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元祐更化·紹述熙豐
曝光曆代皇帝六維圖,老祖宗慌了 作者:九品大韭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元1086年八月,範仲淹之子範純仁因國用支絀,建議仍行青苗法,很多人以為不妥。】
【司馬光正抱病在家,聞訊急忙入見高太後,追問是哪個奸人主張重新實行這個方法的,嚇得範純仁在旁不敢吱聲。】
【四月時,王安石病逝。】
【當時人人亦雲王安石變法之錯。】
【而司馬光認為,王安石文章節義過人之處很多,變法是因為不曉事體而更張。】
【我們矯其失、革其弊就是了,不應對其百般詆毀,應該對他優加厚禮,拯救風氣。】
【九月初一,司馬光因病逝世,享年六十八歲。】
……
大漢·文帝時期
“人們習慣將賢者與智者混為一談。”
劉恆攏著袖子,淡淡道:
“大公無私、秉理直言即可稱賢。”
“但是過於執著於自認正確的理,反而不容易解決實際問題。”
已經有了幾分沉穩之氣的劉啟低聲道:
“他做錯了。”
劉恆搓了搓指尖,搖頭道:
“問題就在這裏。”
“王安石與司馬光都認為對方錯了,自己是對的。”
“他們的目標是一致的。”
“但路是截然不同。”
“所以一者上位必推翻另一者。”
“就因為,他們認為隻有自己才能拯救大宋。”
“二人治國方略的出處異同,對對方的人格才學仍抱著充分的尊重。”
“但在堅持自己政見上,也都過分自信和固執,聽不進不同意見,並認為自己這麽做是憂國憂民。”
“他們都是君子,但作為執政者……”
劉恆搖了搖頭。
二人或正或反,都已經給國計民生留下了種種後患了。
劉啟看著天幕,明白了一點。
君子的對立麵不一定是小人。
正如熙寧變法中的王安石和司馬光。
君子的對麵也會是君子。
這也是最讓人頭疼的地方。
小人沒有原則可以利誘之。
而君子的原則是一以貫之。
……
炎漢·光武帝時期
“所以做人要推心置腹。”
劉秀看著誰也不肯站在對方立場思考的兩人,心生惋惜。
“變法後期的王安石聽不進不同意見,容不得反對人士。”
“上位的司馬光對新法缺乏分析,不分是非,全麵否定,一切複舊,比王安石走得更遠,做得更絕。”
“甚至不惜棄了西北邊疆。”
“一個拗相公,一個司馬牛……唉。”
……
大隋。
“嘖嘖嘖。”
楊堅抱臂於胸前,嘴裏嘖嘖稱奇。
獨孤伽羅則感歎其變化無常。
“一開始提出擇新法之便民益國者存之,病民傷國者去之。”
“可當真正大權獨攬後,又成了第二個王安石。”
“權力啊……”
楊堅嘴角一撇。
“算了吧,可別埋汰王安石了。”
“所以新法有種種弊端,但最起碼是富國強兵收複失地呢。”
“這個倒好,對方都不用出兵甚至不用多說,邊疆就沒了。”
“這小皇帝……怕不是要恨死他們。”
獨孤伽羅明白了他的意思。
明明自己什麽都沒幹。
割地丟土的恥辱就背上了。
宋朝皇帝都挺倒黴啊。
……
大唐。
李淵捋著胡須,恍然大悟。
“原來如此!難怪他如此急切!”
二子望來,不知阿耶又有何高論?
李淵一甩衣袖,振振有詞道:
“這司馬光是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怕後繼之人不能秉承自己的意誌,聲望不足以推動他的意誌進行下去。”
“所以直接就大刀闊斧,快刀斬亂麻!”
“哪怕過猶不及,也可留待後人慢慢整理!”
二子恍然大悟,滿臉認可。
李建成微笑著,眼睛瞥向一旁。
‘阿耶的話你信嗎?’
李世民鼓掌微笑。
‘我覺得就是看得懂卻做不了。怕了西夏。’
李淵捋須自得。
隻要小露一手,就能震驚天下!
隻是朕低調罷了!
……
大宋·仁宗時期
趙禎看著庭院內那神態自若的司馬光就一陣頭疼。
怎麽在趙頊手裏他就不跳呢?
在朕這裏。
想著福寧殿裏那單開一欄的奏疏。
都是司馬光針對財政問題寫的一係列奏章!
一會反對宰執無故遷官,一會反對自己上元遊幸。
一會反對宮中宴飲過多,一會反對增修宮觀。
幾乎天天上書懟朕,完全就是個刺兒頭!
後麵居然把土給還迴去了?
打點土地迴來很容易嗎?!
趙禎越想越氣!
猛的灌了一杯酒。
“陛下,酒急傷身,望陛下適量小酌。”
司馬光出言提醒。
他到不怕被遷怒怪罪。
一是他知道皇帝的為人,二是自己問心無愧。
自己的一切想法舉動都是為了大宋好。
得了西北邊疆又能如何?
守得住嗎?有錢守嗎?!
唯一有用的就是絲綢之路,但大宋不需要。
漢唐都守不住的地方,又何必浪費國財消耗民力。
“是,卿言之有理。眾卿可莫要學朕。”
果然沒有叫錯的外號!
你可真是個司馬牛啊!
……
大宋·神宗時期
趙頊忍著氣看著天幕。
他明白司馬光的態度,也知道他為大宋好。
他翻過英宗時期的起居注。
在英宗時期司馬光就上書過免役法。
“衙前當募人為之,以優重相補。”
但是,什麽叫靈夏之役,本由我起,新開數地,皆是彼田!
那是中原自古以來的田!
你還不如是打著為大宋好的名頭爭權奪利呢!
這樣朕也好把你流放嶺南!
朕可就那麽點功績啊!
……
大宋·哲宗時期
趙煦看著麵無表情的司馬光,輕聲詢問道:
“司馬相公,你……究竟想要做什麽?”
司馬光沉默許久。
最後沙啞著聲音道:
“國家之患不在於他,在於財力屈竭而已。”
“然,改革關鍵在於擇人,不在立法。”
“王介甫,獨負天下大名三十餘年,但性情執拗,用心太過,自信太厚,才招致天下非議。”
“他想不加賦而國用饒,但曆朝曆代的所謂理財就是巧立名目、橫征暴斂。”
“民眾最終不堪盤剝,隻能流離失所,這難道是國家的幸事?”
“隻要停止濫賜,提倡樸素之風,減少冗官冗兵,肅清貪官汙吏。”
“天下不正之風扭轉,自然尋源於漢文之風。”
“何苦辛勞百姓呢?”
……
【司馬光死後,呂公著獨相,反變法派繼續廢除其他新法,並要求將全部變法派官員趕出朝廷。】
【呂嘉問、鄧綰、李定等人相繼被貶。】
【元祐年間在高太後、司馬光等人的主持下,熙寧變法措施基本被廢除,史稱“元祐更化”。】
【公元1093年九月,六十二歲的高太後病逝。】
【十七歲的宋哲宗正式親政。】
【公元1094年四月,翰林學士承旨曾布建議恢複神宗事業,改元順應天意,於是改元紹聖。】
【五月,被貶湖州的章惇被哲宗起用為宰相。】
【章惇提出對當年主張將米脂四寨交還西夏的司馬光、文彥博、範純仁、蘇澈等十一人治以挾奸妄上之罪。】
【八月,宋哲宗下令左相呂大防、右相範純仁、門下侍郎蘇轍,等元祐黨數十人永不敘用。】
【同時宣布“紹述熙豐”,全麵恢複宋神宗新法。】
……
【司馬光正抱病在家,聞訊急忙入見高太後,追問是哪個奸人主張重新實行這個方法的,嚇得範純仁在旁不敢吱聲。】
【四月時,王安石病逝。】
【當時人人亦雲王安石變法之錯。】
【而司馬光認為,王安石文章節義過人之處很多,變法是因為不曉事體而更張。】
【我們矯其失、革其弊就是了,不應對其百般詆毀,應該對他優加厚禮,拯救風氣。】
【九月初一,司馬光因病逝世,享年六十八歲。】
……
大漢·文帝時期
“人們習慣將賢者與智者混為一談。”
劉恆攏著袖子,淡淡道:
“大公無私、秉理直言即可稱賢。”
“但是過於執著於自認正確的理,反而不容易解決實際問題。”
已經有了幾分沉穩之氣的劉啟低聲道:
“他做錯了。”
劉恆搓了搓指尖,搖頭道:
“問題就在這裏。”
“王安石與司馬光都認為對方錯了,自己是對的。”
“他們的目標是一致的。”
“但路是截然不同。”
“所以一者上位必推翻另一者。”
“就因為,他們認為隻有自己才能拯救大宋。”
“二人治國方略的出處異同,對對方的人格才學仍抱著充分的尊重。”
“但在堅持自己政見上,也都過分自信和固執,聽不進不同意見,並認為自己這麽做是憂國憂民。”
“他們都是君子,但作為執政者……”
劉恆搖了搖頭。
二人或正或反,都已經給國計民生留下了種種後患了。
劉啟看著天幕,明白了一點。
君子的對立麵不一定是小人。
正如熙寧變法中的王安石和司馬光。
君子的對麵也會是君子。
這也是最讓人頭疼的地方。
小人沒有原則可以利誘之。
而君子的原則是一以貫之。
……
炎漢·光武帝時期
“所以做人要推心置腹。”
劉秀看著誰也不肯站在對方立場思考的兩人,心生惋惜。
“變法後期的王安石聽不進不同意見,容不得反對人士。”
“上位的司馬光對新法缺乏分析,不分是非,全麵否定,一切複舊,比王安石走得更遠,做得更絕。”
“甚至不惜棄了西北邊疆。”
“一個拗相公,一個司馬牛……唉。”
……
大隋。
“嘖嘖嘖。”
楊堅抱臂於胸前,嘴裏嘖嘖稱奇。
獨孤伽羅則感歎其變化無常。
“一開始提出擇新法之便民益國者存之,病民傷國者去之。”
“可當真正大權獨攬後,又成了第二個王安石。”
“權力啊……”
楊堅嘴角一撇。
“算了吧,可別埋汰王安石了。”
“所以新法有種種弊端,但最起碼是富國強兵收複失地呢。”
“這個倒好,對方都不用出兵甚至不用多說,邊疆就沒了。”
“這小皇帝……怕不是要恨死他們。”
獨孤伽羅明白了他的意思。
明明自己什麽都沒幹。
割地丟土的恥辱就背上了。
宋朝皇帝都挺倒黴啊。
……
大唐。
李淵捋著胡須,恍然大悟。
“原來如此!難怪他如此急切!”
二子望來,不知阿耶又有何高論?
李淵一甩衣袖,振振有詞道:
“這司馬光是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怕後繼之人不能秉承自己的意誌,聲望不足以推動他的意誌進行下去。”
“所以直接就大刀闊斧,快刀斬亂麻!”
“哪怕過猶不及,也可留待後人慢慢整理!”
二子恍然大悟,滿臉認可。
李建成微笑著,眼睛瞥向一旁。
‘阿耶的話你信嗎?’
李世民鼓掌微笑。
‘我覺得就是看得懂卻做不了。怕了西夏。’
李淵捋須自得。
隻要小露一手,就能震驚天下!
隻是朕低調罷了!
……
大宋·仁宗時期
趙禎看著庭院內那神態自若的司馬光就一陣頭疼。
怎麽在趙頊手裏他就不跳呢?
在朕這裏。
想著福寧殿裏那單開一欄的奏疏。
都是司馬光針對財政問題寫的一係列奏章!
一會反對宰執無故遷官,一會反對自己上元遊幸。
一會反對宮中宴飲過多,一會反對增修宮觀。
幾乎天天上書懟朕,完全就是個刺兒頭!
後麵居然把土給還迴去了?
打點土地迴來很容易嗎?!
趙禎越想越氣!
猛的灌了一杯酒。
“陛下,酒急傷身,望陛下適量小酌。”
司馬光出言提醒。
他到不怕被遷怒怪罪。
一是他知道皇帝的為人,二是自己問心無愧。
自己的一切想法舉動都是為了大宋好。
得了西北邊疆又能如何?
守得住嗎?有錢守嗎?!
唯一有用的就是絲綢之路,但大宋不需要。
漢唐都守不住的地方,又何必浪費國財消耗民力。
“是,卿言之有理。眾卿可莫要學朕。”
果然沒有叫錯的外號!
你可真是個司馬牛啊!
……
大宋·神宗時期
趙頊忍著氣看著天幕。
他明白司馬光的態度,也知道他為大宋好。
他翻過英宗時期的起居注。
在英宗時期司馬光就上書過免役法。
“衙前當募人為之,以優重相補。”
但是,什麽叫靈夏之役,本由我起,新開數地,皆是彼田!
那是中原自古以來的田!
你還不如是打著為大宋好的名頭爭權奪利呢!
這樣朕也好把你流放嶺南!
朕可就那麽點功績啊!
……
大宋·哲宗時期
趙煦看著麵無表情的司馬光,輕聲詢問道:
“司馬相公,你……究竟想要做什麽?”
司馬光沉默許久。
最後沙啞著聲音道:
“國家之患不在於他,在於財力屈竭而已。”
“然,改革關鍵在於擇人,不在立法。”
“王介甫,獨負天下大名三十餘年,但性情執拗,用心太過,自信太厚,才招致天下非議。”
“他想不加賦而國用饒,但曆朝曆代的所謂理財就是巧立名目、橫征暴斂。”
“民眾最終不堪盤剝,隻能流離失所,這難道是國家的幸事?”
“隻要停止濫賜,提倡樸素之風,減少冗官冗兵,肅清貪官汙吏。”
“天下不正之風扭轉,自然尋源於漢文之風。”
“何苦辛勞百姓呢?”
……
【司馬光死後,呂公著獨相,反變法派繼續廢除其他新法,並要求將全部變法派官員趕出朝廷。】
【呂嘉問、鄧綰、李定等人相繼被貶。】
【元祐年間在高太後、司馬光等人的主持下,熙寧變法措施基本被廢除,史稱“元祐更化”。】
【公元1093年九月,六十二歲的高太後病逝。】
【十七歲的宋哲宗正式親政。】
【公元1094年四月,翰林學士承旨曾布建議恢複神宗事業,改元順應天意,於是改元紹聖。】
【五月,被貶湖州的章惇被哲宗起用為宰相。】
【章惇提出對當年主張將米脂四寨交還西夏的司馬光、文彥博、範純仁、蘇澈等十一人治以挾奸妄上之罪。】
【八月,宋哲宗下令左相呂大防、右相範純仁、門下侍郎蘇轍,等元祐黨數十人永不敘用。】
【同時宣布“紹述熙豐”,全麵恢複宋神宗新法。】
……