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次要打算一直攻到襄平去,所以李欣做了很多準備。
從玉昌緊急抽調了一萬多兵力,都是跟她打過流疆的。
另外,六國賠付的第一批糧草隻給玉昌留了三成,另外的四成撥到了安溪府庫,用來賑濟災民,餘下三成充為此次大軍出行的幹糧。
“哎呀,打到哪裏都有獵物可以抓,帶這麽多糧草做什麽啊!”方城看著忙忙碌碌運送糧草的民夫說道:“現在士兵們頓頓都有肉吃,每日都出操那力氣都使不完,下了操就跟瘋了似地往林子裏鑽。”
李欣站在安溪城的城頭,十日前,他們的大軍便從九龍鎮出發到達了安溪主城。而柴壁傑的籌措的糧草也陸陸續續的從玉昌運了過來。
拜淺玉寨停泊的百艘大船所賜,這批糧草從昌河一路向西隻用了幾天就停泊在了安溪海的港口,將令人垂涎的糧食一旦一旦的往下卸。
早早就進入安溪主政的夏雲喜及一幹大小官員欣喜若狂。尤其是知道這批糧食裏麵有一大半是運給自己的,官員們都激動的親自上陣,幫忙卸貨。
在此之前,李欣讓夏雲喜征了一批民夫,這些人原先都是唉聲歎氣的認為自己是去送死的了。結果讓他們好吃好喝的過了一天後,第二天便讓他們搬運糧草。搬十旦可以領一鬥米迴家,搬完了就解散,根本不要他們去打仗。
頓時,被征了民夫的家庭都被親戚朋友把門檻都給塌爛了。民夫們更是幹勁十足,往往船還沒靠岸,等候搬糧的民夫們便已經排到港口外麵。
沒辦法,連府衙裏的官員都來搶著搬糧食,民夫們感受到了深深的危機感。
競爭太激烈了!
說到底還是要感謝公主殿下啊!她來了既不征兵也不征糧,反而送了這麽多糧食給安溪。
果然是誰的封地誰心疼啊!
那什麽林將軍範將軍的都走開!
“也操練不到幾天了。”李欣雙手交握。迎著微涼的秋風迴道:“林千紅已經等了十天,範誠悅卻毫不畏懼,寸土必較。林千紅再退,便要到京師了。”
“你的遠洋隊也要到了呢。想不到扶風的嘴那麽嚴,連自家夫人的徒弟也不透露,害得那二十九士急的團團轉。”
張靖嘉分享著自己這兩天收到的情報:“撒了謊就要圓,範誠悅這麽堅定的進攻,林千紅又遲遲交不出人來,軍心不穩,士氣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再加上遠洋隊的不停騷擾……”
他突然笑起來。然後道:“林千紅這幾天大概過得很不平靜。”
李欣掐著自己手心冷冷道:“自作孽不可活。”
幾人吹了一會兒風,然後便下了城頭。
“殿下,王老爺子派了一個奴仆過來。說是想買一些糧食。”子嵐見李欣下了城樓,忙上前遞了一個口袋:“奴婢看了,都是玉佩首飾之類的。”
李欣接下來,看也沒看,直接遞給張靖嘉道:“你看看有沒有你覺得滿意的玉。挑完了把東西都退迴去。”
她一邊說一邊又對子嵐吩咐道:“你去跟那個奴仆說,本宮隻能給他們兩旦糧食。若是覺得不夠,就讓他們等安溪的府庫開倉時排隊去領。”
這幾天也有賑濟糧發放,普通百姓排隊到深夜也毫無怨言,王家卻覺得丟不起這個臉。
李欣覺得自己算是給足了他們麵子了:兩旦糧食,也夠他們幾個主子吃一段時間的。至於家裏的下人。每天乖乖去排隊吧。
“殿下不是要拉攏王家麽。”方城不解的問道:“怎麽這麽好的施恩機會不給呢?才兩旦糧食,太小氣了吧。”
李欣瞥了他一眼,然後道:“心情不好。不高興給。”
方城愕然。
張靖嘉隻撿出一個玉蟬,其他的又退給了子嵐。
見方城一副摸不著頭腦的樣子,便給他解釋道:“施恩也要看對象的。王家這種牆頭草,你今天就是賞他一千旦糧食,隻要王爺不登基。他們就會一直站在今上那邊。”
他一邊透著陽光看那玉蟬,一邊說道:“現在殿下已經用了一個妃位在吊著他們了。若是再多施恩,隻會被別人看扁。人家會以為你是要上趕著去巴結他們的!沒見王家正經的拜帖都沒有,隻派了個奴才過來麽。”
“他們也太自以為是了吧!”方城罵了一句,然後便深沉的感慨道:“看多了這些所謂的世家名門,什麽大家風範、名士風流,如今想想也不過如此!真是世風日下啊!”
張靖嘉淺笑頷首:“可是沒辦法。這樣森嚴的階級等級製度決定了人們對上層貴族天生崇拜跟畏懼。”
李欣似笑非笑的望著他:“可我看你不屬於這些人。”
張靖嘉很有興趣的反問道:“真的麽?我怎麽覺得我隱藏的很好呢!”
幾人一路談笑進了郡府,商定了出軍的日期後,才各自散去。
三日之後,李欣帶著兩萬多軍隊從安溪城一路往西進軍。拜英勇的範誠悅所賜,她這一路都走的十分順當,除了偶爾要肅清一些殘兵敗將,絕大多數時間,都是相安無事。
“範將軍又來信嚴令咱們退兵了。”李欣笑著將手裏的信件放在燭火上燒盡,然後問坐在帳內的眾多將領:“大家說怎麽辦?”
“這次又是指明誰退兵?”方城大聲問道:“反正咱們都隻聽公主殿下一人的命令。”
程新泉附和道:“方副將說的不錯。如今範林兩軍對峙襄平,京師被圍困,城內禦林軍必定不會束手就擒。若是咱們不去,範將軍恐怕難以應付。”
“範將軍是吃錯藥了麽。”方城繼續道:“咱們支援他,隻會增加他打贏此戰的機會。為何屢屢拒絕?”
張靖嘉便在一旁分析道:“範將軍是怕殿下去了,會心軟命令他退兵吧!畢竟林千紅口口聲聲說王妃正在他們手上呢。雖然他自己很心虛,但是玉昌那邊是真的找不到人。”
“很快就能找到了。”李欣淡淡說道:“遠洋隊已經潛入了京城,張先生還是把王妃及世子平安的消息放出來吧。否則這幫不知天高地厚的兔崽子,恐怕要摸進林千紅帳中親自探查了!”
張靖嘉哀聲歎息了一聲:“好吧。反正咱們也快進到襄平境內了。這時候放出消息。正好可以打擊林千紅的士氣。”
“要不要再晚點?”方城提議道:“等咱們去打的時候再打擊他的士氣不是更好。這麽早打擊,成果都被範將軍給撿去了。”
程新泉憨厚的問道:“範將軍早早打下京師不好麽?這樣咱們就不用損傷將士了!”
張靖嘉便耐心給他解惑道:“打下京師的意義非同尋常。若是範誠悅最先攻進京師,他也許會作出不利於王爺的決定。再者,就算範誠悅沒有這個野心,也要防止他因此功而擁兵自傲。”
程新泉有些明白了。
公主殿下這是防著範誠悅呢。不利於王爺的決定,難道是怕範誠悅自己上位,奪取李氏江山?
程新泉被自己這個大不敬的念頭給嚇了一跳。怎麽能這樣想呢,這江山是李家人的,不管如何,都容不得外姓人肖想。
“還是早點宣布吧。”李欣決斷道:“省的範將軍不好意思麵見本宮。本宮這麽體貼的主子。又怎麽會做出讓臣下為難的事呢。”
張靖嘉點了點頭,他幾乎從不拒絕李欣。
雖然他知道自己拒絕時,李欣肯定會答應。
“近來民間流傳。說王爺並非太後親子,隻是一個身份卑賤的宮人所生。”張靖嘉又說了一件新得的情報:“流言在此時出現,恐怕並非偶然。”
眾人聽了都眼光一致的朝著李欣望去。
“還用想麽,肯定是人為。”李欣不屑的說道:“今上大概急了,居然想出這種謠言來抹黑父王。先皇嫡出兩子。除了他就是父王,扯出這條謠言不過是想壓低父王的身份,阻止父王奪位罷了。這種劣質的謠言,也有人信?”
“倒不是百姓們輕易相信,而是謠言傳的有理有據。”張靖嘉認真說道:“王爺是太後嫡子,但是謠言說太後從來不親近王爺。反而對自己嫡姐所出的今上疼愛有加。”
大家又一次把目光集中看向李欣。
李欣這次不再辯解,而是轉頭望著張靖嘉鎮定問道:“恐怕不止這些吧。還有什麽懷疑的理由,先生一並都說了。也讓本宮聽聽百姓的心聲。”
張靖嘉知道李欣這是生氣了,不過他還是源源本本全部講了出來:“王爺與今上都有夏家這麽個外祖,但是在朝中夏家從不支持王爺,甚至有意疏遠。這次玉昌出兵,朝中抗議聲最大的也是夏家。據說夏老爺子不顧八十歲的高齡。親自跪在丹鳳門外請罪,請求讓他親自帶兵剿滅……額。叛匪……”
李欣白皙的額頭上青筋暴起,冷笑道:“那本宮倒要等著,若是父王登基,夏家會不會滿門自裁以示忠貞!”
在座眾人無一人敢此刻接話。
隻有張靖嘉繼續不怕死的說道:“還有,據說今上也是日夜到太後寢宮跪拜,聲稱自己未盡到長兄之責,才讓王爺走上這麽一條不歸路。”
“那太後呢?”李欣想起有次父王酒醉,口口聲聲哭訴自己的母後不疼自己這個親生兒子,反而對今上比他更好。
她心裏不由越發酸楚,自己前世也是這樣啊,不得親生父母的歡喜,反而是一個跟自己毫無血脈關係的陌生人願意教養寵愛自己。
“襄平城外都說太後自請下獄不成,現在日日在宮中吃齋念佛。”張靖嘉道:“說她當著今上的麵承認,當日是為了固寵才從宮人那裏抱養了一個孩子充為自己的親子。實際清王並非她親生!”
所有人眼中都現出驚疑的神色!怎麽會!這要真是親娘,怎麽會在這樣緊要的關頭扯清王的後腿!
難道,清王真的不是嫡子?
“哈哈哈!”李欣見到眾人的臉色,盛怒之下竟然狂笑起來:“父王真是得了一個好娘親好兄弟啊!既如此,那本宮便親自去告知他們一聲,父王何時登基,他們夏家兩姐妹的太後封號就何時廢黜!”
從玉昌緊急抽調了一萬多兵力,都是跟她打過流疆的。
另外,六國賠付的第一批糧草隻給玉昌留了三成,另外的四成撥到了安溪府庫,用來賑濟災民,餘下三成充為此次大軍出行的幹糧。
“哎呀,打到哪裏都有獵物可以抓,帶這麽多糧草做什麽啊!”方城看著忙忙碌碌運送糧草的民夫說道:“現在士兵們頓頓都有肉吃,每日都出操那力氣都使不完,下了操就跟瘋了似地往林子裏鑽。”
李欣站在安溪城的城頭,十日前,他們的大軍便從九龍鎮出發到達了安溪主城。而柴壁傑的籌措的糧草也陸陸續續的從玉昌運了過來。
拜淺玉寨停泊的百艘大船所賜,這批糧草從昌河一路向西隻用了幾天就停泊在了安溪海的港口,將令人垂涎的糧食一旦一旦的往下卸。
早早就進入安溪主政的夏雲喜及一幹大小官員欣喜若狂。尤其是知道這批糧食裏麵有一大半是運給自己的,官員們都激動的親自上陣,幫忙卸貨。
在此之前,李欣讓夏雲喜征了一批民夫,這些人原先都是唉聲歎氣的認為自己是去送死的了。結果讓他們好吃好喝的過了一天後,第二天便讓他們搬運糧草。搬十旦可以領一鬥米迴家,搬完了就解散,根本不要他們去打仗。
頓時,被征了民夫的家庭都被親戚朋友把門檻都給塌爛了。民夫們更是幹勁十足,往往船還沒靠岸,等候搬糧的民夫們便已經排到港口外麵。
沒辦法,連府衙裏的官員都來搶著搬糧食,民夫們感受到了深深的危機感。
競爭太激烈了!
說到底還是要感謝公主殿下啊!她來了既不征兵也不征糧,反而送了這麽多糧食給安溪。
果然是誰的封地誰心疼啊!
那什麽林將軍範將軍的都走開!
“也操練不到幾天了。”李欣雙手交握。迎著微涼的秋風迴道:“林千紅已經等了十天,範誠悅卻毫不畏懼,寸土必較。林千紅再退,便要到京師了。”
“你的遠洋隊也要到了呢。想不到扶風的嘴那麽嚴,連自家夫人的徒弟也不透露,害得那二十九士急的團團轉。”
張靖嘉分享著自己這兩天收到的情報:“撒了謊就要圓,範誠悅這麽堅定的進攻,林千紅又遲遲交不出人來,軍心不穩,士氣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再加上遠洋隊的不停騷擾……”
他突然笑起來。然後道:“林千紅這幾天大概過得很不平靜。”
李欣掐著自己手心冷冷道:“自作孽不可活。”
幾人吹了一會兒風,然後便下了城頭。
“殿下,王老爺子派了一個奴仆過來。說是想買一些糧食。”子嵐見李欣下了城樓,忙上前遞了一個口袋:“奴婢看了,都是玉佩首飾之類的。”
李欣接下來,看也沒看,直接遞給張靖嘉道:“你看看有沒有你覺得滿意的玉。挑完了把東西都退迴去。”
她一邊說一邊又對子嵐吩咐道:“你去跟那個奴仆說,本宮隻能給他們兩旦糧食。若是覺得不夠,就讓他們等安溪的府庫開倉時排隊去領。”
這幾天也有賑濟糧發放,普通百姓排隊到深夜也毫無怨言,王家卻覺得丟不起這個臉。
李欣覺得自己算是給足了他們麵子了:兩旦糧食,也夠他們幾個主子吃一段時間的。至於家裏的下人。每天乖乖去排隊吧。
“殿下不是要拉攏王家麽。”方城不解的問道:“怎麽這麽好的施恩機會不給呢?才兩旦糧食,太小氣了吧。”
李欣瞥了他一眼,然後道:“心情不好。不高興給。”
方城愕然。
張靖嘉隻撿出一個玉蟬,其他的又退給了子嵐。
見方城一副摸不著頭腦的樣子,便給他解釋道:“施恩也要看對象的。王家這種牆頭草,你今天就是賞他一千旦糧食,隻要王爺不登基。他們就會一直站在今上那邊。”
他一邊透著陽光看那玉蟬,一邊說道:“現在殿下已經用了一個妃位在吊著他們了。若是再多施恩,隻會被別人看扁。人家會以為你是要上趕著去巴結他們的!沒見王家正經的拜帖都沒有,隻派了個奴才過來麽。”
“他們也太自以為是了吧!”方城罵了一句,然後便深沉的感慨道:“看多了這些所謂的世家名門,什麽大家風範、名士風流,如今想想也不過如此!真是世風日下啊!”
張靖嘉淺笑頷首:“可是沒辦法。這樣森嚴的階級等級製度決定了人們對上層貴族天生崇拜跟畏懼。”
李欣似笑非笑的望著他:“可我看你不屬於這些人。”
張靖嘉很有興趣的反問道:“真的麽?我怎麽覺得我隱藏的很好呢!”
幾人一路談笑進了郡府,商定了出軍的日期後,才各自散去。
三日之後,李欣帶著兩萬多軍隊從安溪城一路往西進軍。拜英勇的範誠悅所賜,她這一路都走的十分順當,除了偶爾要肅清一些殘兵敗將,絕大多數時間,都是相安無事。
“範將軍又來信嚴令咱們退兵了。”李欣笑著將手裏的信件放在燭火上燒盡,然後問坐在帳內的眾多將領:“大家說怎麽辦?”
“這次又是指明誰退兵?”方城大聲問道:“反正咱們都隻聽公主殿下一人的命令。”
程新泉附和道:“方副將說的不錯。如今範林兩軍對峙襄平,京師被圍困,城內禦林軍必定不會束手就擒。若是咱們不去,範將軍恐怕難以應付。”
“範將軍是吃錯藥了麽。”方城繼續道:“咱們支援他,隻會增加他打贏此戰的機會。為何屢屢拒絕?”
張靖嘉便在一旁分析道:“範將軍是怕殿下去了,會心軟命令他退兵吧!畢竟林千紅口口聲聲說王妃正在他們手上呢。雖然他自己很心虛,但是玉昌那邊是真的找不到人。”
“很快就能找到了。”李欣淡淡說道:“遠洋隊已經潛入了京城,張先生還是把王妃及世子平安的消息放出來吧。否則這幫不知天高地厚的兔崽子,恐怕要摸進林千紅帳中親自探查了!”
張靖嘉哀聲歎息了一聲:“好吧。反正咱們也快進到襄平境內了。這時候放出消息。正好可以打擊林千紅的士氣。”
“要不要再晚點?”方城提議道:“等咱們去打的時候再打擊他的士氣不是更好。這麽早打擊,成果都被範將軍給撿去了。”
程新泉憨厚的問道:“範將軍早早打下京師不好麽?這樣咱們就不用損傷將士了!”
張靖嘉便耐心給他解惑道:“打下京師的意義非同尋常。若是範誠悅最先攻進京師,他也許會作出不利於王爺的決定。再者,就算範誠悅沒有這個野心,也要防止他因此功而擁兵自傲。”
程新泉有些明白了。
公主殿下這是防著範誠悅呢。不利於王爺的決定,難道是怕範誠悅自己上位,奪取李氏江山?
程新泉被自己這個大不敬的念頭給嚇了一跳。怎麽能這樣想呢,這江山是李家人的,不管如何,都容不得外姓人肖想。
“還是早點宣布吧。”李欣決斷道:“省的範將軍不好意思麵見本宮。本宮這麽體貼的主子。又怎麽會做出讓臣下為難的事呢。”
張靖嘉點了點頭,他幾乎從不拒絕李欣。
雖然他知道自己拒絕時,李欣肯定會答應。
“近來民間流傳。說王爺並非太後親子,隻是一個身份卑賤的宮人所生。”張靖嘉又說了一件新得的情報:“流言在此時出現,恐怕並非偶然。”
眾人聽了都眼光一致的朝著李欣望去。
“還用想麽,肯定是人為。”李欣不屑的說道:“今上大概急了,居然想出這種謠言來抹黑父王。先皇嫡出兩子。除了他就是父王,扯出這條謠言不過是想壓低父王的身份,阻止父王奪位罷了。這種劣質的謠言,也有人信?”
“倒不是百姓們輕易相信,而是謠言傳的有理有據。”張靖嘉認真說道:“王爺是太後嫡子,但是謠言說太後從來不親近王爺。反而對自己嫡姐所出的今上疼愛有加。”
大家又一次把目光集中看向李欣。
李欣這次不再辯解,而是轉頭望著張靖嘉鎮定問道:“恐怕不止這些吧。還有什麽懷疑的理由,先生一並都說了。也讓本宮聽聽百姓的心聲。”
張靖嘉知道李欣這是生氣了,不過他還是源源本本全部講了出來:“王爺與今上都有夏家這麽個外祖,但是在朝中夏家從不支持王爺,甚至有意疏遠。這次玉昌出兵,朝中抗議聲最大的也是夏家。據說夏老爺子不顧八十歲的高齡。親自跪在丹鳳門外請罪,請求讓他親自帶兵剿滅……額。叛匪……”
李欣白皙的額頭上青筋暴起,冷笑道:“那本宮倒要等著,若是父王登基,夏家會不會滿門自裁以示忠貞!”
在座眾人無一人敢此刻接話。
隻有張靖嘉繼續不怕死的說道:“還有,據說今上也是日夜到太後寢宮跪拜,聲稱自己未盡到長兄之責,才讓王爺走上這麽一條不歸路。”
“那太後呢?”李欣想起有次父王酒醉,口口聲聲哭訴自己的母後不疼自己這個親生兒子,反而對今上比他更好。
她心裏不由越發酸楚,自己前世也是這樣啊,不得親生父母的歡喜,反而是一個跟自己毫無血脈關係的陌生人願意教養寵愛自己。
“襄平城外都說太後自請下獄不成,現在日日在宮中吃齋念佛。”張靖嘉道:“說她當著今上的麵承認,當日是為了固寵才從宮人那裏抱養了一個孩子充為自己的親子。實際清王並非她親生!”
所有人眼中都現出驚疑的神色!怎麽會!這要真是親娘,怎麽會在這樣緊要的關頭扯清王的後腿!
難道,清王真的不是嫡子?
“哈哈哈!”李欣見到眾人的臉色,盛怒之下竟然狂笑起來:“父王真是得了一個好娘親好兄弟啊!既如此,那本宮便親自去告知他們一聲,父王何時登基,他們夏家兩姐妹的太後封號就何時廢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