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作品,就好像太極拳一樣,易學難精。


    古往今來,能夠稱為白描大師的人,簡直就是屈指可數。


    當然,也可以稱為名家輩出,比如說顧愷之、吳道子、李公麟、趙孟頫,無一不是赫赫有名的名家大師。反正在王觀看來,真正的大師,可以用簡單的筆畫,把作品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具有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


    就是不知道,這幅白描畫到底有沒有這樣的功力。


    此時,王觀也湊近觀看起來,隻見畫中是人物圖,而且不僅是一個人,更不是單一的場景而已,而是由許多人,許多場景構成的長卷。多人多景,在古代繪畫作品之中十分常見,類似這樣的布局,可以參考清明上河圖,或者韓載熙夜宴圖等等。


    不過,在這些白描人物之中,有一個身材魁梧,衣飾寬大,須發皆白,相貌古拙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不僅是由於老人是圖畫的核心,十分顯眼,更主要是看到這個老人,王觀就有一種十分強烈的熟悉感,覺得好像是在哪裏見過。


    “孔子。”


    與此同時,錢老籲氣驚歎:“孔子聖跡圖。”


    “啊……”


    王觀驚愣了下,突然反應過來,立即恍然大悟,難怪感覺畫中老人眼熟,原來畫的就是孔夫子啊。大腦袋……不對,應該說是天庭飽滿,象征智慧。衣袖很寬長,這是古人之風,還是諸多細節,十分符合曆代文人想象中的孔子形象。


    沒有辦法,在春秋時期,古人的繪畫水平才處於萌芽的階段,況且又沒有合適的載體,就算有人想畫,也畫不出孔子的音容笑貌。一直到了漢代以後,古人的繪畫水平才逐漸成熟,而且有絲絹錦帛之類的東西作為繪畫載體,條件也稱得上是十分成熟了。


    然而,那個時候,孔子已經逝世幾百年了,隻剩下隻言片語的形容詞,根本不可能知道孔子長什麽樣,所以世人隻好根據自己的想象,把孔聖人的樣子畫出來了。


    晉代著名大畫家顧愷之,就曾經畫過一幅先聖畫像,習稱夫子小影,據說小影是孔子像中最真,最接近孔子原貌。


    不過,流傳得最廣的孔子像,卻是由吳道子創作,再經過李公麟臨摹流傳於世的作品。就是小學語文課本上常出現的孔子像,那是最常見的作品了。


    特別是現在,王觀細看之下,發現長卷之中的孔子,衣發飄動,線條十分流暢,頗有幾分吳帶當風的意味,難道是吳道子真跡?


    王觀猜測起來,又向錢老求教。


    “是有點兒像……”


    此時,錢老已經把長卷鋪開小半,長桌子已經鋪滿了,但是看剩下的長度,好像隻是鋪了五分之一的篇幅。當然,這也不是重點,重點是這五分之一的篇幅之中,卻是十分清晰地刻畫了孔子的生平事跡。


    僅是幾個場景而已,就把顏母禱於尼山生孔子,再到孔子長大成人,在魯國出仕為官等經曆描繪了出來。其中的筆法更是十分流暢而細致,與七八十年代的連環畫類似。


    當然,圖畫表現出來的那種藝術感染力,肯定比粗簡的連環畫要高幾百倍。不過是用最簡單的墨線勾結而已,但是其中的意境卻十分深遠悠長,讓人迴味無窮。


    此時,王觀找來了幾疊厚報紙,然後在地上一張一張地鋪開,從廳裏一直到廳外,另外順著走廊通道鋪下去。把報紙鋪好了,這才小心謹慎的展開長卷。


    片刻之後,長卷才算是完全展開了。一眼望去,隻見孔子的生平事跡盡在長卷這中展現了出來。在出仕為官之後,再到棄官教學,開壇授課,然後就是攜弟子周遊列國,入東周向老子請教,最終返迴魯國,專心執教。


    其中各種經典的典故,更是十分詳細,沒有絲毫遺漏。比如說苛政猛於虎、宋人伐木什麽的,隻要看完整幅長卷,就可以對於孔子的生平事跡有了一個全麵的了解。


    不過,關於孔子的事跡,隻要大家小學中學的語文課認真學了,多少也有些了解。真正的關鍵,還是需要迴歸圖畫的本質。比如說,這是誰的作品?


    “從風格來看,尤其是人物的衣飾紋理細節,的確很像是吳道子的手筆。”這個時候,錢老沉吟道:“不過,隻是像而已,未必就是他的作品。”


    “為什麽?”王觀求教起來,目光卻看向了卷首和卷尾的印章。


    但凡長卷,首與卷是印章最多的地方。中間由於是圖畫,空白的位置較少,所以不太好蓋印。這種情況下,大家肯定是拚命往前後鈐印了。從印章深淺不一的顏色來說,東西應該經過許多代人流傳。不然的話,印章也不可能這樣地密集。


    隻是,王觀也注意到,這些印章以閑章居多,很多是學術性的詞語。細看之下,好像是論語中的摘句,看起來很有韻味,實際上卻沒有什麽意義。


    當然,所謂的沒意義,那是指對於鑒定長卷沒有什麽幫助。因為除非是非常出名的閑章,不然很難通過閑章的字句知道印章主人是誰。起碼王觀沒有這個本事,能從諸多閑章之中推測出印文的來曆。


    然而,錢老卻若有所思,十分確信道:“長卷作者是誰,這個再慢慢研究,但是東西肯定是孔府的收藏無疑了。”


    “嗯?”


    王觀一怔,忽然之間也反應過來。錢老這樣說,不僅是由於長卷是在孔家村管事宅子房梁中找到,就確定與孔家有關。最主要是長卷之中的閑章,卻是最好的佐證。


    以論語摘句作為閑章,這應該說不是什麽稀罕的事情,但是天下讀書人萬萬千,由於審美情趣的不同,不可能人人都以論語為印文的。但是長卷之中的論語摘句這樣集中,又考慮到東西是在孔村家發現,那麽自然可以確定,長卷與孔府有密切的聯係。


    可以肯定,長卷肯定是孔家舊藏,不知道是什麽原因,被人秘密收藏在房梁之中,然後一直沒被取出來。直到遇上了王觀,這才重見天日。


    “而且,這不是唐畫,應該是宋畫。”


    與此同時,錢老摸了摸長卷絹紙,再示意道:“唐絹和宋絹之間的差別,你也應該清楚,不必我多解釋了。從絹質來看,還沒到唐代的地步。”


    王觀連忙觀察,立即表示讚同。這是由於唐代的絹粗而厚,有獨梭。五代的絹粗如布,宋代的絹,就顯得比較勻淨。這是最簡單的判斷,也是斷代的依據之一。


    “宋畫。”


    適時,王觀也沉吟起來:“宋代的時候,吳道子的真跡應該還有許多,名家大師臨摹吳道子圖畫的人應該不少。”


    “不,這不是臨摹。”


    然而,錢老卻徑直搖頭:“這不是臨摹的畫,而是稿本。”


    “什麽?”


    一瞬間,王觀愣住了。稿本是什麽,他肯定一清二楚。需要說明的是,稿本可不是草稿,而是定稿,就好像現代工程的設計藍圖一樣,屬於最後審定的圖樣。


    不過,與藍圖相比,書畫上的稿本,卻是指壁畫的圖樣。古人描繪壁畫,肯定不可能隨心所欲的亂畫,也需要一定的圖樣參照,然後才參照圖樣仔細繪於牆壁上。


    就是由於這個原因,所以稿本一般沒有落款,因為嚴格來說,稿本隻是圖樣,半成品。等到繪於牆壁上,才能算是成品。對於半成品的東西,就沒有落款的必要了。


    當然,也不可否認,稿本本身就是精妙的作品,非常具有觀賞價值,所以一些人就仔細收藏起來,並且裝裱成畫。也就是說,這一幅長卷,很有可能就是這樣得來的。


    在王觀錯愕之時,錢老忽然問道:“你在魯省的時候,有沒有到曲阜孔廟參觀?”


    “沒有。”王觀搖頭道:“太忙了,沒空過去。”


    “可惜了。”錢老搖頭道:“不然的話,你也應該知道這幅長卷的來曆。”


    “什麽意思?”王觀自然虛心求教起來。


    “在曲阜孔廟之中,有一個聖跡殿。”錢老娓娓說道:“殿中有一百二十幅聖圖,詳細繪刻了孔子的生平事跡……”


    “錢老是說。”王觀眼睛一亮:“長卷就是殿中的繪刻的稿本?”


    “不。”


    錢老微笑搖頭道:“聖跡殿中的繪刻,那是明代萬曆年間,巡按禦史何出光主持修建的,孔廟原有反映孔子事跡的木刻圖畫,他建議改為石刻……”


    “這是木刻圖畫的稿本?”王觀的反應極快,立即猜測起來:“木刻圖畫是宋代的東西?”


    “差不多了。”


    錢老輕輕點頭:“據專家學者研究,木刻與石刻應該是大同小異,沒有什麽出入,所以你的猜測也沒什麽錯誤。”


    “木刻圖畫的作者是誰?”王觀把握住了關鍵:“或許說稿本是誰提供的?再讓木雕工匠依葫蘆畫瓢刻上去……”


    “作者是誰,真的不太好說。”錢老沉吟道:“不過,聖跡殿中的繪刻,除了孔子生平事跡以外,還有兩幅並不是頌揚孔子的圖畫。”


    “那是什麽?”王觀好奇追問起來。


    錢老輕輕一笑,才慢聲說道:“是漢高祖劉邦,以及宋真宗趙恆以太牢之禮,祭祀孔子的繪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揀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燭並收藏揀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