵不遠的地方,就是一個河道轉彎處,水流在這裏,被一下減緩了許多。
所以,在轉彎這邊,隊伍就得停下來了。
但這裏離高句麗人的營地不算遠,隻是隔著個山頭,遊蕩在上遊的高句麗人肯定有,到不是高句麗人有多警惕。
而是攔河造壩,是要勘察上遊水情的,一旦上遊陰雨,下麵這裏,就會做出相應的準備,這些都是基本常識,不用多說。
不過隋軍也顧不上那許多了。
稍微商量了一下,李碧帶二百人留在原地,剩下的人都散了出去,一隊五十人,上山頭的上山頭,去河邊的去河邊,很快便將整個河道轉彎處控製了起來。
然後,陳圓,程知節,羅三,陳二等身高膀大的家夥,便都成了勞力,砍翻樹木,削去枝葉,天色擦黑的時候,便弄出了六七根圓滾滾的長木。
這個時候,收攏人馬,渡過河道,當天色整個黑下來,八九百人再不用顧忌什麽,都聚在河邊。
好像個儀式般,等到月上中天,陸續將圓木都放下了水。
看著圓木漂著,很快就消失在黑夜當中,一群人摸黑,就趕緊上了山。
一路上磕磕絆絆,也不知有沒有人迷路掉隊,反正,都挺忐忑的,就算是出這個主意的李破,也不知道,這麽弄能不能把高句麗人的水壩衝破。
說到底,這裏可是沒有一個人有這方麵的經驗。
要是木頭都擱淺了,要是高句麗人的水壩結實一些,要是水流不夠湍急……那隻能和高句麗人真刀真槍的打一仗了。
尤其是在打草驚蛇之後,雖說勝算還是有的,隋軍從上到下,從不會懷疑自己的戰鬥力,但傷亡嘛,那可就不好說了。
實際上,所有的擔心,都是多餘的。
高句麗人建起來的水壩,還算中規中矩。
水壩的材料,都是石塊,木頭為主,他們在山穀中間,先是設下了一道壩牆,讓水流進一步減緩,然後,在山穀出口處,才是真正的水壩。
不過這樣的臨時性建築,保質保量是不可能了,而按照高句麗人的工匠技藝,也不可能將水壩造的牢固非常。
也許上遊一場中雨落下來,這處水壩也就潰了。
他們的運氣不錯,至今為止,上遊處也隻是下了場小雨,讓河流水位漲高了一些,並未造成多大的險情。
當然,這也與薩水本就不是大河有著直接的關係。
不幸的是,隋軍已經潛到了上遊,他們卻還一無所知。
黑沉沉的夜色當中,漂在水中的圓木,順流而下,沒遇到什麽障礙,不過距離到底有點短,水流也不算有多疾。
所以,速度並不算快。
不過,那也要比在黑暗中爬山的隋軍將士要快的多。
隋軍剛走出去也就一二裏路的時候,圓木已經到了高句麗人設下的第一道水壩。
沉悶的撞擊聲,在山穀中迴蕩了一下,但這並不算多大的聲音,也沒驚動什麽人,守在這裏的高句麗人,忙活了一天,各個睡的深沉。
不過,第二聲悶響響起,水壩發出了一陣呻吟,這響動就有點大了。
有那睡的比較輕的人,迷迷糊糊的醒轉了過來,望向黑乎乎的河麵。
沒等他們看的清楚,第三聲悶響響起。
簡陋的水壩,禁不住摧殘,終於痛苦的咳嗦了起來,連鎖反應般,露出河麵不高,有著許多缺口,讓水流通過的像是一個個粗大的樁子一樣,打進水中的水壩,頓時就塌了幾處。
高句麗人的驚唿尖叫聲,頓時響徹山穀,但還是壓不住水壩接連倒塌入水的轟隆聲。
山穀中的水位,雖然有著落差,但已經非常的高了。
上遊這裏的水壩,其實承受的壓力並不算大,下遊的水壩才是關鍵。
所有的水位落差,以及儲水造成的壓力,大部分都集中在下遊的水壩上麵。
不管是為了迷惑敵人,還是減輕水壩承受的水力,所以,下遊處的水壩,會隨時放水,這樣一來,相當於,他們在一邊加固水壩,一邊在儲水。
這樣的工程,要是換了建築大師宇文愷來做,隻要給他充足的人手,幾根木頭,還真不一定能建功。
但這年頭,跨國工程肯定是沒有了,嗯,也不能說沒有,四方城還立在遼東城那裏呢。
不管怎麽說,當上遊堤壩塌下來,結果就是災難性的了。
這就不是幾根木頭的事情了,上遊塌下來的木石,順水而下,進入了這個小水庫,很多漂去了岸邊,但更多的則是衝向了穀口的主壩。
潰堤的聲音,轟然作響,在山穀中不停激蕩,好像悶雷般鳴響不絕,隔著一個山頭,隋軍上下也是聽的清清楚楚。
立時,壓抑的歡唿聲,在隊伍中響了起來。
走在隊伍前麵的李破,也是狠狠鬆了口氣,多好的主意啊,竟然被人說成是劍走偏鋒,切,非要打生打死才是正道不成?
有用的主意,就是好主意。
一邊走著,一邊自得,沒留下,腳下一絆,頓時摔了個跟頭,還好,黑乎乎的,誰也看不見,一骨碌爬了起來,心情卻是沒受多少影響,還是那麽的好。
不過心裏還是埋怨了一下,高句麗人修修道路多好,不知道,要致富先修路嗎?他娘的,去修什麽水壩啊……
此時,山腳之下,災難卻已經發生了。
這是人為的天災,比起真正的自然災害來,聲勢要小的多。
當然,駐紮在岸邊的高句麗人,絕對不會這麽想。
水壩這東西,隻要產生了一處缺口,或是裂縫什麽的,一般來說,形成的結果往往就是整個堤壩的連鎖坍塌。
高句麗人沒那個時間,也沒那個技藝,卻修補損傷,保持大壩的完整。
而當潰堤發生的時候,大多數人都已驚醒,但已經做不出多少反應了。
實際上,這裏駐紮著八千多人,隻有一千人的高句麗守軍,兼職監工,其餘都是高句麗的民夫。
在使用民力的藝術上,高句麗王和隋帝楊廣,有著天壤之別,要真說的話,他隻占了一個狠字罷了。
當然,高句麗民夫的生存狀態,不用過多的描述。
這一晚,營地中所有人的命運,不再是看他們出身有多高貴,拿沒拿著刀子,而是看運氣。
堤壩一潰,驚醒的高句麗人,可謂是蜂擁而逃。
大水衝破堤壩,從山穀中肆虐而出,這顯然是大水鋒頭最盛的時候,當然,它的破壞力,還遠不如它肆虐而下,速度越來越快的時候。
不過,狹窄的河道,此時已經容納不下它那粗壯的身軀,高句麗人營地,當時便受到了波及。
當浪頭打響高句麗人營地的時候,浪峰竟是高大數丈。
無論是人,還是營帳,在大浪翻滾之下,一觸即潰,馬匹像玩具般拋向空中,掉落下來,和其他東西一樣,消失在水中,無影無蹤了。
奔逃的人群,在後麵巨獸的追襲下,一批批的被吞下去。
這一刻的景象,壯觀而又殘酷,能親眼目睹的人,大多都化為了魚鱉。
隻有少數人,逃上了山,另外一些足夠幸運的人,他們處於營地外圍,多數都是守衛這裏的高句麗官兵。
大水衝到這裏,有些後繼乏力了,大水更願意去的地方,永遠是下遊。
所以說,高句麗人的營地,隻是因為離河岸太近,受到了波及而已。
沒到天明,這裏的大水其實就退了。
整個營地,一片狼藉,人馬的屍體,隨處可見,更多的,則是被大水卷著,衝向了下遊。
幸存的高句麗人,終於驚魂未定的陸續迴到了營地,開始在幸存的,身份比較高的人的帶領下,搜索幸存者,翻撿輜重。
實際上,這裏的每個人,在劫後餘生之餘,都隻剩下了惶恐。
軍令未到,大壩卻先潰了,這可是要斬頭的。
而他們還不曾想到,真正的危險會來自於隋軍的攻擊。
不過,經這麽一折騰,後來所謂的高句麗戰神的金身,卻是被攪合了一半。
後來人史載,大都是說,高句麗人本來在薩水上遊攔河築壩,欲水淹隋軍,不想,大壩先潰,反倒損兵數千。
不過,腦洞大開的後來人,就說隋軍有了察覺,先破壩放水雲雲,隨後爭論不休,但卻沒什麽考證依據,載不到正史之中。
不過,終於也有人,在翻閱隋時案卷的時候,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
但那都是後來人的事情了,此時此刻,作為始作俑者的李破,已是登上了山頭,身邊的人,也是越聚越多。
大家開始坐下休息,檢查刀槍,準備作戰了。
(本來阿草想安排打上一仗,後來一想,後患太多,需要查缺補漏,所以,阿草偷了個懶,用計謀代替了,有點想當然的地方,大家就別噴了,阿草繼續努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