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大局走勢(1)
中日正式結束有關關東州附近的衝突以後,最為額手相慶的,自然非英國莫屬。代表英國輿論喉舌的《泰晤士報》和在中國的《宇林西報》都發表了觀察家文章,高度讚揚這種“來之不易”的和平,認為是兩國政府首腦的智慧結晶,更是大英帝國為了遠東秩序不遺餘力奔走的最好獎賞。現在,一個盟國、一個對英國負有重大價值的國家終於可以得到消停,不要說英國在其中發揮的價值和作用,單就避免了這個國家陷入混亂和內耗,便是了不起的功績。對於中國而言,雖然都驚唿要重新審視中國的實力,但依舊隱約樂觀地認為,中國實力的壯大對英國是一件好事,說明東亞的力量開始恢複了製衡因素——這是唐寧街一貫喜歡玩弄離岸平衡手的家夥最喜歡的局麵。
事情明擺著,中國和日本,一個亞洲最大的國家,一個亞洲最強的國家至此將陷入更為敵對的狀態,雙方能有求於誰呢?自然隻有大不列顛。
對中日結束衝突狀態恢複和平表示謹慎樂觀的是美國。從美國的真實心理來考慮,是極端希望中日再繼續鬥爭下去的,這將更有利於美國在西太平洋上的擴展,而且,美國可以利用優越地超然地位,與雙方進行經貿合作,實現經濟利益的最大化,這是目前全部力量都陷於歐陸的英國所不能比擬的。
就在遠東局勢出現關鍵性轉折的當口,歐陸形勢亦發生了重大變化。
坦能堡戰役以後,魯登道夫和興登堡聯手組成的東線雙頭指揮已經確立了對整個東線兵力的威信和調度權力,打得俄軍聞風喪膽,幾乎不敢與其正麵對撼,但是,奧匈帝國的部隊還是一如既往地孱弱。俄國在德國人那裏丟掉了近100萬的兵力,卻也給奧地利人造成了80萬的傷亡,而德國人的傷亡還不到15萬,非但如此,德國人將俄國勢力完全驅逐出東普魯士外還幾乎控製了俄屬波蘭,但奧地利的上西裏西亞差點就被俄國人完全控製。兩個德意誌民族的兄弟戰鬥力相差如此懸殊,到真是讓人無法理解。
決定戰爭命運的還在於西線,但在圍攻巴黎戰役失敗後,德國人推進的步伐便變得止步不前,雖然從戰果來說,德國不但深入控製了法國近六分之一的國土,而且還給英法倆軍造成了約195萬的傷亡——這幾乎等於戰前法、英兩國常備陸軍的總數,但英法如同纏人的牛皮糖一樣,總是在危急關頭迸發出血性,弄得德國人鬱悶不已,從12月到4月,整整4個月的時間,雙方在戰壕裏進行交戰,每天都以拚消耗的速度來維持戰爭。
麵對戰爭長期化和僵持化的局麵,威廉二世坐不住了,因為一旦陷入長時間戰爭,以德國的國力和東西兩線同時作戰的態勢是不可能長久支撐的。這無論從資源還是戰略機動空間考慮,都對於德國不利。況且,在戰鬥力上,雖然英法俄三國沒有一個國家比得上德國,但都勝出奧匈帝國——為了這個惹出麻煩的盟國,德國不僅要發揮救火隊員的作用,更要有耐心和涵養聽取一次又一次的失利。
麵對戰略上的困境,威廉二世發現了自己在選擇上的無奈。
第一,消耗戰是打不起的,即便德國可以在傷亡人數上造就有利於本國的比例,也架不住英法俄三國聯合起來的人口優勢和後備兵員優勢;
第二,德國目前暫時占優的局麵如果沒有鞏固措施是很難維持的,英法兩國的主力部隊已經都幾乎補充了一茬,而德國還是在依靠戰前準備的精銳部隊頂在第一線,一旦德國也進行後備力量輪換,會迅速削減自身的優勢;
第三,對戰爭至關重要的物資儲備而言,由於英國皇家海軍主力艦隊封鎖著北海,德國大洋艦隊幾乎成為存在艦隊,除了本土戰前儲備的物資和開戰後陸續搶運的物資,德國機會不可能得到增補的來源,德國哪怕不在戰場上失利,也終將被饑荒和災難困死。——說道這裏,威廉二世心裏隱約還有些感謝東方的小兄弟,如不是中國在戰前以抵債、償付利息等方式向德國交付了一大批戰略物資,形成強製儲備,到現在局麵恐怕更加窘迫。當然,他是不會知道穿越者是故意利用先知優勢進行提前布局的;
第四,東線也很難打開缺口,小毛奇一再用拿破侖的例子來勸解威廉二世,讓他不要再東線投入過甚,否則,廣袤的俄國會像海綿吸水一樣吧投入進去的德軍吸收幹淨,而是要以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這話說起來容易,辦起來卻難,魯登道夫不止一次地抱怨過了,俄國人便像永遠都鏟除不幹淨的野草,消滅了他10個師,過了一個月,又會有更多的、新的部隊冒出來,這簡直就是令人匪夷所思的生產速度。
以局勢而言,能解決問題的途徑隻有3條。第一條,迅速在西線取得決定性勝利,但是,這幾乎是不可能的,馬恩河會戰後形成的戰壕戰形勢讓德國速決戰的一切努力都成了徒勞。哪怕擁有鐵甲車優勢,還是無法打破連綿堡壘和壕溝組建起來的防禦網,況且,針對鐵甲車的戰術在不斷演練,德國人每天都要損失鐵甲車。第二條,解決東線問題,騰出全部精力來解決西線問題,威廉二世甚至都想好了,到時候便讓奧地利小夥計擔任占領軍的角色,而把德國部隊解放出來,雖然魯登道夫集團目前的兵力還不到30萬,但依舊能夠取得進展,但這層意思剛剛抖出,小毛奇和魯登道夫的意見卻是驚人的一致——反對,認為在短期內無法實現;最後,隻剩下還沒有嚐試的第三條,打破英國海上封鎖,從根本上改變戰略封鎖和戰略僵持的劣勢,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威廉二世需要找他的海軍總管家——提爾皮茨商量。
麵對這位野心勃勃的皇帝,提爾皮茨既興奮又無奈,說興奮,開戰以來德國海軍一直處於被動局麵,雖然離開青島港的艦隊給協約國的海上運輸造成了很大的困擾,但在這個時間,已經是基本解決的問題了,隻要無法獲得支援,再強大的德國分艦隊也逃脫不了被英國人趕盡殺絕的局麵。強大的英國主力艦隊則始終駐守在斯卡帕灣而不曾分散,死死盯住了德國的大洋艦隊,使其多半時間困在威廉港和不來梅港,成為存在艦隊,威廉二世一再心疼他的軍艦會在作戰中遭到損失而拒絕海軍公海艦隊的出海作戰,現在有機會打破這種尷尬,如何能不讓人興奮呢?說無奈,是因為德國公海艦隊隻有18艘戰列艦,而皇家海軍本土主力艦隊有33艘,幾乎是1:2的列斯和,再加上資源需要優先保障作戰供應,德國已不可能通過迅速造艦來彌補劣勢,因此,提爾皮茨一直無奈地認為,在能增加更多戰列艦之前,德國公海艦隊難以向皇家海軍本土艦隊發起決戰性的挑戰。
現在最高統治者的命令已經下達,在陸軍已經全麵開花的基礎上,海軍必須有所動作,否則,提爾皮茨自己都覺得無法忍受,那麽,隻能抓住機會拚了——現在,他滿腦子都是威廉二世的訓話,“要通過合理的戰術進行交戰,利用各個擊破的戰術來消耗可恨的英國佬,至少要打沉他們8-9艘主力艦。”
“8-9艘?”
“沒錯,我們的損失要控製在1-2艘,絕對不能超過3個……”
這真是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但身邊的參謀班子卻用一套新戰術堅定了提爾皮茨的信心——先以少數戰列艦和巡洋艦沿著英國沿海地區開始一係列打了就跑的襲擊,誘使部分英國艦隊前出,然後擇機集中公海艦隊主力對其聚殲,繼而在決戰中擊敗英國主力艦隊。
這幾乎是唯一能夠實現的方案了,經過痛苦的抉擇,提爾皮茨決定嚐試一下,哪怕失敗,也比困守在港口無所事事要來得好。
日德蘭海戰打響了,因為種種的變故與隨之而來的蝴蝶效應,這場戰事提前了1年多便展開了,秦時竹等穿越者最為關注的細節問題——德國海軍聯絡密碼的泄露問題因為沒有軍艦被擊沉後打撈出水而保持了完整性,這便使得這場戰爭成為純戰術的較量。
正在德國學習潛艇的陳若愚等人隨隊親身經曆了整個交戰過程,戰果著實是非常令人意外的
在傑裏科指揮的主力艦隊趕到前,由貝蒂指揮的前哨艦隊被德國人打了個措手不及,獅號、虎號、“不倦”號和“瑪麗女王”號四艘戰列巡洋艦遭到了德國人早有準備的迎頭痛擊,薄皮大餡的戰列巡洋艦幾乎成為德國人訓練的靶標,三沉一傷,若不是傑裏科直接趕到,貝蒂所在的第4艘恐怕也要到海裏去報到……然後,便是英國主力艦隊對德國公海艦隊的硬撼。
果真如同威廉二世預料的那樣,德國人擊沉了3艘戰列巡洋艦,2艘前無畏艦,1艘無畏艦,4艘巡洋艦和11艘驅逐艦的成果,自己付出的代價不過2艘主力艦、1艘巡洋艦和5艘驅逐艦。
可惜,德國人在戰術上取得了勝利,在戰略上,仍然沒有能夠打破英國的封鎖。在這一點上,他還是失敗了。
三條道路都走不通,德意誌帝國的戰略危機便開始接踵而來……
中日正式結束有關關東州附近的衝突以後,最為額手相慶的,自然非英國莫屬。代表英國輿論喉舌的《泰晤士報》和在中國的《宇林西報》都發表了觀察家文章,高度讚揚這種“來之不易”的和平,認為是兩國政府首腦的智慧結晶,更是大英帝國為了遠東秩序不遺餘力奔走的最好獎賞。現在,一個盟國、一個對英國負有重大價值的國家終於可以得到消停,不要說英國在其中發揮的價值和作用,單就避免了這個國家陷入混亂和內耗,便是了不起的功績。對於中國而言,雖然都驚唿要重新審視中國的實力,但依舊隱約樂觀地認為,中國實力的壯大對英國是一件好事,說明東亞的力量開始恢複了製衡因素——這是唐寧街一貫喜歡玩弄離岸平衡手的家夥最喜歡的局麵。
事情明擺著,中國和日本,一個亞洲最大的國家,一個亞洲最強的國家至此將陷入更為敵對的狀態,雙方能有求於誰呢?自然隻有大不列顛。
對中日結束衝突狀態恢複和平表示謹慎樂觀的是美國。從美國的真實心理來考慮,是極端希望中日再繼續鬥爭下去的,這將更有利於美國在西太平洋上的擴展,而且,美國可以利用優越地超然地位,與雙方進行經貿合作,實現經濟利益的最大化,這是目前全部力量都陷於歐陸的英國所不能比擬的。
就在遠東局勢出現關鍵性轉折的當口,歐陸形勢亦發生了重大變化。
坦能堡戰役以後,魯登道夫和興登堡聯手組成的東線雙頭指揮已經確立了對整個東線兵力的威信和調度權力,打得俄軍聞風喪膽,幾乎不敢與其正麵對撼,但是,奧匈帝國的部隊還是一如既往地孱弱。俄國在德國人那裏丟掉了近100萬的兵力,卻也給奧地利人造成了80萬的傷亡,而德國人的傷亡還不到15萬,非但如此,德國人將俄國勢力完全驅逐出東普魯士外還幾乎控製了俄屬波蘭,但奧地利的上西裏西亞差點就被俄國人完全控製。兩個德意誌民族的兄弟戰鬥力相差如此懸殊,到真是讓人無法理解。
決定戰爭命運的還在於西線,但在圍攻巴黎戰役失敗後,德國人推進的步伐便變得止步不前,雖然從戰果來說,德國不但深入控製了法國近六分之一的國土,而且還給英法倆軍造成了約195萬的傷亡——這幾乎等於戰前法、英兩國常備陸軍的總數,但英法如同纏人的牛皮糖一樣,總是在危急關頭迸發出血性,弄得德國人鬱悶不已,從12月到4月,整整4個月的時間,雙方在戰壕裏進行交戰,每天都以拚消耗的速度來維持戰爭。
麵對戰爭長期化和僵持化的局麵,威廉二世坐不住了,因為一旦陷入長時間戰爭,以德國的國力和東西兩線同時作戰的態勢是不可能長久支撐的。這無論從資源還是戰略機動空間考慮,都對於德國不利。況且,在戰鬥力上,雖然英法俄三國沒有一個國家比得上德國,但都勝出奧匈帝國——為了這個惹出麻煩的盟國,德國不僅要發揮救火隊員的作用,更要有耐心和涵養聽取一次又一次的失利。
麵對戰略上的困境,威廉二世發現了自己在選擇上的無奈。
第一,消耗戰是打不起的,即便德國可以在傷亡人數上造就有利於本國的比例,也架不住英法俄三國聯合起來的人口優勢和後備兵員優勢;
第二,德國目前暫時占優的局麵如果沒有鞏固措施是很難維持的,英法兩國的主力部隊已經都幾乎補充了一茬,而德國還是在依靠戰前準備的精銳部隊頂在第一線,一旦德國也進行後備力量輪換,會迅速削減自身的優勢;
第三,對戰爭至關重要的物資儲備而言,由於英國皇家海軍主力艦隊封鎖著北海,德國大洋艦隊幾乎成為存在艦隊,除了本土戰前儲備的物資和開戰後陸續搶運的物資,德國機會不可能得到增補的來源,德國哪怕不在戰場上失利,也終將被饑荒和災難困死。——說道這裏,威廉二世心裏隱約還有些感謝東方的小兄弟,如不是中國在戰前以抵債、償付利息等方式向德國交付了一大批戰略物資,形成強製儲備,到現在局麵恐怕更加窘迫。當然,他是不會知道穿越者是故意利用先知優勢進行提前布局的;
第四,東線也很難打開缺口,小毛奇一再用拿破侖的例子來勸解威廉二世,讓他不要再東線投入過甚,否則,廣袤的俄國會像海綿吸水一樣吧投入進去的德軍吸收幹淨,而是要以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這話說起來容易,辦起來卻難,魯登道夫不止一次地抱怨過了,俄國人便像永遠都鏟除不幹淨的野草,消滅了他10個師,過了一個月,又會有更多的、新的部隊冒出來,這簡直就是令人匪夷所思的生產速度。
以局勢而言,能解決問題的途徑隻有3條。第一條,迅速在西線取得決定性勝利,但是,這幾乎是不可能的,馬恩河會戰後形成的戰壕戰形勢讓德國速決戰的一切努力都成了徒勞。哪怕擁有鐵甲車優勢,還是無法打破連綿堡壘和壕溝組建起來的防禦網,況且,針對鐵甲車的戰術在不斷演練,德國人每天都要損失鐵甲車。第二條,解決東線問題,騰出全部精力來解決西線問題,威廉二世甚至都想好了,到時候便讓奧地利小夥計擔任占領軍的角色,而把德國部隊解放出來,雖然魯登道夫集團目前的兵力還不到30萬,但依舊能夠取得進展,但這層意思剛剛抖出,小毛奇和魯登道夫的意見卻是驚人的一致——反對,認為在短期內無法實現;最後,隻剩下還沒有嚐試的第三條,打破英國海上封鎖,從根本上改變戰略封鎖和戰略僵持的劣勢,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威廉二世需要找他的海軍總管家——提爾皮茨商量。
麵對這位野心勃勃的皇帝,提爾皮茨既興奮又無奈,說興奮,開戰以來德國海軍一直處於被動局麵,雖然離開青島港的艦隊給協約國的海上運輸造成了很大的困擾,但在這個時間,已經是基本解決的問題了,隻要無法獲得支援,再強大的德國分艦隊也逃脫不了被英國人趕盡殺絕的局麵。強大的英國主力艦隊則始終駐守在斯卡帕灣而不曾分散,死死盯住了德國的大洋艦隊,使其多半時間困在威廉港和不來梅港,成為存在艦隊,威廉二世一再心疼他的軍艦會在作戰中遭到損失而拒絕海軍公海艦隊的出海作戰,現在有機會打破這種尷尬,如何能不讓人興奮呢?說無奈,是因為德國公海艦隊隻有18艘戰列艦,而皇家海軍本土主力艦隊有33艘,幾乎是1:2的列斯和,再加上資源需要優先保障作戰供應,德國已不可能通過迅速造艦來彌補劣勢,因此,提爾皮茨一直無奈地認為,在能增加更多戰列艦之前,德國公海艦隊難以向皇家海軍本土艦隊發起決戰性的挑戰。
現在最高統治者的命令已經下達,在陸軍已經全麵開花的基礎上,海軍必須有所動作,否則,提爾皮茨自己都覺得無法忍受,那麽,隻能抓住機會拚了——現在,他滿腦子都是威廉二世的訓話,“要通過合理的戰術進行交戰,利用各個擊破的戰術來消耗可恨的英國佬,至少要打沉他們8-9艘主力艦。”
“8-9艘?”
“沒錯,我們的損失要控製在1-2艘,絕對不能超過3個……”
這真是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但身邊的參謀班子卻用一套新戰術堅定了提爾皮茨的信心——先以少數戰列艦和巡洋艦沿著英國沿海地區開始一係列打了就跑的襲擊,誘使部分英國艦隊前出,然後擇機集中公海艦隊主力對其聚殲,繼而在決戰中擊敗英國主力艦隊。
這幾乎是唯一能夠實現的方案了,經過痛苦的抉擇,提爾皮茨決定嚐試一下,哪怕失敗,也比困守在港口無所事事要來得好。
日德蘭海戰打響了,因為種種的變故與隨之而來的蝴蝶效應,這場戰事提前了1年多便展開了,秦時竹等穿越者最為關注的細節問題——德國海軍聯絡密碼的泄露問題因為沒有軍艦被擊沉後打撈出水而保持了完整性,這便使得這場戰爭成為純戰術的較量。
正在德國學習潛艇的陳若愚等人隨隊親身經曆了整個交戰過程,戰果著實是非常令人意外的
在傑裏科指揮的主力艦隊趕到前,由貝蒂指揮的前哨艦隊被德國人打了個措手不及,獅號、虎號、“不倦”號和“瑪麗女王”號四艘戰列巡洋艦遭到了德國人早有準備的迎頭痛擊,薄皮大餡的戰列巡洋艦幾乎成為德國人訓練的靶標,三沉一傷,若不是傑裏科直接趕到,貝蒂所在的第4艘恐怕也要到海裏去報到……然後,便是英國主力艦隊對德國公海艦隊的硬撼。
果真如同威廉二世預料的那樣,德國人擊沉了3艘戰列巡洋艦,2艘前無畏艦,1艘無畏艦,4艘巡洋艦和11艘驅逐艦的成果,自己付出的代價不過2艘主力艦、1艘巡洋艦和5艘驅逐艦。
可惜,德國人在戰術上取得了勝利,在戰略上,仍然沒有能夠打破英國的封鎖。在這一點上,他還是失敗了。
三條道路都走不通,德意誌帝國的戰略危機便開始接踵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