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神情裏滿滿都是認真之色。
雲上依的神色之間有那麽一種沒有反應過來的恍恍惚惚的錯愕,卻也不由得隨著他的話語,認認真真地看著他,一絲一毫的表情或是動作,而後,慢慢凝住了自己的唿吸。
他最後的這句話,讓在雲上依對麵的那個少年,竟也略略地掀了掀自己的眼簾。
看著台下的人們除了雲上依的那個書法老師,都略略地露出了一種錯愕訝異的神色後。
台上的長者複又開口說道:“相信你們所聽到的,我說我們在這篇作品裏看到了一種輝煌的未來,是十分慎重地評判過的,你們都無須要去置疑什麽。”
“因為事實就是如此。”說到這句話的並不是台上的那個長者,而是之前那個在意境的描畫、布局勾勒、字形傳達之意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天賦的那個長者,他一邊說出了這句話,一邊在眾人的目光直視下,走上了台去。
而原本站在台上的那個人,卻對著走上去的這個人笑著點了點頭,便自發地走下了台去。
走上台的那個人,在說出了這句話之後的一小會兒的時間裏,卻頂著眾人的目光,慢慢地沉默了。
台下的許多人,都不由得微微地皺起了眉尖,看著他。
在大家的臉上都快要繃不住地出現焦急、置疑的神色的時候,此刻站在台上的那個人才又緩緩地開口道......
“也許,你們都會覺得很疑惑,我們為什麽要在剛剛作了那樣不好的點評之後,現在卻又給予這個作品這樣高度的評價......畢竟,剛剛的那些話幾乎已經把這個作品批到一敗塗地的地步了,並且那些批評的話語也一樣是真實而無可置疑的。”
眾人臉上表現出來的困惑,縱使不用迴答什麽,也已經表明了他們的態度。
“眾所周知,在書法一道,其間最為重要的便是其中所蘊含的情感,不論是唐代張懷?論書說的"文則數言乃知其意,書則一定已見其心,",還是王羲之的"書意轉深","言所不盡";不論是王僧虔的"書之妙道,神采為上";還是孫過庭的"情動神言,取會風騷";不論是張懷?的"深識書者,惟觀神采";還是孫過庭在《書譜》中提出"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性情,草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性情,學乖使轉,不能成字,真雲點畫,猶可記文"。這其間無一不在強調著書法藝術從創作乃至審美的核心便是我們所說的‘意’-----即書法的神韻情感。”
說到這,那個人又頓下了聲音,又向著雲上依所在的地方望去。
才又接著道:“在我說了這麽一番話之後,我相信你們的心中對於我們為什麽會給出輝煌這一評價來,已經是有所猜想的了。”
“而我想,你們所猜的與我們所想的已經是接近一致的了......”
“沒錯,對於這個作品來說,唯一的可取之處,當得上輝煌這一評價的便是----------這篇作品中所透露出的關於情感方麵的表述。”
他的聲音低沉,卻漸漸地像要沉入每個人的心底裏去。
“《邶風·擊鼓》中的‘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一關於愛情最為深重的像是承諾的話語在華夏已經流傳了上千年了,而其間愛情至深,卻必須為國而放棄這段情的悲哀,也極易讓人心生歎息。生離、死別皆是人世間最難避開的苦楚。經年累月,戰火不熄,愛戀至深,信言難兌。這首詩篇,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縮影。”
“其間所承載的深重與纏綿,我本來以為對於一個年幼的孩子來說,是很難能夠把握準確的。”
“但是,事實證明,我們一定程度上固有的想法有的時候並不一定準確。”
“一般人在書寫楷書時,都一定會注重到字體本身所需要的勁健之風.........而這個孩子,她的書寫裏卻似乎完全撇開了這一字體本有的這一特質,誠然,這是她最大的敗筆,但這,卻也是她最讓人值得動容的地方。”
“她拋棄了勁健,字裏行間收筆輕斂,運筆時線條纖細,點劃之間更多輕柔飄渺之意,如果說原本的詩篇的訴說更傾向於是一個士兵悲涼的呐喊的話,那麽在她的筆下,這首詩更像是女子心中的期望與幻夢,是等待歸者的女子,在日日夜夜的思念裏,幻想的會一直一直想念著自己隻是礙於家國而不可歸來的男子形象。”
“這樣,明麵上一看,帶上了幻夢的色彩,似乎就少了現實的殘酷,但其實,真正深究起來,這樣反倒更突出了現實的殘酷。”
“那個時代或許有情,但卻已經連是否有迴應都已經不能夠去確定。”
“這樣在情感抒發上的創新,在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時,也必定會懂得那份悲哀實際上的深刻。”
他說到這裏便就停了下來,慢慢地又走迴了台下去。
而那個一開始避到了一邊去的之前的那個點評的人,又重新走迴了台上,繼續著下一份的點評。
“十五號.........上書的是蘇軾的《瑞鷓鴣》......”
“運筆之間有美女簪花的清雅美麗之感.........”
“......但,與詩篇的悲哀之情似不太合拍.........”
“...............”
“十六號作品......”
“總的來說,這次所有參加活動的作品,都彰顯出了我們新一代書法傳承者的優越之處。發揮出了年輕一代較高的書法水平,我們對此應當感到深深的欣慰。”
“但,孩子們一定要記住,書法是修身養性之道,所以無論你得到了怎樣的批評也好、讚譽也罷,一定要戒驕戒躁,端正自己的心境。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這些話請你們一定要牢記,這是我們作為你們的長輩,給予你們真心的勸告。”
台上的那個人說完了這句總結性的話之後,略略地彎了一點點腰,對大家稍稍地示意了一下,便兀自走下了台去。
啪啪啪、啪啪啪......
台下的掌聲配合著他走下的步伐聲,就那麽清晰地響起。
雲上依的神色之間有那麽一種沒有反應過來的恍恍惚惚的錯愕,卻也不由得隨著他的話語,認認真真地看著他,一絲一毫的表情或是動作,而後,慢慢凝住了自己的唿吸。
他最後的這句話,讓在雲上依對麵的那個少年,竟也略略地掀了掀自己的眼簾。
看著台下的人們除了雲上依的那個書法老師,都略略地露出了一種錯愕訝異的神色後。
台上的長者複又開口說道:“相信你們所聽到的,我說我們在這篇作品裏看到了一種輝煌的未來,是十分慎重地評判過的,你們都無須要去置疑什麽。”
“因為事實就是如此。”說到這句話的並不是台上的那個長者,而是之前那個在意境的描畫、布局勾勒、字形傳達之意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天賦的那個長者,他一邊說出了這句話,一邊在眾人的目光直視下,走上了台去。
而原本站在台上的那個人,卻對著走上去的這個人笑著點了點頭,便自發地走下了台去。
走上台的那個人,在說出了這句話之後的一小會兒的時間裏,卻頂著眾人的目光,慢慢地沉默了。
台下的許多人,都不由得微微地皺起了眉尖,看著他。
在大家的臉上都快要繃不住地出現焦急、置疑的神色的時候,此刻站在台上的那個人才又緩緩地開口道......
“也許,你們都會覺得很疑惑,我們為什麽要在剛剛作了那樣不好的點評之後,現在卻又給予這個作品這樣高度的評價......畢竟,剛剛的那些話幾乎已經把這個作品批到一敗塗地的地步了,並且那些批評的話語也一樣是真實而無可置疑的。”
眾人臉上表現出來的困惑,縱使不用迴答什麽,也已經表明了他們的態度。
“眾所周知,在書法一道,其間最為重要的便是其中所蘊含的情感,不論是唐代張懷?論書說的"文則數言乃知其意,書則一定已見其心,",還是王羲之的"書意轉深","言所不盡";不論是王僧虔的"書之妙道,神采為上";還是孫過庭的"情動神言,取會風騷";不論是張懷?的"深識書者,惟觀神采";還是孫過庭在《書譜》中提出"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性情,草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性情,學乖使轉,不能成字,真雲點畫,猶可記文"。這其間無一不在強調著書法藝術從創作乃至審美的核心便是我們所說的‘意’-----即書法的神韻情感。”
說到這,那個人又頓下了聲音,又向著雲上依所在的地方望去。
才又接著道:“在我說了這麽一番話之後,我相信你們的心中對於我們為什麽會給出輝煌這一評價來,已經是有所猜想的了。”
“而我想,你們所猜的與我們所想的已經是接近一致的了......”
“沒錯,對於這個作品來說,唯一的可取之處,當得上輝煌這一評價的便是----------這篇作品中所透露出的關於情感方麵的表述。”
他的聲音低沉,卻漸漸地像要沉入每個人的心底裏去。
“《邶風·擊鼓》中的‘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一關於愛情最為深重的像是承諾的話語在華夏已經流傳了上千年了,而其間愛情至深,卻必須為國而放棄這段情的悲哀,也極易讓人心生歎息。生離、死別皆是人世間最難避開的苦楚。經年累月,戰火不熄,愛戀至深,信言難兌。這首詩篇,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縮影。”
“其間所承載的深重與纏綿,我本來以為對於一個年幼的孩子來說,是很難能夠把握準確的。”
“但是,事實證明,我們一定程度上固有的想法有的時候並不一定準確。”
“一般人在書寫楷書時,都一定會注重到字體本身所需要的勁健之風.........而這個孩子,她的書寫裏卻似乎完全撇開了這一字體本有的這一特質,誠然,這是她最大的敗筆,但這,卻也是她最讓人值得動容的地方。”
“她拋棄了勁健,字裏行間收筆輕斂,運筆時線條纖細,點劃之間更多輕柔飄渺之意,如果說原本的詩篇的訴說更傾向於是一個士兵悲涼的呐喊的話,那麽在她的筆下,這首詩更像是女子心中的期望與幻夢,是等待歸者的女子,在日日夜夜的思念裏,幻想的會一直一直想念著自己隻是礙於家國而不可歸來的男子形象。”
“這樣,明麵上一看,帶上了幻夢的色彩,似乎就少了現實的殘酷,但其實,真正深究起來,這樣反倒更突出了現實的殘酷。”
“那個時代或許有情,但卻已經連是否有迴應都已經不能夠去確定。”
“這樣在情感抒發上的創新,在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時,也必定會懂得那份悲哀實際上的深刻。”
他說到這裏便就停了下來,慢慢地又走迴了台下去。
而那個一開始避到了一邊去的之前的那個點評的人,又重新走迴了台上,繼續著下一份的點評。
“十五號.........上書的是蘇軾的《瑞鷓鴣》......”
“運筆之間有美女簪花的清雅美麗之感.........”
“......但,與詩篇的悲哀之情似不太合拍.........”
“...............”
“十六號作品......”
“總的來說,這次所有參加活動的作品,都彰顯出了我們新一代書法傳承者的優越之處。發揮出了年輕一代較高的書法水平,我們對此應當感到深深的欣慰。”
“但,孩子們一定要記住,書法是修身養性之道,所以無論你得到了怎樣的批評也好、讚譽也罷,一定要戒驕戒躁,端正自己的心境。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這些話請你們一定要牢記,這是我們作為你們的長輩,給予你們真心的勸告。”
台上的那個人說完了這句總結性的話之後,略略地彎了一點點腰,對大家稍稍地示意了一下,便兀自走下了台去。
啪啪啪、啪啪啪......
台下的掌聲配合著他走下的步伐聲,就那麽清晰地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