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8章 廢兩改元


    “從目前所鑄之銀元來看,主要單位有一兩與七錢二分兩種。前者是淵源於銀兩製度,後者是模仿流入的外國銀元,究竟以何者為標準,一直意見紛呈。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軍機處曾電詢各省督撫對於銀元單位的意見,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等均電複照舊(維持七錢二分的重量),不必改鑄。光緒三十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卻又極力主張銀元應以一兩為單位……從其時起,一直處於爭論當中,前兩日總理辦公會上,也有不同意見。”


    “在座諸位,何人主一兩?何人主七錢二分?”略一發問,眾人紛紛表態,除民政部總長岑春煊、司法部總長許世英外,基本都讚同七錢二分。


    秦時竹問道:“請岑總長談談理由。”


    “稟大總統、總理,關於銀元單位討論,自前清以來,我一直參與,期間曾也一度動搖、反複。我認為以前各省所鑄七錢二分重的銀元是仿照墨西哥銀元之重量,專為在各通商口岸抵製外國銀元之用,本屬權宜之計。如梁總長所言,墨西哥元在市場上己占優勢,如自鑄銀元仍仿照其重量,加之我國鑄幣品質不如外國,恐更不能與之對抗。且中國一切賦稅,均以兩、錢、分、厘計算,若改兩為元,實難折算。光緒三十三年(1907),清廷就銀元本位和成色問題又征詢各省督撫意見,當時主張用一兩的有十一省,主張用七錢二分的共八省,可見意見頗不一致。為保持國權,我傾向於用一兩銀元……”


    “財政部是何理由?”


    梁士怡不慌不忙地迴答:“理由有三:第一,外國銀元既然已是我國貨幣之大宗,人民使用相當嫻熟。要鑄造新幣,不得不順應潮流、體恤民情,重一兩的銀元各省不是沒有鑄造過,但流通大成問題,不可再重蹈覆轍;第二,無論兩(元)本位,皆不涉及國權。主張兩本位者,或以主權立論。但我看來,主權之行於貨幣,在有不用外幣之實力,不在矯外幣之重量,擾國內之物價以構之。且度量衡各自有法,計兩乃衡法,貨幣則有自環法,混衡法於環法。比附無理,而民生日用,實受其弊。方才已經聲明,我國本無銀元,慣用銀錠、碎銀。一切銀元都是仿效外國鑄造,既然在外型上已仿照西洋,為何還要在重量上斤斤計較?第三,已有成例。不妨蕭規曹隨。宣統二年四月清廷頒定《幣製則例》,已規定以七錢二分為本位,定為國幣,主張廢除銀兩製度,並確定成色,停止各省自由鑄造,擬將鑄幣權,統一收歸中央。宣統三年(1911)五月寧、鄂兩廠開始鑄造新式大清銀幣。定期十月發行,雖因辛亥革命而中斷,但某以為可行。《幣製則例》雖是前朝舊法,卻不無新意,現不妨用之。”


    眾皆點頭稱是,岑春煊也不惱,想必這些意見他也是熟知的,秦時竹笑了:“觀方才之表決。似乎支持七錢二分占絕大多數。竹有一條建議,可令兩全其美。倘若我們廢兩改元。以七錢二分為貨幣標準單位,今後一切數目計算都以元為單位豈不很好?一來順應目前形勢,二來無喪失國權之虞。”


    廢兩改元?梁士怡眼前一亮,這可是他夢寐以求多年的事情。


    岑春煊聽到這個提議後,也有些發愣,隨即又笑了起來,葛洪義仔細觀察了一下與會眾人的神情,發現張謇和周學熙地表情較為尷尬,便輕輕捅了秦時竹一下,小聲說道:“情況有些古怪啊!”


    果然,圍繞廢兩改元的爭議,內閣成員的表態就不如剛才那麽一邊倒了,梁士怡是堅決的支持派,岑春煊也支持,但張謇和周學熙卻表示了反對,外交總長陸征祥也表示反對,但他反對的理由卻是:“前清大量外債、賠款都是以銀兩計算,若是變兩為元,勢必引起糾紛,如果因此而造成外交摩擦便得不償失。目前正處在我國極力爭取各大列強承認的微妙時期,最好不要節外生枝。”


    秦時竹心裏很清楚,阻撓廢兩改元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勢力頗為雄厚的舊式金融業者——錢業地反對,卻是最大的阻力。錢業之所以極力主張用銀的原因,恰恰是因為經濟利益,是為了貪圖一毫二絲五的利益——以錢莊為例,存銀有息,存元無息,如果存入一萬大洋,須按當日洋厘折算成銀兩數,如當日洋厘行情為734125(洋厘行情指銀元和銀兩間的折算率,一般每一元可折算銀兩七錢三分以上,數字中的73指七錢三分,4指四厘,後麵125是八進位跳動,如四厘一為4125,四厘二為425,四厘三為4375,依此類推。上海當時有專門的洋厘行情,分上午、下午兩次掛牌,指導金融風向,由於行情總是在七錢三分左右,所以前麵的73通常略過不提,單就後麵掛牌,如當日行情為五厘三,實際上說地是735375,即一銀元可兌換銀兩七錢三分五厘三毫七絲五)則應合銀七千三百四十一兩二錢五分,但錢莊要把125抹去核算,隻記七千三百四十兩。至提取時,則按提取當日的洋厘核算,並不減去125,如提取日的洋厘行情仍按734125核算,原存七千三百四十兩(係一萬元),隻能提出9998元,一出一入,錢業即獲得兩元的好處。如果交情稍淺,中間抵扣甚至照25(二毫五絲)核算,那就折耗更大。


    單從一筆交易而言,這萬分之二的損耗還不嚴重,似乎沒什麽大不了地,但這卻是錢莊業的一個重要利潤來源――他們年過手數額過億,一年光這一種操作的利潤就有數萬元。梁士怡喜形於色,是因為他背後代表的是新興銀行業地利益,這一改革,等於是對舊式錢莊業的打擊。有利於銀行業地發展,而張謇、周學熙等人盡管在理性上支持銀行業發展,但由於長年累月和錢莊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所以表情極為尷尬。


    秦時竹輕輕咳了一聲,眾人立即停止了爭論。“諸位,我知道諸位所考慮的是什麽,無非是廢兩改元後對錢莊業的衝擊,就我個人而言認為此舉好處甚多:第一。廢除銀兩製度後,全部計算都可以元來衡量,便利商民行事,特別是便利那些經常有大宗金融交易的商戶,除了錢莊業可能會受損外,其餘都能獲得好處,得益人多,受損失人少;第二。錢莊為我國舊有金融機構,根據這些年來的認識和銀行製度地發展,其舊有桎梏和落後弊端已經為世人所認識,不加以切實改造隻圖苟延殘喘是不可能挽救其覆亡命運的,長痛不如短痛。何不藉機促使其改革?人民銀行是我在北疆執政時興辦起來地,中間就交織著現代銀行業與舊式錢業此消彼長的過程,雖然不可避免有一點動蕩,但現在看來基本過渡得不錯。東北的錢莊基本已經轉型,不是將資本納入了人民銀行體係,就是轉行經營其他生意,利潤甚至更高;第三,至於說到外交關係。我們廢兩改元後,便可直接應用銀元,各大外資銀行現洋充足,自然能在其間分一杯羹。由於對外賠款、外債的交割都需要通過這些機構進行,我們可以借此進行利益交易,如果他們答應支持我們廢兩改元,等於這些銀行自身也能在業務方麵獲取好處,由他們出麵向其本國政府遊說支持應該是把握比較大的。幣製穩定,交易順暢恐怕更有利於我們獲得外國承認……”


    張謇問道:“總統的意見是好地,說地好處也是看得見摸得到地,隻是錢莊界地反對不可避免。如果因此而引起金融動蕩該如何是好?”


    “大勢所趨。不相信他們會看不出這一點。山西本來錢業極其發達,對銀行業很有抵製。但後來人民銀行在太原開設分行後,經營紅火,使得他們迅速調整了經營思路,我相信上海等處的錢莊不可能沒有觸動。任何重大舉措的出台,肯定都是要涉及既得利益,肯定會引起一番波動,就以革命為例,造成了多大的動蕩?流了不少血,死了不少人,但難道我們可以因為這些代價而不願意革命麽?顯然不是,這就像療傷,雖然治療時有些疼痛,但康複後是更健康地人體,如果不治,便會危害整個人體運轉,與其到那時不得不治的被動局麵,還不如早日爭取主動……任何改革都是對舊有勢力的衝擊,隻要對國家民族有利,本總統總要以魄力來推動改革。”


    “方才總統談了改革的有利因素,總理也談了可能遇到地衝擊,我想是不是弄一個折衷的辦法?先請財政部在部分地區試點,如果成效顯著,動蕩不大,就迅速推廣……”葛洪義的這番中庸之道讓眾人紛紛點頭,梁士怡微笑不語,方才葛洪義和秦時竹已經“咬過耳朵”了,恐怕就是“唱雙簧”吧。


    這麽一說,張謇和周學熙等人便不好再堅持,總不能連試點的機會都不給人家吧?


    “既然大家都同意先試點觀察效果再進行後續工作,那麽就請燕孫兄布置試點工作。熊次長和禹次長已在迴國途中,半月內必可到任視事,不妨就以東北為試點,請熊次長全麵主持。”


    擔任會議記錄的張國淦筆端刷刷刷走動,記錄了當天達成的第一項原則性安排,心裏感慨:總理辦公會吵了兩天都沒有議決,總統一迴來就把事情給辦成了。至於試點雲雲,他肯定不懷疑會向全國推廣。


    “廢兩改元後,中央便應該鑄造相應的新型銀元以充作貨幣,現在市麵上流通的除了10萬南京臨時政府時期所鑄地開國紀念幣(刻有孫中山頭像,俗稱‘孫大頭’)和武昌新銀元(主要是黎元洪的模樣,數量很少)外,基本都是前朝時期遺留下來的貨幣,既然已實現民主共和,似乎這些大清銀元便不當再用,財政部有何建議?”


    “財政部也是這個考慮,擬在國幣條例通過後鑄造新型銀元並逐步將原有貨幣收迴熔化重鑄,但是曆年發行數量甚多,成色、版本、重量皆良莠不齊,如果一律兌換,時間上恐怕有些吃緊,一二年內此項工作不容易完成。財政部擬規定一個過渡時期,允許各地銀行按舊有貨幣之實際價值予以升水或貼水兌換新銀元,兩年或三年後,視情況而進展規定停用期。”


    “如此建議甚好。財政部要早日拿出一個方案,新銀元的成色要好,分量要足,花紋要精美,使其真正能夠擔負起國幣的重任來。希望能在下個月看到國幣的設計圖案……”


    “財政部已經鑄造出新式銀元模樣,請總統過目。”梁士怡說著便從公文包裏拿出一個包裝精美的盒子,打開後露出來亮閃閃的數枚銀元。


    秦時竹接過來一看,銀元正麵鐫刻著自己地肖像,背麵是“中華民國”、“一元”等中英文字樣,成環繞結構,周圍兩側還有嘉禾圖案(即五穀),造型美觀。


    “此枚銀元按照銀九銅一比例鑄成,總重量為七錢二分,即含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厘。”


    秦時竹拿在手裏,輕輕一吹然後放到耳朵邊聽音,嗡嗡聲明顯可聞且不失雄厚,點頭笑道:“這銀元地成色不錯,圖形也頗為美觀,隻是上麵鐫有我的肖像,燕孫兄,這是不是不大妥當?”


    “不然,卑職查西洋各國貨幣,用總統、國王頭像者甚多,竊以為總統乃我國主權之最高象征,國幣用總統肖像,再適當不過,顯得尤為鄭重……況大總統於國於民功勞甚大,前次辛亥革命,光複北疆,今歲又有護國討袁之義舉,受之無愧!”眾人都是一片附和聲。葛洪義下桌子下悄悄踢了秦時竹一腳,示意這對於秦時竹在全國範圍內地威信豎立有很大的幫助,就不用再推辭了,既然已有孫中山幣、黎元洪幣,用秦時竹幣又何妨?


    “諸君既然以國家重器看待,時竹就隻好勉為其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影梧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影梧桐並收藏國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