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6章 北方戰爭(41)
自白衛軍發起數次進攻均無功而返,反而被紅軍打得落花流水的消息確證以後,高爾察克政權的倒台便“指日可待”了,唯一帶有希望的是,要看中國與英國的支持力度到底能夠支持多久。但紅軍顯然一天也不願意等下去了,再不結束戰爭,俄國就會力竭而死。無論誰勝誰敗,最後倒黴的依然隻是俄羅斯民族。因此,列寧等人下定了決心,既然協約國鐵了心要將布爾什維克扼殺在搖籃之中,紅軍自然也不能客氣。在歐戰停戰後,波蘭取代高爾察克政權的地位,一路衝在最前麵,5月6日甚至還攻克基輔。然而,已經基本掃平內部的紅軍已經擁有了相當的實力,在初期的慌亂過後,紅軍進行反擊。離後勤基地太遠、野心太大的波蘭軍全線失敗,幾乎在敵境內被全殲。紅軍跟隨敗退的波蘭軍直逼華沙,宣稱要將革命引向中歐,這令西方列強驚恐不已,一直等待波蘭勝利的英國立刻出麵調停。調停尚未有結果,曆史就再次讓觀察者吃驚。在法國全力支持下的波蘭軍在華沙城下重整防線,又打了一個漂亮反擊,殲滅了後勤不繼的紅軍一線兵團,雙方遂簽訂和約,俄國放棄了一些領土,波蘭則暫時放棄了不切實際的擴張野心。這一戰役的幾次轉折表明蘇維埃政權在國內已經根基穩固,但缺乏將革命引向境外的能力。
而引爆高爾察克政權,則不完全是軍事上壓力,而是高爾察克政權內部始終有這樣一種信息,繼續對抗出路不大,還不如尋求一條體麵的解決方式。波蘭戰役以後,國內已經沒有能和蘇維埃政權對抗的集團了。就是高爾察克本人,對在軍事上戰勝布爾什維克也不抱太大希望,唯一能指望的,隻有依靠協約國的力量,通過國際幹涉將布爾什維克拉下馬來。
但是,這樣勢必造成俄國的內外交困。高爾察克心裏很清楚,姑且不說協約國能否有效遏製布爾什維克,一旦遏製了,也會讓俄國元氣大傷,更令人不得不警惕的是,單純在戰爭中的犧牲和破壞還在其次,如果讓國際力量占據了主導地位,則俄羅斯的生存空間必將被大幅壓縮。英法雖然站在自己一邊,但同樣麵臨著受製於人的可能。因此,在發動數***勢不成,反而被布爾什維克打得落花流水之後,高爾察克的心態已經起了微妙的變化。
不在動用巨額黃金儲備可以視為這種轉變的明證,高爾察克不止一次地說過:“這批黃金是屬於全體俄羅斯人民的,布爾什維克也是俄羅斯人,留給他們比留給其他人好的多。”除了拿出一部分穩定政權需要外,高爾察克便不再肯大把動用——雖然他知道打這票黃金的人很多。
自然,這番心思是不能對外明說的,不然,鄂木斯克政權早就垮台了,或者說,不等鄂木斯克政權垮台,高爾察克早就被英國人走馬換將了,但高爾察克這個心態和思路,卻是令人可以揣度的——當然,布爾什維克不知道,在他們眼中,高爾察克還是帝國主義的代理人。
按照列寧原本的估計,是不打算這麽快就拿下鄂木斯克政權的,因為誰都知道,鄂木斯克後麵不但有英國人,還有中國人。英國人嘴皮子厲害,中國人可是有結結實實幾十萬大軍囤積在遠東一線的。鄂木斯克政權倒台,等於抽掉了中國和布爾什維克之間的緩衝地帶,矛盾直接尖銳化。
說句實話,列寧不太想和中國打仗,更不太願意與中國長期為敵。道理是明擺著的,中國提出的領土要求完全是非常合理的,而且列寧本人也讚同中國的觀點,隻是布爾什維克內部始終不認可而已。另外,誰都可以看得出來,中國武裝力量是自保性質的,而且實力很強,真的如果是擴張性質,反而容易判別,中國方麵要麽不出手,出手很可能會導致局麵迅速逆轉。
但局勢發生了不按照列寧預期的變化。
首先,西歐的革命形勢雖然起來了,但遠遠沒有成熟到和他原來設想得那樣,可以爆發***革命,建立政權的條件,還是分散的、薄弱的,社會主義革命還是主要依靠布爾什維克自身;
其次,西方列強的仇視與幹涉,波蘭就是最好的明證——這個剛剛複國的國家,還來不及整合安頓好國內秩序,就把軍事矛頭對準了布爾什維克,可見列強對布爾什維克的仇恨與敵視,紅軍在華沙城下的失敗,使得列寧原來估計通過武裝輸出革命的企圖也落空了;
最後,英法美各國的幹涉軍陸續到來,有進一步加強鄂木斯克政權,壯大白衛軍的趨勢,如果再不打掉高爾察克,一旦等他迴複元氣、糾結起全部力量,事態會有反複的危險。
可惜,誰也沒有看懂高爾察克心底的用意,在紅軍強大的實力麵前,鄂木斯克原本薄弱無比、差不多完全是新兵組成的軍隊招架後以異常迅速的速度瓦解,鄂木斯克政權本身也全麵土崩瓦解,高爾察克等人***。
麵對迅速***的紅軍,列寧曾經對遠東事實上軍力最強的中國表示擔憂,在得知即將於中國方麵接觸的時候,他還特地下令,告誡托洛茨基不要輕舉妄動。可風頭最健的托洛茨基眼下得意都來不及,哪裏還有心情去計較列寧的命令,答應兩聲之後便放逐腦後了。
接到可靠情報後,大本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過去。
秦時竹問道:“紅軍來了多少部隊,目前大體***到什麽位置?”
“根據鄂木斯克方麵的情報顯示,紅軍至少派出了15萬以上的部隊,眼下,鄂木斯克已經被紅軍占領,全俄臨時政府土崩瓦解,目前紅軍正在繼續***,詳細位置還不清楚,。”
“高爾察克呢?”
“他和一批全俄政府的內閣成員退了下來,通過鐵路直接轉運到我們的防線後麵。‘
“嗯,先把高爾察克弄迴***來,其次,給蔡鍔發報。”秦時竹想了一想,又停下道,“暫時不著急迴複,等我們再詳細討論一番。”
果然不出秦時竹的預料,在聽聞鄂木斯克方麵的消息後,立即分成了兩派:一個是穩妥派,認為中國與布爾什維克之間沒有不可調和的尖銳矛盾,如果布爾什維克願意妥協,不妨和他們談談。
另一個則是激進派,認為紅軍大批部隊趕到,而且還不停止前進,其戰略意圖愈加清晰。中國與布爾什維克之間不可能有和平共處的機會,因為雙方不論核心戰略還是意識形態都有著尖銳的對立,在實力此消彼長的現在,如果不給俄國一個教訓,他們說不定會繼續向前***,危及遠東被占領土的核心用意。
看得出來,激進派的主張受到了更多人的青睞,秦時竹也認為,必須要和布爾什維克真正較量一番,否則便不能樹立對俄國的優勢。特別是,列寧前不久被一個社會黨人刺殺,身體大不如從前,隨時有掛掉的風險,一旦那個沙文主義傾向最明顯的斯大林登台,說不定還有不死不休的意識。
“我命令,中路軍防線前移,根據作戰需要,解除不得越線禁令,主要承擔作戰戒備任務,竭力擔當禦敵國門之外的重任。”
“也罷,應該嚐試一下攻堅與防禦的不同。”陸尚榮補充跟進道,“要準備後續梯隊,一旦敵人縮迴去,在能動的地方進行一些擦邊球,重點展示我們的實力,讓布爾什維克意識到,與我們敵對既無必要也不合理。”
“另外,積極與英國方麵接洽,討論是否在中國成立俄國***政府,時間可以盡快,但有一點必須保證,這個在中國的臨時政權,必須無條件地遵從這些條例的束縛。”秦時竹意猶未盡地說道,“英國人自己也派了6個營直接幹涉,他們本來采取更多的方式,但千算萬算有一條,俄國人不答應怎麽辦?有了這些,我們便有了與英國人談條件的資本。”
“那麽,***到什麽程度呢?“
“打疼布爾什維克的紅軍,讓他們再經曆一次華沙式樣的失敗。“陸尚榮笑道,“部隊全力***,做好戰鬥準備,我就不信了,布爾什維克能厲害到哪裏去,我認為是,他們都是欺軟怕硬的主,隻要給他們一點機會,他們就會刻骨銘心地記著……”
哈哈哈,會場上笑成一團。
葛洪義打趣道:“先給他們一點甜頭,讓他們意識到,我們到底是什麽實力,然後伺機收複鄂木斯克,我倒要看看,紅軍在華沙城下折了一陣,到我們這裏還能抖出威風來?”
在周密的部署之下,國防軍與布爾什維克的正麵碰撞即將開始了……
自白衛軍發起數次進攻均無功而返,反而被紅軍打得落花流水的消息確證以後,高爾察克政權的倒台便“指日可待”了,唯一帶有希望的是,要看中國與英國的支持力度到底能夠支持多久。但紅軍顯然一天也不願意等下去了,再不結束戰爭,俄國就會力竭而死。無論誰勝誰敗,最後倒黴的依然隻是俄羅斯民族。因此,列寧等人下定了決心,既然協約國鐵了心要將布爾什維克扼殺在搖籃之中,紅軍自然也不能客氣。在歐戰停戰後,波蘭取代高爾察克政權的地位,一路衝在最前麵,5月6日甚至還攻克基輔。然而,已經基本掃平內部的紅軍已經擁有了相當的實力,在初期的慌亂過後,紅軍進行反擊。離後勤基地太遠、野心太大的波蘭軍全線失敗,幾乎在敵境內被全殲。紅軍跟隨敗退的波蘭軍直逼華沙,宣稱要將革命引向中歐,這令西方列強驚恐不已,一直等待波蘭勝利的英國立刻出麵調停。調停尚未有結果,曆史就再次讓觀察者吃驚。在法國全力支持下的波蘭軍在華沙城下重整防線,又打了一個漂亮反擊,殲滅了後勤不繼的紅軍一線兵團,雙方遂簽訂和約,俄國放棄了一些領土,波蘭則暫時放棄了不切實際的擴張野心。這一戰役的幾次轉折表明蘇維埃政權在國內已經根基穩固,但缺乏將革命引向境外的能力。
而引爆高爾察克政權,則不完全是軍事上壓力,而是高爾察克政權內部始終有這樣一種信息,繼續對抗出路不大,還不如尋求一條體麵的解決方式。波蘭戰役以後,國內已經沒有能和蘇維埃政權對抗的集團了。就是高爾察克本人,對在軍事上戰勝布爾什維克也不抱太大希望,唯一能指望的,隻有依靠協約國的力量,通過國際幹涉將布爾什維克拉下馬來。
但是,這樣勢必造成俄國的內外交困。高爾察克心裏很清楚,姑且不說協約國能否有效遏製布爾什維克,一旦遏製了,也會讓俄國元氣大傷,更令人不得不警惕的是,單純在戰爭中的犧牲和破壞還在其次,如果讓國際力量占據了主導地位,則俄羅斯的生存空間必將被大幅壓縮。英法雖然站在自己一邊,但同樣麵臨著受製於人的可能。因此,在發動數***勢不成,反而被布爾什維克打得落花流水之後,高爾察克的心態已經起了微妙的變化。
不在動用巨額黃金儲備可以視為這種轉變的明證,高爾察克不止一次地說過:“這批黃金是屬於全體俄羅斯人民的,布爾什維克也是俄羅斯人,留給他們比留給其他人好的多。”除了拿出一部分穩定政權需要外,高爾察克便不再肯大把動用——雖然他知道打這票黃金的人很多。
自然,這番心思是不能對外明說的,不然,鄂木斯克政權早就垮台了,或者說,不等鄂木斯克政權垮台,高爾察克早就被英國人走馬換將了,但高爾察克這個心態和思路,卻是令人可以揣度的——當然,布爾什維克不知道,在他們眼中,高爾察克還是帝國主義的代理人。
按照列寧原本的估計,是不打算這麽快就拿下鄂木斯克政權的,因為誰都知道,鄂木斯克後麵不但有英國人,還有中國人。英國人嘴皮子厲害,中國人可是有結結實實幾十萬大軍囤積在遠東一線的。鄂木斯克政權倒台,等於抽掉了中國和布爾什維克之間的緩衝地帶,矛盾直接尖銳化。
說句實話,列寧不太想和中國打仗,更不太願意與中國長期為敵。道理是明擺著的,中國提出的領土要求完全是非常合理的,而且列寧本人也讚同中國的觀點,隻是布爾什維克內部始終不認可而已。另外,誰都可以看得出來,中國武裝力量是自保性質的,而且實力很強,真的如果是擴張性質,反而容易判別,中國方麵要麽不出手,出手很可能會導致局麵迅速逆轉。
但局勢發生了不按照列寧預期的變化。
首先,西歐的革命形勢雖然起來了,但遠遠沒有成熟到和他原來設想得那樣,可以爆發***革命,建立政權的條件,還是分散的、薄弱的,社會主義革命還是主要依靠布爾什維克自身;
其次,西方列強的仇視與幹涉,波蘭就是最好的明證——這個剛剛複國的國家,還來不及整合安頓好國內秩序,就把軍事矛頭對準了布爾什維克,可見列強對布爾什維克的仇恨與敵視,紅軍在華沙城下的失敗,使得列寧原來估計通過武裝輸出革命的企圖也落空了;
最後,英法美各國的幹涉軍陸續到來,有進一步加強鄂木斯克政權,壯大白衛軍的趨勢,如果再不打掉高爾察克,一旦等他迴複元氣、糾結起全部力量,事態會有反複的危險。
可惜,誰也沒有看懂高爾察克心底的用意,在紅軍強大的實力麵前,鄂木斯克原本薄弱無比、差不多完全是新兵組成的軍隊招架後以異常迅速的速度瓦解,鄂木斯克政權本身也全麵土崩瓦解,高爾察克等人***。
麵對迅速***的紅軍,列寧曾經對遠東事實上軍力最強的中國表示擔憂,在得知即將於中國方麵接觸的時候,他還特地下令,告誡托洛茨基不要輕舉妄動。可風頭最健的托洛茨基眼下得意都來不及,哪裏還有心情去計較列寧的命令,答應兩聲之後便放逐腦後了。
接到可靠情報後,大本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過去。
秦時竹問道:“紅軍來了多少部隊,目前大體***到什麽位置?”
“根據鄂木斯克方麵的情報顯示,紅軍至少派出了15萬以上的部隊,眼下,鄂木斯克已經被紅軍占領,全俄臨時政府土崩瓦解,目前紅軍正在繼續***,詳細位置還不清楚,。”
“高爾察克呢?”
“他和一批全俄政府的內閣成員退了下來,通過鐵路直接轉運到我們的防線後麵。‘
“嗯,先把高爾察克弄迴***來,其次,給蔡鍔發報。”秦時竹想了一想,又停下道,“暫時不著急迴複,等我們再詳細討論一番。”
果然不出秦時竹的預料,在聽聞鄂木斯克方麵的消息後,立即分成了兩派:一個是穩妥派,認為中國與布爾什維克之間沒有不可調和的尖銳矛盾,如果布爾什維克願意妥協,不妨和他們談談。
另一個則是激進派,認為紅軍大批部隊趕到,而且還不停止前進,其戰略意圖愈加清晰。中國與布爾什維克之間不可能有和平共處的機會,因為雙方不論核心戰略還是意識形態都有著尖銳的對立,在實力此消彼長的現在,如果不給俄國一個教訓,他們說不定會繼續向前***,危及遠東被占領土的核心用意。
看得出來,激進派的主張受到了更多人的青睞,秦時竹也認為,必須要和布爾什維克真正較量一番,否則便不能樹立對俄國的優勢。特別是,列寧前不久被一個社會黨人刺殺,身體大不如從前,隨時有掛掉的風險,一旦那個沙文主義傾向最明顯的斯大林登台,說不定還有不死不休的意識。
“我命令,中路軍防線前移,根據作戰需要,解除不得越線禁令,主要承擔作戰戒備任務,竭力擔當禦敵國門之外的重任。”
“也罷,應該嚐試一下攻堅與防禦的不同。”陸尚榮補充跟進道,“要準備後續梯隊,一旦敵人縮迴去,在能動的地方進行一些擦邊球,重點展示我們的實力,讓布爾什維克意識到,與我們敵對既無必要也不合理。”
“另外,積極與英國方麵接洽,討論是否在中國成立俄國***政府,時間可以盡快,但有一點必須保證,這個在中國的臨時政權,必須無條件地遵從這些條例的束縛。”秦時竹意猶未盡地說道,“英國人自己也派了6個營直接幹涉,他們本來采取更多的方式,但千算萬算有一條,俄國人不答應怎麽辦?有了這些,我們便有了與英國人談條件的資本。”
“那麽,***到什麽程度呢?“
“打疼布爾什維克的紅軍,讓他們再經曆一次華沙式樣的失敗。“陸尚榮笑道,“部隊全力***,做好戰鬥準備,我就不信了,布爾什維克能厲害到哪裏去,我認為是,他們都是欺軟怕硬的主,隻要給他們一點機會,他們就會刻骨銘心地記著……”
哈哈哈,會場上笑成一團。
葛洪義打趣道:“先給他們一點甜頭,讓他們意識到,我們到底是什麽實力,然後伺機收複鄂木斯克,我倒要看看,紅軍在華沙城下折了一陣,到我們這裏還能抖出威風來?”
在周密的部署之下,國防軍與布爾什維克的正麵碰撞即將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